重型坦克

重型坦克

坦克种类
20世纪60年代以前,坦克[2]多按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以及用途分为轻、中、重型。通常重型坦克重42~8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52毫米,主要用于支援中型坦克战斗。其特点是火炮口径大,炮管长,攻击力大。因为坦克火炮口径大,意味着攻击力大。重型坦克火炮口径有88毫米、90毫米、100毫米、105毫米、120毫米、122毫米、128毫米、130毫米、150毫米甚至152毫米。同时,重型坦克车体装甲厚,抵御炮击的能力强,但是体重大导致速度较慢。重型坦克外形庞大重量惊人,是装甲部队的中坚力量。重型装甲和强力火炮,使每一辆重型坦克都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
  • 中文名:重型坦克
  • 外文名:heavy tank
  • 前型/级:
  • 次型/级:
  • 研制单位:
  • 国家:
  • 重 量:42~80吨
  • 口 径:一般在88mm 90mm及100mm以上
  • 用 途:战场中支援中型坦克作战

重型坦克优劣

重型坦克的装甲很厚,重量大,移动缓慢。

最轻的重型坦克重约36吨(法国B1重型坦克),与较重的中型坦克相当,而最重的鼠式超重型坦克重达188吨;重型坦克的最大时速在14千米/小时至65千米/小时之间;车体装甲能达到200毫米厚,炮塔装甲厚度能够达到250毫米;只有自行反坦克炮和自行火炮比它的火力强。

庞大的身躯和缓慢的移动速度,使得重型坦克难以担任侦察任务。重型坦克应该率先发起正面攻击,或者抵挡敌方主力进攻。

由于重型坦克速度慢,无法在战场上进行大范围的移动,难以在不同方向参与战斗。重型坦克的炮塔转动速度通常比中型坦克要慢,尽管拥有强大的主炮,但当面对多辆中型坦克时,重型坦克需要更长的时间旋转炮塔进行瞄准,这时它是相对脆弱的。因此重型坦克必须保持适当的移动,或是与己方中型坦克一起使用,以防止被敌方多个较小且灵活的坦克所纠缠。

尽管有着厚重的装甲,但坦克顶部、底部、后部的装甲往往比较薄弱,较容易被击穿。虽然一部分重型坦克(如鼠式超重型坦克)在这方面做过补足,但却带来了重量的大幅增加,导致机动性和机械可靠性的下降。

发展历史

1916年,坦克第一次出现于战场。当时坦克的用途是协助步兵进攻,多半带有陆地堡垒的色彩,因此其中不乏体形庞大之辈:例如英国早期的形坦克、法国"圣沙蒙"坦克和德国A7V坦克,其中A7V达到30吨的战斗全重。德国在战争末期已经接近完成了2辆"K型坦克"(K WAGEN),这种坦克重达165吨、拥有4门77毫米火炮。1918年,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遭到全面失败,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成功地限制了德国军备发展,包括装甲部队。战后20年是轻型坦克的黄金时期,但是重型坦克仍有一定市场:英国为美国制造的VIII型“自由号”坦克重约39.5吨,按当时的标准可算重型坦克;法国在1918年开发成功世界上第一种多炮塔的旋转炮塔坦克-2C型,它重达68吨,而且法国在1929~35年开发出B1坦克,拥有当时来说很好的装甲并重约30吨;英国维克斯公司在1925年制造了5炮塔的"独立号"坦克,拥有4个副机枪塔而车重为31.5吨,并未量产;苏联在30年代实现工业化后在1930年制造了T32重型坦克,它也有5个炮塔-T32后来发展成重50吨的T35坦克,苏联也是30年代中期拥有独立重型坦克编队的仅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坦克与坦克、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激烈对抗,促进了重型坦克技术的迅速发展,坦克的结构形式趋于成熟,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全面提高。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KV-1重型坦克、IS-1重型坦克、IS-2重型坦克,PzKpfwⅥ“虎”式重型坦克,PzKpfwVII“虎王”重型坦克,M26E1“超级潘兴”重型坦克,英 “丘吉尔”步兵坦克等。这些坦克普遍采用安装一门火炮的单个旋转炮塔。已知投产的最重坦克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建造的鼠式坦克。它比现代坦克重三、四倍,达188吨,车长9米,高3.66米,宽3.67米,正面装甲厚达220毫米,能爬30度斜坡,跨越4.5米壕沟,攀登0.72米的垂直障碍,并能涉2米深的水,有8名乘员。坦克上装有128毫米火炮和两挺机枪。英国曾一度将坦克分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陆地巡洋舰”这个绰号也是这么来的。步兵坦克装甲较厚,机动性能较差,用于伴随步兵作战。巡洋坦克装甲较薄,机动性能较强,用于机动作战。实战证明,英国人的选择是错误的,二战初期,步兵坦克机动能力极差,武器威力不足以击伤德国坦克,而巡洋坦克防护很弱,被德国坦克大量消灭。中国也研发过重型坦克,即WZ111重型坦克,但由于技术难度较大,缺乏实用性,WZ111重型坦克只建设了车体就下马了。

1960年以后,由于二战时期的坦克逐步退役,新建坦克的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各种先进的合金装甲和外挂反应装甲取代了传统的均质装甲,坦克已经不需要靠增加钢板厚度来提高防护性能。各国更加注重坦克的机动性和通行能力。多数国家将坦克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而不再采用轻型,中型和重型坦克的称呼方式。习惯上把在战场上执行主要作战任务的坦克统称为主战坦克(取代了传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

结构参数

二战期间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88~128毫米,炮弹初速781~935米/秒,主要弹种是尖头或钝头穿甲弹、榴弹,并出现了次口径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射距500米的最大穿甲厚度约150毫米;装有与火炮并列的机枪,并多装有高射机枪和前机枪;普遍安装了昼用光学观察瞄准仪器和坦克电台、坦克车内通话器,有的坦克采用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发动机多为257~515千瓦的汽油机,苏联采用了柴油机;开始采用双功率流传动装置和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

为提高车体和炮塔的抗弹能力,改进了外形,增大了装甲倾角(装甲板与垂直面夹角),炮塔和车体分别采取装甲钢整体铸造和轧制装甲钢板焊接结构,车首上装甲厚度多为45~100毫米,有的达152毫米,炮塔的最厚部位达220毫米;车内有手提式灭火器,车外装有抛射式烟幕装置或烟幕筒。坦克战斗全重27~55吨(德国后期的PzKpfwⅥ“虎”Ⅱ式重型坦克达69.4吨),单位功率6.4~15千瓦/吨,最大速度25~64千米/时,最大行程100~300千米。

代表详情

世界著名重型坦克

(1930s-1960s)

美国

T1重型坦克(又名M6,重60-77吨,共建造43辆,没有大规模列装部队)

T29重型坦克(包括其改型T30,T34,共建造8辆车,没有量产进入部队)

T-28重型坦克歼击车(又名T95,重86吨,共建造了5辆,没有量产进入部队)

M103坦克(1956年进入部队服役,建造220辆,1973年退役)

苏联

KV-1/2、KV-1S

IS-1/2/3/4/7/8(IS系列重型坦克,45-70吨,共建造约4000辆)

279工程

德国

PzKpfwⅥAusf. E “TigerI”虎式重型坦克(重54吨,共建造1355辆)

PZKpfwVI “TigerII”虎王重型坦克(重68.2吨,共建造498辆)

PZKpfwVII"lowe"狮式坦克(设计重量93吨,因为鼠式立项而未完成)

PZKpfwVIII “Maus”鼠式重型坦克(重188吨,共建成2辆,另有4个车体尚在生产线上)

E-75/100系列坦克(德国二战末期标准化坦克发展计划,E-75未完成,E-100已建造出车体与悬挂系统但没有炮塔,战后被英国缴获之后回炉制钢)

法国

FCM 2C坦克(重69吨、共建造了10辆)

FCM F1坦克(重139吨、并没有量产)

AMX M4 1945重型坦克(1945年开始研制,没有量产)

AMX 50(能进行自动装弹的坦克,重57.8吨,没有量产)

FCM 50

英国

丘吉尔步兵坦克

土龟重型突击坦克(重78吨、共建造了6辆)

征服者重型坦克(重66吨,1952年样车出厂,1956年进入部队服役,建造数量不足200辆)

日本

オイ百式重战车(重100吨,1943年完成样车1辆)

中国

WZ111重型坦克(49吨,只建造了车体便被废项)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