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会战

上高会战

抗日战争中的战役
上高战役(日本称“锦江作战”或“鄱阳扫荡战”)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1]1941年3月,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是为“上高战役”。中国军队统计击毙日军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日军15000余人,日军自报伤亡千余人。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称:上高会战 地点:鄂豫两省交界处,名叫小界岭的地方 时间:1941年3月 结果:国民党军队胜利 交战各方:日军,国民党军队 伤亡情况:日军,伤亡官兵20533人,其中阵亡9541人,上校1名,中校2名,少校6名 相关人物:罗卓英,王耀武,李宗仁,蒋经国,何应钦 相关事件:在数百里战线上,以上高为核心阵地,历经26天浴血奋战,由于中国军队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也由于全体将士的浴血奋战,所以国民党军队取得重大胜利。

历史背景

1941年(民国三十年)年初,日本中国派遣军为加强华北治安战,决定将驻江西安义地区的第33师团调往华北,并利用调动之前对驻上高地区的中国第9战区第19集团军发动一次进攻,以巩固华中战略要地南昌外围。3月14日,日军调集第33、第34师团及第20混成旅团,分北、中、南三路秘密集结。在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下,企图对上高实行分进合击,打击和削弱中国军队。中国军队由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指挥,集中了第49、第70、第73、第74军约11个师的兵力参加作战。

15日,北路日军第33师团由安义向奉新、上高方向进犯,中国守军第70军在奉新城东西设防,凭借潦河两侧高地抵抗,在日军飞机和炮兵的猛烈轰击下,被迫撤守奉新。

战斗经过

日军攻陷奉新后,强渡锦江,续向上高进击。南路日军第20混成旅团,由赣江北岸发起攻击,于夜间两次强渡锦江,遂由独城以北地区沿锦江南岸西犯,受到守军第70军第107师和第74军第51师的阻击重创。16日,中路日军第34师团沿锦江北岸向高安方向进犯,企图协同北、南两路击破守军第70军,再以3路围攻第74军。第70军第107师在日军强烈攻势面前丢城弃地,仓皇突围。18日,第34师团侵占高安又西进龙团圩。第33师团进至上富、若坳附近,19日,遭到第70军一部伏击,经苦战突围撤至奉新。

日军第34师团突破第70军右翼部队阵地后,向西突进,在棠浦、泗溪之线受到第74军的阻击。日军第20混成旅团由灰埠附近北渡锦江与第34师团会合。21日,中国军队第74军英勇抗击日军的进攻,固守上高外围阵地。第49军与第74军之第51师将日军第20混成旅团击退至锦江以北;遂渡江向北,协同江北第70军主力攻击日军第34师侧背。22日至24日,日军在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上高以东第74军阵地发动猛攻。中国守军奋勇抗击,主阵地失而复得3次,为实施两翼对日军包围争取了时间。中国军队第70军、第72军和第49军适时赶到主战场,由南北两面包围日军,形成了南北5公里、东西15公里的包围圈。

败退结束

日军第34师团长大贺茂中将一面向汉口日军第11军司令部急电求援,一面命令所部突围撤退。第11军司令部急令第33师团驰援解围,并同第20混成旅团掩护第34师团撤退。25日,退至奉新之北路日军第33师团一部向官桥街、棠浦急进,被围第34师团亦向东方向突围,两路日军得以会合。26日夜,第74军攻克泗溪,并协同第72军等部将日军压迫于官桥街、南茶罗一带。27日,日军向奉新、南昌方面突围、狼狈溃逃。中国军队第49军、第70军分两路对日军实施侧后追击,予以重创。28日,中国军队主力进攻官桥街,与日军激战至下午,将日守军600余人全部歼灭,并毙日军第34师团少将指挥官岩永,收复官桥街。31日克复高安,截断了日军东逃归路。4月1日,日军以15架飞机掩护突围,向斜桥方面逃窜。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收复了沿途城镇。2日,中国军队克复子西山、万寿宫、奉新等地,8日和9日又克安义外围的长埠、宋埠、平洲、弓尖各要点。日军受到重大伤亡后撤回原驻地。双方恢复战前态势,会战结束。此役,毙伤日军1.5万余人。

战略意义

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上高会战还被誉为:是“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开胜利之年胜利之先河”,受到了当局最高领导人的嘉奖和赞颂,李宗仁、蒋经国、何应钦等其他大批当局政要纷纷撰文予以表彰,国民革命军第74军被罗卓英称之为“抗日铁军”,74军亦获得“飞虎旗”这个军队最高荣誉。张灵甫亦升任58师师长。随后,王耀武、张灵甫率部参加了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均取得辉煌战绩,后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张灵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军长。

上高县委、县人民政府重建抗日烈士陵园时,时任中国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上将,也欣然题写了“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匾额,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等著名抗日纪念场所,均将上高会战置于显要位置予以展示.《中央日报》等大量媒体纷纷重磅报捷,全国人民为之奔走相告、“举国腾欢”,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振奋了民族精神

战役评价

上高会战,以罗卓英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第19集团军,下辖第70军,49军,74军及第30集团军下辖第70军,49军,74军及第30集团军之间72军、江西保安队近10万将士,在其内部中共地下党员和以黄贤度(合法身份为上高县长)为首的中共上高地下党的策动和密切配合以及上高民众的全力支持下(据史实记载:当时上高有四分之一的百姓冒死支前捐粮、运送给养、弹药、伤兵等,不少人还直接参战,这也是本次会战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数百里战线上,以上高为核心阵地,历经26天浴血奋战,由于中国军队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也由于全体将士的浴血奋战,所以国民党军队取得重大胜利。而胜利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和中共上高地下党组织正确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动员民众积极支前分不开的。第十九集团军在战后总结胜利时,也记下了“民众用命,彻底破坏敌之交通”、“后方勤务良好”两个重要因素。

上高会战,国军以劣势装备打败了装备优良的日军,取得了抗战以来罕见的胜利。据第十九集团军战情详报记载:毙伤日军官兵15729人(击毙6252人),其中少将1人,大佐1人,中佐1人,少佐2人。击落击毁飞机4架,缴获大炮18门,机枪96挺,步枪2000余支,战马500多匹,以及其他大量军用物品。会战中,国军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伤亡官兵20533人,其中阵亡9541人,上校1名,中校2名,少校6名。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