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成立于1992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的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是洛阳第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开发区位于洛阳市区西南部,紧邻涧西大工业基地和智力密集区。2000年经科技部批准设立了吉利科技园。目前洛阳高新区管辖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2006年末工业总产值316亿元。目前高新区已经成长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地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洛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成为新时期洛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名片和平台。目前,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在朝着新的高点迈进。
  • 中文名: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别称:洛阳高新区
  • 所属地区:华中
  • 建立时间:1992年
  • 面积:110平方公里
  • 人口:12万
  • 地理位置:中国,华中,河南
  • 机场:洛阳机场
  • 电话区码:0379
  • 邮编区码:471000
  • 火车站:洛阳站,洛阳龙门站,洛阳东站,关林站
  • 行政类别:开发区
  • 地方方言:中原官话
  • 车牌代码:豫C
  •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
  • 批准时间:2000年经科技部批准吉利科技园

简介

洛阳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洛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目前,高新区实际管辖面积110平方公里,已开发11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8.7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

洛阳高新区位于洛阳市区西南,北依周山,南傍洛河,环境优美。区内绿化面积达到31.1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6.3%,绿化覆盖率达到41.2%。2003年在洛阳市率先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高新区交通便利,境内有西南环高速公路连接郑少洛、连霍、二广、洛界等高速公路网,形成了与铁路口岸、洛阳机场、新郑国际机场相连的快速物流通道。

中共洛阳高新区工作委员会、洛阳高新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党务、行政和经济等各项管理。市人大、政协在高新区设有工作联络处。高新区设有检察院、法院。公安、工商、地税、国税、质量监督、物价、环保、电力等部门在区内设有派驻机构。

高新区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创造局部优化的发展环境,为区内企业和居民提供高效和优质和服务。本着“机构小、功能全、效率高、服务好”的原则,高新区建立了精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党工委、管委会内设机构13个,干部职工实行全员聘任。多年来,高新区通过不断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增强后劲。目前工作人员全部达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硕士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30%。高新区坚持实行企业评议机关制度、服务绿卡制度、限时办理制度、虚拟合作伙伴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把为企业服务工作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高新区还相继建立和完善了金融、律师、人才交流、劳动保险、房地产交易、信息中心、外商投资服务中心、风险投资公司等支撑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

建区以来,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增长速度均保持在30%以上。2008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650亿元,工业总产值550亿元,实现利税70亿元,出口创汇7.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0%、28%、40%和16%。

目前,全区共有43家企业通过河南省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共有市级以上研发中心55家,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2家,省级研发中心20家,市级研发中心33家。2008年,高新区获批成为河南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政府共建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发展目标

建设“特色高新区、效率高新区、效益高新区、和谐高新区”,是洛阳高新区提出的奋斗目标。

建设产业优势突出的特色高新区,就是要逐步形成硅电子材料、钛(钨钼)材料、特种轴承和装备制造业等四个特色产业的研发中心和产业发展基地,加快创新要素聚集,尽快形成高成长性、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建设服务效能优良的效率高新区,就是要在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创新中,拓展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涵,提高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创建一流服务效能。

建设发展环境最好的效益高新区,就是要以良好的政策法规、优美的空间形象、完善的配套服务、先进的文化价值理念,构造最优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组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建设全面发展进步的和谐高新区,就是要在发展中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三农、关注环境,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不断提高高新区全体人民的幸福指数。

发展思路

洛阳是新中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工业、科研力量比较雄厚。多年来,高新区充分利用洛阳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面向世界和产业未来,把力量主要集中在引导特色产业的发展上,着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打造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高地,努力建设产业优势突出的“特色高新区”。

(一)努力建设全国主要的高纯硅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和光伏产业生产基地。

以多晶硅为基础,洛阳高新区硅材料产业向下延伸出光伏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两条产业链,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初步的产业集群。

洛阳中硅公司目前已经形成3000吨的多晶硅生产能力,正在建设四期2000吨多晶硅项目,预计2009年底投产。其承担的“863计划”项目“24对棒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成套装置”通过了科技部鉴定,彻底打破了国外对我国多晶硅生产技术和市场的垄断。2008年年底,中硅高科公司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获批,实现了全省零的突破。

2007年省信息产业厅、发改委、科技厅联合批准洛阳高新区为省级硅电子产业基地。2008年省科技厅认定洛阳高新区为省级硅材料光伏特色产业基地。预计“十一五”末高新区硅电子材料产业争取达到300亿元的生产规模。

(二)努力建设中国最有影响的钛(钨钼)材料研究中心和产业发展基地。

钛、钨、钼都被誉为“战略金属”,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研究和发展钛产业,洛阳有雄厚的科技基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25研究所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钛合金精铸技术,精铸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钛及钛合金铸件工艺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在国内名列前茅。目前我区已经形成了以双瑞精铸钛业为代表的一批钛金属产业化项目。725所5000吨钛板带项目正在建设。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从原材料海绵钛,到铸钛、钛板带材、钛产品、钛设备的完整产业链,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洛钼集团已于2007年4月在香港成功上市。该公司与美国钼业巨头菲利普斯道奇公司合作,正在建设4万吨钼冶炼技术改造项目。洛阳高科钼钨材料有限公司投资3.86亿元的年产1500吨钼钨制品深加技改项目也正在建设之中。高新区正在筹建洛阳钨钼科技园,推动成立洛钼集团的研究中心,不断完善钼钨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推动我区钼钨产业的迅猛发展。

(三)努力建设中国最有特色的特种轴承研发中心和产业发展基地。

洛阳轴承产业在国内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自主创新优势、产品优势、人才优势和装备制造优势。区内轴研科技公司是河南省第一家科研院所改制上市公司。“十五”期间,轴研科技公司参与了我国轴承行业18项重点科技开发项目中的10项,获得国家级奖励31项。以轴研科技为代表的高端精密轴承产业的发展已经辐射带动了区内许多民营企业。

现在,高新区正努力以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原机械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为技术平台,聚集现有轴承产业资源,建设特种轴承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高端精密轴承产业,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中国最有特色的特种轴承的研发中心和产业发展基地。

(四)努力建设中国最具活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研发中心和整机、整套设备加工生产基地。

北玻公司是我区培育的民营科技企业的代表,主要从事以玻璃钢化技术为主的玻璃深加工技术及设备的研制、开发。该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玻璃深加工设备制造商,其产品被应用在国家大剧院、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工程、游泳馆“水立方”工程等国内外许多重要工程上,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均在世界同行业中排名第一,其玻璃加工设备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5%,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40%。

目前,洛阳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北玻公司玻璃平弯钢化机组、中色科技公司的有色金属板带箔材轧制机组等产品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特色。

除了上述四大支柱产业之外,高新区把生物制药产业也作为超前培育的重点产业予以支持。区内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致力于高端新型兽用生物制品的研发,被列为国家创新基金首批支持的平台建设项目。该公司相继开发出国家级新兽药、新疫苗7个,其中5个新型疫苗填补了国际和国内空白,为全面防控禽流感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公司2007年投入使用的河南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行业唯一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产业特色

建区十五年以来,洛阳高新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引进了光机电一体化(先进制造技术设备、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和机械基础件)、新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制品)、高效节能等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了一大批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新技术企业,涌现出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在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洛阳成为国内领先的新型产业基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重点项目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8月下旬召开的市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持结构优化与培育优势并重,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其他四大产业名列其中,旨在形成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支撑。

发展新能源汽车 洛阳面临重大机遇

当前洛阳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国家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保持一致:在国家“十二五”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汽车位居其中。

早在2001年,我国就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2006年至2007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规划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目前40多个城市将新能源汽车列入重点发展产业。

我省也把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和优先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2009年省政府出台了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规划到2015年全省形成年产25万辆电动汽车能力,并打造四大基地,其中,洛阳和新乡被确定为核心动力电池和电源系统生产基地。

发展新能源汽车 洛阳具备一定优势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消耗的能源类型。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是当前制约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瓶颈。洛阳以电池为核心的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走在国内最前列,这是洛阳一大优势。

中航锂电投资36亿元的开工建设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填补了国内大容量动力锂电池生产装备的空白。中航锂电是国内动力锂电池系统行业标准的核心起草单位,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的重任,是国内唯一通过国家“863”计划电动车动力电池实验室100安时以上锂电池检测的企业。

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园内的24辆巡游花车有23辆使用了中航锂电电池,运行半年零故障。另外,日本电动车大奖赛冠军COSMOWAVE车队和德国电动汽车街头拉力赛冠军FTJ公司车队,也使用了中航锂电的产品。

在整车方面,我市的中集凌宇公司早在2007年就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2009年10月生产出了国内第一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在技术、实用性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可作为城市公交客车、校园巴士、班车、旅游观光车等。位于伊滨区的洛阳奥巴车辆科技有限公司,陆续开发了低速电动汽车和巡逻、旅游观光等电动场地车,并批量投放市场。

在科研方面,河南科技大学与中航锂电合作建立了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中航锂电还拥有河南省大容量锂电池及模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洛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建议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我市电动汽车发展还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缺乏整车带动我市电动汽车整车生产环节薄弱,仅有中集凌宇1家具备生产电动汽车整车基础的企业,与郑州市已有4家整车企业、取得23个产品公告的情况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偏小、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还存在瓶颈、应用示范滞后等方面。

从产业发展规划方面,洛阳应做到四个“适应”,即:要与全国产业发展形势相适应,与国家产业导向合拍;要与全省发展规划相适应,在全省格局中发挥好电池产业发展领先、整车门类齐全、电机电控基础较好的优势;要与自身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计划切实可行;要与全市工业规划布局相适应,列入全市工业体系中去考虑。

洛阳当前发展新能源汽车要解决三大问题:

政策导向问题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希望在产业发展规划、配套的金融财税政策等方面,要传递明确清晰的信号。

资金问题发展新能源汽车,初期运营投入和运营成本较高,还涉及充电站、停车站等建设,需要予以充分考虑。

原动力问题一方面,市里要尽快上马示范运营项目,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从政府层面可以统筹考虑尝试“以市场换市场”策略,即以一家企业的优势产品与另一家进行合作,激发企业初始原动力,待引擎发动后即可实行自我调整、发展。

开发建设

洛阳高新区以建设“特色高新区,效率高新区,效益高新区,和谐高新区”为总的指导思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标准建设的发展理念,先后经过四期自主开发建设,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高科技特点突出、现代气息浓郁的现代化新城区已初具规模。区以来洛阳高新区先后自主进行了四期开发,总开发面积达到5.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5亿元,累计完成竣工建筑面积达195万平方米,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路网、电网、给排水网、热力管网、煤气管网、通讯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基本满足了区内企业发展的要求。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等空间环境形象塑造工程,区内绿化面积达到31.124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6.3%,绿化覆盖率达到41.2%,并于2003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区内周山森林公园面积达1.08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500亩,绿化面积8000余亩,堪称镶嵌在洛阳城区的一颗“绿色明珠”。

发展成果

1、洛阳尚德太阳能电池项目由国际薄膜太阳能电池专家、海归博士施正荣先生一手创建的无锡尚德公司投资兴建,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系统工程、光伏应用产品的研究、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项目总投资7亿元人民币,全部达产后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利润3.6亿元,上缴税金4.7亿元。它的建成将有力地促进洛阳硅材料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发展。目前,无锡尚德公司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主要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问鼎全球三强。

2、8英寸硅抛光片项目,洛阳泰格硅材料8寸单晶硅片建设项目已于今年牡丹花会期间签约落户高新区,此项目的建立对河南省信息产业发展和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完善洛阳硅产业基础,使洛阳发展为中国第一大硅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3、轴研科技、北玻公司,驻洛的10多家原部属科研院所大都在高新区内建立了产业化基地,其中轴研科技整体改制进区后成为河南省第一家科研院所改制上市公司,也成为洛阳市新世纪上市的“第一股”。区内的北玻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玻璃深加工设备制造商,技术拥有量(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均在世界同行业中排名第一。

远景规划

未来几年,洛阳高新区将以建设硅、钛、高端轴承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研发中心及延伸产品加工基地为四个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依托洛阳的工业基地优势,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为建设创新型洛阳做出应有的贡献!

区位交通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位于的洛阳市公路建设总投资近200亿元,建设项目1.4万公里。截至200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758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8公里,干线公路1813公里,农村公路15526公里,是改革开放之初的近5倍。公路等级质量全面提高,通行能力大大改善。

洛阳市交通运输业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我们围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行业管理,注重工作创新,探索改革路子,积极稳妥地推进交通运输业发展,努力提高道路运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公路运输生产力迅速增长,运输能力显著提高。2008年全市营运车辆达70610台,与1978年相比,增长12.5倍,其中:客车9261台(含出租车5704台),货车61349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大大改善,运输网络日趋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客运站建设步伐大大加快。

洛阳地处中原,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过无比的辉煌,洛阳交通便利,素有“十省通衢”之称,是世界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洛阳的交通事业得到快速、全面发展。铁路交通便利,陇海、焦枝两大电气化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民航交通快捷,洛阳机场已通航北京、上海、厦门、广州、深圳等地。公路交通四通八达。连霍高速、二广高速交汇洛阳,与西南环高速、郑少洛高速、南(京)洛高速构成洛阳高速公路枢纽体系。207、310、311国道贯穿东西南北。十八条省道纵横全市,连通周边城市。县乡道路,农村道路实现全方位覆盖。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连接,以农村道路为支脉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洛阳的水路交通日益发展,管道运输方兴未艾。洛阳的公路、铁路、民用航空、水路、管道立体化交通运输格局已经形成。成为我国中原地区重要交通网络中心之一。在我国整个交通网络中处于东西交汇、南北沟通的中枢地区。它北接京、晋、冀,东望长三角,南连两湖珠三角,是西部地区通往我国沿海最具活力的三个主要经济区的必经之路,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为洛阳建设工业强市、科技强市、旅游强市,为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

现任领导

洛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马国强

基本设施

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保障

2008年,洛阳高新区投入750余万元对辛店镇一中、徐家营小学、孙旗屯一中等学校进行了基础设施改建。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400多人。新建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区内医疗资源配置更趋合理。

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利用

2008年,洛阳高新区六期开发范围内8条道路顺利开工建设,道路总长达8266米。市重点建设项目徐家营小学主体工程完工。完成标准厂建设面积8万平方米。完成滨河北路和积翠路改造工程,有效改善了区内交通环境和城区形象。开展区域规划环评和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方案编制工作,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年度审核。孙旗屯乡张庄村获得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荣誉称号。

新农村建设

2008年,洛阳高新区新修村村通公路1.6公里,改建5个村庄社区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修复并疏通秦岭渠,为沿线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完成蔬菜基地建设面积578亩,新建成大型日光温室12座,塑料大棚207座。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8元,较上年增长8%。孙旗屯乡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7.3亿元,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实现利税6650万元,分别增长21%、20%、19%。辛店镇完成技工贸总收入4.25亿元,工业总产值4.3亿元,实现利税2476万元,分别增长了25%、30%、14%。

法制建设

2008年,洛阳高新区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区内社会大局稳定,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完善了区、乡、村、企业四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企业间的横向协作网,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