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观楼

昆明大观楼

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昆明大观楼,在大观公园,位于滇池北滨,距市中心约6千米。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园内建有一座附长联的三层楼和楼前的三潭印月而得名。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与滇池西面苍翠的太华山隔水相望,中心游览区称“近华浦”。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中国名楼。
  • 中文名:昆明大观楼
  • 外文名:Daguan Pavilion
  • 地理位置: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大观路284号
  • 所处时代:
  • 占地面积:
  • 保护级别:
  • 开放时间:
  • 所属地区:中国,云南昆明
  • 建立时间:康熙年间
  • 面积:400 m²
  • 著名景点:天下第一长联、近华浦、楼外楼、盆景园、东园、庾庄、鲁园和西园新区
  •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景点级别:AAAA
  • 批准单位:国务院

昆明五景(世博园、金殿、野生动物园、西山、大观楼)联票位置

昆明大观楼,在大观公园,位于滇池北滨,距市中心约6千米。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与滇池西面苍翠的太华山隔水相望,中心游览区称“近华浦”。大观楼及孙髯翁长联,属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已经世界闻名。而昆明大观楼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历史较短,因为有清朝孙髯翁所作的“天下第一长联”,而驰誉九洲,跻身中国名楼之列,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的我国四大名楼之一。毛泽东对孙髯翁长联高度评价:“从古未有,别创一格。”郭沫若在诗中赞誉“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历史文化

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原为二层建构。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觐光主持重修大观楼,将原来的二层增建为三层。咸丰五年(1855),咸丰帝奕詝询兵部侍郎、云南晋宁人何彤云滇池湖势,何彤云“历陈大观情形”,咸丰遂题赐“拔浪千层”匾。咸丰七年(1857年),大观楼及其它楼台亭谢均毁于兵燹。同治三年(1864年),云南提督马如龙主持重建大观楼,历时两年。现存大观楼即为同治三年重建。清光绪二年(1876年)近华浦大水,两廊皆圮,楼亦倾斜,光绪九年(1883年),总督岑毓英重修。

1998年,为迎接99世界园艺博览会,省市政府投资2500万元,征用近华浦西面197.4亩土地,开辟大观西园。鱼池柳堤,溪流石桥,芦苇芙蓉,芳草萋萋。至此,大观公园总面积47.8公顷,其中陆地23.1公顷,水面24.7公顷。大观公园以长联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游览区,分为近华浦文物古迹景区、南园中西合壁园林景区和西园现代园林景区三大部分,是滇池草海北滨的大型风景名胜区。

景区特点

大观公园面积47.8公顷,为市区公园之最。公园分为近华浦、楼外楼、盆景园、东园、庾庄、鲁园和西园新区共7个旅游片区。按时代风格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近华浦古典园林景区,包括近华浦、楼外楼、盆景园、东园四个旅游片区,以明清风格古典园林为特色;二是南园园林景区,包括庾庄和鲁园,以民国年间兴建的中西融汇的园林景观为特色;三是反映现代造园艺术的西园景区,以休闲娱乐为特色。不同时代风格的园区通过桥、廊、堤相连,形成水面环绕、沿湖回廊、楼外有楼、曲堤烟柳、荷塘月色、百花争艳、诗画楹联碑刻琳琅满目的湖滨历史文化公园,汇成大观楼“万里云山一水楼”的景观特色。公园内现有园林植物达600余种,其中乡土植物200余种。盆景、桩景800多盆株,菊花300多个品种,居昆明之冠。荷花睡莲有1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达100多亩,是昆明城最大的荷花观赏基地。大观公园占地面积47.8公顷,其中陆地23.1公顷,水面24.7公顷。

三大景区,即近华浦古典园林景区,南园中西融汇园林景区,西园现代园林景区。不同时代的园林风格,在滇池草海之滨,形成湖光山色、曲堤柳烟、荷塘月色、百花争艳的旅游大环境,突出“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万里云山一水楼”的景观特色。大观楼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金碧湖山”观赏游憩价值很高的游览胜地。

大观楼为单体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坐北向南,立于占地402平方米的两级石台基之上。楼阁本体平面为长方形,面阔17米,进深10米,占地170平方米。楼高三层18米,三层檐黄色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楼内两侧各设一把双跑木楼梯登楼。二楼北、东、南三方外设游廊。二、三楼窗棂皆为梅花窗。全楼结构稳重精巧,和谐美观,体量适中,庄重秀丽。既与我国主流传统建筑文化一脉相承,同时,其昆明“五墨”彩绘及挑檐檩枋头木雕均为象头或花卉图形等,又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文化色彩,体现了中原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的交融。

修建大观楼的目的在于登高览胜。因其面临滇池,背靠昆明旧城,可揽湖光山色之胜,擅田畴城郭之景,在滇池景观构成上具有重要地位,取得了突出景观造型艺术成就。被誉为“省城第一名胜”。大观楼建成以来300多年间,积累了众多书文俱佳的诗词楹联,其中乾隆年间昆明寒士孙冉翁所撰180字长联状景怀古,情景交融,文采飞扬,对后来全国各地长联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毛泽东称其为“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此外,大观楼内外还悬挂匾额楹联20多幅,大多出自清代名家之手。如一楼南门匾额为李漱泉书“大观楼”。北门匾额为李维述题书“真大观也”。联为清宋湘撰书“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咸丰皇帝题赠“拔浪千层”匾挂于二楼正中。郭沫若题书《登楼即事》则在三楼室内。楼内还保存有光绪二十年(1894)舒藻撰文的《重建大观楼碑记》一通,记载了大观楼的历史变迁。大观楼既为滇中古建筑珍品,又与其长联相映增辉,形成滇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昆明深厚的人文积淀相结合的文化景观。大观楼于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