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钢铁制造公司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钢材品种全、质量高的现代化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是一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本钢始建于1905年,位于辽宁省本溪市,距省会沈阳63公里处。目前拥有总资产468.6亿元,净资产222亿元。在岗职工61897人。改革开放30年,本钢发展了巨大变化,特别从党的十五大到十七大的十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集采矿、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动力、运输、科研、机械加工制造、房地产开发等为一体的配套齐全的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公司名称: 外文名: 所属行业: 法定代表人: 总部地点: 经营范围: 公司类型: 公司口号: 年营业额: 员工数: 中文名: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上市市场:深交所 上市代码:000761 组织形式:有限责任 创建时间:1905年 创建地点:辽宁省本溪市 总部所在地:辽宁省本溪市 年盈利:51.83亿元(2000) 净利润:259亿元(2006) 总资产:433亿元(2006)

公司文化

本钢集团在打造世界强企的过程中,把员工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核心,以全体本钢人为企业发展的支撑和动力,同时注重团队建设,实现共同发展。

历史沿革

本钢在1948年以前日伪统治时期,饱受屈辱,在国民党占领时期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直到1948年秋本溪解放,才获得新生。在党中央“为工业中国而奋斗”指示精神的鼓舞下,当家作主的职工群众艰苦奋战,于1949年7月15日全面恢复生产,并为新中国的成长壮大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支枪、第一门炮、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台发电机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等诸多个“第一”中,无不闪耀着本钢产品的光辉,多次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

新中国成立后,本钢经过恢复性建设和扩建改造,企业初具规模,到1952年,年产生铁23.1万吨,特钢2.1万吨。“一五”计划时期,本钢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开始了建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扩建、改造,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产品产量成倍增长,生铁产量达到80.4万吨,特钢产量达到8.8万吨。60年代,本钢生产建设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196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9亿元,生铁产量达到151万吨,特钢产量达到14.5万吨。进入70年代,本钢确定了“三二二”改造方案(即年产生铁300万吨,普钢200万吨,特钢20万吨),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技术改造和扩建,新建了铁矿、高炉、炼钢厂和轧钢厂,形成了年产生铁300万吨、普钢200万吨、特钢20万吨的能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觉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给本钢带来了生机与活力。1980年,生铁产量第一次突破300万吨,1700mm热连机组试生产。1985年,本钢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经济效益实现新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创历史最好水平。1994年1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百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1996年7月,经国家批准改制为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有独资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97年4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20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1997年6月,以炼钢厂、热轧厂和原初轧厂为主体,成立了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发行A股股票1.2亿股、B股股票4亿股。

1998年,本钢按照党的十五大关于搞好国有企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开始了三年改革与脱困的拼搏攻坚,通过大力推进“三改一加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0年,本钢实现工业总产值51.83亿元,比1997年增加15.14亿元,增长41.29%;实现工业增加值26.49亿元,比1997年增加7.27亿元,增长37.83%;实现销售收入100.12亿元,比1997年增加32.14亿元,增长47.29%;实现利税12.59亿元,比1997年增加4.04亿元,增长47.25%;实现利润0.75亿元,比1997年增加0.25亿元,增长51.36%。

发展

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本钢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体制、管理和技术创新,继续加快改造步伐,投资100多亿元,对炼铁、炼钢、轧钢系统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相继完成了5号高炉改造大修、炼钢铁水预处理、转炉自动化、1700mm热轧机组、360平米冷矿烧结机、彩涂生产线、矿山提铁降硅、4号高炉和5号焦炉改造大修、新建4号转炉及炉外精炼等重点改造项目,企业整体技术装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本钢已成为拥有采矿、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动力、运输、科研开发、机械加工制造、房地产开发、建筑、贸易、旅游等配套齐全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我国生产精品板材的骨干企业。

规模

截止2006年底,本钢拥有资产总额433亿元,固定资产净值259亿元。主要资源和技术装备有,大型铁矿山2座,生产能力为年产铁矿石2050万吨;大型磨选厂2个,生产能力为年产铁精矿796万吨;高炉7座,生产能力为年产生铁960.2万吨;150吨转炉3座,180吨转炉2座,生产能力为年产钢900万吨;1700热轧机1套,1880薄板坯连轧机组1套,生产能力为年产热轧板卷757万吨;1700冷连轧机1套,热镀锌生产线2条,彩涂生产线1条,生产能力为年产冷轧板110万吨,其中热镀锌板61万吨,彩涂板17万吨;1970冷连轧机一套,生产能力为年产高档冷轧板190万吨;特钢系统拥有50吨超高功率电弧炉1座,30吨超高功率电弧炉2座,800/650轧机1套,年产特钢材40万吨。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目前,矿山、炼焦、炼铁、炼钢、轧钢等主要工序的总体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外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部分工序和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导产品的“双高”比例已达到70%以上,生产的石油管线钢、集装箱钢、耐候钢、焊瓶钢、汽车大梁钢、汽车车轮钢、热轧高强钢、冷轧深冲钢、热镀锌板等主导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汽车、家电、石化、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军工等行业,不仅直供国内以中石油、中集集团、华晨汽车、海尔等为代表的各行业重点企业,而且还远销欧美、亚洲、非洲、大洋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重组

2010年8月3日上午,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中钢协第三次行业信息发布会上透露,鞍本重组有可能在今年年底之前取得重大突破。早在2005年,鞍钢与本钢即联合重组为鞍本集团,但一直处于“一块牌子,两套班子”的状态,至今整而不合,没有实质性重组,被业界称为“领了结婚证没结婚”。鞍钢和本钢的产品结构、目标市场在很大程度上重合,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实质性整合势在必行。

2010年6月初,本钢集团与本溪市属国有企业北台钢铁集团签署联合重组协议,整合后的新本钢集团产能达2000万吨。这一重组虽遭受诟病,但也被解读为是辽宁省为鞍本重组所做的铺垫。

鞍本重组将采取股份制形式进行整合,各自的国有股权将分别由国务院国资委和辽宁省政府持有。接下来,鞍钢还可以重组凌钢和东北特钢,按照鞍钢的规划,2015年产能要达到6000万吨,成为国内第一、全球二大钢铁企业。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