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

抗菌藥

能殺滅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物質的統稱
凡對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殺滅作用的物質統稱為抗菌藥。它包括化學合成藥如磺胺類藥、呋喃類藥、喹諾酮類藥,也包括具有抗菌作用的抗生素,還包括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藥等。人類合成的第一種抗菌藥是磺胺,1932~1933年間由德國病理與細菌學家格哈德·多馬克發現。抗菌藥主要用于醫療方面,在人或動物體内對抗緻病菌等病原體,可治療大多數細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等微生物感染導緻的疾病。
    中文名:抗菌藥 外文名:antimicrobial drug 别名:

概述

抗菌藥物所指範圍較廣,凡對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殺滅作用的物質統稱為抗菌藥物。它包括化學合成藥如磺胺類藥、呋喃類藥、喹諾酮類藥,也包括具有抗菌作用的抗生素,還包括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藥等。

抗菌藥不同于抑菌藥,抑菌藥僅能抑制病原菌生長繁殖而無殺菌作用。抗菌藥也不同于抗生素,抗生素是微生物(細菌、真菌和放線菌屬)的代謝産物,它的濃度達到時能殺滅或抑制其他病源微生物。而抗菌藥的表示範圍更廣,包括抗真菌和其他化合物的各類抗菌物。

由來

抗菌藥的主要來源是發酵,也可以通過化學合成和半合成方法得到。

人類合成的第一種抗菌藥是磺胺,1932~1933年間德國病理與細菌學家格哈德·多馬克發現其具有體内抗菌活性,他因此獲得193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人類發現的第一種抗生素是青黴素,由英國微生物學家亞曆山大·弗萊明于1928年發現。

作用機理

抗菌藥的抑菌或殺菌作用,主要是針對“細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動植物)沒有”的機制進行殺傷,有4大類作用機理:

1.阻礙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導緻細菌在低滲透壓環境下溶脹破裂死亡,以這種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類抗生素。哺乳動物的細胞沒有細胞壁,不受這類藥物的影響。

2.與細菌細胞膜相互作用,增強細菌細胞膜的通透性、打開膜上的離子通道,讓細菌内部的有用物質漏出菌體或電解質平衡失調而死。以這種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3.與細菌核糖體或其反應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質的合成——這意味着細胞存活所必需的結構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以這種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環素類抗生素、大環内酯類抗生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氯黴素等。

4.阻礙細菌DNA的複制和轉錄,阻礙DNA複制将導緻細菌細胞分裂繁殖受阻,阻礙DNA轉錄成mRNA則導緻後續的mRNA翻譯合成蛋白的過程受阻。以這種方式作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藥喹諾酮類(如氧氟沙星)。

與細胞壁或細胞膜作用的兩類抗生素,是以破壞菌體完整性的方式殺死細菌,故可稱為殺菌劑(Bactericidal agent);另外兩類抗生素則是靠抑制細菌大分子合成的方式,阻斷其繁殖,故又可稱之為制菌劑(Bacteriostatic agent)。

用途

抗菌藥最主要用于醫療方面,在人或動物體内對抗緻病菌等病原體,可治療大多數細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等微生物感染導緻的疾病;但對于結構更簡單的病原體(如病毒、朊病毒等)所引起的傳染病則幾乎沒有任何療效。

除了抗細菌性的感染外,某些抗生素還具有抗腫瘤活性,用于腫瘤的化學治療。有些抗生素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作為抗菌藥的抗生素不僅用于醫療,還可應用于生物科學研究、農業、畜牧業和食品工業等方面。

主要類别

一、作為抗菌藥使用的抗生素

1、β-内酰胺類抗生素 

青黴素:

常用的有青黴素G、青黴素V、甲氧西林(新青I)、氨苄西林(氨苄青黴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黴素)、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黴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黴素)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膚軟組織、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頭孢菌素:

可分為四代。第一代頭孢菌素注射用的有頭孢唑啉(先鋒5号)、頭孢拉定(先鋒6号)等,口服的有頭孢氨苄(先鋒4号)、頭孢拉定(先鋒6号)、頭孢羟氨苄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膚軟組織、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第二代頭孢菌素較第一代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腎髒毒性低。注射用的有頭孢呋辛(頭孢呋肟)、頭孢孟多、頭孢西丁、頭孢美唑等,口服的有頭孢呋辛酯、頭抱克洛等。

第三代頭孢菌素具有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體内分布廣、對人體毒性低等特點。

第四代頭孢菌素以其特殊的作用方式、廣泛的抗菌譜而優于前三代。因與青黴素發生交叉過敏的可能性很小,可用于對青黴素過敏的病人。

非典型的β-内酰胺類抗生素:

除青黴素、頭孢菌素外,還有部分抗生素屬于非典型的β-内酰胺類抗生素。

2、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氨基糖苷類為廣譜抗生素,對革蘭陰性杆菌有良好的殺菌作用,适用于下呼吸道、泌尿道、腸道感染等。有慶大黴素、妥布黴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等種類。

3、大環内酯類抗生素

主要有紅黴素、甲紅黴素(克拉黴素)、羅紅黴素、阿奇黴素、交沙黴素、麥迪黴素、螺旋黴素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膚軟組織感染,特别适用于支原體、衣原體和軍團菌所引起的感染。對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此類抗生素。

4、四環素類抗生素

5、氯黴素(全合成抗生素)

二、人工全合成抗菌藥

既不是微生物分泌物又不是其類似物的人工全合成抗菌劑有:

1、喹諾酮

主要有諾氟沙星、依諾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司帕沙星等。喹諾酮類是一類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的抗菌藥物。諾氟沙星主要用于腸道感染與尿路感染。依諾沙星和培氟沙星可治療全身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尿路感染、胃腸道和膽道感染、婦科感染等。

2、磺胺類藥物

抗菌藥物治療性應用的基本原則

1.盡早确定病原菌

盡量在應用抗菌藥物前,從病人感染部位、血液、痰等取樣進行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從而有針對性的選藥。病人感染比較重,取樣送培養後,根據感染情況推測可能的緻病菌,結合抗菌藥物的特點,選擇适當的藥物進行經驗性的治療。

2.根據藥物的抗菌譜選藥

選擇能在感染的部位達到有效濃度的藥物,選藥時還要綜合考慮病人的全身狀況、肝腎功能狀态、細菌耐藥的可能性、藥物不良反應、藥物來源、藥物價格等因素,科學選擇藥物。

3.恰當、合理的聯合用藥

聯合用藥要有适應症,聯用後要産生相加或協同作用提高療效,并能減少用藥劑量、降低藥物毒性和不良反應。

4.防止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

病毒感染時不用;原因不明發熱一般不用;盡量避免局部應用抗菌藥物;應用抗菌藥物時劑量要适宜、療程要足夠。

5.新生兒、兒童、孕婦、哺乳期選藥要謹慎,一定要選擇安全的藥物。

使用原則

醫生指導

使用抗菌藥應嚴格掌握适應症,要根據抗菌藥的抗菌譜、疾病的臨床診斷及細菌學檢查等條件選擇用藥。能用窄譜的就不用廣譜的,能用低級的就不用高級的,用一種能解決問題的就不用兩種,輕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聯合使用抗生素。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如一般病毒感染或原因不明的發熱)。

除考慮抗菌藥的抗菌作用外,還應根據病人的自身情況,如病情、體質、肝腎功能等,來确定适宜的使用方法,劑量要适當,療程要足夠。 作為專業性較強的處方藥,使用抗細菌感染類藥物還是應先咨詢醫生後再做決定,不應擅自用藥。

四不原則

合理限用抗生素“四不”原則:不主動要求;不随意買藥;不自行選藥;不任意停藥。n

1、不随意買藥

多數抗菌藥物是處方藥物,不要憑想當然到藥店買藥,而應有病先看醫師,憑處方購藥。

2、不主動要求

抗菌藥物是用來對付細菌的,确有細菌感染時才有療效,需要專業的評估,所以看感冒等日常小病時不要動辄要求醫師開抗菌藥。

3、不自行選藥

對家庭小藥箱中儲備的抗菌藥物,要謹慎使用,最好到醫院确診後,根據醫生的建議服用,千萬不要盲目亂用。

4、不任意停藥

一旦需要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就要按時按量服藥,以維持藥物在身體裡的足夠濃度,因為即便已經好轉的病情也可能因為殘餘細菌作怪而反彈。

相關事件

2012年8月1日,衛生部頒布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開始執行,此管理辦法被認為是史上最嚴限抗令。根據規定,醫生必須根據患者症狀、體征及血等檢查結果,初步診斷為細菌性感染者才能用抗菌藥物。金黴素等10餘種含有抗生素眼藥水8月1日起憑醫生處方才能購買。

 同時,作為配套文件的《衛生部2012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方案》也一并下發,具體量化限定要求。 根據方案,三級綜合醫院抗菌藥物品種不超過50種,二級綜合醫院抗菌藥物品種不超過35種,兒童醫院抗菌藥物品種原則上不超過50種,婦産醫院(含婦幼保健院)抗菌藥物品種原則上不超過40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