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傭兵

雇傭兵

以金錢為目的而參戰的特殊兵種

雇傭兵(gù yōng bīng)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指以金錢為目的而參戰的武裝人員,是為了利益而參加一場武裝沖突的團體和個人。雇傭兵參戰的目的隻是為了金錢賣命,隻要對方出價夠高,他可以受雇于任何人。從古羅馬軍隊中的野蠻人到後殖民主義時期被流放到非洲的歐洲囚犯,雇傭兵一直以來都被看作是一群“要錢不要命”的人。在很多人的理解中,雇傭兵給其他人帶來的隻有痛苦和死亡,而促使他們打仗的唯一動機就是錢。

    中文名:雇傭兵 外文名:lansquenet 别名:職業殺手 職業:軍人 主    體:團體和個人

定義

雇傭兵是一種特殊的兵種,是為利益而參加一場武裝沖突的人。雇傭兵是為利益而參加武裝沖突的團體和個人。雇傭兵參戰的目的隻是為了金錢獎勵,隻要對方出價夠高,他可以受雇于任何人。雇傭兵參戰并非為了意識形态或政治信仰、愛國主義或是道德原則。

兵種

雇傭兵的來源很雜,一般招募雇傭兵,一般選退伍兵(特種兵更佳)。雇傭兵不一定全是陸軍中的兵種,飛行員、海軍陸戰隊員也都是雇傭兵裡的搶手貨。雇傭兵的工資根據任務危險程度不同,兵種不同,來源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檔次。招募對象包括,平民、前軍人、亡命徒等,通過考核就可以加入。世界上比較正規的雇傭軍部隊如法國外籍兵團就是不管你從哪裡來、不管你曾經幹過什麼,隻要你報名通過考核就可以加入,加入後再按它的一套訓練方法,訓練完畢後,分到各外籍兵團部隊中。

美國的雇傭兵一般不通過政府組織,而是通過各個保镖公司,一般多是些有後台的人物開辦的,如美軍前軍官。美國的保镖公司一般是定向招募人員,人員素質比較高。一般配合美軍在某一地區的任務,如美軍或美政府有什麼不便出面的事,就會讓保镖公司去做。這樣風險較低,一旦失敗可以一口否認。在阿富汗和車臣的雇傭兵有為錢作戰的,還有的是一些極端的宗教信徒,并不為錢,隻為信仰。這些人的作戰能力比較弱,一般都要經過培訓。

理解

法國外籍兵團成立于1831年,在19世紀期間是法國殖民作戰的前鋒。兵團長期作戰于西班牙、馬達加斯加、阿爾及利亞和東南亞等地,他們幾乎是法國在阿爾及利亞長期戰争的代名詞。1841年在奧蘭以南96.5km處的西迪貝勒阿巴斯,外籍兵團建立了一個基地。這裡成為兵團精神上的家,直到法國允許阿爾及利亞獨立,并于1962年撤出它的部隊為止。

1914年,大多數駐于非洲的法國陸軍都急急忙忙趕回法國本土以阻擋德國的侵略。外籍兵團的士兵在随後西線的大屠殺期間為榮譽而戰。實際上,到1918年,外籍兵團中的馬士軍團是全法國陸軍中獲得最高榮譽勳章的團。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戰事連綿不斷。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裡亞的領土紛争尚未平息,斯裡蘭卡狼煙再現,與此同時,塞拉利昂又起争端……在這股巨大的戰事狂潮中,一支奇特的軍隊異軍突起,它的名字叫雇傭兵。可以說,近些年,随着聯合國維和行動連連受挫,雇傭兵正日益成為局勢動蕩、戰事不斷的國家和地區的主角。

誰付錢就為誰賣命

雇傭兵是一群“靠戰争吃飯”的職業殺手。他們受雇進行各種暗殺、綁架、作戰,甚至搞政變。雇傭兵的成分很複雜,各式各樣的人皆有,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喜歡戰争,戰争是他們生命的一切。

“誰付錢就為誰賣命”,這是雇傭兵所共同遵循的一個基本準則。雇傭兵心目中沒有是非之分。用美國雇傭兵界一位很有名氣的人物範邵的話講:“現在隻要有人願意付錢給我,我就會替他賣命。我不知道什麼是錯。我可以替裡根效勞,同樣可以為卡紮菲賣命。”

當雇傭兵,就意味着必須吃得“苦中苦”。美國有些私人訓練營美其名曰“加強野外求生技能”,其實就是訓練雇傭兵。其課程全是軍事基本訓練,包括各種安全措施與反恐怖戰術等,訓練方式幾盡殘酷、羞辱、恐怖、痛苦之能事。

一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報道說,他曾親眼看見一位學員全身赤裸,被吊在營火上烤得“哇哇”尖叫。

非人的訓練吓跑了一批又一批慕名而來的學員。據說,平均每10名學員中隻有一人能完成兩周的訓練,其餘的大都忍受不了痛苦而中途退出。

哪有戰争哪有我

世界上,以色列雇傭兵數量最多、遍布全球。該國長期處于戰争狀态,造就了一批最具殺傷力的戰鬥人員。由于經濟萎縮,軍官退伍後轉入舒适民營經理階層的好日子已成為往事,連将軍都往往找不到好差事。這些40歲左右退伍的軍人在過慣了20年極度緊張但有權有勢的生活後,突然發現自己不再有公家汽車、駕駛員,甚至連一部電話也沒有,難免有些失落。于是,他們重拾武器,奔赴海外。

以色列軍人訓練嚴格,效率極高。表面的冷酷無情與内心的忠誠可靠使他們在全球雇傭兵市場炙手可熱。20世紀80年代初期,菲律賓上流社會人士紛紛雇傭以色列人當私人保镖,一些富豪甚至擁有由以色列退役軍人訓練的私有軍隊。南美洲的軍事集團也以聘用以色列顧問為一種時尚。此外,以色列雇傭兵的身影還出現在伊朗、印尼、斯裡蘭卡等許多國家,真可謂“哪裡有戰争,哪裡就有以色列雇傭兵”。

死亡的掮客

90年代,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私營武裝要算南非的雇傭兵公司EO(該公司已于1999年1月1日解散)。該公司聘請的軍事專家多來自南非、北美、歐洲、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兵源主要來自南非和納米比亞,擁有儲備兵力數千人,全是訓練有素的退役軍人。

20世紀90年代以來,EO公司生意興隆。1994年,它派出一支小型快速部署的、有着良好的空中保護和裝甲的雇傭部隊,幾天内就平息了盧旺達的危機,輕輕松松賺了幾千萬美元。塞拉利昂自1991年發生内亂以來,反政府武裝攻勢淩厲,政府軍節節敗退。無奈之下政府于1995年和EO簽訂了一份為期兩年的合同。EO派出300名雇傭軍協助政府軍作戰。不出幾個月,反政府武裝即潰不成軍,不得不與政府軍簽署了和平協議。EO公司當然報酬不菲,不僅每月有120萬美元進賬,還得到了鑽石礦的開采權。不久,巴布亞新幾内亞又找上門來,請求EO幫它圍剿鬧獨立已達9年之久的反政府武裝。這一次,由于巴政府後來發生的政變而中斷了合同,但EO仍然從中獲得了3600萬美元的高額利潤。1998年6月,EO公司再傳“佳音”:它在過去兩年半裡對安哥拉政府的鼎力相助終于使反政府武裝同意談判了。安哥拉政府為此支付了6000萬美元,而EO所付出的代價僅為20名雇傭兵的死亡。

戰犯的營生

美國軍事雇傭公司的市場主要在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在沙特阿拉伯,它們幫助訓練武裝部隊的各個軍種。在安哥拉,美國軍事雇傭公司更是“遍地開花”,其中最出名的是空中搜索公司和職業軍人儲備公司。

美國的職業軍人儲備公司主要從事商業保安活動,現有雇員350名。翻開雇員名單,你會驚訝于那些十分熟悉的名字,如曾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中任指揮官的卡文·弗納、曾作為美軍駐歐洲部隊指揮官的科羅斯比厄·布奇·聖等。1996年5月,該公司接了一樁好買賣:為波斯尼亞訓練武裝軍隊,僅當年就收入2000多萬美元。

這些私人軍事公司大多與五角大樓關系密切。它們在政府的秘密支持下大搞海外軍事活動。對此,美國政府極力辯解,說這些公司在“教人如何在民主國家管理部隊、聽從文官支配和尊重人權”。

而事實上,那些受訓者學成之後,往往幹起了戰犯的營生。

事出有因,冷戰後,美軍人數驟減30%,大批退伍軍人轉入民營部門。對政府來說,大搞軍事民間化好處多多:既可甩掉軍人包袱,又可保持地緣政治影響。政府和商人一拍即合,軍人雇傭公司生意便紅火起來。

雇傭兵活躍在世界上,無論是氣候嚴寒、山勢崎岖的阿富汗山區,還是蚊蟲肆虐、酷熱難耐的非洲雨林,到處都可以看到一個奇特的人群———雇傭兵,參與反政府的軍事政變中和聯合國的維和行動。

為了與傳統雇傭兵形象區分開來,現代的雇傭兵機構更願意人們把他們稱為PMCs(私人軍事公司privatemili tarycompanies的縮寫)。PMCs通常都是經過正規注冊的商業公司,提供各種諸如人員訓練、情報搜集和個人财産保護的工作。

雇傭軍是不顧國家民族利益和一切後果而受雇于任何國家或民族并為之作戰的職業士兵。使用雇傭軍不但經濟上耗費大,而且在政治上也很危險,如14世紀初葉拜占庭帝國雇傭的西班牙邊民幫助拜占庭帝國打敗土耳其人以後,就轉過來攻打他們的雇主,并在肆意蹂躏色雷斯兩年之後,繼續糟蹋馬其頓。在15世紀,由瑞士、意大利和德國士兵組成的各個“自由連”受雇于各國親王和公爵。這些傭軍往往貪婪、殘忍、毫無組織紀律,在作戰前夕逃跑,大肆搶劫。他們逃跑多半是由于雇主不願或無力支付酬金。如果及時付酬以嚴明紀律,事實證明雇傭軍還是有戰鬥力的。瑞士的各個州政府就曾大規模養兵,供歐洲各國雇傭,這些雇傭軍享有很高的聲譽。但西方的一些史學家,都用這樣的語句形容14世紀至18世紀的瑞士雇傭軍:“他們最吃香的、也是最為聲名狼借的。”法國在18世紀時,瑞士雇傭軍是其正規軍裡的精銳部隊。但是從18世紀末葉以後,雇傭軍多半是兵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某些第三世界國家(例如紮伊爾),政府和反政府集團都曾雇用雇傭軍,戰績相當出色。

盡管國際社會強烈反對使用雇傭軍,但實際情況卻是,雇傭軍的規模還在不斷的擴充。在全球許多的熱點地區,都不乏他們的身影。伊拉克的每5名軍人之中就有一名外國雇傭軍。

這些人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種族,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為了錢而冒險,也有因為意識形态和宗教信仰而戰的,還有厭倦了平靜生活想尋求刺激的。

曆史悠久,蹤迹遍布全球

“雇傭軍”,是英文“惟利是圖者”的同義詞,中國古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正是對這類人的生動描述。從古希臘時代開始,雇傭軍就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以“戰争”和“冒險”為職業,開始出現在世界舞台上。到了19世紀初期,英國向外擴張時使用了大量的雇傭軍。他們打仗時是軍隊,掠奪資源和進行商業合作時就以公司的面目出現。

冷戰時期,美國在一些特殊的軍事行動中也使用了雇傭軍。1961年4月,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的1000多名雇傭軍入侵豬灣,企圖推翻卡斯特羅的革命政權。上世紀70年代,利比亞總統卡紮菲在非洲、甚至從美國招募了一批雇傭軍,組成伊斯蘭軍團,最多時達到1萬人。

近十幾年來,在世界各個熱點地區,都能夠找到雇傭軍的蹤影。1996年,剛果(金)前總統蒙博托招募雇傭軍阻止當時卡比拉領導的反政府軍的進攻。在安哥拉、波黑、科索沃、阿富汗、車臣等地發生的武裝沖突中,都有相當數量的外籍雇傭軍出現。伊拉克境内有幾十家雇傭軍公司,手下雇員超過兩萬人,他們負責保衛伊拉克臨時政府大樓、機場、石油管道等重要目标。在東亞,也有外國雇傭軍,他們大多為反政府勢力、宗教勢力賣命。

轉型成功,經濟誘惑巨大

20世紀80年代以前,雇傭軍都是以個人或小團體為單位,他們策動政變、綁架暗殺、劫掠财物,在人們心目當中的形象極壞,被稱為“戰争動物”。2003年聯合國大會曾通過一項法案,禁止外籍雇傭軍這個職業,雇傭軍活動一度受到限制。

從90年代開始,雇傭軍開始逐步轉型。首先是搞集團公司化經營模式。全球大約有100多家這樣的雇傭軍公司,其中南非私營武裝公司(EO)、SI公司、軍事職業資源公司(MPRI)、黑水安全咨詢公司等四家規模最大。

其次他們與國家、政府等強力機構建立密切聯系。實際上,世界各大私營武裝公司都有很強的政府背景,比如一家名為戴恩國際公司的企業,它承包的最具知名度的項目,就是為阿富汗總統卡爾紮伊提供保镖,替換原先由國防部長為他提供的當地保镖。

三是以國家和大的跨國公司作為主要客戶,提供“直接戰争服務”。以美國為例,私營軍事企業如今參與着美國軍隊所有重大海外部署行動,單是五角大樓一家,就啟用了30多家私營軍事企業,在伊拉克,大批的來自哥倫比亞、智利、南非甚至是韓國的外國雇傭軍活躍在各種崗位上,而且人數還在不斷的增加。

雇傭軍所帶來的巨大經濟誘惑教人無法抗拒。作為戰争經濟的一部分,數目衆多的雇傭軍中介機構、中介公司每年從五角大樓拿到高達百億美元的合同。2004年,除了直接支付給戰區雇傭軍人的費用外,美國防部還向私營軍事公司支付了300多億美元———占到其年度軍費開支的8%。另外,雇傭軍職業對世界各國退役軍人的誘惑最大。英美及一些發展中國家的軍人退役後仍身強力壯。但是,他們的收入并不如意,于是紛紛加入私人軍事公司,以賺到更多的錢。美國雇傭軍公司在伊拉克的雇員平均日工資為1000美元;塞拉利昂政府雇傭軍每人每月的報酬約為1.5萬到1.8萬美元,另外,還有一筆很高的人身保險費。

發展

多種用途,備受各方青睐

各國對雇傭軍情有獨鐘,可謂原因多多。

首先,雇傭軍可以為境外軍隊作戰提供情報、工程和後勤支持。美軍在波斯尼亞的行動中,雇傭軍起到了“積極作用”,不僅幫助培訓了當地士兵,而且為營一級、甚至旅一級的部隊提供了後勤支持。在伊拉克,美國在保安和後勤保障中大量使用了雇傭軍,其數量約占駐伊外國士兵總數的15%。對于美國來說,使用素質較高、戰鬥力較強的雇傭軍,既可以克服兵員不足的問題,又能避免因正規軍傷亡過多而招緻廣泛批評,還能輕松解決傷亡人員的善後問題,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其次,為國家實現軍事目的充當“急先鋒”。在一些局勢緊張的地區,軍方可以利用雇傭軍繞過國會、政府和媒體的監控,達到自己的軍事目的,既可以使國家不違反法律,又可以在戰争地區給另一個國家以軍事支持。1995年8月4日晨,克羅地亞政府軍發動了代号為“暴風”的軍事行動,僅僅三天,自行獨立的“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便不複存在。此役表面上和五角大樓毫無關系,但實際上這場軍事行動速勝的秘訣是美國的“軍事職業資源公司”提供的2000名雇傭軍。

最後,成為不穩定地區的“戰争工具”。由于雇傭軍的戰鬥力強,且價錢不太昂貴,因此雇傭軍作為臨時的“戰争工具”大受歡迎。1995年,塞拉利昂政府曾兩次與EO和SI公司簽訂合同,請他們幫助政府打擊叛亂武裝,保護鑽石礦。非洲一些國家的反對派為了推翻政府,甚至有的恐怖組織為了有效襲擊目标,都紛紛使用外籍雇傭軍。

衆說紛纭,褒貶評價不一

作為一種新的戰争經濟形式,雇傭軍顯露出無限的商機。據估計,全球雇傭軍公司掌握着一個年收入約為100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到了2010年,這個數字會提高到數千億美元。随着美國對外戰争的一些運作不斷私有化和外包,巨大商業利益帶動的雇傭軍活動不會停下。甚至西方一些學者認為,随着軍事改革深入發展,雇傭軍甚至可能成為未來戰争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當然,輿論界對于雇傭軍也存在許多不同的聲音。首先,輿論普遍認為社會對雇傭軍的監管力度遠遠不夠。想開一家私營軍事公司,隻要有一家有政治背景、經濟實力的注冊公司就行了,而實際上這樣的公司僅僅是冰山之一角,政府對雇傭軍公司的規模、效益、訓練等情況都缺乏具體監督;在雇傭軍中,許多人早已是劣迹斑斑,在局勢動蕩地區,地方秩序往往已被破壞,這就給雇傭軍們随心所欲、為所欲為甚至作奸犯科創造了機會,像在伊拉克,美國的雇傭軍已經數次被報道參與虐俘醜聞。

其次是雇傭軍對弱小國家構成了實際威脅。美國政府随意颠複其他國家政權的行為已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人民構成了威脅。中南美洲政局的動蕩也隐約閃現着美國雇傭軍的陰影。有信息表明,在美國政府一手操縱下的海地政變,先是由大批裝備精良的雇傭軍武裝占領,然後前總統阿裡斯蒂德被綁架到了中非共和國,最終執政的民選合法政府被推翻。這和2002年委内瑞拉政變情況大體相似。一句話,隻要有需要,私人軍事公司就能夠出現在那些五角大樓不願意、不方便出現的地點,代替其完成向全世界輸出美國軍事和外交影響力的任務。

現狀

當雇傭兵,意味着必須吃得苦中苦。方式極盡殘酷、羞辱、恐怖、痛苦之能事,訓練人員不脫幾層皮,休想合格。

軍事外源化的發展導緻了雇傭軍的轉型和私營軍事公司的興起。為了使自己和人們心目中那種惟利是圖的傳統雇傭兵形象區分開來,現代的雇傭兵機構更願意人們把他們稱為私人軍事公司。新一代雇傭兵儀容整潔、衣着得體、紀律嚴明,正在發揮越來越多的軍事功能和作用。

如今,世界各國的雇傭軍大抵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正規雇傭軍,另一種是私人雇傭軍。20世紀80年代以前,雇傭軍都是以個人或小團體為單位,受雇于某國或某個利益集團,策動政變、綁架暗殺、劫掠财物,一度被稱為“戰争動物”。随着國際形勢的日益複雜化,一個新的體制産生了,即“雇傭軍公司”,由這個組織派出的雇傭軍,稱之為“私人雇傭軍”。因此,現代雇傭軍不再像過去那樣以散兵遊勇的方式活動,而是組成所謂戰争服務公司、私營軍事企業或保安公司,按現代商業模式建立公司管理體制,對外承攬業務。在許多熱點地區,都不乏他們的身影,比如在伊拉克,每五名軍人中就有一名外國雇傭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