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修養

品德修養

人的道德活動形式
品德修養是人的道德活動形式之一,是指個人為實現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識和行為方面進行的道德上的自我鍛煉,以及由此達到的道德境界。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曆史傳統,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不同社會、時代和階級的道德修養有不同的目标、途徑、内容和方法。
    中文名:品德修養 外文名:Moral cultivation 定義: 類型:人的道德活動形式 本質:轉變為個人道德品質的内在過程

特征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鹗《老殘遊記》中的這句話的意思是公平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和社會的長治久安。品德修養是一個人的第二身份證,雖然生活中以貌取人的還是有的,但是一個人的品德修養才是他真正的形象。做到有品德、有修養,首先需要禮貌。俗話說禮貌是修養的外衣,如果一個人的言談舉止能夠優雅大方,那麼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則是美好的,并且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好壞等級

我們也可以把一個人品德修養的好壞分為下面六個等級:

(一)損人損己——這種人簡直比禽獸還不如,好像虐待狂那樣,隻愛用責罵和傷害的方式來求滿足自己心中的情欲。他們損傷别人,對自己也沒有任何益處。例如:殺人然後自殺。

(二)損人利己——這種人是害群之馬,根本談不上修養。他們為了達到自利的目的,不擇手段,使用欺詐和損害衆生的手段,或者從事殺害動物職業。

(三)不損人、不利己——這種人像行屍走肉一樣的地醉生夢死。譬如隻知拼命去做一些無意義的工作,或遊手好閑,專幹無聊的勾當虛度光陰。

(四)不損人、隻利己——這是修養最起碼的工夫

(五)利己利人——先求利己,站穩自己的腳跟以後,再兼善天下。

(六)舍己利人——舍己不以為苦,利人永不疲勞。犧牲自己,幫助别人,這是菩薩的風範,是難能可貴的。

優良品德修養的熏陶和潤澤,能夠内化為個人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的準則,不斷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完善我們的人格和道德品質,成為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推進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