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校

少校

軍銜稱号
少校是一些國家軍隊校級軍官中的軍銜稱号,校官的一級,低于中校。[2]世界各國的軍銜體系中均設有少校,為校官中最低的一個級别,一般為副營長的編制軍銜,有的國家也規定為營長或特種兵連長的編制軍銜。中國軍銜制曆史中,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國民政府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隊都有設立少校軍銜。陸軍少校為陸軍正營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陸軍副團職軍官和副營職軍官的輔助軍銜。海軍少校為海軍正營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海軍副團職軍官和海軍副營職軍官的輔助軍銜。空軍少校為空軍正營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空軍副團職軍官和空軍副營職軍官的輔助軍銜。武警少校為武警正營職警官的主要警銜。此外,它還是武警副團職警官和副營職警官的輔助警銜。
    中文名:少校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major 類型:軍銜稱号 軍銜級别:校官最低一級 适用:世界各國

名稱由來

少校,該詞源于拉丁文“大的”、“職位較高的”、“年長的”等詞彙,是一個古老的軍事術語。

過程

四百多年前,西班牙軍隊最先把少校作為軍銜稱号使用。16世紀少校這一軍事術語傳人德國,開始隻是作為對擔任一定職務人員的稱呼,如少校與“城市”一詞搭配,即指城市事務管理者,與“鑰匙”一詞搭配,則指負責要塞門戶開關的人。以後德國在建立常備軍時,少校便作為軍銜稱号使用。1698年,俄國為新制團的指揮人員和在俄軍中服役的外國人設置了少校軍銜,13年後在彼得一世建立的正規軍中也開始設置此銜。18世紀--19世紀,俄國一度将少校區分為一級少校和二級少校兩個級别,還把少校與崗位相搭配來表示一種固定的職位,如“基地少校”、“門衛少校”等。

軍銜概述

16世紀,西班牙軍隊最先把少校作為軍銜稱号使用。後來,少校這一軍事術語傳人德國,開始隻是作為對擔任一定職務人員的稱呼,如少校與“城市”一詞搭配,即指城市事務管理者,與“鑰匙”一詞搭配,則指負責要塞門戶開關的人。以後德國在建立常備軍時,少校便作為軍銜稱号使用。1698年,俄國為新制團的指揮人員和在俄軍中服役的外國人設置了少校軍銜,13年後在彼得一世建立的正規軍中也開始設置此銜。18世紀至19世紀,俄國一度将少校區分為一級少校和二級少校兩個級别,還把少校與崗位相搭配來表示一種固定的職位,如“基地少校”、“門衛少校”等。

北洋政府

1912年8月,北洋政府頒布《陸軍官佐士兵等級表》,軍官軍銜設三等九級。其中校官設置為:上校、中校、少校。少校為校官的最低級别。

國民政府

1931年4月,國民黨政府頒布《陸軍軍官佐及士兵等級表》,沿用北洋政府時期的軍銜制,銜級和銜稱都不變。校官設置仍為上校、中校、少校。

人民解放軍

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其中校官設置為: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少校為校官中的最低級别。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的決定》,1965年6月1日開始實施。

1988年7月1日,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恢複軍銜制,校官設置仍為大校、上校、中校、少校4級。

少校軍銜根據不同兵種分為:陸軍少校、海軍少校、空軍少校。

1988年12月17日,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布《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實行警官警銜制度的具體辦法》,設立武警少校警銜。

解放軍

陸、海、空軍少校常服肩章(1955~1965)1、“55式”軍銜少校肩章

陸軍少校軍銜主要标志為金黃色肩章兩佩鑲紅色邊飾,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紅色細杠和一枚星徽。

海軍少校軍銜主要标志為金黃色肩章兩佩鑲代表海軍的黑色邊飾,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黑色細杠和一枚星徽。

空軍少校軍銜主要标志為金黃色肩章兩佩鑲代表空軍的藍色邊飾,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藍色細杠和一枚星徽。

此套肩章式樣自1955年起用,到1965年廢止。

陸、海、空軍少校常服肩章(1988~2007)2、“88式”軍銜少校肩章

陸軍少校軍銜主要标志為金黃色肩章兩佩鑲有紅色邊飾,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紅色細杠和一枚星徽。

海軍少校軍銜主要标志為金黃色肩章兩佩鑲有代表海軍的黑色邊飾,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黑色細杠和一枚星徽。

武警少校常服肩章(1988~2007)空軍少校軍銜主要标志為金黃色肩章兩佩鑲有代表空軍的藍色邊飾,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黑色細杠和一枚星徽。

武警少校警銜主要标志為金黃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紅色細杠和一枚星徽。

此套肩章自1988年起用至200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更換07式軍服時停止使用。

現狀

現在世界各國的軍銜體系中均設有少校,為校官中最低的一個級别,一般為副營長的編制軍銜,有的國家也規定為營長或特種兵連長的編制軍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