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曆史博物館

北京曆史博物館

系統化展示中華民族文化曆史的綜合性博物館
北京曆史博物館是中國曆史博物館的前身。1960年8月,"北京曆史博物館"更名為"中國曆史博物館","中央革命博物館"更名為"中國革命博物館"。2003年2月,在中國曆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兩館基礎上正式組建中國國家博物館。[1]該名稱存在于1949年10月至1959年以前。其中有河南安陽出土的重達875千克的商代司母戊鼎,是已發現的最重、最大的青銅器、陝西眉縣出土的西周盂鼎,有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賞賜貴族盂1709個奴隸的史實。珍貴的古書畫有宋人《大駕鹵簿圖》卷、宋人摹梁元帝《職貢圖》卷、明代的《皇都積勝圖》卷和《南都繁會圖》卷、清代的乾隆《南巡圖》卷、《潞河督運圖》卷、《清朝禮器圖》冊、《鴻雪因緣圖》冊、《清代學者像傳》等。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文名稱:北京曆史博物館 外文名稱: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類别:曆史博物館 竣工時間:1926年10月

博古館介紹

中國曆史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曆史博物館。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中國曆史博物館的前身是北京曆史博物館。1912年籌建。1926年10月正式開館。1929年8月改名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曆史博物館。1933年4月改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平曆史博物館。1945年 8月恢複中央博物院北平曆史博物館舊名。1949年10月改名為北京曆史博物館。1958年8月國家決定建立中國曆史博物館。1959年9月建成,1961年7月1日開放。

博古館收藏

中國曆史博物館是國家重要的文物收藏機構,收藏文物共32萬多件,珍本圖書1000多種。其中有河南安陽出土的重達875千克的商代司母戊鼎,是已發現的最重、最大的青銅器、陝西眉縣出土的西周盂鼎,有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賞賜貴族盂1709個奴隸的史實。北京房山出土的元代至順三年銅铳,是已發現的世界上最古的火炮。珍貴的古書畫有宋人《大駕鹵簿圖》卷、宋人摹梁元帝《職貢圖》卷、明代的《皇都積勝圖》卷和《南都繁會圖》卷、清代的乾隆《南巡圖》卷、《潞河督運圖》卷、《清朝禮器圖》冊、《鴻雪因緣圖》冊、《清代學者像傳》等。

“中國通史陳列”是該館的基本陳列。陳列從170萬年前的原始群時代起,至公元1840年止,按照社會發展分期,又按中國曆史朝代排列,分為原始社會部分、奴隸社會部分和封建社會部分,陳列面積8000平方米,陳列文物9000餘件。通過陳列,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曆史比較全面的發展過程。

原始社會館陳列有元謀人、藍田人和北京人等材料。有10萬年前的丁村人階段的人類化石,還有2萬年前山頂洞人的頭骨化石、石器和骨針;1萬年前到6000年前的石镞。骨镞和陶制、石制的網墜;黃河流域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粟粒,長江流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粒,以及石鐮和石鏟、陶器、玉器等。奴隸社會館陳列有青銅工具和青銅禮器和商代原始瓷尊等。封建社會館陳列有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貨币和統一度量衡的有關文物和鐵制生産工具等。陳列品中還有許多典籍、契約、地圖、畫像、手劄等,介紹了中國曆史上許多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的經曆和成就。

中國曆史博物館還舉辦各種臨時展覽,每年觀衆超過百萬人次。“中國古代文明展覽”曾赴意大利、南斯拉夫展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展”曾赴日本展出。

博古館出版

該館出版有《中國曆史博物館館刊》、《中國曆史博物館》、《簡明中國曆史圖冊》、《中國古代史常識(專題部分)》、《中國曆史教學參考挂圖》(曆史地圖)、《中國近代史參考圖錄》等書着、圖錄。

交通

1、4、10、20、22、37、52、59、120、126、203、205、210、728、802、觀光1号線地鐵1号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