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報

電腦報

電腦及其相關訊息的周報
1992年創刊的《電腦報》是目前公認的中文IT第一報。它以通俗、權威、實用内容為本,堅守公信,報道最前沿IT新聞,引導IT技術應用,影響IT采買市場。電腦報各大周刊内容涵蓋新聞新品、行業資訊、權威測評、采購推薦等,同時,專注于當前興起的移動互聯網領域,強力影響行業市場,突破性的關注基于IT技術衍生出來的科技和産品領域,内容涵蓋更為廣闊的泛IT領域。每周定期為讀者呈上一份豐厚的IT大餐。《電腦報》的稿件采用作者投稿+原創采編,以讀者影響讀者的風格不僅增強了互動性和讀者的忠實度,也成就了《電腦報》獨具匠心的氣質。[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稱:電腦報 外文名稱:Popular Computer Week 語言:中文 類别:IT 主辦單位:西南大學、重慶市科協 創刊時間:1992年 國内刊号:77-19 定價:人民币3元

曆史沿革

1992年1月, 《電腦報》正式創刊,并向全國公開發行;

1992年1月, “電腦寫作”作家換筆系列報道拉開序幕,在全國掀起電腦普及小高潮;

1993年1月, 《電腦報》第一套年度合訂本——《電腦報1992年合訂本》正式出版發行;

1993年1月, 《電腦報》為推動電腦進入中國百姓家庭,率先提出“經濟型電腦”概念;

1993年10月,《電腦報》開辟“函授學校”專版,并提供函授教學服務,當年即培訓函授學員逾萬名;

1994年1月, 《電腦報》單期發行量突破10萬份。第一期彩色印刷的《電腦報》與讀者見面;

1996年1月, 《電腦報1995年合訂本》首發量突破50萬套,成為年度最暢銷科技圖書;

1996年4月, 《電腦報》單期發行量突破30萬份;

1997年2月, 《電腦報》官方網站CPCW首度亮相;

1998年1月, 《電腦報》單期發行量突破50萬份,發行市場份額在同業取得領先地位;

1998年2月, 《電腦報》地方市場版《IT商情》創刊;

1998年7月, 電腦報社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授予首屆“全國地方報社管理先進單位100家”稱号;

1999年1月, CPCW被CNNIC評為中國十大中文站點;

1999年3月, 《電腦報》年度電子版《電腦報1998合訂本配套光盤》正式出版發行;

1999年6月, 《電腦報》在重慶成功舉辦中國首屆DIY研讨會,在讀者中掀起個人電腦DIY熱潮;

1999年7月, CPCW再次榮獲CNNIC“中文十佳網站”稱号;

1999年10月,電腦報社将CPCW網站與美國IDG集團合資,并整合成立中國最大IT門戶網站天極網;

1999年12月,電腦報社被中宣部、科技部、中國科協評為“中國科普工作先進單位”;

2000年12月,《電腦報》在央視調查中心舉辦的全國周報閱讀率調查中排名第三,不但遠遠超過

所有的計算機類報紙,也超過了大多數大衆媒體;

2001年12月,電腦報社将旗下經營性業務委托中科普傳媒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獨家經營。至此,中科普傳媒掌控了以《電腦報》為首的共計23種報、刊的經營業務,成為一家較有影響力的科普傳媒公司;

2002年1月, 《電腦報》單期發行量突破70萬份,發行市場份額在同業遙遙領先;

2002年3月, 《電腦報2001年合訂本》;累計發行量超100萬套;

2003年6月, 《電腦報》被中央确定為全國第一批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成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的8家報紙之一;

2003年12月,《電腦報》全年廣告銷售收入突破1億元,廣告市場份額跻身業界前三名;

2004年6月, 《電腦報》被世界經濟論壇和世界品牌實驗室評為年度“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2004年8月, 電腦報社、中科普公司與香港TOM集團合資成立的合營公司正式運營,這是我國第一家經過權威部門批準的傳媒合資公司;

2005年1月, 《電腦報》榮獲中國信息産業“行業用戶影響力顯着媒體”獎;

2005年2月, 電腦報社再次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全國地方報社管理先進單位,《電腦報》是本屆唯一獲此殊榮的IT類報紙;

2006年3月, 《電腦報》主辦“首屆中國數字英雄會”,并首次發表“年度中國IT品牌風雲榜”以及“中國數字英雄榜”;

2006年5月, 電腦報網絡事業部成立;

2007年6月, 《電腦報》連續四屆被世界經濟論壇和世界品牌實驗室評為年度“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2007年8月, CPCW中文名确立為“數動連線”,定位在“中國電腦愛好者互動門戶”;

2008年6月, CPCW正式啟用新域名shudoo;

2008年10月,創建了電腦報自助在線調查系統;

2010年8月,電腦報成立數字出版事業部。

2010年8月,“數動連線”更換新域名icpcw,并在2011年将網站改名為“瓢蟲網”。

2010年8月,IT玩吧,中國第一IT産品社區聚合網站上線。電腦報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旗下新興聚合平台。

2011年1月,由電腦報數字出版事業部負責的産品——電腦報移動客戶端上線。該客戶端分别有iPhone、iPad、Android Phone、Android Pad版本,并陸續推出了數個更新版本,截至2012年5月,各平台産品累計下載量突破百萬,成為國内科技類媒體移動互聯網客戶端的No.1。

2011年3月,電腦報SNS事業部成立,負責電腦報官方微博等SNS網絡産品運營。截至2012年5月,電腦報官方新浪微博粉絲數超過20萬,名列全國報刊媒體微博前十,科技及專業類媒體第一。

2012年5月,瓢蟲網論壇移動互聯網客戶端上線測試,包括iOS、Android、塞班系統版本。

報紙發展

過去10年,《電腦報》的産值增長了近千倍,而随着基數日漸膨脹要想保持飛速的成長已經很難。

與TOM合資拓展海外市場

與《電腦報》社及重慶中科普傳媒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書,成立合資企業,TOM占合資公司49%的股權,《電腦報》集團占有51%股權,合資公司經營期限不少于20年。《電腦報》集團注入旗下《電腦報》、《電腦報合訂本》、《電腦報配套光盤》和電腦參考圖書廣告和發行業務等資源。

TOM沿襲了慣用的“現金+股權”的收購方式,現金支付電腦報1.2億人民币,其餘則以每股5.51港元發行新股給電腦報,新股數目約為3300萬股,約占TOM現有股本不足1%。

雖然《電腦報》對合資一事不願發表更多的評論。李志高還是表示:“《電腦報》從零創業到現在一年幾

千萬利潤,一直都有深重的危機感。所以一切有利的資源我們都盡量利用。幾年以來,我們一直想介入海外市場,但我們對此了解不多,我們尋找海外合作夥伴不僅TOM”。

以《電腦報》現有的資金積累和盈利能力足夠滿足現在的發展,《電腦報》融資需求不強烈。與TOM合資,《電腦報》是想利用國際傳媒的經營理念、資本運作思路,通過他們這個平台,向海外市場進軍。未來3年,《電腦報》的海外業務将達到10%。”

《電腦報》的危機也許在于,偏居重慶,向外拓展少了些許地緣優勢。而且《電腦報》普及電腦知識的内容定位,決定了《電腦報》走的是讀者路線。不同于《計算機世界》和《中國計算機報》兩大IT傳媒的企業定位。這樣在IT廣告市場分成上,“計世”與“中計”占據了30%和20%的市場份額,而《電腦報》隻有10%。《電腦報》不但被人指摘讀者定位低端,而且随着計算機知識普及渠道的越來越廣泛,《電腦報》的優勢受到了挑戰。2001年,《電腦報》增長率為20%出頭。業内認為,《電腦報》進入了一個發展平台期。

否認發展進入平台期

《電腦報》向來否認已進入發展瓶頸。

《電腦報》常務副總編劉信中表示:“《電腦報》并未進入發展平台期,發行量和廣告量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但我們有計劃控制發行量,以節省成本,不使經營壓力太大。”

剛開始創辦時,電腦報是四開四版的小報,第一年報紙虧損了20多萬元,還要靠副業——辦電腦培訓班來維持生計。現在《電腦報》發展近100個版,發行量67萬,《電腦報》最自豪的就是“中國發行量第一的計算機報”。電腦報社長陳宗周說過,“電腦報比10年前創辦時足足增加了1000倍。”

《電腦報》3年沒有提價了,但是版面在增長,一份《電腦報》目前虧7毛錢,發行基數越大,報社壓力越大。與同類報紙相比,《電腦報》的發行是其幾倍或10倍,但《電腦報》的廣告量不可能是其10倍,廣告與發行不同步。

劉信中告知:“以前業界認為,《電腦報》擁有的是低端讀者,但實際上從戴爾電腦的模式看,終端用戶是最有效的。目前《電腦報》要做的是拓展業務發展空間,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眼下《電腦報》整合了多家報刊成為電腦報報業集團(中科普集團),看準出版、教育等市場,也意圖打造一個集報紙、互聯網、影視等互動媒體平台。

劉信中認為《電腦報》目前的盈利能力在媒體和産業兩方面。《電腦報》合訂本發行一套達到5000萬碼洋;電子出版物和圖書銷售碼洋是1個億左右;出版将是《電腦報》将來的一個重要盈利點;在産業方面,《電腦報》與清華合作成立的軟件機構,緻力于自主研發成果等。

計劃上市後走并購道路

TOM+《電腦報》是否能與《計算機世界》和《中國計算機報》集團三分天下還未可知。

對于TOM來說,一切經營狀況良好、傳媒領域的排頭兵都可能成為其收購對象。TOM在2000年上市後的短短1年之内實施了17項并購。在内地,兩年來TOM收購或參股的領域遍布出版、戶外廣告、互動電視與音像乃至電信增值服務。包括9月9日與著名的三聯出版社成立合資公司,經營期刊廣告和銷售發行業務。

TOM的野心在于“緻力于體育推廣、戶外媒體、印刷媒體及網上媒體成為行業翹楚”,并建立大中華區最大的中文媒體平台。但TOM的擴張太過迅速,無暇把這些性質不同的媒體有效的整合。

有業内人士認為,TOM此前收購了PCHOME和香港的《亞洲周刊》,TOM“兩岸三地互動合作”的模式,對《電腦報》的發展有所助益。作為同類媒體,可以資源互補、共享。

除了借助外力,《電腦報》的上市想法更切實際。“以《電腦報》為核心,與之相關的21家報刊和《電腦報》所屬的20家中小型公司組成的中科普集團運作上市”是老總陳宗周的想法。

但《電腦報》的高層一再強調:“《電腦報》要上市,首先要符合國家法律、政策要求。經營方面按現代企業制度推進。把出版、編輯和經營剝離開。”事實上,政策原因以及《電腦報》内部利益的整合還要拖延上市時間。

《電腦報》有關人士透露:“上市并非最終的目的,上市拿到資金後會走并購道路,買一些優良資産,把企業作大。但以《電腦報》目前的資金積累要想迅速作大尚有一定難度。我們的目标是做中國的科普傳媒集團。”

搜索調查

中國權威媒體《電腦報》在重慶發布“2005—2006年度中國IT品牌風雲榜”。會上首次公布了2005年讀者首選搜索引擎品牌調查結果。在線上和線下的調查顯示,62.29%的讀者在搜索引擎的選擇上首選百度,百度也由此成為最受讀者喜愛的搜索引擎,Google以27.55%的關注度排名第二,其次分别為雅虎、搜狗、一搜。《電腦報》副總編黎和生告訴記者,調查顯示,目前中國搜索引擎市場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大者恒大,國産品牌百度與外來的Google兩強相争已經初顯端倪,百度在中文市場上正由以前的領導者向壟斷者邁進。而部分中小搜索品牌将在2006年面臨嚴峻的考驗,不少搜索提供商很有可能被淘汰。

參與調查的《電腦報》編輯認為,百度是目前中國搜索引擎市場上最獨特的品牌,擁有優越的市場份額,他對中文搜索的理解增強了中國消費者對他的青睐。

據悉,《電腦報》年度IT品牌風雲榜讀者調查是目前國内IT業界規模最大、調查範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調查活動。榜單由《電腦報》通過12萬人的問卷和網絡調查,以短信、電子郵件等方式投票并公證,真實反映了中國市場各IT品牌影響力和受關注程度

融資情況

7月5日,《電腦報》社在重慶市召開規模宏大的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宣布:電腦報社、中科普公司與香港巨商李嘉誠旗下的TOM集團合資成立“重慶電腦報經營有限公司”。為此,TOM集團将支付總價值2億多元人民币的現金,以此來換取新成立的合資公司49%的股份。據了解,這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成立的國内首個新聞出版業合資項目,也是目前國内媒體吸引外資中額度最大的一筆。

拿到這筆資金後将做些什麼?這是《電腦報》社社長李志高最近一直在思索和苦惱的頭等大事。但在日前記者與他的一次談話中,李志高明确表示,《電腦報》社将利用現有資源,做強做大經營業務。《電腦報》的

快速成長

創刊于1992年的《電腦報》,當時是由重慶市科協和西南師範大學聯合主辦的一份小報,四開四版,發行量2萬多份。到2003年底,《電腦報》的發行量已經有70萬份,每周96個版面,2005年還将擴版到112版。《電腦報》的銷售額在11年間從最初的年銷售額不到100萬元到今年超過5個億,增長了幾百倍。其發展之快速,資本之優良,可見一斑。

1967年出生于湖北羅田的李志高,1997年從重慶大學博士畢業後分配到《電腦報》社,一開始就擔任起該報發展部的重任。從創辦多家高科技公司到1999年從美國吸引IDG風險投資創辦天極網站,《電腦報》社的發展幾乎是“四輪驅動”:其一是《電腦報》,它搶占了目前國内計算機類報紙中的最大市場份額;其二是每年出版的《電腦報合訂本》,銷售實洋已從幾年前的幾千萬增長到現在的上億元;其三是由他一手創辦的天極網站,2004年的銷售額也過了6000萬元;其四是《電腦報》社旗下的10多種報刊,其中有些已經發展得很不錯了,像《微電腦世界》雜志,半月刊發行30多萬份,一年銷售3000多萬元,還有《電腦迷》,單期發行也過了15萬冊。當然,還有前景十分看好的《21世紀人才報》,以及著名作家阿來主編的《科幻世界》雜志等等。

《電腦報》社這輛“四輪驅動”的動力型跑車,在2003年的财務報告中就充分顯示出了它的資本優質性:全年銷售實洋5個多億,稅後總利潤6000多萬元。而創造這一産值的團隊僅200多人,且無一名退休職工。還有,占純利潤2/3強的《電腦報》,其70萬的發行量中有近60%是靠郵局訂閱的,全部是讀者自費訂閱,有将近40萬冊的郵局訂閱量,這在專業報紙領域裡是非常難得的。很多讀者看了10年的《電腦報》,有些讀者已成長為IT方面的專家或者技術方面的專家,而這些保證了《電腦報》的發行量每年都能增加。像這樣的朝氣蓬勃的媒體,自然不會從每位精明的企業家和投資商的眼中漏掉。低調融資低調做事

同時從TOM集團吸引到資金的其實有兩家——《三聯生活周刊》和《電腦報》,新聞出版總署對這兩家媒體吸引外資的批文都是在2004年1月下發的,但外界多數隻知道前者的消息。其實,《電腦報》融資後,比《三聯生活周刊》先成立合資公司,隻是一直沒有對外宣布,用他們的話說,《電腦報》是“先領證,後結婚”,而三聯是“先結婚,後領證”。《電腦報》的融資之路淵源很長,李志高也一直專緻于此。前兩年的時候,有一家著名财團曾經找到他們,當時主要談的是天極網站的收購,因為價錢談不攏,後來放棄了。現在看來,李志高總結說,自己有些保守。這也難怪,在《電腦報》社整個董事會裡,他是最年輕的一位,他說自己在董事會中已經走得比較超前了,所以,他不能有太冒進的動作。李志高說,《電腦報》的企業文化第一點是非常實在,同時整個報社領導集體和員工有深深的危機感,因為它在重慶在内地,和全國的IT媒體甚至全球的IT媒體競争的時候,他們沒有優勢。《電腦報》人始終擔心被市場抛棄,被讀者抛棄,最終飯碗不保。《電腦報》人幹事情非常賣命,從創業者到管理層到員工都是非常努力的,始終處于壓力之下,始終處于進步之中。

《電腦報》人做事的低調,還可以從管理層的用車上看出來。據了解,年産值過5億元的《電腦報》社,社長李志高在北京開的仍是一輛桑塔納2000,這在首都北京IT界的老總中是非常少見的。還有天極網的辦公地點,從開始創辦到現在一直留守北京蘇州橋附近的紫金大廈,它也沒有像大多數的網站那樣,有了錢就搬家,沒了錢還是要搬家,北京朝陽區的嘉裡中心就曾上演過無數家網站進進出出的故事。記者從北京天極網站李志高辦公室出來,經過他們員工的辦公區時,李志高手摸着辦公家具對記者說,這家具真不錯,四五年了還像新的一樣,椅子沒壞一把。搬什麼家,這麼好的家具一搬家就全毀了。而他的辦公室也非常簡陋,地方小得隻能用“蝸居”來形容。

對前景充滿希望

雙方建立的“重慶電腦報經營有限公司”,投資總額為3000萬元人民币。經營範圍是内地出版的圖書、報紙、期刊的零售業務,經營期限20年。合資公司中,TOM集團持有49%的股權,中科普持有51%。為此,TOM集團将支付總價值2億多元人民币的現金。《電腦報》集團将旗下《電腦報》、《電腦報合訂本》、《神州商情》及電腦類圖書、《電腦報配套光盤》等知名刊物的廣告及發行業務、商标及品牌使用權、管理團隊、客戶資源以及相關固定和流動資産注入合資公司。

合作方式上,編輯業務将由《電腦報》社方面負責,經營業務則由新組建的合資公司獨家操作。

李志高稱,TOM集團業務遍及中國内地、台灣和香港,擁有先進的傳媒管理理念和豐富的市場運作經驗。TOM集團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王先先認為,《電腦報》社在内地擁有龐大的忠實讀者群和很強的市場影響力,此次合資标志着電腦報挺進國際中文媒體市場,也标志着TOM集團将在重慶展開全方位的投資。

現在,《電腦報》社一年的出版産值已過億元,像《電腦報合訂本》每年銷售都十分火爆,已經成為出版界的金字招牌。李志高毫不隐諱地說,《電腦報》的目标是上市,所以現在要将集團内的各項業務資源進行整合,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将經營業務做強做大。

報社地址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雙鋼路3号科協大廈11-13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