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縫

施工縫

建築工程專用名詞
施工縫(construction 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因設計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澆築,而在先、後澆築的混凝土之間所形成的接縫。施工縫并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縫”,它隻是因先澆築混凝土超過初凝時間,而與後澆築的混凝土之間存在一個結合面,該結合面就稱之為施工縫。[1]
    中文名:施工縫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construction joint

留設方法

施工縫的位置應設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應符合下列規定:柱、牆應留水平縫,梁、闆的混凝土應一次澆築,不留施工縫。

⑴施工縫應留置在基礎的頂面、梁或吊車梁牛腿的下面、吊車梁的上面、無梁樓闆柱帽的下面。

⑵和樓闆連成整體的大斷面梁,施工縫應留置在闆底面以下20mm~30mm處。當闆下有梁托時,留置在梁托下部。

⑶對于單向闆,施工縫應留置在平行于闆的短邊的任何位置。

⑷有主次梁的樓闆,宜順着次梁方向澆築,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間1/3的範圍内。

⑸牆上的施工縫應留置在門洞口過梁跨中1/3範圍内,也可留在縱橫牆的交接處。

⑹樓梯上的施工縫應留在踏步闆的1/3處。樓梯的混凝土宜連續澆注。若為多層樓梯,且上一層為現澆樓闆而又未澆注時,可留置施工縫;應留置在樓梯段中間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縫面應斜向垂直于樓梯軸線方向。(施工中存在争執原因是舊規範規定了樓梯施工縫必須留置在中間1/3區段,傳統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處,留置在梯段中間時,理論上是剪力較小,但施工時施工縫質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時容易産生已澆築部位形成短時“懸挑”,反而不利于構件的質量控制。)

⑺水池池壁的施工縫宜留在高出底闆表面200mm~500mm的豎壁上。

⑻雙向受力樓闆、大體積混凝土、拱、殼、倉、設備基礎、多層剛架及其他複雜結構,施工縫位置應按設計要求留設。

常見問題

施工縫處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新舊混凝土接茬明顯,沿縫隙處滲漏水等。

問題處理

1、立縫表面鑿毛法

砼終凝後,擋闆拆除,用斬斧或鋼杆将表面鑿毛,清理松動石子,此時砼強度很低,鑿深20~30MM較容易,待二次澆築砼時,提前用壓力水将縫面沖洗幹淨,邊澆邊刷素水泥漿一道,以增強咬合力。

2、增加粗骨料法

梁、闆體積較大造成留置縫厚大,表面的浮漿層、泌水層也相應厚,施工縫的處理難度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漿或二次振搗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級配幹淨的碎石撒入浮漿内,重新振搗防止石子集中。這樣會使縫處澆築砼在體積較大處時粗細骨料均勻,水泥漿不會流失且強度不會降低,亦能提高新舊界面的粘結力和咬合力。

3、清除浮漿法

當砼體量較小,簡單的方法是鐵抹子将表面的浮漿刮去一層,深度<25MM,并挖壓出條紋狀,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縫的粘結質量,對新舊砼結合有利。

4、二次開發振搗法

掌握好時間,在砼初凝後,終凝前進行二次重振,這樣會對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漿水重新攪拌組合一次,使之更均勻密實,縫的重新振搗實踐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

5、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築混凝土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⑴已澆築的混凝土,其抗壓強度不應小于1.2MPa。

⑵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應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并加以充分濕潤和沖洗幹淨,且不得積水。即要做到: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

⑶澆築前,水平施工縫宜先鋪上10mm~15mm厚的水泥砂漿一層,其配合比與混凝土内的砂漿成分相同。

⑷混凝土應細緻振搗密實,以保證新舊混凝土的緊密結合。

⑸防水混凝土結構設計,其鋼筋的布置和牆體厚度均應考慮方便施工,易于保證施工質量。

⑹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築,宜少留置施工縫。當需留置施工縫時,應遵守下列規定:第一,底闆、頂闆不宜留施工縫,底拱、頂拱不宜留縱向施工縫。第二,牆體不應留垂直施工縫。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剪力與彎矩最大處或底闆與側牆交接處,應留在高出底闆表面不小于300mm的牆體上。當牆體有孔洞時,施工縫距孔洞邊緣不應小于300mm。拱牆結合的水平施工縫,宜留在拱(闆)牆接縫線以下150mm~300mm處,先拱後牆的施工縫可留在起拱線處,但必須注意加強防水措施。縫的迎水面采取外貼防水止水帶,外塗抹防水塗料和砂漿等做法。第三,承受動力作用的設備基礎不應留置施工縫。

高度大于2m的牆體,宜用串筒或振動溜管下料。

5、梁施工縫受剪承載力驗算

V≤0.85fA

V--作用在施工縫上的剪力值

f--施工縫截面縱筋強度設計值

A--與施工縫垂直相交的全部鋼筋面積。

當梁施工縫受剪承載力不能滿足上邊公式時,在施工縫中增設插筋,其直徑≥12mm,間距為200mm。插筋在縫兩側的錨固長度應為la。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