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平

劉雙平

本山傳媒集團藝術總監
劉雙平,湖北天門人,1986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哲學系,武漢大學哲學碩士,曾任武漢大學校長秘書、中央歌舞團團長助理,中央歌舞團東莞分團團長,本山傳媒集團總裁。現任本山傳媒集團藝術總監、藝委會主任。著名文化管理專家、幽默研究專家、文化學者。[1]
    中文名:劉雙平 外文名: 别名: 籍貫:湖北天門 出生地:湖北天門 性别:男 民族:漢族 國籍:中國 職業:文化管理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 代表作品:《漫話武大》

人物簡介

劉雙平,男,湖北天門人,中國國内知名的文化管理專家。

1986年7月至1996年,從武漢大學哲學系畢業後留校,先後任劉道玉、陶德麟校長秘書,期間1987年至1988年擔任湖北省87屆支教講師團鄂西分團團長到湖北的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後改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鍛煉一年

1996年離開武大後,劉雙平由從政變為從商,北上京城在商海大潮中摸爬滾打了幾年,積累了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吃透了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先後做過投融資、房地産和漫畫産業。

2000年7月,任中國歌舞團團長助理。

2002年至2004年4月,任中國歌舞團東莞分團團長,并因成功組建自負盈虧的中國歌舞團東莞分團而享譽文藝界。

2003年11月17日,應趙本山老家開原《馬大帥》劇組鄧小林邀請去劇組探班,結識了趙本山。

2006年11月,趙本山邀請劉雙平加盟本山傳媒,2007年初成為本山傳媒總裁。

2010年4月,任本山傳媒集團藝術總監、藝術總監。

人物經曆

1982年,劉雙平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成績優秀、表現突出的他,很快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

1986年,大四的劉雙平面臨畢業,向來惜才的武大領導開始找他談話。系裡管分配的負責人找到他說:"劉道玉校長要找一位秘書,大家都說哲學系學生素質高,要我們推薦,我想推薦你去,你有什麼想法?"一聽說留校在劉校長身邊工作,劉雙平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1987年夏天,劉雙平留校工作即将滿一年。當時正值中央和各地方給經濟欠發達地區派支教講師團。湖北省指派由武大牽頭,6家省直單位和高校抽調二十多名青年骨幹組建鄂西分團,到鄂西支教一年,分團團長由武大委派。而用人不拘一格的劉校長把這個機會給了還未轉正的劉雙平。 

講師團團長這一特殊的崗位讓劉雙平脫胎換骨地"早熟"了。二十多人組成的年輕隊伍,分成5個支隊,分在恩施、來鳳、鹹豐、宣恩、建始5個市縣支教,大事小事都得他去張羅。他經常坐長途大巴颠簸在險峻狹窄的盤山路上,奔波五地協調指導工作,每天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工作的磨煉讓他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成熟。

1988年,劉雙平從"支教團"返校,此時的武大校領導班子已經換屆,著名哲學家、劉雙平大學期間的系主任陶德麟教授擔任了常務副校長,後來又擔任校長,于是,他又十分有幸地在這位恩師身邊工作了多年。 

直至1996年,劉雙平"北上下海",離開他生活14年的武大,但武大成為了劉雙平心中揮之不去的情節。他說:“武大對自己的影響已經滲透到骨子裡了”。

從2000年至2006年,劉雙平任中國歌舞團團長助理、中國歌舞團東莞分團團長,在中國歌舞團的多年磨練,讓他與演藝行業結緣。而愛好漫畫、喜歡幽默的他也因此與喜劇大師趙本山結緣,并于2007年正式加盟本山傳媒集團成為總裁。 

加盟本山傳媒集團後,劉雙平如魚得水。2009年,更是劉雙平配合趙本山老師運作,本山傳媒集團在北京成功開辦了"劉老根大舞台"劇場,二人轉就此強勢進京,掀開了東北二人轉近300年曆史上嶄新的一頁。

涉足領域

劉雙平經曆過從政、從商、從藝等多次大跨度轉變,人生頗具傳奇色彩。有幸的是下海之初他還得到過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的指教。從效率與公平的經濟學關系談起,董教授告誡他不管從事啥工作都離不開哲學,辯證法在任何時候都是管用的,劉雙平從中頗受啟發。後來,他與同屬武大校友的著名漫畫家方成成了忘年之交。受方老的影響,劉雙平與漫畫結緣,喜歡上了幽默。 

熟悉劉雙平的人都知道,他說話很诙諧、幽默,愛抖“包袱”,而在幽默中又充滿了對生活的感悟。“人生因幽默而豐富,幽默讓生活更精彩,與幽默攜手的人生是快樂的人生。”這是劉雙平對人生的不懈追求,也因此使得幽默成為貫穿劉雙平精彩人生的一條主線。 

劉雙平不僅具有文化人的敏感和激情、職業經理人的精明與隐忍,還有着學者一般的理性和深沉。他興趣愛好廣泛,學術功底深厚,在工作之餘喜愛寫作、研究。其研究的範圍涉及漫畫、相聲、小品、二人轉、喜劇、紅樓夢、中國高等教育史、哲學等多個領域。

加盟本山傳媒

2003年11月17日,劉雙平應鄧小林的邀請來到開原的《馬大帥》劇組探班,第一次見到了心中的偶像趙本山。劉雙平在開原劇組一呆就是四天,白天看拍戲,晚上看二人轉,還在《馬大帥》中客串了一次群衆演員。東北二人轉的獨特魅力将他深深吸引。

最讓他興奮的是與趙本山酒桌上的交談,從相聲到小品、從小品到二人轉、從侯寶林到梅蘭芳,從《劉老根》到《馬大帥》,趙本山的獨到見解讓他大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11月21日,劉雙平戀戀不舍地離開開原,走時還情不自禁地寫了一首“開原打油”:“開原有緣會本山,神侃藝術心神歡;大師果然不一般,幽默星空最燦爛;真想變成東北漢,天天笑看二人轉”。

開原結識趙本山後,劉雙平與趙本山的聯系一直未斷,2006年冬,趙本山正式邀請劉雙平加盟本山傳媒,劉雙平欣然應允、離京北上,實現了四年前離開開原時“變成東北漢”的夢想。

“到本山傳媒不到一年,在趙本山董事長的熏陶下,我在各方面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然而就在2007年10月,突然被提升為本山傳媒的總裁,他一方面覺得有壓力,另一方面也有信心在已有基礎上把工作做得更好。

劉雙平認為本山傳媒的靈魂是遼甯民間藝術團,支柱産業是演出業,因此公司長期的戰略重點應是演出業,應将“劉老根大舞台”這一“綠色二人轉”的著名品牌做大做強,先在東北後在全國,多開劇場,力争将以二人轉為代表的東北文化推向全國,輻射海内外,同時将本山傳媒打造成為東北文化産業最大“航母”。

和趙本山共事近四年,劉雙平評價趙本山老師是難得的喜劇天才、經營奇才,跟着本山老師做事很開心。而趙本山在此前也說過自己是東北人,粗線條。劉雙平是南方人,心細,幫他管理公司事務,正好互補。兩人的相知相惜促成了完美的合作。

人物好友

漫畫家方成

曾任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會長的方成是我國着名的漫畫大家,享有“學者型漫畫家”的美譽,與華君武、丁聰、廖冰兄并稱為“漫壇四老”。他的每幅作品都诙諧機智,讓人捧腹。他的代表作品是諷刺漫畫《武大郎開店》。畫中的店小二個個都是侏儒,比“武大郎”還矮。有個店小二理直氣壯地告訴疑惑不解的客人:“咱們掌櫃的有個脾氣——比他高的都不用。”畫中還有一幅對聯,上聯:店雖不大惟我獨尊;下聯:人雖不高有權則靈;橫批:王倫遺風。這幅漫畫在改革開放初期一度風靡全國,“武大郎開店”成為當時諷刺嫉賢妒能的流行語。方成與劉雙平都是武漢大學校友,方成是武大北京校友會副會長,劉雙平是校友會秘書長。劉雙平因此有緣經常向方成請教,兩人很快成為“忘年交”。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劉雙平與方成常在一起小聚神侃幽默。受方成樂觀豁達氣度的感染,劉雙平深深地感受到了幽默的巨大魅力,喜歡上了漫畫和幽默。他經常向鄧小林介紹方成,鄧小林很希望有機會拜見方成。

鄧小林

2001年7月,作為慶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中央慰問團昌都藝術分團的領隊,我帶領青年歌唱家鄭詠、湯燦,相聲演員鄧小林、白桦等赴昌都慰問演出。演出前,主持人因缺氧突然病倒,我急得滿頭大汗,此時,小個子鄧小林主動請戰兼任主持,藝術團全體演員傾情演出,圓滿完成了慰問任務。患難見真情,我對鄧小林這位激情而低調的笑星留下了美好印象,我倆從此成為好朋友,他也成為繼方成之後我的又一位幽默知己。

作品榮譽

在武漢大學讀書期間,與劉輝平合作編寫《中國婚姻風俗》并因此榮獲過哲學系的最高獎項——“李達哲學獎”。

1988年曾在《光明日報》發表《設立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學術專著出版》一文,獲《光明日報》優秀征文獎。

此外,還有《漫話武大》等作品出版。

人物觀點

談雅俗

2010年7月,美國《新聞周刊》一篇報道稱小沈陽是“最低俗的中國人”,又一次挑動了曾讓社會輿論百般糾結、剪不斷理還亂的雅俗之争。本山傳媒集團藝術總監劉雙平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逢俗必反是罪過”,該報道被廣泛轉載并在許多互聯網社區引發了大量跟帖讨論。

劉雙平表示,俗文化與雅文化的定義是相對的,在曆史發展過程中還是不斷變化的。發源于徽調、漢戲、昆曲、秦腔等的國粹京劇,原來就生存于民間,屬俗文化。1890年徽班進京後,逐步受到宮廷欣賞,後來基本上脫離民間而成為雅文化。

劉雙平認為,俗文化大緻可以分成低俗、通俗、雅俗共賞三個層面。盛行于西方的脫衣舞、三級片等是典型的低俗文化。類似于二人轉、相聲、小品等老百姓喜聞樂見、與老百姓不隔音、不隔心的藝術門類是典型的通俗文化。雅俗共賞是俗文化的最高追求,是通俗文化進一步提升後的最佳狀态。

劉雙平還談到,從古到今,中國人對雅文化情有獨鐘,“甯雅勿俗”成為公開的“潛規則”。改革開放以來,伴随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高雅藝術一直是國家大力發展的重點。遺憾的是,以追求高雅藝術為目标的某些院團,吃着國家的“大鍋飯”,普遍缺乏活力。在市場經濟激烈競争的大背景下,甚至連生存都面臨嚴峻挑戰。

劉雙平認為,“劉老根大舞台”起步于俗,以搞笑為主,以雅俗共賞為最高追求目标,是中國俗文化的重要代表。他表示,本山傳媒緻力于将“綠色二人轉”産業化,面對多年的“低俗”的罵聲,本山傳媒堅持走自己的路,成立7年來快速發展,一躍已成為中國演藝産業的領頭羊。遼甯民間藝術團作為本山傳媒的核心企業,2009年的票房收入近1.5億,當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劉老根大舞台”已成為中國演藝産業第一品牌。

劉雙平還稱,“劉老根大舞台”紮根黑土,堅守本色,“不求廟堂之高,但求江湖之遠”,其成功的模式是國家文化創意産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精彩案例,是追求雅俗共賞審美觀的巨大勝利。

關于雅俗之争,劉雙平說,“本山老師火了20多年,圍繞他關于雅和俗的争論也有20多年。我是學哲學的,如果用辯證法看待其實很簡單,俗是雅的基礎,雅是俗的升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藝術的最高境界是雅俗共賞。藝術最開始是俗的,後來提升到雅,從俗到雅很容易,但如果停留在雅,是曲高和寡,如果最終能回歸到俗,就是雅俗共賞,就是"大俗",這一直是本山老師所追求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