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能過剩

産能過剩

微觀經濟學名詞
産能過剩是指總供給量與總需求量相比出現過剩。一般認為,産能即生産能力的簡稱,即為成本最低産量與長期均衡中的實際産量之差。對于什麼是過剩,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供大于求即為過剩。也有人認為,供大于求有兩種狀态,第一種是供給略大于需求,第二種是總供給不正常地超過總需求的狀态。“略大于”是指除滿足有效需求外,還包括必要的庫存和預防不測事故的需要。這種過剩本身并不是什麼禍害,而是利益。後一種狀态才是過剩狀态,包括兩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總供給為一定時間裡總需求相對不足,另一方面是總需求為一定時間裡總供給相對過剩。
    中文名:産能過剩 外文名:Excess Capacity 定義:生産能力的總和大于消費能力的總和 定義提出者:陳世清

理解

如何理解産能過剩,學者有三種看法:

第一種,産能過剩是一個總量概念。産能是現有生産能力、在建生産能力和拟建生産能力的總和,生産能力的總和大于消費能力的總和,即可稱之為産能過剩。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羅冰生以鋼鐵行業為例對此進行了反駁。他認為,不能簡單地把設備數量相加,就稱其為産能,因為鋼鐵行業是多工序連續作業的,而且還有多方面的配套,要各方面綜合條件具備,才能實現生産。另外,從全世界情況看,由于市場的變化,對産品結構進行調整時産能發揮85%左右就是正常狀态,就不能稱之為産能過剩。

第二種,産能過剩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産能是否過剩,不能隻看生産能力和可能的總供給量,更重要的是看有多少需求。但需求是個變量,不容易準确測定。因此,認定産能過剩,需要在縱向對比産量增長過快、過猛的同時,還應同時指出在什麼範圍内、在多長的時間區間、相對于多大的有效需求而言。

第三種,産能過剩是一個結構性概念。同樣的産能,質量不同、檔次不同,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以及對環境的污染程度相差迥異。因此,要對行業産能進行結構細分,确定生産能力超額供給的領域和範圍。

适用範圍

傳統的産能過剩,一般針對“生産性産業”而言。由于生産能力是假定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企業以一定的固定資本與勞動力的組合所形成的産出能力,而最低生産成本的供給與實際供給之間的差額,與産業固定資本投入程度密切相關。所以,固定資本密集度越高,受産能過剩的威脅就越大。而對勞動密集型行業來說,受産能過剩的影響就小得多,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認為固定資本投入較大的行業容易出現産能過剩的原因。

有部門提出房地産行業也出現了産能過剩。對此,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産能過剩是指以固定資本、勞動力、原材料等要素投入在一定技術水平下的最佳産出,超過了由市場需要決定的實際産量的狀況。農場、工廠、醫院、飯店、學校存的最佳産出問題,可以适用産能過剩的概念,但房地産屬于管理性産業。房地産企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而不是資本密集型企業,不存在産能過剩的概念,因為房地産企業的所有投入均屬于可變投入。例如,土地随地價變動而形成不同的儲備量;資金的供給很大程度取決于房地産市場需求和信貸利率高低;勞動力的市場化程度較高。

在理論上,房地産行業并不存在一段時間内有成本最低的最佳開發規模。因此,房地産企業出現的過剩不屬于産能過剩,而是市場供給過剩,表現為兩點:市場中的商品房供給超過實際購買能力的需求;在生産要素市場,土地供給超過社會對土地的有效需求。

标準

中國還沒有建立對産能過剩定性、定量的科學評價标準。歐美等國家一般用産能利用率或設備利用率作為産能是否過剩的評價指标。設備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之間,超過90%則認為産能不夠,有超設備能力發揮現象。若設備開工低于79%,則說明可能存在産能過剩的現象。正是因為當前中國并沒有一個準确判斷産能過剩的标準,所以不少研究者對産能過剩的提法提出質疑。有學者提出了合理的産能過剩概念,但什麼是合理的産能過剩标準,并沒有給出明确的定義。

有學者提出,行業産能過剩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産品價格相對下滑;二是企業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虧損企業增加;三是行業供給超過了行業需求。也有人對此有不同看法,認為所謂的三個标準與産能過剩有關系,但絕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産業利潤下降絕不是産能過剩這一個因素造成的,價格競争、原材料價格上漲、工資水平上漲都會造成行業利潤下降,而且比産能過剩對利潤下降的影響來得更直接。導緻行業整體效益下降有諸多因素,在産能過剩程度還沒有特别嚴重的情況下,産業利潤下降是市場經濟分配資源的結果。因此,産能過剩并不是構成企業效益下降的最主要因素。行業供給超過行業需求是企業适應競争的需要,在市場增長率回落的時候,企業會進行産能儲備以應對市場可能再次出現的“井噴”。

中國鋼鐵協會副秘書長戚向東對判定行業嚴重過剩給出了六項指标:一是産品庫存持續急劇上升,銷售呈現停滞狀态;二是産銷率大幅下降,供求關系嚴重失衡;三是産品價格大幅度回落,長期處于成本線以下;四是行業出現大面積的企業虧損,企業被迫舉債經營;五是一批企業相繼倒閉或破産;六是進口嚴重受阻,出口不計成本,國際貿易摩擦頻繁發生。

他認為,如果以上六項指标在相對較長時間同時存在,就說明産品已經出現嚴重過剩。與前一種判斷所不同的是,戚向東所指的是嚴重過剩時的狀況,因此考慮的因素更加全面。

表現

對微觀經濟的不利影響

一是一些行業産品價格大跌,效益大幅滑波。年中以來,由于産能過剩及需求增長的放慢,鋼鐵價格大幅下跌,與3月份的高點相比,至10月末鋼鐵價格跌幅超過了30%。與此同時,許多産能過剩行業企業效益明顯滑波,前10個月鋼鐵行業利潤同比增長11.2%,比上年同期回落52.2個百分點;前10個月水泥和汽車行業利潤同比分别下降60.6%和36.7%;另外,石油加工、化纖制造、建材和通信設備制造業等重點行業利潤均為負增長。二是産銷率下降,庫存增加,成本上升。3月份以來,工業産品銷售率有5個月出現同比下降,其中8-10月出現了連續3個月的下降。與此同時,企業庫存量明顯增加,1-9月份,39個工業行業中有16個行業産成品庫存同比增長超過20%,其中鋼鐵、石油化工和化纖工業産成品庫存同比增長超過30%。三是虧損企業虧損額增加。前三季度,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531.7億元,同比增長57.6%,其中鋼鐵、石油加工、化纖等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增幅接近或超過1倍。1-10月累計,工業企業虧損面達到22.37%,比上年同期擴大0.41個百分點。四是開工不足,資源閑置浪費。已經出現明顯過剩的行業如鐵合金、電石行業企業開工率已降至不到一半;鋼鐵行業的能力利用率在逐步下降。總體來講,當前經濟運行開始出現“宏觀喜、微觀憂”的現象。

對宏觀經濟的不利影響

首先,許多行業産能過剩,将導緻物價總水平明顯下降,形成很強的通貨緊縮壓力,增加宏觀經濟的不确定性。9月份以來,生産資料價格指數出現近三年來的第一次負增長,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的增長均在加速回落,主要原因是各種工業産能的集中釋放,使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劇。通貨緊縮壓力在逐漸加大。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一樣,都會給宏觀經濟持續增長造成較大的不确定性。其次,産能過剩的發展将會使企業的投資預期和居民的消費預期下降,由此使經濟增長面臨越來越明顯的下調壓力。三是産能過剩的發展将會導緻銀行不良資産明顯增加,金融風險增大。

原因

直接原因是前幾年投資持續過快增長

一些行業如房地産、鋼鐵投資明顯過熱,導緻産能擴張速度遠遠超過需求擴張的速度。表現為投資增長與消費增長的嚴重失衡,2002-2005年的連續四年中,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速度均保持在20%以上,而消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處于9%到13%之間,前者比後者快1倍左右。投資在當期為需求,到下一期則形成供給,供給能力持續地以快于需求(最終需求)1倍左右的速度增長,必然造成今後年份的産能過剩問題。

技術層面的原因使産能擴張相當容易,其表現是供給能力的增長明顯快于需求能力的增長。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資金的充分供給、技術進步加速和投資增長體制瓶頸的弱化的作用下,供給能力加快增長,相反需求能力增長因受到許多中長期因素的制約而相對緩慢。這種供給增長和需求增長的潛在差距,并不一定會導緻生産過剩,即技術層面的因素隻是為産能過剩提供了可能性。

根本原因是經濟增長方式不合理

首先,表現在地方政府幹預投資和經濟增長的能力過強,地方間形成惡性投資競争,使産能擴張難以抑制。如果經濟增長過度依賴于政府直接推動的方式不能根本扭轉,那麼,投資過度問題便難以避免。

其次,體現在許多産業的技術水平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上。這使得企業的競争主要體現在資源投入和産出的數量擴張,以及價格的競争上,而不是集中在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和質量的改善上。

其三,産業集中度不高,特别是許多行業由于體制方面的原因,在長期的市場競争中仍無法實現資本和品牌的有效集中,如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及體制改革的滞後使得許多跨部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難以實現,其結果往往是産業競争過度。即一些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産業難以形成壟斷競争的市場結構,結果必然是行業投資增長過度問題難以得到市場機制的自我校正。

最後,行政壟斷與自然壟斷結合或其他因素形成的“暴利效應”也使一些行業投資增長不斷強化。如房地産業、鋼鐵、汽車都存在暴利因素,使得社會資金加倍地向這些部門流入,最終使這些行業産能過度擴張。其中一種情況是,行政壟斷與自然壟斷的結合,使一些社會公共産品供應不足,導緻要素價格扭曲,如由于壟斷因素的影響,鐵路運輸發展滞後,導緻運力缺口較大,結果是:盡管煤炭供應快速增長,但因運力不足,煤價暴漲,并形成“暴利”,而“暴利”會進一步誘導各地加大對煤炭行業的投資。

解決措施

2013年3月6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新聞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就“經濟社會發展與宏觀調控”的相關問題做出回答。對于當前存在的産能過剩,中央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明确方向,就是要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标本兼治,按照這樣的要求來化解産能過剩的問題。首先要提高企業的素質,來解決産能過剩,這是一條途徑。第二,通過兼并重組來消化一批産能過剩。第三,通過優勝劣汰淘汰一批落後的産能。第四,我們鼓勵我們的企業到海外去發展,轉移一批産能。通過采取多種措施,多措并舉,我們将努力解決産能過剩的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職工的權益,使得我們經濟發展能夠進一步走上持續、健康的軌道。

方案

産能利用率的計算方法

産能利用率的計算方法大體分為兩套體系,一是自下而上的調查統計方法,一是自上而下的宏觀計量方法。

自下而上的體系是采用調查統計方法,即在細分行業内設定幾家樣本企業,定時調查其産出與産能,然後以樣本企業在行業内占比推算整個行業的産出與産能,就可以計算出這一細分行業的産能利用率。對于上一級行業,方法類似。

自下而上的調查統計方法得到的産能利用率客觀可靠,能夠真實衡量産能利用情況。但這種方法對人、财、物、時間要求較高,多為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所采用。發達國家如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多由政府部門主導進行,發布産能利用率數據。

自上而下的宏觀計量方法,包括峰值法、産出缺口法、企業投資決策模型優化法、資本存量法等等,多為學術研究人員所用。這些方法隻需要對宏觀計量模型熟悉,有宏觀産出、投資數據等即可。從具體數值來看,各種方法估算的産能利用率并不相同,但從波動趨勢來看并沒有太大區别。

如何使用産能利用率?

我們選取資本存量方法計算得到了中國1952-2012年的年度産能利用率(圖2)。與市場認可的IMF估算的産能利用率數據相比,我們估算的産能利用率走勢,除1995-1999這段時間有所不同之外,其他基本一緻;在具體數值方面,2003年以來差别也不大。

IMF在2012年7月份公布産能利用率時,市場很是震驚,因為以美國79%-82%的“合意”産能利用率為參照,中國産能肯定是超級過剩。但這種比較在邏輯上很有問題。

一方面,美國産能利用率是采用自下而上的調查統計方法所得,而IMF及我們是采用自上而下的宏觀計量方法推導的,兩種不同方法體系計算的産能利用率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另一方面,美國79%-82%的産能利用率“合意”區間,是根據美國經濟運行總結出來的美國經驗,而不是普适規律,并不能以之為标準分析其他國家的情況。每個國家的産能利用率,應當根據本國所處發展階段以及本國經濟運行實際,總結出“合意”區間,然後才能根據産能利用情況與“合意”區間的比較,判斷産能過剩情況。

如何化解産能過剩?

中國這一次産能過剩,根源在于消費升級。基于聯合國的劃分标準,我們認為,恩格爾系數在50%以上時為生存型消費,消費内容主要為食品、衣着等必需品;恩格爾系在35%-50%之間時為發展型消費,消費内容主要為家電、汽車、住房等大件耐用品;恩格爾系數在35%以下是為享受型消費,消費内容主要為醫療、文化、娛樂等服務。

2001-2012年,中國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從40%左右下降至36.2%,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從50%左右下降至40%左右。可以看到,中國居民消費處于發展型消費階段,這帶動了汽車、房地産以及中上遊的重化工業的發展。但也必須看到,中國居民恩格爾系數将會繼續下降,到2020年,将下降至30%左右。這意味着家電、汽車、房地産的消費需求擴張必然放緩,相應重化工業的下遊需求也将收縮。因此,這一次的産能過剩是一種長期性過剩。其對經濟增長的沖擊将深遠而持久。在整個去産能階段,經濟增速将會明顯下行。

如何化解産能過剩,也要根據過剩的類型來對症下藥。對于暫時性過剩,應該從需求端入手,進行财政或貨币擴張,推動需求回升即可。而對于長期性過剩,則應該從供給端入手,主動收縮産能。

因此,化解産能過剩,就應該從供給端入手。一方面,通過産業轉移,把過剩産能轉移到較低發展階段過的國家,如越南、柬埔寨、非洲等地區;另一方面,設定資源、能源、環保标準,淘汰一批落後産能;同時,通過企業兼并重組,提升産能的整體質量。

但由于占30%左右的農村居民消費在未來一段時間仍處于發展型消費階段,并且農村居民數量較大,因此需求端的措施也不容忽視。比如,通過推動農村居民的城鎮化,以及規範農村消費市場,釋放其汽車、住房、家電等傳統需求,緩解傳統行業的産能過剩。

示例

2014年3月8日,全國政協召開主題為“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積極化解産能過剩”的提案辦理協商會。

在已審查完的提案裡,有47個是和産能過剩有關。還有部分提案尚未審查,預計和産能相關的提案将超過50個。中國工業産業産能過剩情況比較嚴重,有22個産能相對過剩,産業産能過剩率達80%以上,尤其是鋼鐵、水泥、電解鋁、平闆玻璃等。截至2012年底,這幾個産業的産能利用率嚴重低于國際通用水平。

影響

中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如果産能過剩的情況延續下去,會影響資本市場。股市還會跌,鋼鐵股還要跌,鋼鐵股市盈率已經是負的。再持續下去,資本市場會倒黴,銀行貸款給這些企業,會跟着倒黴。中國整個金融體系會倒黴。所以要盡快采取行動。不然等金融穩定受到影響,感冒變成肺炎就麻煩了。

原因

地方政府幹預推動盲目投資

香港利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良: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幹預,地方政府推動下的盲目投資。企業的投資沖動和地方政府的政績沖動,使得部分領域投資行為不理性。不少地方熱衷于拿土地和稅收優惠吸引投資,出現布局重複、規劃趨同現象,使得中短期潛在産能過剩風險愈發突出。

招商引資過熱業績考核錯位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董事李谠:剛才委員提到考核體系,在削減GDP考核體系的同時,對基層幹部考核也要降低對招商引資業績的要求,增加轉型指标。我們經常要下到各省找項目,就發現各省的招商引資熱情非常高。(我們)每天都被地方的官員包圍着,甚至是市長、副市長都跟着你,有那麼多資可招嗎?我覺得這是一種錯位。

建議

讓河北玻璃廠做好環保

福耀玻璃工業集團執行董事曹德旺:現在化解産能過剩一個動機是治理環境。玻璃的主要成本是燃料,河北的玻璃,用煤焦氣煉,他們不僅偷稅,也不上環保設施,一噸可以賣1200,我們成本就要1400。中國的玻璃市場就是被這些人幹倒的。标準,考核不統一,我們吃虧。我建議要進一步調查河北那些玻璃廠,讓他們把環保做上去,脫硫除塵搞起來。否則我是不敢恭維。

評論

财政部副部長劉昆:大家的意見很好,我們會在下一步工作中付諸實踐。這是我們的表态。中國産能過剩的矛盾跟市場周期沒有太大關系。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三中全會提出來,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财政部将認真研究,根據提案整理,按照三中全會意見,力求通過财稅政策,倒逼企業化解過剩産能,達到标本兼治的目标。

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錢冠林:去年環保部對一批企業處罰,有人算下來,平均每一家企業罰款隻有6萬塊,所以企業具有強烈的偷排沖動。淘汰落後産能,根本起不到作用,還起到保護作用。我們的法律标準要使企業承擔全部的環境責任,并且實施嚴格的監管。

中組部部務委員鄧聲明:從中央組織部來說,2013年出台文件,改進地方政府領導班子的考核。核心就是不再用GDP論英雄。加大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等指标的考核權重。對違背科學發展的幹部要進行責任追究,給科學發展的幹部松綁,給違規的幹部上緊箍咒。下一步的任務,具體在幹部的教育培訓中,樹立科學發展觀。選拔幹部時,堅持可落實好考核。對違規的領導約談、調整。出台一個政策,對“三派幹部”實現終身責任制度。

工信部前部長李毅中:産能過剩是普遍現象。所以不要掩飾、打埋伏,要承認現實,解決問題。發改委和工信部的斷然措施我是贊成的,類似鋼鐵、水泥、電解鋁,能不能最近幾年凡是擴張産能的一概不批,下點狠心。

九大産能過剩行業發展現狀

由于地方GDP主義的驅動,中國不可避免地進入了産能過剩的經濟周期。立本研究小組稱,産能過剩成中國經濟“核威脅”。而近期房地産投資減速更讓這個“核威脅”明顯可見。無論是屬于高耗能的電解鋁、鋼鐵制造,還是新興産業的光伏太陽能和風電,以及造船和鋼鐵業中高端産品的矽鋼,均被業界公認為“産能過剩”。

  1、鋼鐵業。目前,中國鋼鐵業雖然面臨嚴峻的産能過剩問題,但國内企業的增産意願仍然旺盛。據中聯鋼網統計,2014年,中國将有24座新增高爐投入運行,年設計産能為3500萬噸。雖然與2013年新增加的7000萬噸相比減少了約一半,但在行情低迷的情況下,産能仍将持續被增強。據悉,鋼鐵制造行業産能過剩已持續好幾年,在2007年前,粗鋼産能利用率在83%以上,但2007年後産能利用率整體下了一個台階,再也沒有回到80%,即長期産能過剩的體現。

  2、煤炭業。從2010年開始,我國煤炭行業的經營困境一直未得到緩解。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煤炭行業虧損面已高達80%左右。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14年7月24日,19家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的煤炭企業,有8家煤炭企業淨利潤虧損,有14家煤炭企業淨利潤同比下降。其中,煤氣化預計上半年虧損3億~3.3億元;神火股份預計上半年虧損3.4億~3.7億元;而國投新集更是預計上半年虧損6.5億元,同比下降594.50%。而對于虧損的原因,多家煤炭企業都提到,是由于煤炭市場産能過剩,煤炭價格不斷不跌造成的。2002年,中國原煤産量僅為15億噸。2011年時,中國原煤産量達到35億噸;2013年10月21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表示,“十一五”以來的7年間,全國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産投資完成2.25萬億元,累計新增煤炭産能約20多億噸;截至2012年底,全國現有煤礦總産能約39.6億噸,産能建設超前3億噸左右。

  3、平闆玻璃。平闆玻璃是中國政府認定的五大嚴重産能過剩行業之一。中國全境已有290條平闆玻璃生産線,2014年預計還将新增42條。由于中國房地産行情萎靡不振,當前平闆玻璃行業庫存正快速膨脹。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開始通過出口來謀求生機。中國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4月,我國共出口平闆玻璃175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了11.4%,出口額增至了1.32億美元,是上年同期的2.4倍。主要出口地為東南亞國家,隔熱性能優良的高性能建築玻璃似乎實現了出口增加。

  4、水泥。我國水泥行業早在2003年就出現産能過剩的苗頭,當時立窯等落後産能的産量占總産量的78%,新型幹法水泥産量占22%,主要任務是淘汰落後的立窯産能過剩。到2012年,新型幹法水泥産量占水泥總産量已達90%,在房地産業和重化工業快速發展的需求推動下,衆多行業紛紛湧入水泥行業,産能過剩的風險不斷積聚。從2013年年初開始,中國在建和拟建的生産線還有220條,熟料産能是2.8億噸,折合水泥産能是4.5億噸。如果這些生産線全部建成,水泥産能大概要達到35億噸,而“十二五”規劃中确定的水泥需求量大約是22億噸。如果在建、拟建線項目全部建成,按照需求和産量比例測算,水泥行業的産能利用率将進一步降低為62.9%。

  5、電解鋁。資料顯示,2013年,全國實際生産電解鋁2194萬噸,過剩率超過30%,産能過剩甚至超過了鋼鐵行業。目前,我國鋁價已經回到了25年前的12000元/噸左右,但當時電價僅0.1元多,人工成本和勞務材料等也大大低于當前,在這種情況下全國電解鋁企業賬面幾乎很難赢利。中國鋁業發布的2014年一季度報顯示,該公司當季歸屬于母公司的淨利潤虧損21.57億元,虧損額同比增加11.81億元,究其原因主要是電解鋁主要産品的價格下滑。據高盛測算,以現金成本計算,中國約有50%(合1100萬~1200萬噸)鋁産能處在虧損狀态,相當于全球總供應的25%左右。隻有實際減産規模能夠達到100萬噸,鋁價的中期前景才會轉好。

  6、船舶。《2013年船舶工業經濟運行分析産業洞察》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占全球市場份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已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在這“世界第一”的背後,中國有過半船舶企業卻是接近“零”接單。截至2013年三季度的1168萬修正總噸接單量都集中在中國69家船舶企業中,其他80多家企業則均未斬獲,有些甚至已經處于停工狀态,且訂單主要集中在大型船舶企業手中,中小船舶企業獲得的訂單少之又少,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而即使大型船企,也避免不了虧損的結局。2001~2006年,中國造船産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2006年,中國造船業接單量首超日本,2007年迎來曆史性一刻,造船訂單與世界造船霸主韓國隻有0.3%之差。

  7、光伏。2013年,預計,除傳統産業産能過剩外,一些新興産業也出現産能過剩,如太陽能電池産能過剩達95%。據悉,2010年,全球前五位的太陽能組建供應商來自中國的企業就占到了4位。

  8、風電。風電設備産能利用低于60%。與光伏産業類似,風電設備同樣經曆着“過山車”。前幾年,随着中國風電産業的迅速發展,衆多企業一窩蜂地進入風電制造行業,從2011年開始,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年均增長率開始出現負增長,突然的“刹車”使國内風電設備40%以上的産能處于閑置狀态。業内人士稱,現在風電行業是全面虧損,做得越多,虧得越大,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的話,整個産業都會崩潰。而盲目的跟風令企業無暇東顧,耽誤了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的時間與投入。以海上風電為例,跟國外的海上風電相比,我國在海上風機的制造方面缺乏核心技術。目前,我國有15家風電設備制造商在做5~6兆瓦風機的研發工作,其中有5、6家已經生産出樣機,并實現裝機,大部分企業還處于研發階段。在這些企業中,真正用自主技術來進行研發的企業并不多,大部分企業還是依賴國外的技術。這也是其他産能過剩産業的通病。

  9、石化産業。目前,國内石化行業産能過剩問題普遍,傳統産業和部分新興産業情況嚴重,“十二五”後兩年産能過剩将進一步加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稱,除少量的有機産品和專用化學品外,從無機化工原料、農用化學品、橡膠制品到煉油以及大部分有機原料和合成材料,包括部分化工新材料,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産能過剩,初步估算,産能過剩行業銷售收入合計占全國石化、化工行業總銷售收入的60%以上。而在2008年以前,僅有甲醇、聚氯乙烯等少量的行業産能過剩。而目前,各行業仍有大量在建産能,預計2014、2013年将陸續投産。石化聯合會預測,煉油、尿素、磷肥、聚氯乙烯、純堿、電石等行業産能利用率進一步下降,産能過剩更加嚴重;氟化氫行業産能利用率達到54%,比2013年有所提高,但産能仍處于極度過剩狀态;PTA、甲醇、燒堿産能利用率也有所提高,但産能過剩仍十分嚴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