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暈

月暈

大氣光學現象
暈,是一種自然界的光學現象。它是由于當太陽或月亮的光線透過高而薄的白雲(卷雲、卷層雲或卷積雲)時,受到冰晶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彩色排列順序内紅外紫。出現在太陽周圍的光圈叫日暈,出現在月亮周圍的光圈叫月暈。月暈出現在夜晚。[1]
  • 中文名:月暈
  • 外文名:Halo, nimbus, icebow, Gloriole
  • 别名:毛月亮
  • 拼音:yuè yùn
  • 類别:冰暈
  • 屬性:自然界的光學現象

基本簡介

月暈,是光透過高空卷層雲時,受冷晶折射作用,使七色複合光被分散為内紅外紫的光環或光弧,圍繞在月亮周圍形成的。月暈是由高空中的冰晶(很微小的水粒冷凍而形成的一種固體)折射月光而産生的光圈。日暈、月暈都是由冰晶折射而成的,與彩虹産生的原理一樣。日暈或月暈的出現,往往預示着天氣要有一定的變化。一般日暈預示下雨的可能性大,而月暈多預示着要刮風。所以,民間有這樣一句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月暈在古代稱為毛月亮!暈可分為有“小暈”和“大暈”,“小暈”即22度暈,“大暈”即46度暈。小暈是以發光體為圓心,角半徑為22度的一種内圈呈淡紅色,外圈偶爾為紫色或白色的光環,光環内的天空明顯較光環外的暗。而大暈則是角半徑為46度的暈環,十分少見,一般比小暈暗。

外貌形象

暈通常呈環狀或弧狀,有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顔色。在天氣變化以前,有時會在月亮的周圍,看到一個甚至兩個以上的彩色或白色光圈。

形成原因

我們把太陽或月亮周圍出現的這種光圈叫“暈”。太陽周圍出現的光圈叫日暈,月亮周圍出現的光圈叫月暈,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氣象現象。暈圈的顔色一般是内紅外紫的,成彩色光環。

月光通過雲層中的冰晶時,經折射而成的光在月亮周圍形成光圈。有時也呈銀白色光圈。這些‘暈’其實就是卷層雲,我們上科學課的時候也說到,冷空氣遇到暖和的濕空氣,就形成要下雨的雲。這時,天上很冷,水滴都凍成了六角形的冰晶,當晚上的月光照射這些冰晶時,就形成了月暈。

作用和影響

日暈或月暈的出現,往往預示着天氣要有一定的變化。一般日暈預示下雨的可能性大,而月暈多預示着要刮風,月暈有時候會有缺口,缺口的方向便是刮風的方向。所以,民間有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和“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卷層雲本身不會産生降雨,但其後的含有大量水分的中低雲就有可能下雨,所以我們才說‘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暈’的出現預示着很快就會刮風下雨。是不是出現‘暈’就一定會刮風下雨呢?不一定,是不是刮風下雨就要看卷層雲而後的中低雲是怎麼發展的。

如果它們繼續發展,雲量增多,雲層增厚,就會刮風下雨。無論是接連數天的‘暈’還是昙花一現的‘暈’,都應看‘暈’後中低雲的發展速度。中低雲發展移入快,降水來得快;發展移入慢,降水也就姗姗來遲;不移入,則不會有降水。

現象效應

“浩月當空,清輝似水,漸漸的,霧霭升起,清澈的玉盤被蒙上羞澀的棉紗,周圍出現了一個内紅外紫的彩色光環。遠遠望去使人如入夢幻,迷茫中,那光環飄飄忽忽,透露着一種神秘的意蘊,一切仿佛變的更加美好”

理學借用“月暈”這一自然現象來描述當人們在認識某種事物時,由于個人的心境或對象的某些特征,對它産生了好感,就像月暈一樣,覺得它的形象更好、更完美。可是實際上被思想的光環所籠罩,把對象的不足和缺點都忽略掉了。這是一種對個别事物最原始、最簡單的認識。它是以直接代替周密的觀察、用情緒體驗代替理智的判斷的認識方式。

出現記錄

1月26日晚,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博克圖鎮出現月暈奇觀,舉目望去,空中彩色圓環完整清晰、美輪美奂。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