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燕

石燕

石燕科動物化石
石燕,中藥名。為古生代腕足類石燕子科動物中華弓石燕Cyrtiopirifersinensis(Graban)及弓石燕Cyrtiopirifersp.等多種近緣動物的化石。分布于湖南、廣西、四川、山西、江西,浙江亦産。具有除濕熱,利小便,退目翳之功效。用于淋病,小便不通,帶下,尿血,小兒疳積,腸風痔漏,眼目障翳。
  • 藥品名:
  • 外文名:
  • 别名:石燕子
  • 是否處方藥:
  • 主要适用症:
  • 主要用藥禁忌:體虛、無濕熱者及孕婦
  • 劑型:
  • 運動員慎用:
  • 是否納入醫保:
  • 批準文号:
  • 藥品類型:中藥
  • 中文名:石燕
  • 英文名:Cyrtiospirifer sinensis

藥材炮制

洗淨泥土,曬幹,搗碎或水飛,也有煅後敲碎或水飛用。

①《品彙精要》:"石燕,研細,水飛過用。"

②《醫學入門》:"石燕,火煅醋淬七次,另研。"

藥材鑒别

【性狀鑒别】略呈腎髒形而扁,長2~3厘米,寬1.5~4厘米,表面青灰色至土棕色,兩面中央隆起,具銀杏葉般的紋理。其中一面在隆起的中部有一縱溝,一端較細向另一端展開,細端向下彎曲作鳥啄狀,在其下面亦有一條橫溝通向兩側。質堅如石,不易破碎;砸碎後,斷面呈青灰色至棕色,或有部分為白色碎石堆集成顆粒狀。氣微,味淡。煅石燕的表面有一層白色光澤的薄膜,極易脫落,脫去此層,顯朱紅色或棕褐色,斷面灰白色而粗糙。以狀如、色青黑,質堅硬、無雜石者為佳。

【檢驗鑒别】(1)取本品粉末約1g,滴加稀鹽酸5ml,即泡沸,發生二氧化碳氣;将此氣體通入氫氧化試液中,即産生白色沉澱。(檢查碳酸鹽)(2)取上述反應後的液體,滴加氫氧化鈉試液中和後,濾過,濾液加草酸铵試液,即發生白色沉澱。

(檢查鈣鹽)

性味歸經

【性味】甘,鹹,涼;無毒。

①《日華子本草》:"涼,無毒。"

②《品彙精要》:"味淡,性涼。"

③《綱目》:"甘,涼,無毒。"

④《醫林纂要》:"鹹辛,寒。"

【歸經】入腎、肝經。

《玉揪藥解》:“入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經。”

功能用途

【功用主治】除濕熱,利小便,退目翳。治淋病,小便不通,帶下,尿血,腸風痔漏,眼目障翳。

1、《唐本草》:"以水煮汁飲之,主淋。"

2、《本草拾遺》:"主消渴,取水牛鼻和煮飲之。"

3、《醫學入門》:"偏治年久腸風痔漏,煮汁飲之。"

4、《綱目》:"療眼目障翳。"

5、《玉楸藥解》:"利水通經,止帶,催生。治淋瀝熱澀,尿血便秘,消渴,帶下,痔漏。"

6、《醫林纂要》:"功同石蟹,能祛風去瘀。"

7、《食療本草》:

(一)在乳穴石洞中者,冬月采之,堪食。餘月采者隻堪治病,不

堪食也。食如常法。

(二)又,治法∶取石燕二十枚,和五味炒令熟,以酒一鬥,浸三日,即每夜卧時飲一兩盞,随性(多少)也。甚能補益,能吃食,令人健力也。

8、《玉楸藥解》:“利水通經,止帶,催生。治淋瀝熱澀,尿血便秘,消渴,帶下,痔漏。”

9、《靈苑方》:治久患腸風痔漏,一、二十年不差,面色虛黃,飲食無味,及患髒腑損傷,多患洩瀉,暑月常渾不止,及諸般淋瀝,久患消渴,婦人月侯湛濁,赤白帶下,多年不差:用石燕溫水磨服,如彈丸大者一個,分三服,大小以此為準,晚食前更一服。若欲作散,須研細,水飛過,取白汁如泔乳者,澄,去水,曝幹。每服半錢至一錢,清飯飲調下,溫水亦得。圖解

石燕主要為碳酸鈣,但主要為痰酸鈣的中藥作用差别非常懸殊。針對這種情況,聶文濤指出:《靈苑方》記載石燕治療消渴,說明這是治療的一種古代繼發性消渴,伴進食障礙。

【用法與用量】内服:煎湯,1~3錢,或磨汁。外用:水磨點眼。

【藥物配伍】:配桑白皮,利尿通淋;配蔥白,溫陽通氣。

【宜忌】體虛、無濕熱及孕婦忌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