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俊

李漢俊

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啟蒙者之一
李漢俊(1890—1927),湖北潛江人。中國共産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代表。早年留學日本,接受馬克思主義。回國後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大力推進建黨工作,為召開中共一大做出了卓越貢獻。1922年回武漢組織學生、工人開展革命活動。1927年被反動軍閥殺害,年僅37歲。1952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親自簽發了《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證書上寫着:“李漢俊同志在革命鬥争中光榮犧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
    中文名:李漢俊 外文名: 别名:李書詩 籍貫:湖北潛江 出生地:湖北省潛江縣沱埠垸袁橋村 性别:男 民族:漢族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1890年4月 去世年月:1927年12月17日 畢業院校:東京帝國大學 政黨:中國共産黨

個人概述

李漢俊,原名李書詩,号漢俊。1890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潛江縣沱埠垸袁橋村一個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

他6歲進私塾念書,有過目成誦的聰慧。小小年紀,就具有多方面的知識,并娴于辭令辯才。漢俊年幼時曾聽他父親給他講了中國曆史上一次次農民起義的故事,他從中學到了許許多多的愛國曆史知識。

20世紀之初,中國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四方列強大肆侵略,華夏大地已是“瓜剖豆分,千村寥落”。李漢俊如饑似渴地汲取新知識,了解世界發展的大趨勢,萌生了拯救國家民族的念頭。他說:“我們求學是要成為有用之才,以便有朝一日為國家民族揚眉吐氣而出力。”

1902年赴日本留學,畢業于東京帝國大學。

1918年回國後,在上海從事寫作、翻譯工作,傳播新文化及馬克思主義

1920年與陳獨秀共同發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和上海共産主義小組,同時創辦《勞動界》周刊,并赴武漢幫助籌建武漢共産主義小組。

1921年7月參加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上海小組代表。

1922年回武漢從事革命活動,曾任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教育主任委員。後因意見分歧,脫離中國共産黨。

1926年春赴上海任教。後回武漢,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7年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執行委員、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省黨部青年部長。是中共第二、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

1927年12月17日在武漢被桂系軍閥殺害。  

投身革命

倡導傳播馬克思主義

李漢俊是中共創立時期最有影響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他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被譽為馬克思主義的播火者。

1904年,年僅14歲的李漢俊東渡日本求學,留日期間受日本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河上肇的影響,開始信仰馬克思主義。李漢俊通曉日、德、英、法四國語言,十分勤奮地學習馬克思原著,并用以指導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共産國際駐華代表馬林說:李漢俊是中共中“最有理論修養的同志”。1918年回國後他以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從事翻譯和撰寫工作,創辦《勞動界》,他參加編輯的《新青年》 、上海《星期評論》、《共産黨》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初期傳播的最重要刊物,影響了包括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董必武等人在内的整整一代革命青年。

在上海參與發起建黨

随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各地共産黨早期組織紛紛建立。

早在1919年9月,李漢俊就萌發了在中國建黨的思想。1920年初,他和李大钊、陳獨秀等開始着手組建中國共産黨的工作。同年5月,他和陳獨秀等組織成立了“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8月,他和陳獨秀等又發起成立上海共産黨早期組織。這是中國大地上的第一個共産黨早期組織,成為中國共産黨的發起組織和聯絡中心。同年12月,他成為代理書記,負責全面領導工作。

李漢俊還負責幫助各地建立共産黨早期組織,并擔任聯絡工作。1920年夏他寫信給董必武、張國恩,希望武漢也建立共産黨組織。

出席中共一大

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李漢俊作為上海的代表出席了這次大會,并用智慧和膽識保衛了中共“一大”會議的安全,為會議的召開做出了突出貢獻。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産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後門為樹德裡3号)李漢俊和胞兄李書城的家中召開。會前,李漢俊受陳獨秀的委托,為會議起草了黨綱。7月25、26日休會,由李漢俊、董必武、張國焘、劉仁靜起草黨的綱領、工作計劃和成立宣言,會議結束後,由李漢俊和董必武共同起草了大會向共産國際作的關于中國情形的報告。

1921年7月30日晚,代表們舉行第六次會議,會議剛剛開始,突然有一人身穿灰色長衫的中年男子闖入,掀開門簾帶着搜尋的目光朝室内在座的人們環視了一周。陌生人的突然出現,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警覺,具有秘密工作經驗的共産國際代表馬林當機立斷,建議會議立即停止,大家趕快離開此地,于是,代表們先後離去,隻留下李漢俊和陳公博兩人。

這個突然闖入中共一大會場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的偵探。當代表們離開會場十幾分鐘後,望志路突然響起了警車尖厲的鳴笛聲,十多名法國警察帶着幾名中國密探闖入室内進行搜查。李漢俊以房主的身份用法語作答,從容對付敵人盤問,化險為夷。

為避開敵人的視線,7月31日上午6時,大會改在嘉興南湖的一艘畫舫上繼續召開,下午6時左右,大會完成了所有的議程,勝利閉幕。

英勇就義

1923年2月7日,京漢鐵路總工會組織了震驚中外的“二·七”大罷工,人們一向以為是林祥謙、施洋二人領導,實際上這二位烈士隻是組織者之一。“二·七”罷工的組織者還有李育南、陳譚秋、李漢俊。李漢俊參加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揮筆寫下“大地赤化”四個大字,獻給大會。由于張國焘不顧當時的實際情況,提出十多條嚴格要求,并要吳佩孚一一答複,緻使罷工失敗。施洋、林祥謙被害,李漢俊等人被通緝,不得已離開武漢去上海,又轉到北京。

1927年12月17日,由于李漢俊、詹大悲二人在《新華日報》 《楚光日報》上多次揭露蔣介石的可恥行為,林運聖帶着一批軍警,将李漢俊和詹大悲住所包圍,并将二人抓走。胞兄李書城知道後,請時任西路軍總指揮的程潛營救。程潛打電話接不通,又派他的秘書趕往漢口濟生三馬路(今漢口單洞口門内),可

崗哨林立不讓進,不一會兒傳來已将李、詹二人殺死,還不準收屍的消息,并貼出布告:李漢俊、詹大悲是共黨要犯,才決定處決。那麼,共産黨能承認二人是共産黨員,幾十年為此事争端不休,總以為李漢俊脫黨,又加入了國民黨,使烈士為革命犧牲了幾十年,不能含笑九泉。好在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英明,給了李漢俊人生一個圓滿的答複,并為家屬發了烈士證書,特别寫到“李漢俊同志在大革命中光榮犧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

1933年,北京人民将李大钊的靈柩移葬西山的萬安公墓,武漢人民也要求安葬李漢俊,後經國民政府同意,李漢俊的遺體移葬于武昌卓刀泉廟後。李漢俊死時,年僅37歲。

英雄事迹

五四運動後,李漢俊以人傑、漢俊、汗、先進、海鏡、海晶、廠晶等筆名在《民國日報》、《新青年》、《建設》、《勞動界》、《共産黨》、《小說月刊》等報刊上發表了60多篇譯文和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為早期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做出了傑出貢獻。

1920年春,李漢俊參加了上海《星期評論》的編輯工作。4月,共産國際東方局維金斯基經李大钊介紹到上海與李漢俊、陳獨秀舉行會議,提出組建中國共産黨,李、陳均表贊同。5月,李漢俊與陳獨秀等發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8月,與陳獨秀等7人發起組建了上海共産黨,曾任上海共産黨代理書記。1921年初,與陳獨秀等組織籌劃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下旬,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是在李漢俊與其兄李書城的寓所召開的,即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興業路76号),李漢俊作為上海地區代表參加了大會。一大後,李漢俊積極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活動。1922年1月1日,在上海《民國日報》上發表了《中國的亂源及其歸宿》、《我們如何使中國的混亂趕快終止》兩篇文章。文章以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對中國的政治經濟作了深刻地剖析,指出:“中國要進化到社會主義,隻有直接向社會主義走去的一條路”,“中國的混亂又要中國進化到社會主義才能終止,……中國的同胞們!努力吧!”

1923年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二七”大罷工,李漢俊以省工團聯合會教育主任委員身份,參加了罷工的領導工作。在敵人殺害了林祥謙後,形勢急轉直下,白色恐怖籠罩着武漢三鎮,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在黨内同志幫助下,他到北京其兄李書城處暫避。同年秋,武漢形勢稍有緩和,他立即返漢,繼續執教武昌高師。他主講的“唯物史觀”給學生的思想影響極大,促使一部分學生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在黨的二大、三大上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不久自動脫黨。

1926年,北伐軍攻占長沙後,李漢俊與董必武作為湖北各界歡迎北伐軍代表團趕到長沙,向北伐軍遞送武昌敵軍軍事情報,迎接北伐軍并加入國民黨,被委任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秘書。同年8月,北伐軍進駐武漢,9月,湖北政務委員會成立,李漢俊為委員,并任接收保管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科長等職。

1927年1月,國民黨湖北省第四次全省代表大會召開,李漢俊當選為執行委員。4月10日,湖北省政府成立,李漢俊任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七一五汪精衛叛變革命後,在新的複雜形勢下,他與詹大悲等繼續堅持革命立場和孫中山“三大”政策,并利用蔣、汪争奪國民黨最高統治權力的矛盾,同省黨部和政府内反共右派勢力進行了堅決鬥争,掩護了一些共産黨人。11月,桂系軍閥占領武漢後,李漢俊與詹大悲等以省政府名義下令釋放在漢被捕的共産黨嫌疑分子300多人,營救和保護了大批共産黨的幹部。同年12月17日,被武漢衛戍區司令胡宗铎以“赤色分子”的罪名逮捕,與詹大悲同時犧牲。解放後被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李漢俊不隻是傳播馬列主義,還與董必武一起組建了湖北的第一個黨支部。又支持毛澤東等人組建長沙黨組織。山東的王盡美,在李漢俊支持下創建了濟南黨支部。李漢俊一生中介紹了許多人加入共産黨,特别是介紹了沈雁冰入黨。

曆史貢獻

在中國共産黨的曆史上,有一位與李大钊齊名,卻不願在黨中央擔任領導職務,同樣被國民黨暗中殺害的無産階級革命家,他就是李漢俊。二李以高超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為建立中國共産黨立下了汗馬功勞,值得人民永遠懷念。

李漢俊于1890年在湖北省潛江市袁橋盧家淵出生,父親李遠來是位教書先生。李遠來先後送次子李書城、三子李漢俊一塊兒去日本留學。1918年1月19日,李漢俊在日本帝國大學畢業,這年農曆歲末回到了祖國。居住在法租界的霞飛路漁陽裡(今淮海中路57号)他胞兄李書城家裡(李書城是國民黨元老,解放後任第一任農業部長),他從日本帶回了一大批英、德、日文的馬克思主義書刊,回國後以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利用在《星期評論》工作的便利,又聯絡《覺悟》、《婦女評論》、《建設》、《勞動界》、《小說月報》等雜志,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發表了九十餘篇譯文和文章。

在《星期評論》上,李漢俊發表的宣傳馬列主義思想的文章最多,共計38篇文章,積極宣傳了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聲稱“隻有發動廣大民衆起來,進行階級鬥争,實行徹底的改造”,才達到推翻封建社會。這是我黨曆史上第一次提出階級論,并且是以階級鬥争的學說提出來,完全與改良主義相悖。

李漢俊通曉日、德、英、法四國語言,十分勤奮地學習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陳望道翻譯《共産黨宣言》全譯本,稿子送到陳獨秀手裡,陳獨秀那時号稱南國理論權威,可他不敢作主,馬上轉給李漢俊,李漢俊一一校正完畢,并一一作了修改,才讓其順利出版。李達翻譯《唯物史觀》遇上了困難,李漢俊又熱情相助,難怪李達在附言中寫道:“那些外遺的地方,大得了我的朋友李漢俊的援助。”

李漢俊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另一重大貢獻,是組建和擔任了外國語學社的工作,他自任教師,為中國共産黨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青年幹部。1920年共輸送了三十多名共青團員去蘇聯學習,并且是《星期評論》出資讓他們去,這批人中有的後來成為中共的高級領導幹部,如劉少奇、任弼時、羅亦農等。滿懷信心地組建了多個共産黨支部。

在創建中國共産黨上,李大钊和李漢俊是公認的二大功臣,以前許多文章隻提到了李大钊,這一點有點不公正。應當說,北方受李大钊影響,南方受李漢俊的影響,特别是一大代表中,十三人中就有五個湖北佬(董必武、陳譚秋、李漢俊、包惠僧、劉仁靜),說明李漢俊功不可沒。

李漢俊協同陳獨秀創建了上海共産主義小組和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實際上是後來的共産黨支部,由于陳獨秀的事務多,後來又出任廣東省教育廳長,上海的黨支部工作一直由李漢俊負責。在中共中央沒成立之前,上海黨支部在指導和組建中國共産黨時起了決定性作用。各地的代表來上海開會,是李漢俊一一暗中通知。又一一從《星期評論》刊物中拿出費用,寄給代表做路費。

李漢俊在組建了上海支部後,對湖北、湖南和山東的共産黨支部組建也起了很大作用。首先是湖北,董必武1917年春和張國恩從鄂西去上海認識了李漢俊,李漢俊介紹了許多馬列的書讓董必武學習。後來董老回憶說:“李漢俊是我的馬列主義學說的老師。”可見對李漢俊的評價多麼高。

李漢俊不隻是傳播馬列主義,而是讓董必武回湖北後,組建湖北黨組織,還專程回湖北。與董必武一起組建了湖北的第一個黨支部。又通過對董必武與湖南的關系,支持毛澤東等人組建長沙黨組織。山東的王盡美,也是通過李漢俊文章的學習,在李漢俊支持下創建了濟南黨支部。李漢俊一生中介紹了許多人加入共産黨,特别是介紹了沈雁冰入黨。這位新文學的巨人,與李漢俊建立了革命友誼。1981年3月14日,沈雁冰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吐露出心聲,他是李漢俊介紹入黨的,應當是共産黨最早的黨員,因戰争原因與黨失去了聯系,盼望死後仍承認他是黨員之一。這年的8月31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恢複他的黨籍的決定,明确指出:“1921年沈雁冰在上海先後參加了共産主義小組和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共産黨的最早的一批黨員。”這一正确結論,也是對李漢俊革命功勞的肯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