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鹞式戰鬥機

英國鹞式戰鬥機

英國第二代半戰鬥機
“鹞”式戰鬥機是一種亞音速單座單發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垂直/短距起落飛機,其主要使命是海上巡邏、艦隊防空、攻擊海上目标、偵察和反潛等。1966年8月“鹞”式原型機試飛,1969年4月開始裝備英國空軍。在1982年的英阿馬島之戰中,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的海鹞式和後來加入的皇家空軍的鹞式戰鬥機,發揮了它們獨一無二的特長:能在空中突然減速,或急轉彎,甚至作“空中爬行”。正是憑借着如此超群的機動性能,英軍最終取得了23∶0的極佳戰果,使這種世界上最先投入戰争的垂直/短距起降式戰鬥機出盡了風頭,它使空戰中的被動者變為主動者,它創造出一些全新的格鬥樣式。2010年12月15日,16架鹞式戰機在英國皇家空軍位于東米德蘭茲的基地舉行了告别飛行,标志着這款服役半個世紀的戰機完成了曆史任務。
    中文名:英國鹞式戰鬥機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Harrier Jet 速度:亞音速 執行任務:海上巡邏,艦隊防空 生産公司:英國原霍克飛機公司

戰機簡介

“鹞”是一種亞音速單座單發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 是英國原霍克飛機公司(已并入英國航宇公司)和布裡斯托爾航空發動機公司(已并入羅·羅公司)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垂直/短距起落飛機,其主要使命是海上巡邏、艦隊防空、攻擊海上目标、偵察和反潛等。

1966年8月“鹞”式原型機試飛,1969年4月開始裝備英國空軍。“鹞”式飛機采用帶下反角的後掠上單翼,一台“飛馬”發動機,機身前後有4個可旋轉0°~98.5°的噴氣口,提供垂直起落、過渡飛行和常規飛行所需的動升力和推力,機翼翼尖、機尾和機頭有噴氣反作用噴嘴,用于控制飛機的姿态和改善失速性能。“鹞”具有中低空性能好、機動靈活、分散配置、可随同戰線迅速轉移等特點。其最大缺點是垂直起飛時航程和活動半徑小、載彈量小并且陸上使用時後勤保障困難。

冷戰背景下的成功嘗試

推力矢量技術是一種可以将飛行器的推力從發動機平行方向引向其他方向的技術,這種技術除了可以為戰機提供垂直起降或短距起降能力之外,還可以在空中為飛機提供額外的動力,這一技術也因此成為了世界各國研發垂直起降戰機之前都先要跨過的難關。1957年,英國著名的布裡斯托發動機公司率先在推力矢量發動機的研發上取得了進展,與此同時霍克飛機公司正在設計一種滿足北約組織“輕型支援戰鬥機”基本要求的戰機,雙方也因此決定展開合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雖然這兩個項目沒能獲得英國财政部的支持,卻受到了來自北約組織“聯合武器發展計劃”的鼎力相助。

不久之後,霍克公司的原型機P-1127就完成了首飛,這是一款最大起飛重量僅為7噸的小型亞音速飛機,它的身上已經初具“鹞”式戰機的雛形。這時時間已經來到了六十年代,北約再一次提出了新的戰機計劃——NBMR-3,該計劃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發一款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戰機,在戰鬥能力方面希望可以和美軍的F-4“鬼怪”對标。霍克公司的技術人員先後為了這個計劃設計了P-1150和P-1154兩個版本方案,然而可惜的是雖然P-1154後來通過了考驗、赢得了競标但因為法國突然的臨時“變卦”而未能成行。

不過幸運的是P-1154項目的生命因為英國空軍/海軍對新型戰機的需求而得以延續,在随後的幾年内被當作海空兩用戰機來研發,但是不幸再一次降臨到了研發團隊的頭上——1965年,剛剛上台的工黨政府就削減了軍事研發方面的經費,P-1154項目這一次被徹底宣判了死刑,要知道被迫取消時整個項目已經進行到制造原型機的地步了。

n無奈之下的英國海軍隻好選擇了F-4戰機,而英國空軍則選擇開始重新扶持已經被擱置許久的R-1127項目(其原型機早在1960年就出現了)。在霍克公司技術人員的努力和皇家空軍高層的鼎力支持下首批九架試飛機在1964年開始投入測試工作,兩年後,空軍正式訂購了P-1127并将其命名為“鹞”式GR.1。GR.1也是第一代鹞式戰機,這款戰機是直接開發自霍克P-1127原型機的,而緊随其後的“海鹞”戰鬥機(1980年服役,2006年正式退役)也是在其基礎上發展而生的。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們最容易見到的“鹞”式戰機應該是麥道公司和英國宇航公司合作重新設計的第二代AV-8B“鹞Ⅱ”戰機,這款戰機在八十年代中期正式投入使用之後迅速得到了歐洲各國的青睐,除了英國海軍之外還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軍隊中大量裝備。根據英國媒體統計,“鹞”式戰鬥機在1969至2003年之間一共出現了超過八百個不同版本,不過目前該型戰機的生産線已經全部關閉了。

戰機設備

可分為三個系列:第一個系列是對地攻擊型,包括“鹞”GRMK1、GRMK1A和GRMK3,1969年4月開始裝備部隊。第二個系列是雙座教練型,包括“鹞”TMK2、TMK2A、TMK4、TMK4A和TMK8N等型别,1970年7月開始投入使用。第三個系列是海軍型和出口型,包括“鹞”MK50、GRMK5、MK52、MK54、MK55、MK60以及“海鹞”FRSMK1和FRSMK2等。其中主要型别有:“鹞”MK50是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生産的單座直接空中支援和偵察型戰鬥機,美國海軍編号為AV-8A,1971年開始交付,至1977年全部交付完畢。GRMK5是MK50的改進型,美國海軍陸戰隊編号為AV-8B。

武器裝備:典型帶彈方案為一對30毫米“阿登”機炮艙,三顆454千克炸彈,一對“馬特拉”155火箭發射筒,以及“響尾蛇”空空導彈等。

尺寸數據:翼展7.70米,機長13.89米,機高3.45米,機翼面積18.68平方米,展弦比3.175,機翼後掠角(1/4弦線處)34°。

重量數據:空重558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1340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1186千米/小時(高度300米),海平面最大爬升率180米/秒,實用升限15240米,作戰半徑垂直起落時92千米、短距滑跑時418千米,轉場航程(帶四個副油箱)3300千米。

實操方面

自從美國海軍陸戰隊1971年從英國引進這種飛機以來,它在非作戰情況下共發生了300多起事故和900多起險情,導緻45名飛行員送命。這些人大多都是優秀飛行員,他們有的是剛剛走出航校大門的高才生,有的是陸戰隊重點培養的中堅力量。

按照美國軍方制定的衡量飛行安全的标準———每10萬飛行小時重大事故(也稱A級事故,指導緻人員死亡或永久受傷,或财産損失超過100萬美元的事故)率,第一種鹞式飛機(AV—8A)的A級事故率之高簡直稱得上是天文數字———31.77起/10萬飛行小時。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于某鹞式中隊接連發生機毀人亡的事故,中隊飛行員幹脆給這種飛機取了個“寡婦制造者”的綽号,結果它一直流傳至今。據統計,AV—8A一半多在事故中墜毀。

20世紀80年代中期,陸戰隊開始用安全系數更高、作戰能力更強的AV—8B取代AV—8A。但是截止到1996年,新型鹞式戰鬥機也摔毀了近1/4。AV—8B的平均事故率是11.44起/10萬飛行小時,比同期其它軍種攻擊機或戰鬥機的事故率總和還要高。此間,由鹞式飛機失事所導緻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了18億美元。2001年似乎是鹞式飛機的“安全年”,它創下了有史以來最低的A級事故率———2.74起/10萬飛行小時。但截止到10月1日,鹞式戰鬥機2002年的A級事故率又重新升到9.66起/10萬飛行小時。

由于鹞式飛機使用了獨特的空氣動力原理,因此駕駛它對飛行員也就提出了特殊的挑戰。普通噴氣式戰鬥機隻有起飛和降落兩種操作模式,而鹞式飛行員則需掌握四種基本的起降方法。除了節流閥、控制杆和方向舵踏闆以外,他還必須控制好四個旋轉式噴氣管,以确保飛機得到所需要的升力或降力。在垂直飛行時,他還要密切注意風向。如果在夜間或航行中的軍艦甲闆上起降,飛行員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更多了。

如此複雜的操作需要飛行員進行高強度的訓練,但是由于這種飛機故障頻繁,經常被停飛,因此飛行員隻能在模拟器上練習。由于訓練時間不足,飛行員在飛行時很容易發生誤操作,這也是導緻鹞式頻頻墜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鹞式飛機還很難“伺候”。如果更換它的發動機,平均需要550工時,而對F/A—18做這項工作則隻需9小時。鹞式每上天一小時,平均需要25小時的地面維護,這相當于F/A—18的2—5倍。

技術奇迹

盡管鹞式飛機的安全記錄十分惡劣,但陸戰隊卻一直對它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為“有陸戰隊特色的空中力量”的支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南太平洋的瓜達康納爾島經曆了最慘烈的戰鬥。在戰鬥的緊要關頭,美國海軍出于本軍種的作戰需要還撤走了對陸戰隊的空中掩護。結果此次戰鬥中,共有1000多名美軍陸戰隊員送了命。

從那場戰役之後,陸戰隊就發誓建立一支屬于自己的空中力量。1957年,當時的陸戰隊總司令提出一個大膽設想:成立一支既能像直升機那樣垂直起降又具備固定翼飛機航程和速度的新型戰鬥機部隊。這個設想直到1968年陸戰隊在英國一個航展上第一次見到鹞式戰鬥機後才開始付諸實踐。據當時參加航展的陸戰隊上校托馬斯·米勒回憶說,“我對它一見鐘情。它的兩個機翼可以向後向下折起,4個噴管噴出的熱空氣可以提供23800磅的推力,使整個飛機能夠從地上升起,進入盤旋狀态,然後再飛向遠方。這簡直是一個技術奇迹”。

陸戰隊如願以償,1971年向英國購買了第一批鹞式戰鬥機。在此後的31年裡,共購買了397架,盡管已經停産,但陸戰隊目前還裝備着154架鹞式戰鬥機,它們還将服役13—17年。

戰力分析

雖然被陸戰隊寄予厚望,但“鹞”本身的設計缺陷就決定了它在戰場上不會有太大的出息。噴管噴出的氣體溫度過高,容易損壞跑道,而強大的吸氣又容易吸進小鵝卵石等雜物,對發動機造成破壞。

此外“鹞”的自重不能太大,否則無法垂直起降,這就限制了它的載油量,從而進一步限制它的航程和其它負載。 它的最大外部負載隻有9000磅,與此相比,F/A—18的負載為1.55萬磅。為了減輕重量,“鹞”的油箱沒有加裝防護裝甲,油箱裡沒有阻燃泡沫,也沒有加襯能夠自我密封的隔膜(這種隔膜可以堵住被子彈射穿的窟窿),這些省略降低了它的戰場生存性。但鹞式戰鬥機最緻命的軟肋還是它的噴氣管。出于平衡的考慮,它産生推力最強、同時也是溫度最高的噴管位于機身中央,而其它飛機的最熱點則在機尾附近。所以一旦被熱尋的導彈擊中,鹞式飛機受的傷将更加緻命

這點擔心已經在1991年海灣戰争中得到了證實。在那場戰争中,陸戰隊共有7架鹞式戰鬥機被伊軍炮火命中。根據美軍的戰後評估,鹞式戰鬥機的戰損率為每出擊1000架次損失1.5架飛機,而陸戰隊的主力戰鬥機F/A—18則毫發無損。在去年的阿富汗戰争中,鹞式戰鬥機由于缺少一種激光瞄準系統,因此作戰時隻能由其它飛機提供定位。結果在去年11、12兩個月,“鹞”參戰最繁忙的階段,它們也不過出動342架次,扔下了161顆炸彈。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分析家安東尼·科德斯曼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鹞式戰鬥機以往擔負的緊密空中支援的任務已經發生了變化,在阿富汗戰場上,緊密空中支援就意味着B—52在3萬英尺的高空投下激光制導炸彈。此外,裝備着獄火式導彈的捕食者無人機也能夠執行鹞式的任務。AV—8B無論在續航能力、戰鬥負載、戰場生存,還是在目标定位、通信能力上都已經落伍了。它之所以能夠參戰,無非是五角大樓想給每個人一個上場機會罷了”。

創新紀錄

"鹞"式飛機在一次從航母甲闆起飛過程中創造了新的彈射起飛重量紀錄。該紀錄是在增大"鹞"飛機已被認可的彈射起飛重量限制值的試驗中,由一架GR7A飛機在Illustrious号英國皇家海軍軍艦(HMS)上創下的。此次試驗的成功将使"鹞"飛機中隊的海上對地攻擊能力得到增強。

ATEC小組在12天時間裡共計完成了12架次飛行。每次彈射起飛時小組通過增加特别為此次試驗安裝在飛機外部的4個外部油箱中的油量來連續增加飛機的重量。最後一次彈射起飛時,"鹞"GR7A飛機的燃油重量已基本與一架"鹞"飛機空重相同。

該9人試驗小組由2名來自英國FastJet試驗中隊的"鹞"試飛員、6名QinetiQ公司飛行試驗工程師和1名BAE系統公司代表組成。試驗前期工作在英國皇家空軍(RAF)Cottesmore和BoscombeDown機場完成。試飛員ChrisGotke稱,彈射起飛重量增大後飛機起飛能力幾乎與在地面起飛時一樣。該小組今後還将用801海軍航空兵中隊的"海鹞"飛機在Illustrious号上完成艦船使用限制(SHOL)試驗。

退役

據英國媒體報道,12月15日,16架鹞式戰機在英國皇家空軍位于東米德蘭茲的基地舉行了告别飛行,标志着這款服役半個世紀的戰機完成了曆史任務。

為了削減國防預算,英國政府決定讓皇家空軍的鹞式戰機退役。鹞式戰機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使用,擁有特殊的垂直升降能力,曾參與多個重要戰役,包括馬爾維納斯群島戰争以及近年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事。

實戰表現

馬島空戰

1982年2月26日 ,英阿在紐約談判破裂後,雙方關系開始惡化。阿根廷政府決定以武力收複馬島。4月2日和3日,阿根廷由400多人組成的陸、海、空三軍突擊隊先後在斯坦利港和南喬治亞島登陸。英國政府做出迅速反應,派出包括“無敵”号和“競技神”号航空母艦在内的特混艦隊,不遠萬裡,奔赴南大西洋,決心收回馬島。

在英阿福克蘭群島 ( 馬爾維納斯群島 ) 對抗中,英國海軍總共 28 架“海鹞”攜帶美國提供的AIM-9空空導彈,出動2376架次,以無一損失的紀錄擊落阿根廷包括法制“幻影”III在内各型戰鬥機21架[2](但“海鹞”因地面炮火和事故損失了6架),創下了空戰史上的空前紀錄,也使得“海鹞”戰鬥機從此一舉成名。

真正讓“海鹞”取勝的英雄應該是AIM-9L“響尾蛇”近距空空導彈,為“海鹞”戰鬥機打赢空戰奠定基礎[2]。

戰争結束後,特混艦隊的指揮官伍德沃德少将就曾感慨說:“要是沒有鹞式戰機奪取制空權,我的遠征艦隊将遭遇一場可怕的災難!”

影片展現

鹞式戰鬥機在影視中的展現

鹞式戰鬥機曾在《真實的謊言》中出現過,讓人們了解了鹞式戰鬥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