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币

錢币

商品交易中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物品
錢币。古代鑄造方法比較粗放,殷商冶煉技術出現,鑄造了仿真貝的銅貝,其範圍尚有一定局限。春秋時期簡單的手工冶鑄作坊已發展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鑄造工場。侯馬春秋鑄銅遣址出土的煉爐、坩埚以及空首布的陶範和泥内範,顯示出一座古代鑄币工場的規模與工藝水平。泥範由泥沙加工制成,錢币銘文反刻範内,經澆鑄取出銅币,範即毀壞,一範隻用一次。[1]币材多為青銅,含銅70-80%,餘為錫、鉛、鋅等。晚期布币多為各諸侯國所鑄,鑄有城邑名稱,初要在本城邑内流通,後範圍逐漸擴大。古錢币——宋錢4枚錢币銘文反刻範内,經澆鑄取出銅币,範即毀壞,一範隻用一次。币材多為青銅,含銅70-80%,餘為錫、鉛、鋅等。晚期布币多為各諸侯國所鑄,鑄有城邑名稱,初要在本城邑内流通,後範圍逐漸擴大。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同時發行人民币,這是我國建國以來首次發行人民币。
    中文名:錢币 外文名: 别名: 拼音:qian bi 用處:物品交易

錢币種類

鑄币:指鑄成一定大小形狀,具有一定重量和面額價值,充當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屬貨币,古代鑄币材料以銅為主,以後相繼出現金銀鑄币。在中國,金銀鑄币的出現盡管比較早,但加入商品流通領域主要還是在近代現代。

貝币:中國古代以海貝充當的原始貨币。貝币以“朋”為計算單位,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 貝産于海,不敷流通 ,就用仿制品來代替,遂有珧貝、蚌制貝、骨貝、石貝、陶貝等,乃至出現向金屬貨币形态過渡的銅貝。純正的中國古代貝币

布币:對春秋戰國時期行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鏟狀貨币的總稱。

刀币:對春秋戰國時期鑄行的針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齊刀,圓首刀等各種刀形貨币的總稱。

圓錢:圓形貨币的總稱,包括圓孔圓錢和方孔圓錢兩種,一般指後一種。

空首布:春秋戰國時期鑄币,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聳肩尖足空首布。

平首布:戰國時期鑄币,包括布,異形布,主足布,尖足布,圓足布等,主要流通于三晉和燕國地區。铢兩貨币:指中國隋以前鑄行的以铢,兩為重量單位,重量為錢名的貨币,如半兩,五铢等。西周貝币

五分錢:西漢高後六年鑄,屬于半兩錢的一種。

交子:交子被認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币,發行于北宋時期1023年的成都。

三分錢:西漢武帝建元五年發行的貨币,屬半兩錢的一種。

比輪:東晉時沿用孫吳舊錢,大小輕重并行,大錢稱“比輪”,形容其大如車輪。

四文:即一錢當小錢四枚用,一般指東晉時沿用孫吳舊錢中大小适合的錢。

小平錢:值一文的小錢,也稱平錢,小錢,一般直徑在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

折二錢:當二文使用的錢,一般直徑在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

折三錢:當三文用的錢,一般直徑在3.1厘米左右。重10克左右。《以此類推》刀币大錢:大面值錢和大型錢的總稱,六朝時稱标準大小的五铢錢為大錢,

文:錢币的基本單位名稱,一枚小平錢稱一文。戰國刀币一枚

貫:一千钍稱貫,又鑄錢場所穿在錢孔中的方形木條也稱貫戰國刀币一枚

小樣:指錢徑小于同類型錢者。

大樣:指錢徑大于同類型錢者。

面:指錢币之正面。

面文:錢币正面的文字。

背:錢币的背面,又稱幕。

背文:錢背文字,也稱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圓者叫圓穿,圓孔。鹹豐寶直當五十樣錢

廣穿:指錢孔較大者。

狹穿:指錢孔較小者。

内郭:指錢孔四周這突出部分,又稱好郭。廣郭:指内部較寬者

狹郭:指内部較狹者。

重郭:指兩重内郭。

決文:指錢身方孔之一角或數角尖出者。

四決文:指錢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稱四決。

粟角:是一種特殊的四決文,方孔四角尖出處呈小點狀。

四出文:指錢身方孔四角有陽文延伸至郭外,又稱四出,四道。

外郭:指錢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稱外緣,外輪,肉郭,邊郭。

寬緣:外郭較寬,又稱寬輪,寬邊,

狹緣:外部較狹,又稱狹輪,狹邊。

重輪:指二得外郭。

額輪:指外郭外高内低,多見于王莽錢。

削邊:指外郭向外斜削,正與額輪相反。

磨邊錢:指磨去外郭邊緣之錢。

肉:指錢币的内外郭之間無文字圖案部分,厚者稱厚肉,薄者稱薄肉。 日:指錢背之凸起的圓圈,又稱日文

月:指錢面,背之凸起圓弧,又稱月文,甲文,月痕,圓弧向上稱仰月,向下做工精湛的民國25年(1936)一分紫銅币正面稱偃月

星:指錢面,背之凸起圓點,又稱星文。

圈星:指錢背下凹之圓圈。

孕星:指背的仰月上星。

光背:指錢無文,又稱素背,光背,素幕。

合背:指誤用二件面範鑄成的錢。雙面均有錢文。

合面:指誤用二件背範鑄成的錢,雙面均是錢背。

直讀:錢文按上下右左次序排列,也稱順讀,對讀。

旋讀:錢文按上右下左次序排列,也稱環讀。

左讀:指錢文由左向右讀。

傳形:指刻成正字的陰文範鑄成之錢,錢文呈反字狀,見于先秦至六朝時期。

離郭:指錢文遠離内郭

接郭:指錢文均與内郭相連。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套人民币四連體鈔隔輪:指錢文遠離外郭不相連接。

連輪:指錢文與外郭相連。

深字:指錢文特别深峻。

隐起文:指錢文高低粗細不一。

聚頭:指錢文之首均對内郭,又稱聚首。

并足:指錢文之首均對外郭。

重文:指錢身上出現重複錢文,又稱搖頭,因為範身上有重複印痕所緻。

生坑:指新出土之錢,表面氧化嚴重。

老生坑:指出土已久的銅錢銅鏽被傳世色澤所掩。

熟坑:指未經入土的傳世古錢。

傳世古:指流傳世上未經入土之錢表面的顔色,一般呈褐色,有光澤,又稱黑漆古。

包漿:指銅錢傳世色澤,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紅色,橙黃色等多種。

水銀古:出土古錢表面之一種銀白色氧化層,又稱水銀鏽,水銀沁。

雕母:用銅,錫,鉛,牙,骨,木等材料雕成的錢币模型,又稱祖錢。

母錢:翻鑄時作模之錢,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鑄而成。

鐵母:指鑄造鐵錢之母錢,本身為銅質。

鐵範銅:以鐵錢範型翻鑄的銅錢。

樣錢:試鑄及初鑄的樣版錢.

部頒樣錢:由中央戶,工兩部監制頒發各省作為标準的樣錢,也可稱作母錢用。

進呈樣錢:地方進呈有關當局審查的樣錢。

剪鑿錢:剪邊錢與延環錢的總稱,即将一枚圓錢剪鑿成内外二枚。

剪邊錢:被剪鑿去外圈之錢。又稱對文

餅錢:王莽時厚型貨泉的俗稱。後來在北宋時寬緣厚型的鹹平,祥符錢也稱餅錢。

對錢:指錢文對稱之錢,其錢文,輪郭,大小,厚薄,銅質等相同,惟采用不同的書體,但字形筆勢仍互相吻合,又稱和合錢。始于南唐,盛于兩宋。

公式女錢:南朝梁武帝時所鑄無外郭的五铢錢,也稱女錢。

男錢:王莽時布泉的俗稱。

紅錢:清代新疆鑄行的銅錢,因紅銅而得名。

制錢:封建時代本朝鑄行的錢币。

正用錢:作為正式通貨的錢币。

厭勝錢:屬壓邪取吉性質的非用錢,多作吉慶,上梁,供奉,懸挂,佩帶之用,又稱壓勝錢,押勝錢。

宮錢:封建時代皇宮内節日慶典作裝飾,賞賜用的特制錢。

佩錢:古人佩帶在身上作為裝飾品的錢币。

供養錢:寺觀内作為供品的錢币,一般藏天佛像腹中或挂于佛龛之旁,又稱佛髒錢。

春錢:元代的一種金銀小錢,婦女用作首飾。

秘戲錢:帶有簡陋的男女性交圖案的錢币。

打馬錢:打馬遊戲中的棋子,又稱馬錢。

金背:明代用四火銅(經過四次熔煉的銅)鑄的銅錢。

火漆:明代用二火銅鑄的銅錢。

旋邊:用旋車對鑄錢進行挫磨加工。

惡錢:唐代劣質私鑄錢的稱謂。有鐵錫,銅沙,銅蕩,穿穴等名目。

夾錫錢:北宋微宗年間蔡京主行的一種夾錫鐵錢。

錢範:鑄錢模型,印錢币正面的稱面範,印背面的稱背範。

印子金:即金钣,是戰國時期楚國鑄造的黃金貨币。形狀有龜背形、長方形、方形等數種,多出土于安 微、江蘇、河南等地。

錢币名稱由來

錢币名稱的由來

一、以币面文字命名。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刀”、“即墨刀”、“安陽刀”、“明刀”,漢、魏、晉、南齊等時期的“五铢”以及唐朝以後的“元寶”、“重寶”、“通寶”等,都是因币面的文字而得名。

二、以币面圖案命名。清末各省多鑄銀元,因錢币中央有蟠龍紋,故稱“龍洋”。

三、以币體形狀命名。春秋戰國時期的“針首刀”、“圓首刀”、“三孔布”,漢代的“莢錢”,以及秦後的“方孔錢”,都是根據币體的不同形狀而命名的。  齊刀币四、以币體重量命名。秦始皇時全國統一鑄币“半兩”和開始鑄于漢文帝五年時的“四鑄”,都是以當時每枚錢币的實際重量命名的。

五、以流通地域命名。抗日戰争時期陝甘甯邊區銀行、晉察冀邊區銀行、豫鄂邊區建設銀行等發行的貨币,都在本區内流通,故稱“邊币”。

六、以譯意命名。維吾爾語“普爾”譯意為錢,“普爾錢”由此得名。

七、以通稱命名。“番餅”是舊時對流入中國的銀元的俗稱。過去在廣東通稱外國為“番”,中國舊稱銀币為銀餅,故對外國銀币稱“番餅”。

八、以币材産地命名。朱提銀是漢代一種白銀名稱,産于雲南昭通的朱提山。後世稱銀為朱提,即由此而來。

九、以币材與币形結合命名。“馬蹄銀”因其制作材料為銀,又形如馬蹄,故名。  光緒元年馬蹄銀錢:周朝有一種鏟形的耕具叫錢,它的形狀和漢字“大”差不多,古人經常把它作為交換的媒介物,後來金屬貨币又仿它制造,“錢”就成為貨币的通稱。

泉:漢代統治者出于聚斂财富的願望,将“錢”改稱為“泉”。泉是由四面八方彙集在一起,再流向四面八方。直到現在,集币迷們仍以“泉友”相稱。

白水真人:王莽代漢稱帝後,十分嫉惡劉氏,因為錢字有“金刀”,而“劉”字正是由“卯、金、刀”組成(皆指繁體字),王莽便改稱錢為“貨泉”。“泉”字由“白、水”兩字組成,故稱“白水真人”。

青蚨:這是虛構出來的一種蟲,見于晉幹寶的《搜神記》。據說其蟲生子必依草葉,大如蠶子,取其子,母即飛來,無論遠近。以母血塗錢八十一文,買東西,無論先用母錢或先用子錢,皆複飛歸,輪轉無已。這則傳說寄托了錢久用不減的心願。

孔方兄:又稱“孔方”、“家兄”,古人把一百來個半成品銅錢穿在一根棍子上修锉外沿,圓棍穿錢,修锉時來回轉動,方棍穿錢,就避免了這些麻煩,于是銅錢中間有了方孔。錢為何稱“兄”?錢字由“金、戈、戈”組成,“戈”“哥”音同,于是“稱兄道弟”。

沒柰何:宋人洪邁《夷堅志.支志》記載,宋人張循王家中富有,怕人盜取,為此,他讓人把每一千兩白銀熔成一個大球,稱為“沒奈何”,意思是誰也奈何它不得。

老官闆:我國明朝時把壞錢叫做“闆兒”,稱好錢為“老官闆兒”,簡稱老官闆。此典出于官局鑄錢每闆為六十四個,闆闆一個模樣,故有此别名。民間諺語中給予了新的含意,用“闆闆六十四”來形容拘泥呆闆不善随機應變的人。1999年版的人民币五元除上述古錢别稱外,尚還有很多代名詞如紫绀,錯刀和赤仄等。銅錢,則是民國時期對曆代古錢的稱呼,上海人側讀作銅細的,以來區分民國流通的銅元,直到今天,還被廣泛地作為财富的象征,鈔票的代用詞,成為我國古錢稱呼中家喻戶曉至今尚在使用的錢币代用詞。

空首布币:布币是春秋時期除齊,楚以外普遍使用的貨币。早期的布币形體較大而無文字,以後多鑄有紀數、紀地、紀幹支、紀币或币值的文字。

春秋時期空首布币有:

“吳”空首布:“吳”,地名,即虞山,屬晉,在今山西省虞鄉。

“智”空首布:“智”,地名,即智城,晉邑,在今山西省解縣。

“高”空首布:“高”,地名,即高都,春秋時晉地,在今山西省晉城縣東北。

“周”空首布:“周”,地名,即平周,春秋時晉地,在今山西省介休。

“留”空首布:“留”,地名,即屯留,屬晉,在今山西省屯留縣。

“示”空首布:“示”,地名,即示邑,屬晉,在今山西省祁縣。

“同”空首布:“同”,地名,即“同是”,亦即“銅鞮”,晉邑,在今山西省沁縣。

“雨”空首布:“雨”,地名,露的省寫,亦即潞,晉邑,在今山西省潞城縣。

“吉”空首布:“吉”,地名,晉邑,在今山西吉縣。

“文”空首布:“文”,地名,屬晉,在今山西文水縣。

“耒”空首布:“耒”,地名,即耒邑,晉地,在今山西黎城縣。

“呂”空首布:“呂”,即晉呂邑,在今山西省霍縣西南。

“侯”空首布:“侯”,地名,即晉溫邑,今河南武陟縣。

“南”空首布:“南”,地名,魏地,今河南南陽。

“于”空首布:“于”,地名,在今河南沁陽西北。

“武”空首布:“武”,地名,趙邑,在河南省北。

“甘”空首布:“甘”,即甘丹,地名,亦即邯鄲,趙邑,在河北省。

“向”空首布:“向”,地名,春秋時鄭地。今河南洧川縣西南。

“是”空首布:“是”,地名,即“同是”。見上釋。

“貞”空首布:“貞”,即貞阝,地名待考。

“戈”空首布:“戈”,即武的省寫。

“木”空首布:“木”,即木門,地名,屬晉。

“尚”空首布:“尚”,地名,即邬,春秋晉邑,在今山西介休縣。

“西”空首布:“西”,即西都,地名,本屬晉,後屬趙。

古代

古代鑄造方法比較粗放,殷商冶煉技術出現,鑄造了仿真貝的銅貝,其範圍尚有一定局限。春秋時期簡單的手工冶鑄作坊已發展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鑄造工場。侯馬春秋鑄銅遣址出土的煉爐、坩埚以及空首布的陶範和泥内範,顯示出一座古代鑄币工場的規模與工藝水平。泥範由泥沙加工制成,錢币銘文反刻範内,經澆鑄取出銅币,範即毀壞,一範隻用一次。币材多為青銅,含銅70-80%,餘為錫、鉛、鋅等。晚期布币多為各諸侯國所鑄,鑄有城邑名稱,初要在本城邑内流通,後範圍逐漸擴大。

 

秦半兩亦用泥範澆鑄,鑄出的錢輕重相差很大,秦半兩與布币不同之處在于秦半兩是國家統一和度量衡統一情況下多為官爐所鑄,布币則是各城邑自造。西漢鑄錢技術略有提高,所鑄四铢半兩始采用銅範,鑄出錢大小一緻。漢代五铢錢鑄造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已十分工整。山西有多處漢代五铢錢範出土,可知漢代山西仍是鑄錢重地。山西定襄曾出土一具五铢鐵範,很少見。

北魏 

 北魏時,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冬十二月,尚書崔亮奏請于王屋等山采銅鑄錢,“诏從之。自後所行之錢,民多私鑄,銷就小薄、價用彌賤”。王屋就在山西垣曲縣境内。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诏漢王諒,聽于并州立五爐鑄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七月,廢五铢錢,行開元通寶錢,……仍置錢監于洛、并、幽、益等州”。到唐天寶年間,“天一爐九十九:绛州三十……”,山西已是全國主要鑄錢之地。乾元二年(759)绛州諸爐“更鑄重輪乾元錢”,徑一寸二分,其文亦曰乾元重寶,“一當五十,二十二斤成貫”,“于是新錢與乾元、開元通寶錢三品并行”。其時,“每爐歲鑄三千三百缗(每千文為一缗),役丁匠三十,費銅二萬一千二百斤、邋三千七百斤、錫五百斤。每千錢費錢七百五十。天下歲鑄三十二萬七千缗”。山西所鑄錢約為全國的四分之一多一些。唐錢私鑄多,錢濫惡,“河東舊使錫錢,民頗為弊,宜于蔚州置五爐鑄錢”,“自是河東錫錢皆廢”。足見當時惡錢充斥山西。

 

宋鑄錢規定“凡鑄錢用銅三斤十兩、鉛一斤八、錫八兩,得錢千,重五斤”。初對“諸州輕小惡錢及鐵邋錢悉禁之”,但難以禁住。“又請因晉州積鐵鑄小錢。及奎徙河東,又鑄大鐵錢于晉、澤二州,亦以一當十,助關中軍費。……于是奎複奏晉、澤、石三州……鑄小鐵錢,獨留用河東。河東鐵錢既行,盜鑄獲利什六,錢輕貨重……”。民間私鑄鐵錢,甚至使官爐罷鑄,對這種情況,熙甯八年(1075)“诏河東鑄錢七十萬缗外,增鑄小錢三十萬缗,于是知太原韓绛請仿陝西令本重模精,以息私鑄之弊”。山西宋錢官家鑄額頗大,如張州垣曲監每年鑄26萬貫銅錢,鑄額在全國鑄錢監中居前。北宋末年,“唯河東三路聽存舊監,以鑄銅、鐵錢;産銅郡縣聽存,用改鑄小平錢”。并“俄诏并河東罷鑄夾錫錢,止用舊法鼓鑄”。南宋時山西在金統漢下設有阜通監,在代州,鑄大定通寶。宋錢鑄行數量極大,大額交易用錢已不便,往往用銀,錢隻為小額買賣所用。

金元 

金元鑄錢基本襲用舊制,因銀、紙币行用漸漸盛行,鑄錢自然相對減少。明鑄造錢較少,山西有爐局鼓鑄,母錢有用銅、錫制成的,鑄錢用範鑄,錢币輕重、成色有匠頭專司其職,鑄費較高。萬曆五年(1577)山西巡撫高文《錢法十議》中,提到鑄錢費用為:工料銅價每百斤值銀七兩,工匠雜費二兩二錢,可鑄錢10000餘文。明鑄爐規模已擴大,每爐每年7832貫,較唐代每爐每年3300貫多了一倍多。洪武二十六的(1893),山西有鑄爐40座,每年鑄錢23328000文。山西明初用鈔少用錢多,後錢鈔兼用,以紙币為主,錢為輔;紙币膨脹跌價後,一切以銀、錢支付。

清代 

清代制錢在山西的鑄造可上溯到順治年間,當時戶部設寶泉局,工部設寶源局,鑄順治通寶錢,并“頒行各省,開爐鼓鑄”,錢文為漢、滿兩種,正面鑄“順治通寶”四個漢字,北面鑄“寶泉”兩個滿文。“直省則以局名……山西曰原”。“雍正七年更定各省錢文……山西曰‘寶晉’”,此後,山西鑄錢局名“寶晉局”。寶晉局原設六爐,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後“隻開四爐”。道光四年(1824)後因銀貴錢賤,全國鑄爐漸減至道光九年,山西鑄錢爐“一并停止”,後道光二十三年又“遵戶部咨,先以四爐開鑄”。鹹豐初年,全國各鑄錢局開鑄當十到當千大錢。寶晉局在鹹豐四年(1854)亦開鑄當十大錢,因“成本過重”,“每年共虧折錢五萬九百餘串,合銀二萬餘兩”。隻得暫行停鑄,并“移爐就鐵,……在平定州設局安爐,鑄鐵錢解京”。“原由戶部派員督辦,在準部改為晉省接辦”。鐵錢鑄出“無法暢使,難以流通”。後鑄爐時有停開,光緒十三年(1887)山西“寶晉避遵旨派員赴天津買銅(進口銅)開爐鼓鑄”,“光緒二十五年十一月先開一爐”,“光緒二十六年添一爐鼓鑄制錢”。以後,制錢漸被銅元所代,各省競相改鑄銅元,制錢鑄爐即告終結。

清白銀地位更加重要,山西多有銀元寶鑄造,上嵌有縣名,由當地銀爐鑄造,尤其是五十兩一錠的大寶,山西所鑄數量之多居全國之首。

清末民初銀元漸多,廣為流通,銀兩雖依然在山西部分地區使用,但已不如以前,制錢仍有少量行用,據載民國6年(1917)流行在山西境内的制錢經約有3億枚左右。

山西銅元鑄于民國5年(1916),當時閻錫山為适應市場流通需要和從中取利,在陸軍修械所内設銅元局,用制錢改鑄銅元,當十銅元(即一枚銅元相當制錢十文)共造451608172枚,當二十銅元共造23257023枚。銀元鑄造目前發現山西僅有二角銀輔币一種,因制作粗劣,當為私鑄。

紙币印行可上溯至宋,據記載,潞州設交子務專管山西交子一應事務。

金是先印行紙币,紙币交樂印行權交由各路單管,交鈔上印有準流通區域,并規定兌換之州、府,如陝西東路交鈔可在河中府(今永濟)、潞州(今長治)兌換;平陽、太原府路印行交鈔可在平了、太原路官倒換錢券。元代紙币印行也襲舊制,但其借貸、勞務、物價、交易都用銀,并以銀作紙币發行手段,低币印制用木版或銅版,加蓋印鑒。元各種鈔發行額較大,并已不限流通年月。官票寶鈔“先于京師行用,後流通漸廣……頒布各省,一律遵辦”同時對民間的銀錢私票行用仍聽其便。

清官票寶鈔行用于山西,已是鹹豐十一年(1816),其行用也不是當做完全法償币,商民繳納厘稅、官兵俸饷都是隻能搭用幾成,一般是三成左右。晚清山西交納田糧賦稅,分為銀四成、制錢三成、米豆三成,内中三成制錢即準搭用鈔票,就是這樣,鈔票的行用依然令“商民恐慌,市肆混亂”。及至鹹豐末年,對官票寶鈔不得不加以清理。到同治年間,除捐稅、納官、贖當偶有搭配使用外,基本上已停用。值得一提的是大清寶鈔負責制多用山西白色雙抄毛頭紙。金、元、明、清山西紙币發行機關多為政府或稍後的官錢局、官辦銀行等(如大清銀行)。民國初年統計山西官銀号官錢局發行紙币2077236元。稍後,山西紙币更加複雜,種類繁多,币值各異。直至民國8年(1919)山西省政府統一币制後,才禁止各種雜鈔的發行,由山西省銀行及鐵路墾業、鹽業銀号發行的晉鈔取代。山西四銀行号發行的鈔票壟斷山西貨币市場達20年之久。

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同時發行人民币,這是我國建國以來首次發行人民币。人民币的發行至今已有50多年的曆史,至目前為止,已先後發行了五套人民币。文中所提人民币昨天、今天、明天的界定劃分是:昨天是指第一至第四套人民币,今天指第五套人民币,明天指今後發行的人民币。筆者希望通過對各套人民币的發行背景、發行券别、版别及特點等方面的分析,與大家共同回顧人民币的過去,展望人民币美好的明天。

人民币的昨天

一套人民币的發行

1、發行背景

第一套人民币是在統一各解放區貨币的基礎上發行的。1948年,人民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解放了祖國大片土地,華北、西北、東北各解放區已連成一片,發展生産、商品貿易等都要用錢、花錢、收付貨币,但由于當時各解放區發行的貨币不統一,貨币比價不固定,貨币間相互兌換十分繁難,迫切需要發行一種獨立、統一、穩定的貨币。

2、發行券别與版别

第一套人民币發行時間從1948年12月1日至1953年12月止,期間共發行12種券别,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券。有62種版别,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元券4種;50000元券2種。

3、特點

 第一套人民币帶有明顯的戰争時代色彩。一是印制質量粗糙,印制技術、工藝不統一,紙張易磨損;二是票面設計圖案比較單調,色彩變化少;三是票券的面額、版制種類繁多;四是面額大(最大的50000元),單位價值低,在流通中計算時以萬元為單位,不利于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給人們帶來不便;五是票券防僞功能差。

 第二套人民币的發行

1、發行背景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統一全國貨币的基礎上于1955年3月開始發行的。50年代初,醫治了戰争創傷,制止了通貨膨脹,國民經濟逐漸恢複,工農業生産發展,商品經濟日益活躍,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市場物價趨于穩定,貨币制度也相應鞏固和健全,一個獨立、統一的貨币制度已建立起來。但是,由于解放前連續多年的通脹遺留的影響沒有完全消除,加上第一套人民币面額大、種類多、質量差、破損嚴重等弊病,國家決定發行第二套人民币,同時收回第一套人民币。

2、發行券别與版别

 第二套人民币發行從1955年3月至1962年4月,共發行了11種券别,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券。共16種版别,其中:1分、2分、5分2種(紙、硬币各一種);1角、2角、5角各1種;1元、2元券各2種;3元券1種;5元券2種;10元券1種。

 3、特點

 一是消除了戰時痕迹和通貨膨脹的影響。版别少,面額小,單位價值大,方便流通;二是版面圖案體現了各民族大團結,共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風貌,具有好看、好認、好算、好使用“四好”特點;三是精心制作,印制技術和紙張質量都比第一套人民币好,防僞性能增強;四是鈔券的印制,由部分依靠外援過渡到本國獨立印制,1961年我國自制的水印紙研制成功,即用在第二套人民币鈔券上。

 第三套人民币的發行

 1、發行背景

 第三套人民币是1962年4月15日開始發行的,60年代初,我國經曆了連續三年的經濟困難,國民經濟開始好轉,工農業生産逐步恢複,國家财政金融狀況逐漸好轉,為适應國内外經濟形勢變化,促進生産建設和商品??使用,國務院決定發行第三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的發行使我國貨币制度進一步完善。

2、發行券别與版别

第三套人民币在第二套人民币的基礎上,經過了18年的逐步調整和更換,共陸續發行7種券别,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券。13種版别,其中:1角4種(紙3種、硬1種),2角、5角、1元各2種(紙、硬各1種),2元、5元券各1種。至此,我國第三套人民币各券别、版别發行齊全。

3、特點

一是體現了當時的建設方針和我國特有的民族風格;二是采用了手雕與機雕相結合等多種先進技術,印制精細,對各券别近似圖案顔色進行調整,使不同面額鈔券有所區别,既方便使用又美觀大方;三是體現了我國全部自行印制鈔券的能力,實現了從設計、制版到紙張、原材料、印制設備全部國産化,同時,由于油墨、紙張、制版、印刷等技術的提高,進一步增強了防僞性能;四是各種券别結構,經過調整,進一步趨于合理,加之紙币、硬币品種豐富,更加方便人民群衆和市場貨币流通的需要。

第四套人民币的發行

1、發行背景

第四套人民币是在國民經濟迅猛發展,商品零售額大幅增長,貨币需要量大量增加的情況下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币的發行使我國貨币制度更進一步得以完善。

2、發行券别與版别

 第四套人民币采取“一次公布,分次發行”的辦法,從1987年4月至1992年8月發行完畢。共發行9種券别,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6種主币和1角、5角3種輔币。版别有80版和90版兩種,在80年代陸續發行的各種券别人民币,均為1980年版,此外,50元、100元、1元、2元券開始發行1990年版。

 3、特點

一是體現了政治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結合;二是突出了防僞性能,反映了我國印鈔技術水平的提高。

人民币的今天

第五套人民币的發行

1、發行背景

為了适應經濟發展中國家需要,進一步提高人民币的設計、印刷和防僞技術。第五套人民币的發行标志着我國貨币制度更加完善。

 2、發行券别與版别

 第五套人民币共有8種券别,至目前為止,共發行20元、100元50元、10元四種紙币和1元、1角兩種硬币。

 3、特點

首先,其特點體現在:一是設計先進。第五套人民币将國際先進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方法與我國傳統手工繪制有機結合,既保留了中國傳統鈔票的設計特點,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既突出“三大”,即大人像、大水印、大面額數字,既便于群衆識别,又增強防僞功能;二是取消了傳統設計中以花邊、花球為框的設計形式,整個票面呈開放式結構,增加了防僞設計空間;三是增加了機讀技術,便于現代化機具清分處理;四是背面主景設計采取組合風景方式、焦點透視和散點透視相結合的技藝,體現了中國文化特色,圖紋花邊設計既保持了貨币的傳統風格和特點,又具有防僞功能;五是票面簡潔、線紋清晰,色彩亮麗。

其次,第五套人民币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防僞功能增加,防僞技術先進。第五套人民币防僞種類比第四套人民币多,如100元券僅公衆能掌握的防僞措施就有10種,20元券有8種,且公衆掌握的防僞特征設在鈔票主要圖案的明顯處,隻要通過直觀的眼看、手摸就能識别,便于群衆反假、防假。

 再次,随着經濟發展,市場貨币需求量增大,大面額支付多,原有的貨币結構已不适應貨币流通的需要,如1元、2元券原作為主币起大額支付作用,而現在隻能起找零作用,同時還必須增加印刷、調運、發行費用,因此,第五套人民币在保留第四套人民币的大部分面額外,取消2元券、2角券,增加20元券,适應了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需要。

 3、特點

 第五套人民币具有券種少,單位價值大,方便流通的特點。

人民币的明天

人民币的明天将是怎樣,筆者試從人民币的設計特征、設計特點、防僞特征、券别與版别、發行流通時間等方面談點個人意見。

一、設計特征:第五套100元券主景采用人民币大會堂,讓人們有一定的親切感,便于辨認,其他圖案搭配非常合理,有一定的觀賞性,今後發行的人民币也可采用此特征,并建議人物頭像可以換近代領袖或者著名的建築風景作主景,因為毛澤東去世已30年,意味着30-40歲年齡的人對毛澤東的人像已不是十分熟悉,這是換主景的原由。

二、設計特點。今後的人民币仍采用國際的先進技術和我國傳統手工繪制相結合,既體現國際的先進性,又體現中國傳統的民族特點。

 三、防僞特征。第五套人民币的防僞技術非常先進,防造者很難仿真,群衆比較容易鑒别,應該說是曆套貨币中防僞技術最好的一套。今後的人民币會有更先進的防僞技術,但值得一提的是,對公衆能掌握的防僞特征,還應選一、兩處大的、更為明顯的特征,讓群衆一看就能識别,一般情況下不需利用機器和專業人員鑒别。

 四、人民币券别與版别。人民币的券别是随着經濟發展、市場貨币需要量決定的,如第五套人民币50、100元券的發行适應了現階段經濟發展和貨币流通的需要。筆者認為,我國經濟發展較快,市場商品交換對貨币需求結構不斷發生變化,應該不斷調整貨币結構,如目前分币不再起支付作用,輔币應該到角即可,同時也減少不必要的印刷、發行、調撥等費用。而對因一些特殊需要,如銀行支付利息需要,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筆者建議,今後人民币的其他券别在保留現有第五套人民币券别的基礎上,根據貨币需要量的增加,适時往大面額結構調整,如相應增加200元、500元券别。關于人民币版别,按照慣例可以一種券别多種版别,如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偏紅,流通過程中容易變舊,流通次數少,可以改版為深色。

 五、縮短人民币的發行和流通時間。人民币的發行和流通時間長短,與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密切相關,鈔票稱為國家的“名片”,意味着代表着國家的形象。同時,鈔票發行、流通時間長,容易破損,不利于防僞,如第一套發行6年,流通8年,第二套發行7年,流通7年,第三套發行18年,流通25年,第四套發行5年,流通12年,這些鈔票更新換代的時間長,帶來了許多弊病,因此,今後人民币的發行和流通時間應相應縮短,更新快,既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整潔度,又有利于反假防假。

我們相信,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明天的人民币票面特征更亮麗,設計特點更突出,防僞技術更先進,将以更嶄新的面貌展示在人們面前。

中國1949----2005年的錢币

中國的錢币文化有着淵源的曆史,也是我國文化發展的象征,我想喜歡收集錢币的朋友一定很多,大家可以去http://www.336688.net看看,中國的錢币多的象天上的星星,這裡蘊涵着中國人民的汗水和辛勞.代表着一個時期的文化.很具有收藏價值呦!

中國貴金屬紀念币

在我國龐大的貨币體系中,貴金屬紀念币較鮮為大衆所知。其實,貴金屬紀念币同我們通常所說的人民币一樣,同屬于我國貨币體系之中。

中國貴金屬紀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題的限量發行的國家法定貨币,它由金、銀、鉑、等貴金屬或其合金制作而成,是人民币的有機組成部分,但不能進行流通,其面值不計入市場現金流通量。

中國貴金屬紀念币作為國家法定貨币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由直屬于中國人民銀行的中國金币總公司總經銷。中國金币總公司依托龐大的銷售網絡, 以“兩個層次、四種工具”的“大直銷”體系面向廣大金銀币愛好者及投資者進行銷售。

貴金屬紀念币的發行要素主要有紀念币的主題、圖案、面額、材質、式樣、規格、重量、成色、發行數量、發行時間、鑒定證書等。

紀念币正、背面一般均由圖案和文字組成,而圖案都要表現一個特定的内容和思想,這就是圖案的主題。

國家發行的貴金屬紀念币均為法定貨币,但面額隻是法定貨币象征性的符号,并不是與黃金或白銀等值的面值,面值和實際價格脫鈎。

式樣是指貴金屬紀念币的形狀。一般有圓形、方形、扇形、梅花形、多邊形等。

在我國,貴金屬紀念币的重量一般用金衡制單位盎司計量,一盎司為31.1035克,英文簡寫為OZ。

收藏六忌

 

忌不懂裝懂,長期當外行

了解掌握一定的錢币知識是錢币收藏者的必修課和基本功。隔行如隔山,如果你對錢币常識一知半解或道聽途說,就猶如盲人摸象,在收藏過程中就會常交“學費”,上當受騙花冤枉錢。這就需要錢币收藏者不斷學習有關錢币知識,提高錢币鑒賞能力,了解和熟悉曆代錢币的形制、材質和錢文書體的變化,并知曉古今錢币造假制假的種種手法,發現假币的種種破綻。這些經驗的獲得,一是向書本學,購買有關錢币方面的書籍資料。二是從實踐中學,多接觸錢币實物,細心揣摩,進行分析比較和把握。三是要向專家請教。四是經常與藏友交流,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忌頭腦發熱,感情沖動

購買古錢币一

看真假;二看品相;三問價格。要學習掌握購買錢币的交易技巧,在錢币市場或金店内發現自己喜歡的藏品,不要喜形于色,直奔目标,不惜重金買下。而是暗中觀察,不動聲色,迂回接近,不妨先探問其他錢币的價格,以分散賣者的注意力,然後不經意詢問價格,故意把它說得一文不值,俗曰:褒貶是買家,把價格侃到最低時再成交。

忌聽賣者講“故事”

諸如拿“祖傳”、“扒房子、挖地基時發現”、“急用錢”之類的“故事”說事。須知這些故事大都是賣者自己瞎編的,在美麗的謊言背後卻隐藏着蒙騙買者上鈎的陷阱。經不住誘惑、靠聽“故事”而盲目買入,事後發現上當受騙者不乏其人。

忌随心所欲,見啥買啥

錢币收藏要有目标、有計劃。古今錢币紛繁浩翰,品種極多,僅人民币就有紙币系列、普通流通紀念币系列、貴金屬紀念币系列,它們之下又可分若幹系列。所以,必須根據自己的财力和愛好,有選擇地加以收藏,最好是少而精、成系列收藏。

忌受挫後偃旗息鼓

錢币市場充滿誘惑和風險。首先是收藏假币赝品的風險。初涉收藏者買入假币赝品不足為奇,就連專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錢币造假古今有之,特别是價格昂貴的珍稀錢品赝品更是防不勝防。其次是價格風險。如1997年香港回歸時,正逢錢币市場炒作登峰造極,錢币市場诠釋了不少一夜暴富的神話,從而加大了收藏者的投資沖動,

不惜在高位接盤,當時200多元的香港回歸普通流通紀念币(兩枚面值20元),市場價僅21元。收藏者如不慎買入假币赝品或遭受價格暴跌的打擊,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而是要加強學習,認真汲取經驗教訓,總結摸索錢币市場的運作規律,趨利避害,做一名成熟、理性的投資者。

忌急功近利

錢币市場的暴利時代已經過去,企盼自己的錢币藏品快速升值隻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奢望。錢币收藏是一種志趣高雅的活動,收藏之道,貴在賞鑒。古人談收藏的益處:一是可以養性悅心,陶冶性情;二是可以廣見博覽,增長知識;三是祛病延年,怡生安壽。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錢币收藏活動的經濟價值導向也是不容置疑的。錢币收藏者要有一個平常心态,由過去趨利性收藏轉到觀賞、把玩、研究、交流上來,提高錢币收藏的品位,養成甯靜、淡泊的操守,擺脫銅臭的困撓和煩惱,感悟收藏真谛。

發行曆史

人民币的發行至今已有50多年的曆史,至目前為止,已先後發行了五套人民币。文中所提人民币昨天、今天、明天的界定劃分是:昨天是指第一至第四套人民币,今天指第五套人民币,明天指今後發行的人民币。筆者希望通過對各套人民币的發行背景、發行券别、版别及特點等方面的分析,與大家共同回顧人民币的昨天,珍惜人民币的今天,展望人民币美好的明天!

發行程序

中國人民銀行設立人民币發行庫,在其分支機構設立分支庫,負責保管人民币發行基金。人民币發行基金是指由制鈔廠解繳、中國人民銀行保管的未進入流通領域的人民币。發行基金的調拔應按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辦理。

人民銀行的貨币發行主要通過普通銀行的現金收付業務活動實現。商業銀行存取款必須在人民銀行開立存款戶。人民銀行在營業時間内,對商業銀行辦理現金存取業務。

商業銀行向人民銀行存取現金,以開戶商業銀行為單位辦理;開戶商業銀行下屬基層處(所)的現金,由開戶商業銀行調劑後統一向人民銀行存取。

當商業銀行基層行處現金不足時,商業銀行應填寫現金支票,到當地人民銀行在其存款賬戶餘額内提取現金,于是人民币從發行庫轉移到商業銀行基層行處的業務庫,這意味着這部分人民币進入流通領域。當商業銀行基層行處的現金超過其業務庫庫存限額時,商業銀行應将超過的部分填制現金交款單,送交人民銀行。該部分人民币進入發行庫,意味着退出流通領域。

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發行

1、發行背景

第一套人民币是在統一各解放區貨币的基礎上發行的。1948年,人民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解放了祖國大片土地,華北、西北、東北各解放區已連成一片,發展生産、商品貿易等都要用錢、花錢、收付貨币,但由于當時各解放區發行的貨币不統一,貨币比價不固定,貨币間相互兌換十分繁難,迫切需要發行一種獨立、統一、穩定的貨币。

2、發行券别與版别

第一套人民币發行時間從1948年12月1日至1953年12月止,期間共發行12種券别,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券。有62種版别,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元券4種;50000元券2種。

3、特點

第一套人民币帶有明顯的戰争時代色彩。一是印制質量粗糙,印制技術、工藝不統一,紙張易磨損;二是票面設計圖案比較單調,色彩變化少;三是票券的面額、版制種類繁多;四是面額大(最大的50000元),單位價值低,在流通中計算時以萬元為單位,不利于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給人們帶來不便;五是票券防僞功能差,采用了落後的暗記防僞。第二套人民币發行1、發行背景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統一全國貨币的基礎上于1955年3月開始發行的。50年代初,醫治了戰争創傷,制止了通貨膨脹,國民經濟逐漸恢複,工農業生産發展,商品經濟日益活躍,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市場物價趨于穩定,貨币制度也相應鞏固和健全,一個獨立、統一的貨币制度已建立起來。但是,由于解放前連續多年的通脹遺留的影響沒有完全消除,加上第一套人民币面額大、種類多、質量差、破損嚴重等弊病,國家決定發行第二套人民币,同時收回第一套人民币。

2、發行券别與版别

第二套人民币發行從1955年3月至1962年4月,共發行了11種券别,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券。共16種版别,其中:1分、2分、5分2種(紙、硬币各一種);1角、2角、5角各1種;1元、2元券各2種;3元券1種;5元券2種;10元券1種。

3、特點

一是消除了戰時痕迹和通貨膨脹的影響。版别少,面額小,單位價值大,方便流通;二是版面圖案體現了各民族大團結,共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風貌,具有好看、好認、好算、好使用“四好”特點;三是精心制作,印制技術和紙張質量都比第一套人民币好,防僞性能增強;四是鈔券的印制,由部分依靠外援過渡到本國獨立印制,1961年我國自制的水印紙研制成功,即用在第二套人民币鈔券上。

第三套人民币發行

1、發行背景

第三套人民币是1962年4月15日開始發行的,60年代初,我國經曆了連續三年的經濟困難,國民經濟開始好轉,工農業生産逐步恢複,國家财政金融狀況逐漸好轉,為适應國内外經濟形勢變化,促進生産建設和商品??使用,國務院決定發行第三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的發行使我國貨币制度進一步完善。

2、發行券别與版别

第三套人民币在第二套人民币的基礎上,經過了18年的逐步調整和更換,共陸續發行7種券别,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券。13種版别,其中:1角4種(紙3種、硬1種),2角、5角、1元各2種(紙、硬各1種),2元、5元券各1種。至此,我國第

三套人民币各券别、版别發行齊全。

3、特點

一是體現了當時的建設方針和我國特有的民族風格;二是采用了手雕與機雕相結合等多種先進技術,印制精細,對各券别近似圖案顔色進行調整,使不同面額鈔券有所區别,既方便使用又美觀大方;三是體現了我國全部自行印制鈔券的能力,實現了從設計、制版到紙張、原材料、印制設備全部國産化,同時,由于油墨、紙張、制版、印刷等技術的提高,進一步增強了防僞性能;四是各種券别結構,經過調整,進一步趨于合理,加之紙币、硬币品種豐富,更加方便人民群衆和市場貨币流通的需要。

第四套人民币發行

1、發行背景第四套人民币是在國民經濟迅猛發展,商品零售額大幅增長,貨币需要量大量增加的情況下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币的發行使我國貨币制度更進一步得以完善。

2、發行券别與版别

第四套人民币采取“一次公布,分次發行”的辦法,從1987年4月至1992年8月發行完畢。共發行9種券别,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6種主币和1角、5角3種輔币。版别有80版和90版兩種,在80年代陸續發行的各種券别人民币,均為1980年版,此外,50元、100元、1元、2元券開始發行1990年版。

3、特點

一是體現了政治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結合;二是突出了防僞性能,反映了我國印鈔技術水平的提高。第五套人民币發行

1、發行背景

1999年10月1日發行量第五套人民币。是為了适應經濟發展中國家需要,進一步提高人民币的設計、印刷和防僞技術。

第五套人民币的發行,标志着我國貨币制度更加完善。

2、發行券别與版别

第五套人民币共有8種券别,至目前為止,共發行20元、100元50元、10元四種紙币和1元、1角兩種硬币。

3、特點

首先,其特點體現在:一是設計先進。第五套人民币将國際先進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方法與我國傳統手工繪制有機結合,既保留了中國傳統鈔票的設計特點,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既突出“三大”,即大人像、大水印、大面額數字,既便于群衆識别,又增強防僞功能;二是取消了傳統設計中以花邊、花球為框的設計形式,整個票面呈開放式結構,增加了防僞設計空間;三是增加了機讀技術,便于現代化機具清分處理;四是背面主景設計采取組合風景方式、焦點透視和散點透視相結合的技藝,體現了中國文化特色,圖紋花邊設計既保持了貨币的傳統風格和特點,又具有防僞功能;五是票面簡潔、線紋清晰,色彩亮麗。

其次,第五套人民币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防僞功能增加,防僞技術先進。第五套人民币防僞種類比第四套人民币多,如

100元券僅公衆能掌握的防僞措施就有10種,20元券有8種,且公衆掌握的防僞特征設在鈔票主要圖案的明顯處,隻要通過直觀的眼看、手摸就能識别,便于群衆反假、防假。

再次,随着經濟發展,市場貨币需求量增大,大面額支付多,原有的貨币結構已不适應貨币流通的需要,如1元、2元券原作為主币起大額支付作用,隻能起找零作用,同時還必須增加印刷、調運、發行費用,因此,第五套人民币在保留第四套人民币的大部分面額外,取消2元券、2角券,增加20元券,适應了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需要。

第五套人民币具有券種少,單位價值大,方便流通的特點。

未來

人民币的明天将是怎樣,筆者試從人民币的設計特征、設計特點、防僞特征、券别與版别、發行流通時間等方面談點個人意見。

設計特征

第五套100元券主景采用人民大會堂,讓人們有一定的親切感,便于辨認,其他圖案搭配非常合理,有一定的觀賞性,今後發行的人民币也可采用此特征,并建議人物頭像可以換近代領袖或者著名的建築風景作主景,因為毛澤東去世已30年,意味着30-40歲年齡的人對毛澤東的人像已不是十分熟悉,這是換主景的原由。

設計特點

今後的人民币仍采用國際的先進技術和我國傳統手工繪制相結合,既體現國際的先進性,又體現中國傳統的民族特點。

防僞特征

第五套人民币的防僞技術非常先進,防造者很難仿真,群衆比較容易鑒别,應該說是曆套貨币中防僞技術最好的一套。今後的人民币會有更先進的防僞技術,但值得一提的是,對公衆能掌握的防僞特征,還應選一、兩處大的、更為明顯的特征,讓群衆一看就能識别,一般情況下不需利用機器和專業人員鑒别。

人民币券别與版别

人民币的券别是随着經濟發展、市場貨币需要量決定的,如第五套人民币50、100元券的發行适應了現階段經濟發展和貨币流通的需要。筆者認為,我國經濟發展較快,市場商品交換對貨币需求結構不斷發生變化,應該不斷調整貨币結構,如今分币不再起支付作用,輔币應該到角即可,同時也減少不必要的印刷、發行、調撥等費用。而對因一些特殊需要,如銀行支付利息需要,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筆者建議,今後人民币的其他券别在保留現有第五套人民币券别的基礎上,根據貨币需要量的增加,适時往大面額結構調整,如相應增加200元、500元券别。關于人民币版别,按照慣例可以一種券别多種版别,如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偏紅,流通過程中容易變舊,流通次數少,可以改版為深色。

縮短人民币的發行和流通時間

人民币的發行和流通時間長短,與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密切相關,鈔票稱為國家的“名片”,意味着代表着國家的形象。同時,鈔票發行、流通時間長,容易破損,不利于防僞,如第一套發行6年,流通8年,第二套發行7年,流通7年,第三套發行18年,流通25年,第四套發行5年,流通12年,這些鈔票更新換代的時間長,帶來了許多弊病,因此,今後人民币的發行和流通時間應相應縮短,更新快,既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整潔度,又有利于反假防假。我們相信,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明天的人民币票面特征更亮麗,設計特點更突出,防僞技術更先進,将以更嶄新的面貌展示在人們面前。

貴金屬

在我國龐大的貨币體系中,貴金屬紀念币較鮮為大衆所知。其實,貴金屬紀念币同我們通常所說的人民币一樣,同屬于我國貨币體系之中。

中國貴金屬紀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題的限量發行的國家法定貨币,它由金、銀、鉑、钯等貴金屬或其合金制作而成,是人民币的有機組成部分,但不能進行流通,其面值不計入市場現金流通量。

中國貴金屬紀念币作為國家法定貨币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由直屬于中國人民銀行的中國金币總公司總經銷。中國金币總公司依托龐大的銷售網絡, 以“兩個層次、四種工具”的“大直銷”體系面向廣大金銀币愛好者及投資者進行銷售。

貴金屬紀念币的發行要素主要有紀念币的主題、圖案、面額、材質、式樣、規格、重量、成色、發行數量、發行時間、鑒定證書等。

紀念币正、背面一般均由圖案和文字組成,而圖案都要表現一個特定的内容和思想,這就是圖案的主題。

國家發行的貴金屬紀念币均為法定貨币,但面額隻是法定貨币象征性的符号,并不是與黃金或白銀等值的面值,面值和實際價格脫鈎。

式樣是指貴金屬紀念币的形狀。一般有圓形、方形、扇形、梅花形、多邊形等。

在我國,貴金屬紀念币的重量一般用金衡制單位盎司計量,一盎司為31.1035克,英文簡寫為OZ。

錢币收藏誤區

 錢币收藏三大誤區,世界各國錢币距今已約有2500年的曆史。近代世界錢币的收藏分兩大類。首先是代表國家地區金融基礎的普通金屬流通币 (以鎳、 銅、鋼、鋁等主要金屬材料鑄成),特種金屬流通币(以金、銀等主要金屬材料鑄成)。這是世界錢币收藏的初級階段。那麼收藏各國錢币有何誤區呢?

  錢币收藏誤區誤區一:收藏各國錢币就是收藏全世界

  各國錢币收藏過程中發現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大多數藏友把全世界的紙鈔當做收藏 目标,認為收藏的範圍越廣,價值就越高,以至于藏品用厚厚的十幾本集币冊 才能裝下。不可否認,外鈔收藏的範圍要比人民币收藏擁有更廣、更深的收藏維度。但這并不代表我們一定要去收藏全世界的方式去進行。因為收藏全世界本身就是 不切實際和無法實現的,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量,品種又浩如煙海,是收藏不過來的。如果隻是淺嘗即止,選擇中低面值的一般品種,那就無法感受世界紙鈔中 精品的魅力了。

  任何收藏都是從廣度到深度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在收藏前期因為要進行基礎藏品的儲備和學習進行廣度收藏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一味地采取有廣度無深度的收藏方式,就會錯過很多值得收藏且非常有潛力的優勢品種。

  錢币收藏誤區二:紙鈔品相隻要GEM UNC

  所謂GEM UNC,即國人所說的絕品,是國外評級公司對于紙币品相的一種等級稱謂。品相之于紙鈔如同生命,關系到紙鈔鑒賞效果的最大化和未來保值增值的最大化。所 以,隻要以流通時間、發行時間、品種等諸多方面為前提,追求完美品相永遠都是正确的。比如我們收藏近三十年以内的現代紙鈔,由于其發行流通時間離目前比較 近,因此提出更高的品相要求是非常合理的,即使要求評級币的評分在67分(Superb Gem Unc)也不過分。但如果不管品種隻一味追求最高,恐怕就要顧此失彼,錯過一些非常好的品種了。比如一些老法屬紙鈔恐怕AU(近全新)或者XF(極美品) 品相已經是最高品相了。要想收藏到珍稀品種恐怕隻要絕品的思維已經不符合實際情況了。

  錢币收藏誤區三:流通紙鈔也是收藏品

  收藏任何物品的理念都是共通的,都是物以稀為貴。流通中的紙鈔的實質是工業産品,是國家進行物品等價交換的一種媒介,是不斷銷毀、生産的産品,要不斷進 行數量調節的,其印制數量非常巨大,以美元為例,每天要印刷幾百萬張紙鈔。如此大的數量,某種程度說,流通紙鈔隻有鑒賞功能而沒有收藏意義。

  錢币收藏誤區四:各國錢币收藏不賺錢

  不少藏友都有過相同的感慨,認為各國錢币收藏并沒有“錢”圖。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并不是不賺錢而是你沒有選對品種。即便是歐債危機以來歐元貶值20%以 上仍有很多品種依然逆勢而上,價格屢創新高。比如受追捧較多的荷蘭盾,數量較少的愛爾蘭鎊都存在不小的升值。在價格相對穩定的西方紙鈔市場,在彙率大幅下 降的情況下,其價格沒有變化或小幅上揚就等于是升值了。所以,各國錢币收藏不賺錢的說法一定是相對于大衆品種、流通品種而言的。對于經典的老鈔精品恐怕出 高價也可遇不可求了。

  各國錢币收藏作為整個收藏界的新生事物,生命力是極其旺盛的。随着對外交流的擴大,國人對外鈔的認知度會越來 越高,外鈔收藏也會不斷發展前進,最終會與人民币收藏一樣,成為各國錢币收藏群體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适當地對外鈔收藏進行研究與學習是非常必要 的,相信不久的将來,外鈔收藏必将迎來美好的春天!

錢币之最

面值最高的金币

印度莫卧兒帝國皇帝沙傑汗在1628-1657年執政期間,曾鑄造發行了一種叫“莫卧兒”的金币,重2.117公斤,面值和本身價值1.2萬法郎。

最昂貴的金币

美國于1907年鑄造了一枚面值20美元的“金鷹”金币,當時有關決策機構認為鑄币圖案中金鷹翅膀過于低垂,其神态有損于美國經濟正處于騰飛興旺發達的形象,于是決定将已試鑄出來的這批金币全部回爐。但在毀棄過程中,有人偷偷地保存一枚,不久,這枚鑄币就流入民間收藏家手中。1940年,埃及國王法魯克以近1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這枚面值20美元的金鷹鑄币。但這枚鑄币突然失蹤。20年後,美國一家公司以20萬美元的價格從一名外交官手中購入了這枚金鷹鑄币。一直以來,先後有數名收藏家願以百萬美元的高價收購這枚鑄币,但該公司還是不肯脫手。

流通最久的金币

1865年法國、比利時、意大利、瑞士四國于巴黎締結拉丁貨币同盟,随後發行了“拿破侖金币”。這種含金量為0.29032258克純金的金法郎直至30年代才停止流通,仍有些國際組織如萬國郵政聯盟、國際電訊同盟以此為計帳和結算單位。

最昂貴的銀币

古希臘時期在雅典鑄造的一枚銀币,面值10德拉馬克,由于年代久遠,在瑞士蘇黎世市場以27.2萬美元售出,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銀币。最早的紙币我國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的一種具有紙币性質的貨币--鹿皮币,用白鹿皮彩繪制作而成。真正的紙币是宋朝初年發行的“交子”。

面額最大的紙币

國民黨僞新疆省銀行于1949年5月10日發行了面額為60億元的鈔票。

在1949年5月,由國民政府新疆銀行發行的一種面值為60億元的民國紙币,紙币上寫有折合金元券1萬元。這枚天價紙币當時,隻能買到77粒大米。這也說明了國民政府的法币政策已經瀕臨滅亡,但國民黨政府出于内戰的需要,仍然大量發行紙币,以至于面值越來越大,導緻了一場我國近代史上最嚴重的通貨膨脹。現在這枚世界上面額最大的民國紙币—面值陸拾億圓。

最吉祥的錢币

中國傳統最吉祥的數字莫過于8了,“八卦定吉兇”。人們賦予了“8”這個數字無限的想象和豐富的内涵,在人們靈魂深處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成為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币7位編号都是8的吉祥号,如:從88888801到88888900百張連号,彌足珍貴,是中國當代錢币中的孤品,極品。2012年11月1日,世界錢币博覽會專家組确認從未見到過新中國第一套到第四套人民币編号從88888801到88888900的100張連号鈔。同時,他們認為第五套人民币100元面值冠字号都是8的100張連号鈔,若在國際錢币拍賣會上拍賣肯定能拍出20萬以上的價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