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卧龍崗散淡的人

我本是卧龍崗散淡的人

京劇《空城計》中的經典唱詞
京劇《空城計》中的經典唱詞。卧龍崗是諸葛亮出山前隐居處,此句主要是諸葛亮回憶自己出山前是一個悠閑散淡的隐居之士,由此引出劉備三顧茅廬,自己得遇賢君,從此開始了三分天下,改寫乾坤的一生。[1]我本是卧龍崗散淡的人,憑陰陽如反掌博古通今。我本是卧龍崗散淡的人,憑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諸葛亮急中生智,乃設空誠之計,将城門洞開,命老軍在城門口打掃街道,自己則在城樓飲酒撫琴,神情泰然地等候敵軍到來……司馬懿見狀,疑有伏兵,不敢進城,退兵觀望——空城之危得解。
    中文名:我本是卧龍崗散淡的人 外文名: 别名: 本質:戲曲中的唱詞 戲中:京劇 出處:《空城計》 對白:諸葛亮 語言:中文

唱詞(西皮慢闆)

版本一

我本是卧龍崗散淡的人,憑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爺下南陽禦駕三請,算就了漢家業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鄉侯執掌帥印,東西戰南北剿博古通今。

周文王訪尚周室大振,漢諸葛怎比得前輩的先生。

閑無事在敵樓我亮一亮琴音,(撫琴)我面前缺少個知音的人。

版本二

我本是卧龍崗散淡的人,憑陰陽如反掌博古通今。

先帝爺下南陽禦駕三請,料定了漢家業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鄉侯執掌帥印,東西征南北剿保定乾坤。

周文王訪姜尚周室大振,俺諸葛怎比得前輩的先生。

閑無事在敵樓我亮一亮琴音,(撫琴),我面前缺少個知音的人。

注解

這兩個版本最大的區别有兩句,版本一“憑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和“東西征南北剿博古通今”,版本二“憑陰陽如反掌博古通今”和“東西征南北剿保定乾坤”。

版本一為大多數京劇名家的唱詞,版本二為京劇藝術家馬連良演出時的唱詞。其實這段唱詞最開始就是版本二,很多人也認為版本二的唱詞語意更為貼切。但是版本一的唱詞十分流行。馬連良先生經過深思熟慮,仍然堅持版本二的唱法,這種堅貞執着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得到業内人士的普遍認可。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谥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他發明了木牛流馬、孔明燈等。

内容介紹

“我本是卧龍崗散淡的人”選自京劇《空城計》;《空誠計》是京劇傳統保留劇目,取材自《三國演義》第95回;劇情講述蜀漢與曹魏交兵,街亭守将馬谡不聽諸葛亮部署,緻街亭失守;魏将司馬懿取了街亭後,即進逼咽喉要地西城。當時的西城兵力空虛,若立即撤退必被擒拿。諸葛亮急中生智,乃設空誠之計,将城門洞開,命老軍在城門口打掃街道,自己則在城樓飲酒撫琴,神情泰然地等候敵軍到來……司馬懿見狀,疑有伏兵,不敢進城,退兵觀望——空城之危得解。

作品賞析

劇中諸葛亮端坐于城樓,想起當年先主劉備三顧茅廬,赤壁大戰,得兩川、擒孟獲,出祁山,一心隻為匡扶漢室。唱詞刻畫了諸葛亮至誠堅貞的苦心與忠心,令聽者肅然起敬;這段唱詞與該劇中的另一段“我正在城樓觀山景”成為核心唱段和代表唱段,後人聞之,無不對這位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丞相崇敬不已。許多京劇名家(老生行當)均擅長此唱段。

同時也說明能夠散淡,才能不失自我,保持自己的本真,任何時候都能不喪失理智的清明,做官能夠不忘百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