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

曹叡

三國時期魏國第二位皇帝
魏明帝曹叡(204年 —239年1月22日 ),字元仲,沛國谯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長子,母為文昭甄皇後。黃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黃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為皇太子,即位于洛陽。曹叡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設置律博士制度,重視獄訟審理,與尚書陳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編纂史上的重大進步。魏明帝在軍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頗有建樹,但在統治後期大興土木,廣采衆女,因此留下負面影響。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日(239年1月22日),曹叡病逝于洛陽,廟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曹叡能詩文,與曹操、曹丕并稱魏氏“三祖”,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其散文二卷、樂府詩十餘首。[1]
  • 本名:曹叡
  • 别名:曹元仲
  • 字:元仲
  • 所處時代:三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颍川郡許縣(今河南許昌)
  • 主要作品:《善哉行》、《棹歌行》
  • 主要成就:擊退吳蜀攻伐,平定鮮卑;能詩文,與曹操、曹丕并稱魏氏三祖
  • 陵墓:高平陵
  • 年号:太和(227年)、青龍(233年)、景初(237年)
  • 在位時間:226年-239年
  • 職業:皇帝、詩人
  • 籍貫:沛國谯縣
  • 廟号:烈祖
  • 谥号:明皇帝
  • 性别:男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曹叡的母親是文昭甄皇後,甄氏初為幽州刺史袁熙妻子,曹操打敗袁紹後,被魏文帝曹丕所納,甚為得寵,生有曹叡和東鄉公主。   曹叡從小相貌俊美,超凡脫俗,又年幼聰慧,博聞強識,過目不忘。   祖父曹操對此十分驚異而倍加喜愛,常令他伴随左右。在朝會宴席上,也經常叫他與侍中近臣并列。曹操曾經評價道:“我的家族基業有了你就可以繼承三代了。”曹叡好學多識,尤其留意研究律法。  

建安二十一年(217年),曹操封魏王,同年東征孫權,曹叡及妹妹東鄉公主離開母親甄氏,與祖母卞夫人,父親曹丕一起随征江東。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病逝,曹叡之父曹丕繼位魏王。同年五月,十五歲的曹叡被封為武德侯,   曹丕作《以侍中鄭稱為武德侯傅令》,親自诏令時任侍中的笃學大儒鄭稱為曹叡的師傅,教授他經學,以此明志。  

黃初二年(221年),曹叡被封為齊公,同年八月,其母甄氏因為怨言而被曹丕賜死,葬于邺城,曹叡因為母親獲罪,廢為平原侯。   黃初三年(222年)三月,曹丕又複其爵位,晉封為平原王。  

東宮歲月

由于生母被賜死的緣故,曹叡受罰被廢為平原侯。剛開始,其父魏文帝認為曹叡先前既有不滿,便想立徐姬所生的京兆王曹禮為嗣,因此久不立太子,   這期間曹叡府中來往的家臣官吏,師長友伴,一律隻取品行正直的人充任,互相匡扶,勉勵矯正。處理事務小心謹慎,避免遭到責罰。   曹叡在東宮時,與重臣衛臻私交甚好,經常一起讨論朝事和書籍,   曹丕也曾旁敲側擊地詢問衛臻關于曹叡的情況,衛瑧隻是稱贊他明理而有德行,閉口不言其他。  

據野史《魏末傳》記載,曹叡一次随曹丕狩獵,見到母子兩鹿。文帝射殺了鹿母,命令曹叡射殺子鹿,曹叡不從,說:“陛下已經殺掉了母鹿,臣實在不忍心再殺掉它的孩子。”說完哭泣不已。文帝于是放下弓箭,深感驚奇,而确定了立曹叡為太子的心意。  

黃初三年(222年)三月,曹叡又很快被立為平原王,後來曹丕下诏将其過繼給郭皇後為子,進一步确定了他嫡長子的地位。然而曹叡因其母被賜死而非善終,内心憤憤不平,後來才開始恭敬地侍奉嫡母,每日早晚都往皇後宮中定省問安,郭皇後也因自己無子,對曹叡慈愛有加。   除了曹丕為曹叡诏令鄭稱為師,平原王府中還配置高堂隆為平原王傅   。黃初四年,曹丕為曹叡聘河内世家大族虞氏為平原王妃,   又選河内毛氏入東宮,曹叡十分寵愛,出入都與其同乘輿辇。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曹丕病笃,立曹叡為太子,遺诏曹真、司馬懿、陳群、曹休共同輔政。  

明帝初政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十七日,文帝駕崩。年輕的曹叡在洛陽即位,是為魏明帝。在曹真、曹休、陳群和司馬懿等人的輔佐下,開始了他十二年的執政生涯。

曹叡即位後,尊太後為太皇太後,皇後為皇太後,追谥其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後,封其弟曹蕤為陽平王。 同年八月,孫權進攻江夏,江夏太守文聘堅守。朝臣商議發兵救援,曹叡則認為孫權的軍隊擅長水戰,這次之所以敢于不用水戰而轉到陸上攻城,不過趁文聘防守不嚴而突然襲擊,可時下文聘已和他們能夠抗衡,他們并不占有明顯的優勢,所以是不會堅持長久的。”在這之前,曹叡曾派治書侍禦史荀禹慰勞戍邊将士,得知吳軍進犯的消息,便在去江夏的路上沿途召集各縣兵馬,加上自己身邊的騎從衛士共計步騎兵千餘人。抵達江夏城外,荀禹指揮軍隊借山勢舉火向吳兵發起攻擊,吳軍果然撤退。  

辛巳,曹叡封皇子曹冏為清河王,東吳将軍諸葛瑾、張霸等又率部進犯襄陽。撫軍大将軍司馬懿指揮魏軍大破吳軍,斬張霸。征東大将軍曹休也在尋陽擊敗了其他東吳軍隊。朝廷一一論功行賞。十月,曹冏病逝。十二月曹叡大封群臣,晉升太尉鐘繇為太傅,征東大将軍曹休為大司馬,中軍大将軍曹真為大将軍,司徒華歆為太尉,司空王朗為司徒,鎮軍大将軍陳群為司空,撫軍大将軍司馬懿為骠騎大将軍。  

太和元年 (227年)正月,西平郡麴英反叛,連殺臨羌令、西都長等地方官員,于是明帝派遣将軍郝邵、鹿磐率兵平定叛亂,斬殺了麴英。二月五日,明帝親往耕種,以示重農。十五日,诏令在邺城修建文昭皇後寝廟。十月四日,在東郊操練軍隊。西域焉耆國國王特送其兒子來到明帝身邊侍奉。十一月,立毛氏為皇後,進封天下男爵子爵各進二級,對孤寡老弱生活無依靠者由官府賜給谷物。十二月,新城太守孟達叛亂,诏令骠騎将軍司馬懿讨伐。  

攘外安内

太和二年(228年),司馬懿攻破新城,孟達被斬,首級送往京都洛陽。朝廷劃出原屬新城的上庸、武陵、巫縣,新設上庸郡,錫縣改設為錫郡。蜀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吏和百姓皆叛魏歸蜀,當時朝臣都無計可施,曹叡說:“諸葛亮本來可以依靠山嶽固守,現在卻主動出擊,并且他貪心三郡,隻知道進攻而不知退守,一定會被打敗的。”于是,曹叡派曹真、張郃等人率領五萬兵馬拒敵,并親往長安壓陣。   不久,馬谡被張郃大破于街亭,蜀軍撤退回到漢中,于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得以平定。三月十八日,明帝駕臨長安,四月返回洛陽,诏令赦免除殊死刑以外的所有囚犯。十六日評定征伐的戰功,依功績大小對将士們封爵增邑。九月,大司馬曹休與東吳大将陸遜在石亭開戰,魏軍敗北。  

六月,明帝下诏說:“尊儒家學說,倡學術研讨之風,乃國家實行王教的根本。但近來有些儒官很不稱職,像這樣何以傳播聖道?惟有通過嚴格考核選拔上來的博學之士,才可以擔任侍中、常侍這樣的要職。今特告天下:今後向朝廷舉薦的良才必以通曉儒家經典為先決條件。”二十九日,明帝诏令朝中公卿權臣各舉良将一人。   十一月,司徒王朗去世。  

同年十二月,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包圍陳倉,大将軍曹真遣将軍費曜等人帶兵阻擊。正值遼東太守公孫恭被侄兒公孫淵謀奪了官位,為穩定後方,朝廷隻好任命公孫淵為遼東太守。  

太和三年(229年),四月,元城王曹禮去世。六月二十一日,繁陽王曹穆去世。二十六日,曹叡追尊在東漢桓帝時當過大長秋的高祖曹騰為高皇帝,夫人吳氏為高皇後。十月,把平望觀改名為聽訟觀。明帝常說:“審理公案,關系天下人的性命,不可不明察公斷。”因此,每逢審斷重大案件。他常親自前往聽訟觀審。   十一月,大月氏王波調派使者來朝拜,向明帝進獻珍奇禮物。曹叡封波調為大月氏王。  

太和四年(230年)二月四日,曹叡诏令嚴格選撥有德行的官員,罷免無能之輩。十日,曹叡又傳令太傅三公,将文帝所著《典論》一書刻在石碑上,立于宗廟門外。任命大将軍曹真為大司馬,骠騎将軍司馬懿為大将軍,遼東太守公孫淵為車騎将軍。六月十一日,太皇太後卞氏去世,十九日,曹叡到上庸郡巡視。七月,傳诏命大司馬曹真、大将軍司馬懿率魏軍伐蜀。九月,曹叡傳令各地:獄中所押囚犯除殊死刑的死囚外,一律按罪過大小由家人贖回十二月,改葬文昭甄皇後于朝陽陵。二十三日,诏令公卿們為朝廷舉薦賢良之人。  

大權獨攬

太和五年(231年)正月,明帝親往屬他名下的籍田中從事農耕。三月,大司馬曹真病死。諸葛亮率蜀軍進犯天水一帶,明帝诏令大将軍司馬懿統兵抗擊。九月,明帝率朝臣舉行盛大的祭祀求雨儀式。四月,北方鮮卑附義王轲比能率族人及丁零大人兒禅到幽州貢獻名馬,又重設護匈奴中郎将。七月六日,蜀軍自動回撤,朝廷對抵抗蜀軍有功者分别封爵晉位加以褒獎。十五日,皇後生皇子曹殷,傳令大赦天下。   八月,明帝因為思念親人,诏令諸王及公侯各将其嫡子一人送到都城面見。  

太和六年(232年)二月,明帝诏令諸王們改封為諸侯王,各以自己所管轄的郡為諸侯國。三月七日,曹叡東巡,所經之處,囑咐對年老體弱的鳏寡孤獨者賜以谷物和衣帛。五月,皇子曹殷夭折,追封谥号為安平哀王。七月,提升衛尉董昭為司徒。九月,曹叡巡行到摩陂。傳令大修許昌宮,新建景福、承光二殿。這年十月,殄夷将軍田豫率部在成山征讨吳将周賀,擊敗吳軍并将周賀斬首。十一月二十七日,陳思王曹植去世。十二月,曹叡返回許昌宮。  

青龍元年(233年),鮮卑步度根與轲比能合,曹叡命秦朗率中軍征讨,步度根及轲比能敗走漠北,步度根部将洩歸泥再度叛降。九月,屯駐安定地區保衛邊塞的匈奴首領胡薄居姿職等人又率部反叛,大将軍司馬懿派部将胡遵指揮平叛,很快擊潰叛軍并迫使叛軍首領投降。到十月份,步度根部落的另一首領戴胡阿狼泥等人到并州,表示願意歸降魏軍。骁騎将軍秦朗乃班師回朝。十二月,車騎将軍公孫淵将前來勸降的東吳特使張彌、許晏二人斬首上報。公孫淵被封為大司馬樂浪公。  

青龍二年(234年)三月六日,禅位曹氏後被封為山陽公的漢獻帝劉協病逝,曹叡穿素服緻哀,并派特使參加葬禮。四月,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馬懿前去防守。不久,諸葛亮病逝,蜀軍退。同時,孫權亦大舉北犯,曹叡親征東吳,未至,孫權已敗走。   十二月,曹叡诏令主管司法的官員修訂法律條令,删改大辟刑為減死罪。  

屏絕浮僞

青龍三年(235年)正月八日,明帝任命大将軍司馬懿為太尉,诏令大修洛陽宮,新建昭陽殿和太極殿,築總章觀。這樣大興土木,許多百姓贻誤農時而影響耕種。朝臣楊阜、高堂隆等人曾多次直谏,明帝雖未納谏,可是對待谏臣也非常優容。   七月,京都洛陽宮中崇華殿發生火災。八月二十四日,冊立皇子曹芳為齊王,曹詢為秦王。九月二日,明帝返回洛陽宮,命重新修複崇華殿,并更名為九龍殿。這年十月三日,中山王曹衮病死。二十六日,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現。十一月二十二日,明帝到達許昌宮。

龍四年(236年)二月,曹叡诏令設置崇文觀,征召天下善于撰屬的人進觀。六月初一,曹叡诏令廷尉及各郡國所有司法官員,今後再遇有應處以死罪的囚犯,在案情全部清理并決斷後,除謀反之類大逆罪及親手殺人的兇犯外,其他死罪犯人都應盡快通知其家屬。并親自處理百姓有異議的冤案。   七月,遼東高句麗國王宮将東吳孫權派去聯絡的特使胡衛等人斬首,并将首級送到幽州。  

景初元年(237年)正月二十四日,朝中議定改變曆法更換年号,以青龍五年三月為景初元年四月。二十二日,诏令國内實行大赦。   四月,提升尚書令陳矯為司徒,尚書仆射衛臻為司空。   七月,東吳孫權又遣部将朱然率兵二萬圍攻江夏郡,曹叡派幽州刺史毋丘儉率本部兵馬以及歸順的鮮卑、烏丸部族軍隊開到遼東南地區。九月,冀、兖、徐、豫四州發生水災,明帝派侍禦史為特使巡視災區,特使所到之處皆開倉放糧加以赈濟。九月十六日,皇後毛氏去世。二十六日,朝中掌管典禮的官員奏請在京都為明帝生母文昭皇後建立祀廟,明帝诏令朝廷留萬世永遠不毀。    

英年早逝

景初二年(238年),明帝下诏命太尉司馬懿出兵征讨遼東,朝中商議派出司馬懿統兵四萬兵馬過多,開支糧草難以維持,抵達遼東後因大雨連綿,無法展開對公孫淵的攻勢。朝中群臣又議論應該傳令讓司馬懿退兵。明帝不為這些議論所動,後來果真如此。遼東叛亂被平息,諸郡重新歸屬于朝廷。六月,曹叡賜予日本卑彌呼金印,封其為“親魏倭王”,曹叡的健康開始惡化。之後,密遣帶方太守劉昕、樂浪太守鮮于嗣越海定二郡,諸韓國臣智加賜邑君印绶,其次與邑長。

九月二十四日,任命司空衛臻為司徒,司隸校尉崔林為司空。十二月八日,明帝病。二十四日,冊立皇後郭氏,賜天下男子各進爵二級,鳏寡孤獨無靠者由官府賜給糧食。又下诏任命燕王曹宇為大将軍。二十七日,免去曹宇大将軍之職,另以武衛将軍曹爽代替。  

當初在青龍三年,壽春某農民之妻自稱是天神所派,應居住在皇宮中,為帝家祛災辟邪,納福增壽。她取水給犯病的人喝,飲者多能治愈。曹叡于是專門為她在後宮修築了宮殿,又下诏褒揚她的才能,特别地寵愛。等到曹叡病重,飲她的泉水卻不見效果,一怒之下将她殺掉。  

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日(239年1月22日   ),太尉司馬懿率師從遼東回到黃河以北的河内郡駐紮。明帝傳令以驿馬急召司馬懿入朝。待司馬懿匆匆趕到,馬上被引入内宮。明帝拉着他的手囑咐其與大将軍曹爽共同輔佐太子,司馬懿恸哭,連連磕頭,答應了明帝托付的囑咐。當天,明帝駕崩于洛陽宮嘉福殿。正月癸醜日(2月17日   ),葬于高平陵。  

為政舉措

政治

獨攬大權

曹叡處事沉着、剛毅,明識善斷,深谙制衡之道,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使幾個輔政大臣形同虛設。藉由戰事多次将曹休、曹真與司馬懿調往邊境,令其停留都城的時間十分有限,有效降低了三人對中央朝政的影響力。而曹休與曹真也在頻繁的戰事調度中于太和二年和太和五年相繼去世。四位輔政大臣僅剩陳群一人未出都城,但并未掌握軍權,因而對明帝的權力影響有限。通過以上策略,明帝巧妙地将四位輔政大臣中實力最強的三人調離中央,成功收攬權柄掌握大權。  

在此之後,魏明帝一直牢牢掌握魏國最高權力,在内外戰争與政策改革上始終是最高決策人,诏令能夠有效實行;在其一朝也未出現足以威脅皇權的權臣;甚至一些遭到群臣反對的決策也能獨斷專行。如前文提及的明帝女兒淑夭折,明帝欲親自送靈,在司空陳群以及諸位大臣的反對與勸谏下,明帝不予理會依然堅持己見。  

整理法律

魏明帝注重法理。他诏令設置律博士,改革漢法,制訂新律。又下令删簡死刑條款,減少死罪;除死刑外,可以用财贖罪;減鞭杖之刑,以免苦打成招。   魏明帝處理政事曠達嚴謹,善于納谏,地方官吏和普通百姓的上書他皆一一過目,毫無倦意。  

營造宮室

魏明帝喜好營建宮室,太和六年“九月,行幸摩陂,治許昌宮,起景福、承光殿。”同時即位後不久就有司徒王朗因“是時方營修宮室”   上書認為“今當建始之前足用列朝會,崇華之後足用序内官,華林、天淵足用展遊宴,若且先成阊阖之象魏,使足用列遠人之朝貢者,脩城池,使足用絕逾越,成國險,其馀一切,且須豐年。”   但此時明帝尚能聽從,自青龍三年之後,魏明帝大興土木勞民傷财,自三公起朝中大臣幾乎都曾上書予以勸谏,史載“直臣楊阜、高堂隆等各數切谏,”   但明帝都不予理會。

宗室政策

明則基本繼承了文帝延續下的宗室政策,較為嚴苛,削弱宗室加強中央集權。明帝對文帝時期過分嚴苛的宗室政策有更改之意,太和五年,曹植上書陳述禁锢宗室過嚴的弊端,明帝有所觸動,回複中言明:“夫明貴賤,崇親親,禮賢良,順少長,國之綱紀,本無禁固諸國通問之诏也,矯枉過正,下吏懼譴,以至於此耳。已敕有司,如王所訴。”   大臣楊阜亦上書陳九族之義,明帝也下诏予以贊同。在太和六年下诏稱:“古之帝王,封建諸侯,所以籓屏王室也。詩不雲乎,‘懷德維甯,宗子維城’。秦、漢繼周,或強或弱,俱失厥中。大魏創業,諸王開國,随時之宜,未有定制,非所以永為後法也。其改封諸侯王,皆以郡為國。”将諸侯王領地由縣改為郡,透露出想要建立成體系且穩定宗室政策的想法,并為此做出了一些努力。

主要改變諸侯王不得進京的情況,在太和五年下诏 “古者諸侯朝聘,所以敦睦親親協和萬國也。先帝著令,不欲使諸王在京都者,謂幼主在位,母後攝政,防微以漸,關諸盛衰也。朕惟不見諸王十有二載,悠悠之懷,能不興思。其令諸王及宗室公侯各将适子一人朝。後有少主、母後在宮者,自如先帝令,申明著于令。”允許諸侯王進京朝見,據記載此後包括曹植在内的多名諸侯王(中山恭王衮,楚王彪等)都曾進京,燕王曹宇甚至兩度應征入朝,參與朝政。

軍事

主詞條:魏滅燕之戰

魏明帝在位期間,對外戰事頻頻勝利。在他登基不久,就遇到内外敵人的攻擊,黃初七年(226年)八月孫權攻江夏、襄陽,太和元年(227年)孟達反叛,太和五年(231年),鮮卑與蜀漢聯手進犯,   到青龍二年(234年)為止諸葛亮五次進攻曹魏,234年孫權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禦了這些内外戰争。他重用曹真、張郃、司馬懿等名将與諸葛亮作戰。235年諸葛亮死後,魏蜀邊境上的情況有所減緩。同年,轲比能被曹叡派遣出的刺客所刺殺,鮮卑“種落離散,互相侵伐,強者遠遁,弱者請服”,北疆也得以安定。

景初元年(237年),遼東公孫淵反魏,自立為燕王。此年,曹叡令司馬懿攻遼東,司馬懿遂帶兵四萬,和牛金、胡遵等出征遼東,大破燕軍,殺公孫淵,成功收複遼東。  

文學成就

機構

曹叡還用心制詩度曲。他征召文士置于崇文觀,鼓勵其文學創作。曹叡能詩文,善樂府,與其祖父曹操、父曹丕并稱魏之“三祖”。  

如此,曹叡則把對文學之士的重視與管理由以前松散的重用和安排,轉化為制度性的政策來固定下來,并且成立了固定的機構。漢末鴻都門學的設立旨在選拔政府人才,而非選拔文學人才,更非是文學機構。邺下時期,雖說有曹丕領導下的文學諸子名為邺下文人集團,但彼此隻是在宴飨聚會中進行文學唱和與交流而已,王粲、陳琳、阮瑀等人或在丞相府任丞相掾等職,或在曹丕兄弟身邊任文學等職務。他們這個文學集團的結構是松散的,是沒有政府認可的。而真正地為“善屬文者”而設置的官方機構,崇文觀當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文士組織。這不能不說是在文學走向政治,并且成為政府機構道路上的重要一步。這恐怕也是曹叡對文學的政治作用,對文學家的政治影響所作出的最為積極的響應。就此點而言,曹叡與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提及的“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文學認識是一緻的。曹叡在曹丕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文士群體納入官方的管理之下。

崇文觀的設立,聚集了大量善屬文者。曹叡時代活躍于文壇的人物主要有:何晏、劉邵、衛凱、蘇林、韋誕、何祯、缪襲、卞蘭、應璩、杜摯、夏侯惠、孫該、李康、左延年、蔣濟、桓範、毌丘儉等人。  

在文學史上,崇文觀文學雖然沒有邺下文人集團創作的貢獻大,也沒有邺下文人集團的赫赫聲名,但其在文學制度發展史上的地位卻是不容小觑的。崇文觀的設立,毫無疑問聚集了當時最為廣泛的文學之士。同時也必然為正始文學的來臨打下了文學的儲備和基礎,如阮籍等人的就是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成長起來。其文學成就現在雖然有埋沒的現實,但其當時的影響确是不可抹殺的。崇文觀的設置是繼漢靈帝鴻都門學制度之後,文學之士的又一個機遇。也可以說是對鴻都門學以“辭賦”取士方式的沿襲和發展,影響着隋唐以後實行的科舉制等。唐弘文館的設立也均有沿襲崇文觀的影子。這不能不說是曹叡對中國文學的一個巨大貢獻。  

詩歌

内容分類

鐘嵘把曹叡列為下品,稱之為“叡不如丕,亦稱三祖”。後世之論曹叡者多不出此論評。之所以得出這樣的評論,是在曹操、曹丕、曹叡三祖詩歌成就的比較基礎上而得出的結論。曹叡時期的文學開始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他的樂府詩篇。曹叡現存的詩歌均為樂府詩,其中最具代表性當屬那些哀怨之作了。曹叡的怨憤詩與曹植後期的作品頗有共同之處,都以抒發憂思怨憤為主。曹叡怨憤詩亦當結合其身世來讀,他的很多怨婦詩是為他生母而作。曹叡的樂府詩就其内容來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類是“賦詩以詠懷”的詠志詩。曹叡的詠志抒懷詩歌内容很豐富,有表達自己“立功揚名”的願望,有表述自己對先祖功業的向往,還有一些表現軍旅感慨的詩篇也包括在内。這類作品有《月重輪行》、《善哉行》《月重輪行》、《苦寒行》《棹歌行》為代表。曹叡是一位有着政治理想和追求的君王,他和他的父祖一樣也有着強烈的立名“不朽”的觀念。如《入賈逵祠诏》。曹叡的政治抒懷詩表現在自己對“立功揚名”的理想的抒發。如《月重輪行》,詩曰:“天地無窮,人命有終。立功揚名,行之在躬。聖賢度量,得為道中。”  

第二類是詠物為切入的詠懷詩。曹叡的詠懷一般以詠物為切入點,來借物抒懷以實現自己“賦詩以寫懷”的目的。如《短歌行》、《長歌行》、《種瓜篇》、《猛虎行》等作。

藝術手法

首先,賦比興手法的運用。曹叡的詩歌作品非常注重對賦比興手法的運用。曹叡的詩篇鋪陳的現象也很明顯。如《善哉行》寫軍隊則言“桓桓猛毅,如罴、如虎。發炮若雷,吐氣如雨。旄旌指麾,進退應矩。百馬齊辔,禦由造父。休休六軍,鹹同斯武。兼塗星邁,亮茲行阻。”   通過這種敷陳的方式來表現軍人的猛毅,氣勢的壯大,軍陣的嚴整、進退的一緻等方面體現出的的戰鬥力。《苦寒行》則通過營建城防、文治武功、德澤四海、命不享四海等四個方面來回憶曹操的豐富人生及成就。

其次,“以情緯文”的文風而構成“一往情深”的抒情。曹叡本身是個沉默寡言的人,這或許與他患有口吃有關,同時也由于母親的被殺形成了他比較内斂的性格特點。但他自由廣泛涉獵經書文獻的功底,使他有着紮實的文學功底。他的作品大多具有濃郁的抒情,正如清人陳祚明所評:“明帝詩雖不多,當其一往情深,克肖乃父,如閑夜明月。長笛清亮,抑揚轉咽,聞者自悲。”  

第三,曹叡的詩篇具有明顯的模仿痕迹。詩歌作品間的相互模仿在漢末曹魏時代成為文壇的一股潮流。曹植與王粲等諸子間的作品多有模仿之作,或同題共詠之作。模仿亦是一種學習與發展。曹叡作品中的模仿痕迹較他人而言更為明顯。其中有對詩歌意境、結構上的模仿,如《昭昭素月明》取意于《明月何皎皎》。

曆史評價

劉晔:秦始皇、漢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  

孫權:及操子丕,桀逆遺醜,薦作奸回,偷取天位,而叡麼麽,尋丕兇迹,阻兵盜土,未伏厥誅。  

陸遜: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時。  

鐘會: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業。 

劉禅:寇難未弭,曹睿驕兇,遼東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糾結,與之離隔。睿大興衆役,還相攻伐。曩秦之亡,勝、廣首難,今有此變,斯乃天時。  

《魏書》:①帝容止可觀,望之俨然。自在東宮,不交朝臣,不問政事,唯潛思書籍而已。即位之後,褒禮大臣,料簡功能,真僞不得相貿,務絕浮華谮毀之端,行師動衆,論決大事,謀臣将相,鹹服帝之大略。②好學多識,特留意于法理。   ③含垢藏疾,容受直言,聽受吏民士庶上書,一月之中至數十百封,雖文辭鄙陋,猶覽省究竟,意無厭倦。  

張悌:曹操雖功蓋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丕、睿承之,刑繁役重,東西驅馳,無有甯歲。  

陳壽:①明帝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時百姓雕弊,四海分崩,不先聿修顯祖,闡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漢武,宮館是營,格之遠猷,其殆疾乎。   ②古者以天下為公,唯賢是與。後代世位,立子以适;若适嗣不繼,則宜取旁親明德,若漢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準也。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愛,撫養嬰孩,傳以大器,讬付不專,必參枝族,終于曹爽誅夷,齊王替位。  

孫盛:聞之長老,魏明帝天姿秀出,立發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斷。初,諸公受遺輔導,帝皆以方任處之,政自己出。而優禮大臣,開容善直,雖犯顔極谏,無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之偉也。然不思建德垂風,不固維城之基,至使大權偏據,社稷無衛,悲夫!

裴松之:魏明帝一時明主。

郭威:漢高祖為義帝發喪,魏明帝正禅陵尊号,一時達禮,千古所稱。  

司馬光:①漢主壽常慕漢武,魏明之為人。   ②帝沈毅明敏,任心而行,料簡功能,屏絕浮僞。行師動衆,論決大事,謀臣将相,鹹服帝之大略。性特強識,雖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經耳目,終不遺忘。  

胡應麟:詩未有三世傳者,既傳而且煊赫,僅曹氏操、丕、睿耳。  

蔡東藩:曹叡奢淫無度,違理蔑倫,種種荒謬,俱足亡國,而反得平定遼東,擒斬公孫淵父子,是所謂天奪之鑒,而益其疾也。  

呂思勉:魏文帝本來無甚才略。死後,兒子明帝繼立,荒淫奢侈,朝政更壞。  

馬植傑:綜觀曹叡之行事,優缺點各占一半,其優點是善為軍計、明察斷獄、比較能客人直谏。曹叡在容受直言、不殺谏臣方面,在古代封建君主中是少見的,這算是他的特色。曹叡的最大缺點是奢淫過度,還有一個重要的失誤,則在确定繼承人和輔政大臣方面。

王仲荦:曹叡統治時期,是魏王朝的全盛時期。  

個人作品

《短歌行》  《善哉行》  

《善哉行四解》  

《月重輪行》  

《步出夏門行》 

《長歌行》  

《苦寒行》  

《棹歌行》  

《種瓜篇》  

《燕歌行》  

《猛虎行》  

《堂上行》  

《清調歌》  

《樂府詩》  

轶事典故

渭陽思母

魏明帝在甄家給外祖母修建了一所華麗的住宅。建成以後,親自前去察看,并且問随從的人:“這所住宅應該起什麼名字呢?”侍中缪襲說:“陛下的思慮和賢明的君主一樣周到,報恩的孝心超過了曾參、闵子骞。這處府第的興建,感情專注于舅家,應該用渭陽來做它的名字。”   渭陽,是《詩經》中秦康公送别舅舅所做。

傅粉何郎

何晏相貌很美,臉非常白。魏明帝曹叡懷疑他搽了粉,想查看一下,當時正好是夏天,就請他來吃熱湯面。沒想到何晏吃完後,大汗淋漓,自己撩起紅衣擦臉,臉色反而更加光潔。  

賭衣弄帏

《曹肇别傳》(輯錄于《太平禦覽》)記載,曹肇的弟弟曹纂力氣大的能舉起千鈞重的東西,曹叡非常寵愛他,睡覺的時候都和他在一起。有次曹纂與曹叡嬉戲以衣服作賭注,結果曹叡輸掉了衣服,于是曹纂進禦帳穿了曹叡的衣服出去。   (事亦見《藝文類聚》引《曹毗曹肇傳》,文字略異   )

在明人王世貞《豔異編》中,則稱曹肇本人“有殊色”,受到曹叡寵幸,并發生“賭衣弄帏”的故事。   馮夢龍《情史》等明清小說集同收此事。  

淩雲之台

雲台修建的非常精巧,雖然高聳險峻, 随着風搖動,但是從來不會倒塌。魏明帝登上淩雲台,搖搖晃晃的很害怕它垮掉,就命人用木材從四周支撐,沒想到淩雲台居然倒塌了,大家都說是因為輕重力作用使其偏倒了。  

寬容納谏

許允是吏部郎,手下任用的很多人都是他的鄉親,魏明帝遣虎贲軍收治他,許允的妻子說:“皇上是明君,應當以理相告。”明帝核問許允,許允回答說:“我都是了解情況,以才能任命的鄉親為手下的,陛下可以去檢查是否屬實,如果他們不稱職,我願意受罰。”明帝于是去核查,發現果然官得其人,于是放了許允,明帝見許允衣裳破爛,又賜給他很多新衣服。  

斷虎爪牙

魏明帝曹叡在宣武場上斷老虎爪牙,允許百姓觀看。王戎那時七歲,也前往觀看,老虎有的爬上欄杆吼叫,聲音震動,觀看的人都感到驚吓,隻有王戎沒有恐懼的顔色,曹叡從樓閣上看見,非常驚異,就派人去問王戎的名字。  

生得廟号

景初元年(237年)五月,有司上奏:“武皇帝撥亂反正,為魏太祖,樂用武始之舞;文皇帝應天受命,為魏高祖,樂用鹹熙之舞;帝制作興治,為魏烈祖,樂用章斌之舞。”也就是說,魏明帝生前就已經得到了“烈祖”的廟号。東晉史家孫盛對此批評道:“夫谥以表行,廟以存容,皆于既沒然後著焉,所以原始要終,以示百世也,未有當年而逆制祖宗,未終而豫自尊顯。昔華樂以厚斂緻譏,周人以豫兇違禮,魏之群司,于是乎失正。”清朝乾隆帝亦稱“曹睿方在,而先定廟号,可笑無過此者”。  

異服癖

東漢時期,天子的冠冕,前後旒用的都是真白玉珠,曹叡因為喜歡女人衣服,改用珊瑚珠來裝飾。  

有一次曹叡戴着繡帽,穿着半袖的缥绫衣服,被楊阜看見了,楊阜問曹叡:“這是行的什麼禮儀呢?”曹叡默不作答,後來不按禮法穿朝服就不敢再見楊阜。  

親屬成員

家世

祖父:魏武帝曹操

祖母:武宣皇後卞氏

父親:魏文帝曹丕

嫡母:文德郭皇後,226年魏明帝曹叡即位尊奉皇後郭氏為皇太後,明帝青龍三年(235)逝世。  

親母:文昭皇後甄氏,221年魏文帝曹丕将甄夫人賜死,226年明帝曹叡即位追尊為文昭皇後。  

後妃

據《魏略》記載,魏明帝後宮甚衆,嫔嫱共達數萬人。   《三國志》記載齊王曹芳時期,魏明帝所留嫔妃僅才人尚有至少六十四位。  

正室

虞氏,曹叡元配,平原王妃,于曹叡即位後被遣黜。

明悼皇後毛氏(毛皇後),227年封為皇後,237年被曹叡賜死。

明元皇後郭氏(郭皇後),238年曹叡病重之際冊立為皇後,曹芳即位後尊為皇太後,264年去世。

嫔妃

張才人,後被張當私自送給曹爽。  

何才人,後被張當私自送給曹爽。  

石英,後與另外十名才人一同被張當送給曹爽為伎人。  

同母妹

同母妹:東鄉公主。

子女

兒子

清河王曹冏,早夭。

繁陽王曹穆,早夭。

安平哀王曹殷,早夭,追封。  

秦王曹詢,曹叡養子,生父不詳,早逝。

齊王曹芳,曹叡養子,生父不詳,疑為任城王曹彰之孫、曹楷之子。曹叡病逝後繼立為帝,後被廢。    

魏元帝曹奂,曹叡、明元郭皇後養子,生父燕王曹宇。   甘露五年(260),司馬昭與衆臣商議,立曹奂為皇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

女兒

平原懿公主曹淑,早夭,追谥。  

齊長公主,先嫁中書令李豐之子李韬、後嫁中書侍郎任恺。  

曆史争議

根據陳壽《三國志》中記載,曹叡三十六歲駕崩,反推則可得出其出生于建安九年(204年),裴松之在為《三國志》補注時,對此提出異議:魏武帝曹操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才平定邺城,魏文帝那時納甄後,因此明帝應該是建安十年(205年)出生。以此推之,明帝十五歲尚處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身為魏王還未辭世,其父曹丕隻是王太子。而延康元年(220年)已經即位的曹丕借天子之名追尊先祖并給曹叡封侯是合理的。清代侯康認為“十五當改十六”,但态度不免草率。今人王雪晶認為即使《三國志》時有“曲筆”、“多回護”的弊病,也不至在同一個人的傳記中出現如此多的失誤。因此,裴松之以建安十年為曹叡生年之說仍有待确證。  

《三國志·文帝紀》記載,延康元年(220年)曹叡十五歲,被封為武德侯,以虛歲反推即可得知,曹叡應當出生于建安十一年(206年)。   至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去世時,當為三十四歲。但考慮到曹叡曾于景初元年将三月改四月,而曹芳即位後将曆法改了回去,所以今人王雪晶認為不宜将景初三年算作一年的,則曹叡年齡當為三十三歲。因此,王雪晶推測“六”字或許是“三”字在傳抄過程中誤認誤寫導緻的錯别字。  

史書記載

陳壽《三國志·魏書·明帝紀》

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七十四·魏紀六》

影視形象

1994年《三國演義》:王光輝飾演曹叡。

2002年《洛神》:鄧一君飾演曹叡。  

2010年《新三國》:楊德民飾演曹叡。

2013年《新洛神》:邱國泰飾演曹叡。

2017年《軍師聯盟》:劉歡飾演曹叡。

2018年《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蔣博倫飾演曹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