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課

磨課

教學方式
磨課,是指把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并集中組員智慧的課以及上公開課前的反複推敲試講過程。一個“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複複的修改斟酌和耗費教師的大量汗水。不過,這磨課的“磨”字就如俠客十年磨一劍、修煉得道一樣,道出了一節成功好課的艱辛和不易。磨課的模式有:基本式、簡化式、同課異構式、教學診斷改進式、行動導向式。[1]
    中文名:磨課 外文名: 别名: 要求:耗費教師的大量汗水反複的修改 優點:促進了教師成長磨出教師創新精神 模式:基本式、簡化式、同課異構式等

概念

自從國家和各省市推行新課程改革以來,學校裡就持續開展了教育、教學掀起“比、學、趕、幫、超”的熱潮,公開課、賽課活動每學期都要舉行幾次,校際的觀摩課、示範課也定期展開。學校各學科教研組、各年級部備課組幾乎 周周定期活動,傳達上級通知,介紹聽課新知體會,統一進度,交流經驗,有經驗教師對年輕教師以及老教師對新教師的傳、幫、帶,共同研讨教法和對學生學法指導内容,編制周課教案、學案等,力争每課的任務明确、知識點詳盡、師生互動到位,每節課幾乎都集中了所有組内成員的智慧和學識,把每節課都上成精品課。

規模較大、範圍較廣、影響深遠、級别較高的公開課是學校教研活動中的奧賽,通常把教師上校際、大市、跨市的公開課叫“做課”。把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并集中組員智慧的課以及上公開課前的反複推敲試講過程叫“磨課”。一個“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複複的修改斟酌和耗費教師的大量汗水。不過,這磨課的“磨”字就如俠客十年磨一劍、修煉得道一樣,道出了一節成功好課的艱辛和不易。

當然,學生對老師磨課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大多認為磨課有利于大家的身心健康和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更有助于增強學生免疫力、意志力、精神力,使廣大學生在工作後還深受其益。

教育總是從問題抓起,從源頭而不自量力, 中國的現狀決定了各種現實的存在意義,這不是本身的問題,而是問題的本身。人們需要更加實在的去面對現狀,而不是停留在無意義的吹毛求疵上。

模式

磨課的模式有基本式、簡化式、同課異構式、教學診斷改進式、行動導向式。

程序

磨課通常包括以下幾個基本程序:選定磨課課題——開展備課分析,編制教學方案——在備課組說課,集體讨論修改——專家指導,同行對比研讨,二次修改方案——組織同伴觀課、議課,三改教學方案——二次執教,錄像回放,四改教學方案——如此反複,直到滿意為止,形成終結教案——撰寫磨課體會——磨課教案結集共享。

課例打磨主要突出了“三次備課、兩次飛躍”,也就是先由個人進行“基于個人經驗的第一次備課”,然後進行“基于群體經驗和必要研究的備課”,實現第一次飛躍,最後進行“基于實踐反思和必要研究的備課”,實現第二次飛躍。

要求

一是磨課活動要以五至十人異質同組為宜。這樣,易于發現不同問題,提出不同觀點。因為,教師隻有在不同的思想觀念、教學方法的交流與沖突中才能對各種觀點作進一步的比較與鑒别,才能獲得對問題更為本質、全面的認識,才能實現共同提高。

二是遵循磨課程序,實實在在地按序推進。平時磨課活動中,參與磨課的教師有的不進行備課分析,而是直接編制教案,對編制教案的基礎是什麼?課标、教材還是學生?教師們的回答是經驗。缺乏課标和學情基礎的教學設計是教師的一相情願,這種固守經驗、本末倒置的做法違背了磨課的本意——教師在生成好課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與技能,實現專業成長。

三是反複但不重複。反複是不斷地推敲,是質量的螺旋上升,而非簡單機械地重複。教學是具有創造性的藝術,磨課正是這種創造性呈現的過程。磨課可以使人推敲中産生新方法、新理念,促使教學更加完美,這才是反複的價值。

四是經常化和制度化。要堅持每課必磨,周有小結,月有精品課。習以為常,教學工作才更具藝術氣息,專業水平才能迅速提高。

五是磨課的主題必須是當前教學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

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各領域中内容最多,在教材中占得篇幅最長。但目前針對計算教學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很多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一般照本宣科,很少深入思考;公開課教學中,大多數計算教學課和其他類型的課相比很難出彩,于是限于評比的功利性,很少有老師選擇計算課,比如:2010年山東省小學數學優質課評選泰安賽區32節課,隻有兩位老師選擇了計算教學的内容,實際上課效果看,和其他課型相比有明顯差距,這樣無形之中也給了廣大一線教師一個暗示:研究計算課教學沒有前途,這也是造成廣大教師不深入研究計算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因。

越是平時教學研究的薄弱環節,也越有責任引導廣大一線教師展開對計算教學的深入研究。

六是将學生前測情況的分析作為确定教學流程的重要依據。

在課例打磨過程中,張丹教授建議做學生前測,了解學生的基礎。通過考查,人們發現,運用這樣的方法,可以了解學生的起點能力,及時彌補缺漏;了解學生的現有水平,調整教學策略;了解學生的知識類型,調整學習任務;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态,調整學習方式;了解學生學習的難點,設立使能目标。

七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汲取他人之長不一定全盤照搬,取其一點,變為自我,和自己的教學設計融為一體,有時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本節課在備課和試教之前從網上搜索了大量教學設計、實錄,網上的教學設計都大同小異,大多都沒有多少特色,可利用價值不大。但有兩個細節給人們印象很深:

一個細節是在學生自主探索出各種口算方法之後,有位老師是讓有代表性方法的學生進行闆演,再讓其他學生認真觀察幾種方法,看明白了哪種,給大家說一說他是怎麼算的。還有個細節是練習的設計。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的過程中,有個老師就設計了一個練習12×44,在用豎式計算的過程中,用個位上的4和12乘、用十位上的4和12乘會出現兩個48,就讓學生分析這兩個48的不同,在分析的過程中勢必會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也會對算法——用哪一位乘就和哪一位對齊印象非常深刻。所以人們在教學設計時予以采納。

八是觀課不用太專業,抓住一點分析透徹就行;擴大一點說,教學研究要向專題化、深入化轉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