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下屬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是歐洲聯盟與中國政府之間的政府性質的重要教育合作項目,緻力于培養法學雙碩士研究生(中國法+歐洲-國際法),為法官、檢察官、律師和其他高級公務員及專業人士提供職業培訓,開展并促進法學研究與咨詢,以成為中歐雙方在法學研究與教育、學界與實務界交流與合作的平台。迄今為止,中歐法學院是唯一獲教育部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的法學院。
  • 中文名: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
  • 外文名:
  • 簡稱:中歐法學院
  • 創辦人:
  • 辦學性質:
  • 學校類别:法學類
  • 學校特色:
  • 主管部門:
  • 所屬企業:
  • 現任領導:
  • 專職院士數:
  • 高職專業:
  • 本科專業:
  • 碩士點:
  • 博士點:
  • 博士後:
  • 國家重點學科:
  • 院系設置:中國法學、歐洲法學
  • 校訓:
  • 校歌:
  • 院訓:
  • 院歌:
  • 地址:
  • 院校代碼:
  • 主要獎項:
  • 知名校友:
  • 知名教師:
  • 重要評價:培養學貫中西的法律人才

辦學曆史

激烈角逐

2006年7月,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徐顯明教授應歐洲聯盟歐洲委員會駐華代表團邀請,前往代表團所在地,拜訪賽日·安博大使。雙方進行了一小時三十分鐘左右的會談。中國政法大學方流芳教授、嶽禮玲教授、校長秘書張偉先生、歐盟歐洲委員會駐華代表團項目官員瑪麗亞女士參加了會談。徐顯明校長介紹了中國政法大學近幾年的發展,明确表示:中歐法學院項目意義重大,中國政法大學樂見其成,并有意參與項目競标,希望獲得與項目有關的更多信息。

2007年1月29日,商務部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歐洲委員會代表歐洲共同體,雙方簽署了旨在組建中歐法學院的2006/018-029号《财務協議》及其附件1《一般條件》、附件2《核心項目的技術和行政條款》。協議确定了中歐法學院的基本結構、合作方式和使命。根據協議,中歐法學院項目的承辦機構須通過招、投标方式确定。

2007年4月,中國政法大學組建“中歐法學院籌備工作領導小組”,校長徐顯明任組長和召集人,成員有:(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前司法部部長)張福森先生、(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石亞軍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朱勇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張柳華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張保生教授和(中國政法大學)方流芳教授。籌備工作領導小組授權方流芳教授負責“籌備工作組”的日常事務,包括:參與項目競标、對外協調和申報中外合作辦學等。

2007年4月5日,徐顯明校長、朱勇副校長、方流芳教授、許蘭教授與德國漢堡大學前任校長盧策先生、漢堡大學法學院院長圖漢斯教授、德國技術合作公司尤翰林教授會晤,雙方就組建中歐法學院項目的競标團隊初步形成合作共識,并将就細節問題進行進一步磋商。

2007年4月17日,中國政法大學徐顯明校長、張保生副校長分别與(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朱蘇力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法學院院長)王利明教授洽談,表達了合作申報中歐法學院項目的意願。

2007年4月28日,歐洲委員會在公布了《中歐法學院項目資助申請招标指引》。《招标指引》規定:應由一所或者若幹所中國大學以及代表不同法律傳統的歐洲大學共同組成團隊,由其中一所歐洲大學作為“受益人”、代表團隊全體成員向歐洲委員會投标,同時,亦代表團隊全體成員接受歐洲委員會的資助。招标截止時間為2007年9月。

2007年5月18日,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代表參加了在歐盟歐洲委員會駐華代表團召開的信息公布會。中國政法大學的代表有:方流芳教授、嶽禮玲教授、許蘭教授、齊紅博士。德國技術合作公司尤翰林教授也參加了會議。

2007年5月21日,國家檢察官學院給中國政法大學發出書面回函,表示同意參加中國政法大學所在的競标團隊。

2007年6月初,清華大學明确表示,願意參加中國政法大學所在的競标團隊。

2007年6月13日,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徐顯明主持召開中國政法大學競标中歐法學院項目的專題會議。會議确定了中國政法大學參與競标的基本條件,包括中歐法學院設立于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以明法樓和國際交流中心的部分場地作為教學和辦公場所等。

2007年8月15日,中國政法大學朱勇副校長與國家法官學院懷效鋒院長商談中歐法學院項目合作事宜。懷效鋒院長代表國家法官學院同意參加中國政法大學競标團隊。

2007年10月11日,歐洲聯盟組成項目評估團,到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進行實地考察。徐顯明校長向歐盟評估團介紹了中國政法大學的曆史沿革、教學設施、師資力量和周邊環境等情況,回答了歐盟評估團提出的問題。歐盟評估團參觀了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國際交流中心、實驗室和明法樓。

正式啟動

2007年11月2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出席第四屆中歐工商峰會的時候發表重要講話,溫家寶總理代表中國政府正式宣布了中歐法學院項目的啟動。

2008年9月19日,中國政法大學收到教育部批準将中歐法學院設立在中國政法大學的批複,招生工作從當天啟動。教育部“關于同意設立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的批複”指出:批準設立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學院名稱的“英文譯文為China-EU School of Law in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中歐法學院的“中外合作辦學者”為中國政法大學和德國漢堡大學;中歐法學院“主要實施中國法律碩士和歐洲法學碩士教育,可适時開展中國法學博士研究生教育。”。

成立慶典

2008年10月2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23日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共同出席了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成立慶典并緻辭。成立慶典前,李克強同志在中國政法大學會見了巴羅佐主席一行。李克強說,中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合作不斷加深。在當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下,加強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中歐雙方應加強對話與交流,擴大并深化務實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學術研究

研究機構

法哲學與交叉法學研究所(簡稱LPI)是設于中歐法學院的專門研究機構,于2011年5月21日成立,旨在推動法哲學與法學學科内部之間以及法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研究和互動。

當前法學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關聯日益緊密,這一方面拓寬了法學的研究視野,另一方面對法學的學科發展和理論建構提出了新的命題和方向。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哲學與交叉法學研究所的成立,旨在推進法哲學與法學學科内部之間以及法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研究和互動。

學術資源

中歐法學院創辦中歐法律雜志(China-EU Law Journal),以讨論與中歐相關的法律問題和報道中國最新的法律發展。雜志尤其關注最新立法、判例法以及中歐關系的發展。

中歐法學院創辦了中歐法律叢書系列(China-EU Law Series)。

學術會議

中歐法學院定期在北京舉辦有關中國與歐盟共同關注的法律問題的國際學術研讨會,參會人員包括法學和法律職業界的代表。除此以外,中歐法學院還根據特定研究項目的需要,舉辦相應的研讨會和座談會,并與職業培訓或博士項目結合開展活動。

咨詢活動

中歐法學院希望積極為國内外提供咨詢服務,對象包括中國政府部門、律師事務所、國際組織和其他組織等。中歐法學院擁有諸多中國及歐盟的頂尖研究和研究人員、學者、職業人士和其他專家的資源,能夠滿足中國、歐盟和國際法學領域内的各種需求。

辦學規模

使命任務

中歐法學院緻力于研究生教育(中國法+歐洲-國際法),為法官、檢察官、律師和其他公務員及專業人士提供職業培訓,開展并促進法學研究與咨詢,以成為中歐雙方在法學研究與教育、學界與實務界交流與合作的平台。學院的使命是通過倡導比較法學和引進國際社會的法學教育經驗,培養熟知中國法學和國際法學的新一代高級法律職業人士。

學院管理

中歐法學院的決策機構為“聯合管理委員會”,由10名委員組成,中國司法部前部長張福森先生為中方主席,德國漢堡大學代表尤漢林教授為歐方主席。中歐法學院的日常工作由聯席院長負責,聯席院長由聯合管理委員會任命。中方院長劉飛教授與歐方院長Armin Hatje教授、歐方執行院長Clemens Richter博士共同負責中歐法學院的運行。歐方執行院長代表歐方院長行使所有權力。

中歐法學院設顧問委員會。中方顧問分别為:最高人民法院前任院長、首席大法官肖揚先生、最高人民檢察院前任檢察長、首席大檢察官賈春旺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資深教授、著名民法學家王家福先生。

外方顧問分别為:前歐盟駐華代表團大使Serge Abou先生、前歐洲法院主席Gil Carlos Rodríguez Iglesias大法官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Rolf D. Cremer教授。

對外合作

作為中歐法律交流的平台,中歐法學院願意與各利益相關方緊密合作,以實現增進中歐雙方在教育、培訓、研究方面交流與合作的目标。

培養模式

中歐法學院專門從事法學研究生教育,有關項目包括:

(1)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法律碩士和漢堡大學“歐洲—國際法碩士”雙學位(雙碩士),修學三年;

(2)“歐洲—國際法碩士”(單項),修學一年;

(3)“英文講授的中國法”課程,修學一學期;

(4)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修學三年。

中歐法學院畢業生是中國的歐盟律師:學生修讀了中國法學碩士/法律碩士,也修讀了由歐洲教授用英文授課的歐洲-國際法學碩士,在多元化、國際化的環境下學習。因此,畢業生掌握中國法和歐洲-國際法的知識,具備良好法律英語水平。許多學生曾經到歐洲參加中歐法學院暑期班或者交流。

經過三年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高水平法律訓練,畢業生獲得了諸多技能、毅力和能力,能勝任未來國内、國際高層次法律領域的挑戰。

開展項目

中歐法學院緻力于培養雙碩士研究生(中國法+歐洲-國際法),為法官、檢察官、律師和其他公務員及專業人士提供職業培訓,開展并促進法學研究與咨詢,以成為中歐雙方在法學研究與教育、學界與實務界交流與合作的平台。學院的使命是通過倡導比較法學和引進國際社會的法學教育經驗,培養熟知中國法學和國際法學的新一代高級法律職業人士。

碩士項目

雙碩士項目

旨在培養通曉中國、歐盟法律,能以中、英文為工作語言,具有國際視野的法律人才。該項目由法律碩士(或法學碩士)與歐洲-國際法學碩士結合而成,學制為六個學期。學生修滿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可獲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法學碩士(畢業證和學位證)與漢堡大學法學碩士兩個學位,故稱雙碩士項目。

中國法學/法律碩士項目

以1978年之後中國市場化改革的曆程為背景,從沿革、轉型、現狀和前瞻等層面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部分,課程專任教授來自中國政法大學,兼任教授均為來自北京、台北、美國著名高校的傑出學者。學生修滿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獲得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學位。

中國政法大學在法學碩士和法律碩士教育領域經驗豐富,成就卓着。自1983年以來,中國政法大學已培養各類研究生近萬名,新中國第一批法學碩士、第一批法學博士皆出自中國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項目的專業研究方向包括:法理學、法律史、憲法與行政法學、法律經濟學、人權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知識産權法學、環境與資源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國際法學、比較法學等。

歐洲-國際法碩士項目

以歐洲法律傳統、歐洲一體化和法律統一的趨勢為背景,從曆史、文化和制度層面介紹歐盟法和國際法,修滿學分并提交合格論文,可獲得漢堡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該項目嚴格遵照歐盟學分轉換系統的要求,課程設計缜密,師資力量雄厚,學分和學位在歐洲得到普遍承認。

随着中、歐經貿的發展,在法律服務、司法、立法和法學研究領域,都需要兼通中國、歐盟法律的專家,而雙碩士項目正是應這樣的需求,通過将中國法律/法學碩士項目和歐洲-國際法碩士項目結合在一起,培養一批能夠在未來的中、歐交往中擔當重任的法律人。

博士項目

中歐法學院開展包括博士項目在内的其他研究生項目,以促進更高層次的法學交流和理解,培養更高素質的法律專業人才。學院将采取以下方式開展博士聯合培養:

1、聘請外國法學教授作為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生的指導教授;

2、派遣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生到外國法學院接受外國法學教授的指導;

3、接納外國法學院的博士生到中國政法大學訪問或學習;

4、招收國際學生攻讀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

研究咨詢

中歐法學院旨在推動、發展和開展學院職權範圍内的學術研究,包括:中國法、歐洲法、國際法學、人權、國際貿易與比較法,尤其關注中歐雙方交流相關領域。研究活動與碩士項目、職業培訓均為中歐法學院的三項主要任務。中歐法學院通過發布研究資助申請通知,接受申請,提供研究資助。本院網站公布研究項目的評審結果以及由中歐法學院資助的出版物。受資助的研究項目均由中國和歐洲的研究團隊共同完成。

除研究資助外,中歐法學院還通過組織講座、會議、研讨會以及其他中歐法學院職權範圍内的會議,開展研究活動。此外,中歐法學院還緻力于通過網站及其他方式,成為中國與歐盟的研究和會議、中歐法學院博客、論文和其他相關成果的展示平台。

校園環境

中歐法學院坐落在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内,昌平校區是中國政法大學的主校區,位于北京市昌平區中心,依着軍都山,傍着十三陵水庫,周邊有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兄弟院校。從這裡出發去北京市中心,大概一個小時車程不等,快的時候四十分鐘便可。校園周邊的自然人文景點更是不勝枚舉。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是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明十三陵、蟒山國家森林公園,還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銀山塔林。

除此之外,北京市昌平區還有“亞洲之最”的中國航空博物館、中國坦克博物館。因為昌平地處燕山腳下,被長城環抱,上風上水,這裡的空氣質量也非常好。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生态環境為昌平區的旅遊業發展造就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利用在中國政法大學的求學之餘,将周邊的名勝古迹周遊一遍,也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絕佳組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