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線菊

繡線菊

薔薇科繡線菊屬植物
繡線菊是薔薇科、繡線菊屬植物。直立灌木,高1-2米;枝條密集,小枝稍有稜角,黃褐色,嫩枝具短柔毛,老時脫落;冬芽卵形或長圓卵形,先端急尖,有數個褐色外露鱗片,外被稀疏細短柔毛。葉片長圓披針形至披針形,長4-8厘米,寬1-2.5厘米。花序為長圓形或金字塔形的圓錐花序,長6-13厘米,直徑3-5厘米,被細短柔毛,花朵密集。蓇葖果直立,無毛或沿腹縫有短柔毛,花柱頂生,傾斜開展,常具反折萼片。花期6-8月,果期8-9月。[1]
    中文名: 拉丁學名:Spiraea salicifolia var. salicifolia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超目: 目:薔薇目 亞目:薔薇亞目 科:薔薇科 亞科:繡線菊亞科 族: 亞族: 屬:繡線菊屬 亞屬: 組:圓錐花序組 亞組: 種:繡線菊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繡線菊(原變種) 二名法:Spiraea salicifolia Linn. 分布:産黑龍江、吉林、遼甯、内蒙古。

基本内容

葉片長圓披針形至披針形,長4-8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密生銳鋸齒,有時為重鋸齒,兩面無毛;葉柄長1-4毫米,無毛。花序為長圓形或金字塔形的圓錐花序,長6-13厘米,直徑3-5厘米,被細短柔毛,花朵密集;花梗長4-7毫米;苞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全緣或有少數鋸齒,微被細短柔毛;花直徑5-7毫米;萼筒鐘狀;萼片三角形,内面微被短柔毛;花瓣卵形,先端通常圓鈍,長2-3毫米,寬2-2.5毫米,粉紅色;雄蕊50,約長于花瓣2倍;花盤圓環形,裂片呈細圓鋸齒狀。

産地生境

産黑龍江、吉林、遼甯、内蒙古、河北。生長于河流沿岸、濕草原、空曠地和山溝中,海拔200-900米。蒙古、日本、朝鮮、蘇聯西伯利亞以及歐洲東南部均有分布。

實用價值

夏季盛開粉紅色鮮豔花朵,栽培供觀賞用,又為蜜源植物。

生态習性

喜光也稍耐蔭,抗寒,抗旱,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和深厚肥沃的土壤。萌蘖力和萌芽力均強,耐修剪。

病蟲害防治

繡線菊葉蜂為食葉害蟲,主要為害繡線菊,常常十數頭幼蟲群集蠶食繡線菊葉片,短期内可把葉片吃光,隻剩下主脈,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和觀賞。形态特征:成蟲體長5-7毫米。頭較大,黑色,觸角9節,淡黃褐色。前胸背闆黑褐色,翅茶褐色,前緣中部有一個深色痣斑。胸腹黃褐色,腹末黑褐色。足三對,黃褐色。卵短棍棒狀,白色透明,長約1毫米。幼蟲體長約13毫米,身體灰綠色,略呈透明。頭灰褐色,複眼深褐色,休息或取食時腹部常上舉。繭棕褐色,長橢圓形,長約6毫米。發生規律

該蟲一年發生2-3代,在淺土層結繭化蛹越冬。第二年四、五月間羽化後産卵于繡線菊嫩葉背面。卵往往橫卧排列,10-20粒為一堆。卵期約3-7天,初孵幼蟲先齧食卵殼和葉脈間葉肉,然後自葉緣蠶食葉片。五、六月間為幼蟲為害盛期。幼蟲老熟後入淺土層結繭化蛹。第一代蛹期約一周。一般在中午前後成蟲交尾産卵活動活躍。

價值介紹

枝繁葉茂,葉似柳葉,小花密集,花色粉紅,花期長,自初夏可至秋初,嬌美豔麗,是良好的園林觀賞植物和蜜源植物。

人工栽培

生長期管理

繡線菊每年施肥兩次,一次是冬肥,在冬季或早春實施有機肥;另一次在落花後,追施肥料。一般繡線菊樹施肥,可采取穴施的方法,即在樹冠:正投影線的邊緣,挖一條深約10厘米的環形溝,将肥料施入。此法既簡便又利于根系吸收,以後随着樹的生長,施肥的環形溝直徑和深度也随之增加。要求排水透氣良好,适時中耕。可根據樹的需求合理澆水,噴施新高脂膜保肥保墒。

修剪養護

修剪主要是剪去枯萎枝、徒長枝、重疊枝及病蟲枝。繡線菊非常能抗寒,抗旱、如果你對枝葉進行了修剪,那麼,那麼繡線菊又會很努力的生長出新的枝葉來。修剪後的枝條要及時用愈傷防腐膜,使其傷口快速愈合,防止雨淋後病菌侵入,導緻腐爛。在花芽分化期,噴施促花王3号,能把植物營養生長轉化成生殖營養、抑制主梢瘋長,促進花芽分化,多開花。繡線菊安全越冬,須噴灑護樹将軍保護樹體防凍、驅逐越冬病毒、蟲害着落于樹體繁衍,催促果樹早冬眠,恢複元氣。

價值

繡線菊的花語和象征代表意義:祈福、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