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妃

貴妃

帝王之妾
貴妃,地位高的妃子,皇帝妾室封号之一。南朝宋孝武帝劉駿于孝建三年始設,地位次于皇後,自隋至清多沿置。其中唐玄宗初年曾停置,旋恢複。明成化年間,明憲宗在其上另設皇貴妃,位降一等。清代沿用。貴妃是古代皇帝高級妾室的封号,居于内命婦的第一等,地位與外命婦中最高等的親王妃及長公主相當。
  • 中文名:貴妃
  • 外文名:Noble Consort
  • 始置:南北朝
  • 官職:正一品、正二品
  • 著名貴妃:楊貴妃、萬貴妃
  • 釋義:帝王妾室封号,指尊貴的妃嫔

宮廷名詞

演變曆史

貴妃,古代皇帝妃嫔的稱号。開始是南朝宋孝武帝始置的,位比相國,與貴嫔、貴人号稱三夫人。後代多沿用其名。

唐宋二朝時,貴妃是僅次于皇後的封号,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并稱四夫人,品級正一品。

明朝時,宮中皇妃的封号有很多,如順妃、甯妃、良妃等,但貴妃仍是最高級的封号,憲宗始置皇貴妃,貴妃成為次等封号。

清朝的後宮品級為: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嫔、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秀女。貴妃是後宮第三等封号。

地位

在皇貴妃創立之前,貴妃一直是内命婦的第一等。貴妃的地位大緻與親王的正妻及同輩的公主相當,貴妃是内命婦的第一等,親王妃、長公主是外命婦的第一等。

文化

南北朝

皇後以下置貴妃,位于貴嫔之上,又以昭儀、昭容、昭華代修華、修容、修儀。以後又有修改,如以三淑、三昭、三修為九嫔,而以婕妤、容華、充華等位其下。南北朝代均有增損。梁以貴妃、貴嫔、貴姬為三夫人,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為九嫔,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為五職,又有美人、才人、良人稱三職。

隋朝品級

隋文帝在獨孤皇後死後,确立妃嫔制度。

一品:三夫人(三人,分别為貴妃、淑妃、德妃)

二品:九嫔(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各1人)

三品:婕妤(12人)

四品:美人

五品:才人(與美人共15人)

六品:寶林(20人)

七品:禦女(24人)

八品:采女(37人)(與寶林、禦女曰八十一禦妻)

唐代品級

前期:唐高祖武德、唐太宗貞觀時期:

一品:妃(四人,分别為貴妃、淑妃、賢妃、德妃)

二品:九嫔(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一人)

三品:婕妤(9人)

四品:美人(9人)

五品:才人(9人)(在唐代,皇後不屬于官職,所以無品級,連同婕妤、美人共稱為二十七世婦)

六品:寶林(27人)

七品:禦女(27人)

八品:采女(27人)(與寶林、禦女曰八十一禦妻)

唐高宗時:裁撤後宮人數,更易内官名稱

一品:贊妃、德妃(代四妃)

二品:宣儀(4人,代九嫔)

三品:承閨(5人,代美人)

四品:承旨(5人,代才人)

五品:衛仙(6人,代寶林)

六品:供奉(8人,代禦女)

七品:侍栉(20人,代采女)

八品:侍巾(30人,統稱“内官”)。

唐玄宗時:根據法象之意改四妃為三妃

一品:惠妃、麗妃、華妃(但仍封楊玉環為貴妃均為正一品)

二品:芳儀(六人)

三品:美人(四人)

四品:才人(七人)

五品:尚宮、尚儀、尚服各二人

其餘各司各典的女官為六品至九品

宋朝品級

各個宋帝在位的時候略有差異。

一品:四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或宸妃)各一人)

二品:九嫔(貴儀、貴容、淑儀、淑容、順儀、順容、婉儀、婉容各1人,

或者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1人)

三品:婕妤(無定數)

四品:美人(無定數)

五品:才人(無定數)

遼朝品級

元妃、貴妃、德妃、文妃

昭容、昭儀、淑儀、和儀、麗儀、順儀、芳儀等

皇後外,惟見妃子之稱,無其他等級。

金朝品級

皇後

貴妃、賢妃、德妃

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婕妤九人

美人九人

才人九人

二十七世婦、寶林二十七人

禦女二十七人

采女二十七人,比八十一禦妻

又有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皆内官也。

元朝品級

後妃封号惟皇後、妃二等,再沒有别的名号

明朝品級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

賢妃、淑妃、莊妃、敬妃、惠妃、順妃、康妃、甯妃

皇後一下皆為妃位,後代皇帝多有改動,也設立了一些等級,皇貴妃位份在明憲宗皇帝時期确立。

明世宗嘉靖皇帝效仿古制設立後宮等級

皇貴妃

貴妃

賢妃、淑妃、莊妃、敬妃、惠妃、順妃、康妃、甯妃

九嫔(德嫔、賢嫔、莊嫔、麗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

婕妤

昭儀

美人

才人

貴人

選侍

淑女

清代品級

皇後(1人)【位同帝尊,不設品級】

一品:皇貴妃(1人)

二品:貴妃(2人)

三品:妃(4人)

四品:嫔(6人)

五品:貴人(無定數)

六品:常在(無定數)

七品:答應(無定數)

曆史名人

北周

1.北周宣帝:元貴妃、尉遲貴妃

南朝

1.宋孝武帝:殷貴妃(殷淑儀,死後追封為貴妃)

2.宋明帝:陳貴妃(陳妙登)

3.齊武帝:範貴妃

4.齊明帝:蕭貴妃、袁貴妃

5.梁元帝:夏貴妃

6.陳宣帝:錢貴妃

7.陳後主:張貴妃(張麗華

唐朝

1.唐高祖:萬貴妃

2.唐太宗:韋貴妃、楊貴妃(死後追封為貴妃,史稱小楊妃)

3.唐睿宗:豆盧貴妃、崔貴妃

4.唐玄宗:楊貴妃、董貴妃

5.唐代宗:獨孤貴妃、崔貴妃

6.唐憲宗:郭貴妃

7.唐穆宗:武貴妃

8.唐敬宗:郭貴妃

9.唐懿宗:王貴妃

五代十國

1.後周太祖:張貴妃

2.前蜀高祖:張貴妃

3.前蜀後主:錢貴妃

4.南漢後主:李貴妃

5.後蜀高祖:李貴妃

宋朝

1.宋真宗:杜貴妃、陳貴妃、沈貴妃(死後被宋仁宗追封為昭靜貴妃)

2.宋仁宗:周貴妃、張貴妃(死後追封為溫成皇後)、苗貴妃(死後追封為昭節貴妃)

3.宋神宗:宋貴妃

3.宋徽宗:鄭貴妃、王貴妃、喬貴妃、劉貴妃、崔貴妃

4.宋高宗:吳貴妃(死後追封為憲聖慈烈皇後)、張貴妃

5.宋孝宗:謝貴妃(死後追封為成肅皇後)、蔡貴妃

6.宋光宗:黃貴妃、張貴妃

7.宋理宗:謝貴妃、賈貴妃、閻貴妃

遼朝

1.遼景宗:蕭貴妃(蕭綽)

2.遼興宗:蕭貴妃

金朝

1.金太祖:蕭貴妃

2.金熙宗:裴滿貴妃

3.海陵王:大貴妃、唐括貴妃

4.金世宗:李貴妃

明朝

1.明太祖:孫貴妃、趙貴妃

2.明成祖:王貴妃、張貴妃

3.明仁宗:郭貴妃

4.明宣宗:孫貴妃(後立為皇後,即孝恭皇後)、何貴妃

5.明英宗:周貴妃

6.明憲宗:萬貴妃、邵貴妃

7.明世宗:沈貴妃(後為皇貴妃)、文貴妃、王貴妃(後為皇貴妃)、閻貴妃(追封為皇貴妃)、馬貴妃

8.明神宗:王貴妃(後進封皇貴妃,追封孝靖皇後)、鄭貴妃(後進封為皇貴妃)、李貴妃(追封為皇貴妃)

9.明熹宗:任貴妃(後為皇貴妃)、範貴妃(即範慧妃)

10.明思宗:袁貴妃(後進封為皇貴妃)、田貴妃

11.弘光帝:金貴妃

清朝

1.清太宗: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

2.清聖祖:貴妃佟佳氏(後立為皇後,即孝懿仁皇後)、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孝昭仁皇後妹)、貴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後妹,即悫惠皇貴妃)

3.清世宗:年貴妃(即敦肅皇貴妃)、熹貴妃(乾隆生母,死後由乾隆追封為孝聖憲皇後)

4.清高宗:貴妃高佳氏(即慧賢皇貴妃)、娴貴妃(即乾隆繼皇後)、純貴妃(即純惠皇貴妃)、嘉貴妃(即淑嘉皇貴妃)、令貴妃魏氏(嘉慶生母,被追封為孝儀純皇後)、忻貴妃戴佳氏、慶貴妃陸氏(嘉慶養母,被追封為慶恭皇貴妃)、愉貴妃珂裡葉特氏、穎貴妃巴林氏、婉貴妃陳氏

5.清仁宗:貴妃鈕祜祿氏(即嘉慶帝繼後孝和睿皇後)、諴貴妃劉佳氏(即和裕皇貴妃)、如貴妃鈕祜祿氏(即恭順皇貴妃)

6.清宣宗:全貴妃鈕祜祿氏(鹹豐之母,即孝全成皇後)、彤貴妃舒穆祿氏、靜貴妃博爾濟吉特氏(鹹豐養母,追封為孝靜成皇後)、琳貴妃烏雅氏(光緒帝祖母、宣統帝曾祖母,追封為莊順皇貴妃)

7.清文宗:貞貴妃鈕祜祿氏(即慈安太後,孝貞顯皇後)、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後,孝欽顯皇後)

8.清穆宗:珣貴妃阿魯特氏(即莊和皇貴妃)、瑜貴妃赫舍裡氏(即敬懿皇貴妃)、瑨貴妃西林覺羅氏(即榮惠皇貴妃)

9.清德宗:兼祧皇考瑾貴妃他他拉氏(即端康皇貴妃)、珍貴妃他他拉氏(死後追封為貴妃)

10.清遜帝:明賢貴妃(即祥貴人譚玉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