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子

蒼耳子

菊科蒼耳屬植物
蒼耳子,中藥名。為菊科蒼耳屬植物蒼耳(XanthiumsibiricumPatr)的成熟帶總苞的果實。具有發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鼻淵,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疥癬麻風。[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學名:蒼耳子 中文别名:荊棘狗、老鼠愁、葈耳實、蒼子、胡蒼子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菊目 科:菊科 屬:蒼耳屬 種:蒼耳 拉丁學名:anthiumsibiricum 分布區域:分布于黑龍江、遼甯、内蒙古及河北。

功能

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

用法用量

3~10g。

生理特性

蒼耳為一年草本植物,其果實蒼耳子呈紡錘彤或卵圓形,長1~37.5px,直徑0.4~17.5px。表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全體有鈎刺,頂端有2枚較粗的刺,分離或相連,基部有果梗痕。質硬而韌,橫切面中央有縱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紡錘形,一面較平坦,頂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縱紋。其常生長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邊、田邊。

用藥禁忌

1、血虛之頭痛、痹痛忌服。

2、《唐本草》:忌豬肉、馬肉、米泔。

3、《本草從新》:散氣耗血,虛人勿服。

4、不良反應及治療:我國北方某些地區,偶有誤食蒼耳子或蒼耳子芽而引起中毒者。服蒼耳子有生吃的,有炒熟或煮熟的,也有水煮後喝湯的。服食量最少的僅5-6粒(兒童),多的達3000g;服蒼耳子芽50-2000g不等。中毒反應輕重不一。一般有頭暈、頭痛、懶動、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或發熱、顔面潮紅、結膜充血。荨麻疹等;嚴重者可出現煩躁不安或終日昏沉嗜睡,進而昏迷、抽搐,心動過緩,血壓升高,黃疸,肝腫大,肝功能損害,出血,尿常規改變或少尿,眼睑浮腫等。乃因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及肝髒、腎髒損害所緻。中毒者如能及時而有效的進行救治,大多能迅速恢複。少數中毒嚴重或搶救不及時者,可因肝細胞大量壞死而緻肝昏迷,以及腎功能衰竭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臨床應用

1、治療細菌性痢疾:蒼耳子每日120~150g,水煎,分3~4次内服(治療106例);或每日用鮮幹蒼耳子、葉60g,水煎,分3~4次内服(治療4例)。共治療110例急性細菌性痢疾患者,其中1例服藥後發生嘔吐而未用,其餘109例均獲治愈,治愈率為99.1%.平均治愈天數為5天。

2、治療泌尿系感染:蒼耳子250g(炒焦),加水600ml,煎取藥汁400ml,再加紅糖100g,1次服用,小兒用量酌減。治療28例,痊愈20例,好轉6例,無效2例。

3、治療腰腿痛:将蒼耳子制成30%針劑,每次用2~4ml于痛點注射,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治療腰部扭傷、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肥大性腰椎炎、腰椎隐裂等引起的腰腿痛163例,總有效率為89%。一般3~5次奏效,。最快者注射一次後即減輕。對急性腰部扭傷或腰肌勞損療效較好;對于骶椎隐裂及肥大性腰椎炎所緻的腰痛,療效不穩定。

4、治療腮腺炎:蒼耳子加水煎服,每日4次,連服3天。新生兒每天3g,1~2歲5g,以後每增加2歲即增加5g,14歲以上30~45g。一般輕症服2~3天即可,重症可配合蒼耳草葉搗爛敷患處。有合并症者配合其他療法處理。

5、治療瘡疖:蒼耳子、牛蒡子、生大黃、金銀花、蒲公英各9g,土茯苓3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4~8劑。治療瘡疖30例,均獲得良好效果。但不适用于糖尿病引起的瘡疖。

6、治療牛皮癬:蒼耳子15~24g,防風9~12g,烏梢蛇、當歸、赤芍、白蒺藜各9~15g,丹皮9g。溫水浸泡1小時,文火煮沸後再煎30分鐘,連煎2~3次,取汁350~400ml,分3次口服,每日1劑。治療牛皮癬26例,治愈14例,顯效5例,無效7例。一般服藥20劑即可控制。

7、治療尋常疣、扁平疣:蒼耳子10g,浸泡于75%酒精50ml内,密閉7日,取液備用。用棉球蘸藥液塗抹患處,每日數次。尋常疣用藥10日、扁平疣用藥7日,多于停藥15~20日疣自行脫落。治療104例,痊愈98例,好轉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9.1%。

8、治療下肢潰瘍:蒼耳子60~120g,,炒黃研末,生豬闆油120~180g,共搗為糊狀.用時先用石灰水(石灰500g,加開水4000ml沖泡,靜置1小時後吸取上清液)洗淨瘡面,揩幹後塗上藥膏,外用繃帶包紮.冬季5~7天,夏季3天更換敷料。

9、治療腳癬:蒼耳子30g,微搗,明礬、苦參、蛇床子、黃柏各15g。加水600ml,煎至500ml,過濾去渣,再加入沸後約40℃的溫水10倍,于臨睡前洗腳20分鐘,連洗3次為1療程。若症狀未消失者,宜在半月後再進行第2個療程。

10、治療嬰兒濕疹:蒼耳子、生大黃、川連、黃柏、苦參各10g,滲液多者加枯礬10g。上藥水煎,濾液熏洗患處,每日3次。治療50例,皆愈。

常用配方

1、治諸風眩暈,或頭腦攻痛:蒼耳仁三兩,天麻、白菊花各三錢。(《本草彙言》)

2、除風濕痹,四肢拘攣:蒼耳子三兩。搗末,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呷。(《食醫心鏡》)

3、治大麻風:蒼術一斤,蒼耳子三兩。各為末,米飯為丸,如梧子大。日三服,每服二錢。忌房事三月。(《洞天奧旨》)

4、治疥癞,消風散毒:蒼耳子炒蚬肉食。(《生草藥性備要》)

5、治婦人風瘙瘾疹,身癢不止:蒼耳花、葉、子等分,搗細羅為末。每服以豆淋酒調下二錢。(《聖惠方》)

6、治鼻流濁涕不止:辛夷半兩,蒼耳子二錢半,香白芷一兩,薄荷葉半錢。上并曬幹,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蔥、茶清食後調服。(《濟生方》蒼耳散)

7、治目睹、耳鳴:蒼耳子半分。搗爛,以水二升,絞濾取汁,和粳米半兩煮粥食之,或作散煎服。(《聖惠方》蒼耳子粥)

8、治牙疼:蒼耳子五升,以水一鬥,煮取五升,熱含之,疼則吐,吐複含。無子,莖、葉皆得用之。(《千金翼方》)

9、治疔瘡惡毒:蒼耳子五錢。微炒為末,黃酒沖服;并用雞子清塗患處,疔根拔出。(《經驗廣集》蒼耳酒)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别

果實包在總苞内,呈紡錘形或卵圓形,長1-1.5cm,直徑0.4-0.7cm。表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全體有鈎刺,先端有較粗的刺2枚,分離或連生,基産有梗痕。質硬而韌,橫切面中間有一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紡錘形,一面較平坦,先端具一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縱紋。種皮膜質,淺灰色,有縱紋;子葉2,有油性。氣微,味微苦。

以粒大、飽滿、色黃棕者為佳。

顯微鑒别

粉末特征:在黃色。

1、纖維衆多,成束或單個散在,多數呈細長棱形,長約425μm,直徑17μm,壁較薄;少數較短,長約255μm,壁稍厚,有明顯的紋孔。

2、木薄壁細胞(存在于導附近)長方形,長96-120μm,,貢19-24μm,具單孔。

3、導和少見,網紋導和直徑約34μm,螺紋導管直徑約12μm。

4、子葉薄壁細胞含糊粉粒及油滴。

5、種皮薄壁細胞類圓形或長方形,淡黃色。

理化鑒别

1、取樣品粗粉10g,用0.5%鹽酸乙醇溶液70ml,回流10分鐘,濾過。取濾液2ml加三氯化鐵液1滴,顯綠色。(檢查酚性成分)

2、将上述濾液用氨試液調至中性,蒸幹,殘渣用少量5%硫酸溶解,分成兩份,一份加矽鎢酸試劑1滴,顯淺黃色沉澱,另一份加碘化铋鉀試劑1滴,顯桔紅色沉澱。(檢查生物鹼)

3、薄層層析樣品制備:取樣品粗粉10g,用甲醇振搖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減壓濃縮到少量,供點樣用。用蘆丁對照。吸附劑:矽膠G,濕法鋪闆。展開劑: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層)。展距:10.5cm。顯色劑:氨蒸汽,斑點呈黃色。

藥物應用鑒别

1、頭痛偏于風寒者多用白芷,頭痛偏于風熱者多用蒼耳子。

2、蒼耳蟲是寄生在蒼耳梗部與枝間之蟲,秋後之間蒼耳落葉時,村杈枝桠間如有小孔必有幼蟲一條至十餘條,将蟲置入盛麻油之瓶中備用,可治疔瘡惡毒。

3、蒼耳子疏洩外風,不能用以鎮定内動之風,可治傷風之頭痛,而不能治虛症之偏頭痛。

化學除草

可以試試綠麥隆、2,4-滴丁酯、百草敵、綠磺隆等。

商品名稱】排草丹(Basagran)

【通用名稱】滅草松(bentazon)

【其他名稱】達松

【加工劑型】48%水劑

【用藥量】每公頃用48%排草丹1.5~3.0升。土壤水分适宜、雜草生長旺盛和雜草幼小時用低藥量,幹旱條件下和雜草大時用高藥量。排草丹對蒼耳有特效,每公頃用48%排草丹1.0~2.0升。

【使用時期】安豆最适宜時期是1~3片複葉期,闊葉雜草2~4葉期。蒼耳株高1米以内,鴨跖草3葉期以前。

【使用方法】全田施藥或苗帶施藥均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