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縣

清流縣

福建省三明市轄縣
清流縣,隸屬福建省三明市。位于福建西部,武夷山南側,九龍溪上遊。總面積1806.3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32萬公頃,林地面積15.41萬公頃,水域面積3940.41公頃。[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清流縣常住人口為118029人。[2]清流縣,宋元符元年(1098)置縣,隸屬汀州。1983年,始隸屬三明市。是著名的客家祖地之一,全縣客家風情濃郁。森林覆蓋率84%,無煙煤、瑩石、鎢等礦藏量豐富。清流縣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重點林業縣和全國農村初級電氣化縣,也是全國南方桂花重要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羅漢松生産基地。2012年12月13日被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中國金線蓮之鄉的稱号。[4]2019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471784萬元,增長7.9%。[3]
  • 中文名:清流縣
  • 外文名:Qingliu County
  • 别名:
  • 行政區劃代碼:350423
  • 行政區類别:縣
  •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省三明市
  • 地理位置:福建西部,武夷山南側,九龍溪上遊
  • 面積:1806.33
  • 下轄地區:7鎮6鄉
  • 政府駐地:福建省清流縣龍津鎮龍城街22号
  • 電話區号:0598
  • 郵政區碼:3653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九龍湖,李家鄉
  • 機場:
  • 火車站:清流站
  • 車牌代碼:閩G
  • 地區生産總值:
  • 地區生産總值:1471784 萬元((2019年))
  • 方 言:客家語汀州話
  • 人 口:118029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曆史沿革

清流,古屬黃連峒。周、春秋末,為閩越地。秦,屬閩中郡。漢初,屬閩越國。東漢,屬會稽郡。三國,屬建安郡。晉為新羅縣,地屬晉安郡。隋開皇(581~600),時并入邵武縣。

唐乾封二年(667年),建黃連鎮(今清流龍津鎮),開元十三年(725年),升為黃連縣。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屬汀州龍岩縣。後唐為長汀、甯化兩縣地,屬汀州。五代初屬閩王,後屬南唐。後晉,歸屬甯化麻倉裡,設清流驿。

宋元符元年(1098年),提刑王祖道巡視郡縣憩于甯化麻倉裡清流驿,愛其山明水秀,認為甯化地界廣遠,難于管理,呈文上奏劃甯化6團裡、長汀2團裡置清流縣,以“溪流回環清澈”故名,屬汀州。縣治設坊郭裡,後稱城關。紹定元年(1228),撤銷縣建置。元至元八年(1271年),恢複清流縣建置,屬汀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汀州路改為汀州府,清流屬汀州府。清代屬福建汀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屬福建省西路道,民國3年屬汀漳道(道所龍岩)。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清流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清流屬中央蘇區,直至民國23年,紅軍北上抗日。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1月至民國23年2月,十九路軍将領蔡廷锴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将福建劃為4個省,清流屬龍漳省。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福建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清流屬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長汀)。翌年10月,全省改劃為7個行政督察區,清流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五年(1936年),福建省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清流屬第九行政督察區。翌年7月,全省改劃為6個行政督察區,清流屬第六行政督察區(治所永安)。

1950年2月22日,清流解放,清流屬福建省人民政府永安專員公署。1956年5月,并入龍岩專員公署。1959年2月,清流、甯化合并,稱清甯縣。

1961年6月6日(9月批準)恢複清流縣建置,屬龍岩專員公署。

1963年5月,屬三明專員公署。1968年,屬三明地區革命委員會。

1968年11月7日,成立清流縣革命委員會。

1980年10月28日,清流縣革命委員會改稱清流縣人民政府,仍屬三明專員公署。

1983年4月,屬三明市管轄。

行政區劃

1995年,清流縣轄龍津鎮、嵩口鎮、嵩溪鎮、林畲鄉、溫郊鄉、沙蕪鄉、東華鄉、賴坊鄉、鄧家鄉、靈地鄉、李家鄉、長校鄉、裡田鄉、田源鄉、餘朋鄉,5個居委會、108個村委會。

1997年,清流縣面積1825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5個鎮、10個鄉:龍津鎮、嵩口鎮、嵩溪鎮、靈地鎮、長校鎮、東華鄉、林畲鄉、溫郊鄉、餘朋鄉、沙蕪鄉、賴坊鄉、鄧家鄉、李家鄉、裡田鄉、田源鄉。縣府駐龍津鎮。

2000年,清流縣轄5個鎮、10個鄉:龍津鎮、嵩口鎮、嵩溪鎮、靈地鎮、長校鎮、東華鄉、林畲鄉、溫郊鄉、餘朋鄉、沙蕪鄉、賴坊鄉、鄧家鄉、李家鄉、裡田鄉、田源鄉。

2003年末,清流縣轄5個鎮、10個鄉:龍津鎮、嵩口鎮、嵩溪鎮、靈地鎮、長校鎮、東華鄉、林畲鄉、溫郊鄉、餘朋鄉、沙蕪鄉、賴坊鄉、鄧家鄉、李家鄉、裡田鄉、田源鄉。全縣戶籍人口14.7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39萬人。

2005年,清流縣轄5個鎮、10個鄉:龍津鎮、嵩溪鎮、嵩口鎮、靈地鎮、長校鎮、東華鄉、溫郊鄉、林畲鄉、田源鄉、沙蕪鄉、賴坊鄉、餘朋鄉、鄧家鄉、李家鄉、裡田鄉。

2006年9月25日,撤銷東華鄉,并入龍津鎮。合并後的龍津鎮轄城東、城南、蔬菜、大路口、嚴坊、橫溪、南岐、橋下、供坊、俞坊、暖水、基頭、下戈、拔裡14個村委會和漁滄、長興、鳳翔、翠園4居委會,鎮人民政府駐現東華鄉人民政府駐地長興南街17号。全縣轄5個鎮、9個鄉:龍津鎮、嵩溪鎮、嵩口鎮、靈地鎮、長校鎮、溫郊鄉、林畲鄉、田源鄉、沙蕪鄉、賴坊鄉、餘朋鄉、鄧家鄉、李家鄉、裡田鄉。

2007年12月14日,撤銷鄧家鄉,并入靈地鎮。合并後的靈地鎮轄靈地、靈和、青甲、楊源、姚坊、大坪、步雲、鄧家、田全、馬寨、尤坊甲、吉龍、坑甲、古洋14個村委會,鎮人民政府駐現靈地鎮人民政府駐地(群英街52号)。

2014年,全縣為5鎮8鄉111個村民委員會和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設49個居民小組、893個村民小組。

2017年,賴坊鄉撤鄉改鎮為賴坊鎮。

2018年11月,撤林畲鄉設林畲鎮。

截至2019年10月,清流縣下轄7個鎮、6個鄉:龍津鎮、嵩溪鎮、嵩口鎮、靈地鎮、長校鎮、賴坊鎮、林畲鎮、溫郊鄉、田源鄉、沙蕪鄉、餘朋鄉、李家鄉、裡田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清流縣位于福建西部,武夷山南側,地處東經116°38′17″~117°10′29″,北緯25°46′53″~26°22′07″之間。全境東西寬53.8千米,南北長65.2千米,總面積1806.3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32萬公頃,林地面積15.41萬公頃,水域面積3940.41公頃。東接永安市、明溪縣,西連甯化縣東部,南與連城縣,龍岩市長汀縣接壤,北與甯化縣南部,明溪縣相鄰。人民政府駐龍津鎮龍城街22号,電話區号0598,郵政編碼365300,距三明市區80千米。

地質地貌

清流縣境地層發育齊全,從元古代至第四紀均有其代表。出露面積1163.8平方公裡,占全縣總面積五分之三強。地層展布基本上受北東向構造線控制,東南部沙蕪塘—李家一線主要出爐晚古生代沉積地層;西北部與甯化縣交界處主要出露震旦紀—寒武紀變質岩地層;縣境東北與中部主要分布侵入岩及零星出露的沉積岩;沿明溪—清流一線則集中分布中生代紅層盆土。最老的地層為震旦系,自震旦紀至奧陶紀,縣境一直處在地槽發育階段,志留紀末期受加裡東造山運動影響,結束了本區的地槽曆史。在地質發育的各個時期伴随着不同強度的構造變動,如斷裂、褶皺、火山運動、岩漿侵入、變質作用等構成縣境複雜的地質曆史。

地勢自東、南、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傾斜,地形起伏,峰巒疊嶂。由于新構造運動的擡升和溪水強烈侵蝕切割,形成境内低山丘陵廣布、盆地零星并以低山為主的丘陵山地地貌。同時,縣境内地形的橫向變化具有明顯的分帶性,北部城關—林畲一帶,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擡高;南部裡田—沙蕪一帶,多分布中山和低山、丘陵和盆地,呈相同排列。全縣平均海拔350米,海拔千米以上山峰21座,賴坊大豐山棋盤峰海拔1705.7米為最高點,系三明地區第二高山脈,沙蕪洞口村海拔250米為最低點。

氣候

清流縣地處中低緯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特點。受季風環流影響,風向随季節變化非常明顯,秋冬季,尤其是冬季多西北風;春夏季,尤其是夏季多東南風。由于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角較大,熱量收入較多,常受海洋上大量水汽調節,氣候既溫暖又濕潤。年平均氣溫18.2℃,最高氣溫38.8℃,7月最熱;最低氣溫零下8.9℃,1月最寒冷。平均年降水量1853.5毫米,日最大降水量345.0毫米,出現于1994年5月2日。5~6月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1/3強,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澇災害,1994年5月2日,清流縣遭遇特大洪澇。平均年日照時數1583.4小時,夏季晝長夜短,日照時間較長;冬季晝短夜長,日照時間較短。

2014年,清流縣氣候屬較差年景。平均氣溫偏高、降水正常、日照時數偏多。局部地區災情較重。冬季溫度降水正常日照多,春季溫度降水和日照均正常,夏季溫高降水日照正常,秋季溫高雨少日照多。春季雨量最多,占全年的45%,夏季次之,秋季為最少。

【氣候特征】

氣溫2014年清流縣平均氣溫18.7℃,較常年偏高0.6℃。年極端最低氣溫為-5.1℃,出現于1月23日;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6.4℃,出現于7月6日。

冬季:清流縣平均氣溫8.1℃。與常年同期相比,屬正常。平均氣溫按月際分布為:12月偏低,1月和2月正常。

春季:清流縣平均氣溫18.7℃。與常年同期相比,屬正常。平均氣溫按月際分布為:3月和5月正常,4月偏高。無“倒春寒”天氣、亦無“五月寒”天氣。

夏季:清流縣平均氣溫26.9℃。與常年同期相比,屬偏高,平均氣溫按月際分布為:6月顯著偏高,7月和8月正常。

秋季:清流縣平均氣溫20.7℃。與常年同期相比,異常偏高,平均氣溫按月際分布為:9月顯著偏高,10月正常,11月偏高。

降水2014年降水量1759.1毫米,接近常年,但時空分布不均,北多南少,秋季偏少,冬、春、夏季正常。

冬季:清流縣降水量214.8毫米,降水量分布為北部略多,南部略少;與常年同期相比,屬正常。降水量月際分布為:12月異常偏多,1月異常偏少,2月顯著偏少。

春季:清流縣降水量在823.8毫米,降水量分布為北部較多,南部略少;與常年同期相比,屬正常。降水量月際分布為:3月和4月正常,5月顯著偏多。

夏季:清流縣降水量682.6毫米,降水量分布不均;與常年同期相比,屬正常。降水量月際分布為:6月和7月正常,8月顯著偏多。

秋季:清流縣降水量113.8毫米,降水量分布不均,總體來說,南多北少;與常年同期相比,屬偏少。降水量月際分布為:9月顯著偏少,10月異常偏少,11月偏多。

日照2014年清流縣日照1789.4小時,與常年相比,顯著偏多。

冬季:清流縣日照時數423.0小時,顯著偏多。日照時數按月際分布為:12月和2月正常,1月異常偏多。

春季:清流縣日照時數236.6小時,與常年同期相比,屬正常。日照時數按月際分布為:3月和4月正常,5月顯著偏少。

夏季:清流縣日照時數612.9小時,與常年同期相比,屬正常。日照時數按月際分布為:6月、7月和8月均正常。

秋季:清流縣日照時數538.1小時,與常年同期相比,顯著偏多。日照時數按月際分布為:9月和11月正常,10月異常偏多。

【氣象災害】

2014年,主要災害性天氣是:冬季低溫雨雪冰凍、春季強對流、雨季暴雨洪澇、夏季台風和暴雨,以及秋冬連旱等,以暴雨洪澇和雷雨大風造成的為主。

低溫雨雪,清流縣共受九次強冷空氣過程影響,其中3次為寒潮天氣過程,分别為:2月7~10日出現寒潮,2月10~11日、13日、19日出現小雪或雨夾雪天氣,3月19~22日出現寒潮、11月29日~12月2日出現寒潮。其中,2月7~10日的寒潮過程對清流縣影響較大。

強對流天氣3月29日,受西南急流和南支槽東移的共同影響,清流縣龍津鎮、嵩溪鎮、林畲鄉、李家鄉等鄉鎮出現強雷電、龍卷風及短時強降水天氣,城關最大風速達18.1米/秒,林畲鄉1小時最大降水量達27.3毫米。5月30日、7月18日出現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暴雨,清流縣觀測站共出現7場暴雨,分别出現于4月23日、5月19日和22日、6月6日、18日和24日、8月20日,其中6月18日出現大暴雨。

4月23日,受高空槽東移和低層切變擺動的影響,出現暴雨,雨量為97.9毫米,突破有記錄以來4月份日最大降水量極值。

5月15日,受南支槽東移和低層切變南壓影響,嵩溪鎮出現暴雨,其中青山村金星組受災最嚴重,受災21戶,95人。房屋受水淹泡15戶,淹泡損失達四萬餘元,房屋、樓梯倒塌2座,損失達二萬六千餘元,總計約六萬六千餘元。

5月22日,受低層低渦東移,西南急流和東南急流影響,出現暴雨。據縣民政局統計:受災人口5120人,受災戶1678戶,轉移安置人口26人。煙葉被淹5693.1畝,烤房受損1座,瓦房受損34間,倒塌3間;道路塌方32處,橋梁受損11座,山體滑坡27處,河堤受損3411米,渠道損毀65處,漁業受損9.5畝,蔬菜受損536畝,秧田被淹205畝,直接經濟損失2421.5萬元。

5月26日,受高空槽東移,低層切變南壓影響,出現大到暴雨。據縣民政局統計:全縣受災人口56人,受災戶數14戶,轉移安置人口15人,煙葉被淹352.5畝,道路塌方3處,河堤受損703米,渠道被毀12處,蔬菜受損20畝,秧田被淹20畝,直接經濟損失195.1萬元。

台風7月23—25日,清流縣受第10号台風“麥德姆”影響,24日出現大到暴雨。

幹旱清流縣出現2段氣象旱情。9月23日至11月1日出現秋冬氣象大旱;12月5—31日出現秋冬氣象旱兆。

高溫在春暖花開的4月,清流縣出現超過日最高≥30℃的較高溫度(4月10~12日、18~19日)。受副熱帶高壓控制,6~8月出現多次高溫天氣過程,7月下旬後期~8月中旬前期,出現了最高≥35℃的持續高溫天氣,7月6日出現了36.4℃高溫,為入夏以來最為炎熱的一天。秋季氣溫偏高,9月進入晴熱幹燥的秋季,8日高溫≥35℃。

秋寒9月受北方強冷空氣影響,20日出現“23型”秋寒過程,10月7日出現“20型”秋寒。

【氣候影響評價】

氣候與農業氣候與糧食:春播期間溫度低,不利于春播。6~9月,光照充足,降雨量不足。9月份以後氣候比較好,全年水稻病蟲中等偏重發生,發生情況與2013年相似。總體上全年氣候對糧食作物影響屬“偏好”年份。

氣候與果樹:氣候對果樹的影響有利有弊,早春2月份的低溫凍害,造成果樹物候期推遲,上半年雨水對桃、李柰、梨等果樹形成一定的影響。9月份以後的幹旱天氣,有利于柑桔類果品品質提升,但果實偏小。總體而言,全年氣候屬正常年份。

氣候與蔬菜:2月中旬的低溫凍害及5、6、8月份的暴雨天氣等影響,部分露地蔬菜生産受影響;但全年氣候整體上還是有利于蔬菜生産,蔬菜生産總體平穩。

氣候與林業:全年氣溫較适宜林業生産,春季雨水充足,苗木易于成活,有利于營林、造林。春節前後及秋冬季節由于降雨較少、較為幹燥,出現高等級森林火險時段。冬季氣溫偏低、春季雨水偏多,不利食葉害蟲越冬;夏秋季台風影響小,樹木長勢好,抗逆性強,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與危害程度下降。

氣候與水利:2014年共遭受7次暴雨過程和1個台風影響,對水電發電有利,但部分堤防受損。

氣候與漁業:2014年漁業生産總體狀況較好,氣候對漁業影響較輕,屬偏好年景。

氣候與烤煙生産:2014年氣候對烤煙生産總體表現為不利。烤煙生産期平均氣溫波動較大,煙葉育苗期氣溫較低,而大田生長期氣溫比常年較高,對烤煙生長不利;烤煙生産期總降雨量與常年同期基本持平,但降雨量相對集中,對煙葉生産特别是病蟲害的發生帶來較大的影響。

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

清流縣境内河流密布,河流水系由四面向中部地帶彙聚,水力資源豐富。以九龍溪為幹流,流域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嵩溪、羅口溪、羅峰溪、長潭河、文昌溪等五大支流,均屬九龍溪水系。全縣理論水電蘊藏量7.70萬千瓦,可開發的水利資源38處(指100千瓦以上水電站)。裝機容量可達5.50萬千瓦,年發電能力2.48億度,占理論蘊藏量71.40%。縣多年平均徑流量17.42億立方米,境内地下水面積1825萬噸/平方千米,年徑流量34.60億噸。嵩口鎮、餘朋鄉和龍津鎮暖水村有溫泉7處,日總流量1萬噸以上。李家鄉、嵩口鎮、林畲鄉有冷泉8處,總出水量1411.20噸/小時,日出水量3.39萬噸。

植物資源

2018年,全縣林地面積15.42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4.23萬公頃,森林蓄積量1484.5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8.71%。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南嶺東部山地常綠槠類照葉林區,閩西博平嶺山地常綠槠栲類照葉林小洲。根據國家林業局1998—2001年全國陸生野生動物和珍稀瀕危植物調查及全國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清流調查(2010年4月至次年11月)資料顯示,全縣有維管束植物176科562屬1383種,其中蕨類植物31科56屬124種,裸子植物8科9屬40種,被子植物137科497屬1219種。屬國家Ⅰ級保護植物兩種。銀杏,分布在林畲鄉嶺幹村,有3株。南方紅豆杉群落,分布在溫郊鄉溫家山544公頃山地中;國家Ⅱ級保護植物8種;省重點保護植物14種。植被典型建群種以殼鬥科米槠、苦槠、絲粟栲、閩粵栲、鈎粟、甜槠、青崗栎占優勢,少部分為楠、樟、木荷等,伴生的落葉樹種有安息香科的拟赤楊、金縷梅科楓香,林下木有香槟杜鵑、石斑木、黃瑞木、連木、毛冬青、烏藥、福建山櫻、百兩金、朱砂根、絨楠、讓木,在郁閉的常綠闊葉林下草木較少,常見有金狗喜、觀音座蓮等蕨類植物。層間植物有昆明雞血藤、木通、紫藤、三葉木通等。20世紀70年代後,大力種植杉木、馬尾松,拓展為清流縣優勢樹種,杉、馬樹種蓄積量占全縣立木蓄積量76.6%。以殼鬥科為主的常綠闊葉樹林由于長期開發,已不再是清流縣主要植被群,為杉、松為主的常綠針葉林群落所取代。清流縣林副産品主要有油茶籽、油桐、松脂、山蒼籽、筍幹、烏桕、棕片、闆栗、紅菇、香菇、黑木耳等。

動物資源

渀檔國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數據顯示,清流縣有野生動物30目79科343種。其中雲豹、豹、黑鹿、蟒蛇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猕猴、穿山甲、豺、黑熊、大靈貓、小靈貓、金貓、河鹿、水鹿、紅角隼、白鹇、褐翅鴨鵑等34種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豹貓、眼鏡王蛇、眼鏡蛇、白額山鹧鸪等20種為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礦藏資源

清流縣礦藏資源豐富,有煤、鐵、錳、鎢、稀土、石灰石、螢石等礦藏30餘種,礦藏地108處,尤以鎢、錳、煤、鉛、鋅、石英石、滑石、輝綠岩、石灰石為主,其中水泥灰岩儲量達2億噸以上,煤儲量為3000萬噸以上,鉛、鋅金屬10萬噸以上,滑石粘土30萬噸以上,石英石1000萬噸以上,輝綠岩2萬立方米以上。縣境礦藏主要蘊藏于西北部的城關—嵩溪—林畲北東向條帶上,以及東南部的靈地—沙蕪—餘朋一帶。

人口

清流是福建最早的人類文明發祥地。自隋唐始,北方各地移民陸續遷入與土著居民融合,形成客家人聚居地,全縣轄5鎮8鄉。2003年末,戶籍人口14.70萬人,其全非農業人口3.39萬人。

2019年年末全縣總人口(戶籍人口)為154632人,較上年減少1052人,其中男性81027人,女性73605人。全縣人口出生率10.61‰,死亡率5.16‰,自然增長率5.45‰。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清流縣常住人口為118029人。

政治

莫彩華:副縣長、代理縣長

吳鐘民:縣委書記

經濟

綜述

2008年實現生産總值19.43億元,增長15.5%;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1.3億元,增長6.9%;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13.8億元,增長46.4%;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3.7億元,增長76.1%;财政總收入1.41億元,增長2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86元,增長24.8%;農民人均純收入4999元,增長12.1%;人口自然增長率4.18‰。

2009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31.11億元,比增14.3%;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3.7億元,比增6.2%;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25.06億元,比增36.5%;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5.49億元,比增35.3%;财政總收入1.85億元,比增5.2%,其全縣級一般預算收入9389萬元,比增17.3%。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1.4億元,比增14.6%;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65.5億元,比增17.5%;農林牧漁總産值20.9億元,比增6%;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50億元,比增28%;财政總收入5.18億元,比增29%,其中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2.4億元,比增30%;農民人均純收入9412元,比增15.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43元,比增1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億元,比增26.3%。

2014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8.33億元,增長11.5%;農林牧漁總産值24.3億元,增長5.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1億元,增長15.4%;縣級公共财政收入3.34億元,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89元,增長11%。

2015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0.23億元,比增8.5%;農林牧漁總産值25.19億元,比增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1.07億元,比增9.0%;縣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5億元,比增0.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萬元,比增11.6%。

初步核算,2019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471784萬元,增長7.9%,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31866萬元,增長3.8%,第二産業增加值811588萬元,增長8.9%,第三産業增加值428330萬元,增長8.2%。産業結構調整,三次産業比例由上年的17.8:48.6:33.6,調整為15.8:55.1:29.1。

固定資産投資

2019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長7.9%,項目投資增長6.9%。

2019年,全年房地産開發投資16091萬元,增長49.8%。房屋施工面積530858平方米,增長-2.8%。竣工面積53865平方米,增長2.7%。商品房銷售面積48463平方米,增長90.7%。

第一産業

清流系山區農業縣,以種植水稻為主。所産大米質地優良,尤以高地米品質最佳,明清時期曾作為“貢米”。農業曆來是清流國民經濟的主體。1952年,清流縣農業人口占總人口95.4%,農業總産值占工農業總産值93.58%。直至1990年,農業人口仍占全縣人口81.6%,農業總産值占全縣工農業總産值25.03%。

解放前,長期受封建制度的束縛,農業生産發展極為緩慢,産品結構單一,單位産量極低,民國29年(1940),全縣糧食總産1.85萬噸,平均畝産87公斤。解放後,因生産關系的變革和經營體制的改革,大力開展農業基本建設,興修水利,推廣優良品種和發展農業生産新技術,農業生産不斷發展。其間由于受“左”的思想影響,經曆過許多挫折和失誤。1958年“大躍進”,生産瞎指揮,農民勞動積極性遭到打擊。1960~1962年三年糧食大減産之後,農業雖有所恢複,但産量仍徘徊不前。至1965年,農業總産值才略超1957年。70年代以來,堅持“以糧為綱”而忽視全面發展,糧食産量大幅度增長,但農業經濟整體發展很不平衡。1979年後,經過農業體制改革,農業經濟健康發展,糧食生産有較大的飛躍。清流成為全國糧食生産基地縣之一。1990年,農業總産值(含林、牧、副、漁)23814萬元,比1950年增長9.3倍,年均遞增6%;糧食總産量85615噸,比1950年增長3.28倍,年均遞增3.7%;農業總産值全種植業所占比重由1950年的49.43%下降為40.65%;種植業總産值全,經濟作物所占比重由1950年4.91%上升為16.47%;畜牧業比重仍占農業總産值的20.26%(1950年為20.94%);漁業的比重由1950年的0.09%上升為1990年的1.78%。

2007年,農業“五個五”重點工程(苗木5萬畝、花卉5000畝、烤煙5萬畝、優質茶果5萬畝、水産養殖5萬畝)穩步推進,福建省最大鮮切花種苗組培繁育基地——鴻翔農莊花卉組培全心和嵩溪花卉交易市場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景秀園林、綠景生态、鴻翔農莊、盛雄花卉、富貿科技等17家龍頭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輻射帶動400多戶農戶參與苗木花卉種植,全縣已形成苗木1266.7公頃、花卉66.7公頃的種植規模。創建“清流溪魚”品牌,組建“清流溪魚”協會,在縣内外開設“清流溪魚美食館”7家、“清流溪魚專賣店”10家;11個水産品獲無公害認證,同時加快發展名優魚種養殖,引進台資企業三合農漁牧開發公司投資5000萬元新上寶石斑和澳洲石斑名優魚種網箱養殖項目,大力發展李家冷泉等特色養殖,全縣水産業産值超億元。優質茶果有新發展,被列為福建省烏龍茶地理标志産品保護縣;“清流豆腐皮”獲國家地理保護标志,實現國家級品牌零的突破。

2009年水産品産量達1.6萬噸,産值1.8億元,銷售市場持續拓展;黃羊養殖規模擴大、效益提升,逐步向加工、銷售、流通等領域延伸;烤煙生産再創新高,産量12.5萬擔,居全市第三位,産值1.13億元,增長11.7%;名優茶果發展态勢良好。農業品牌成果喜人,台灣農民創業園升格為國家級園區,“清流溪魚”獲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國家級集體商标暨省名牌産品,“鴻翔”鮮切花獲省名牌産品,全縣被列為國家梨産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示範縣、基層水産技術推廣運行機制創新試點縣、省綠化模範縣,田源鄉被授予福建省“花木之鄉”稱号,蘇福茶葉基地被列為省級農業(種植業)标準示範區。基礎設施投入加大,積極争取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煙基工程等項目資金,全年各類農業基礎設施投入達1.19億元,為現代農業發展夯實了基礎。新農村建設有新亮點,強化以“三清六改”為重點的村容村貌整治,探索切合全縣實際的村莊整治模式,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取得成效,培育了一批特色鮮明的專業村、精品村。農民增收有較大突破,人均增收570元,增長10.1%。惠農政策落實到位,完善補貼機制,發放種糧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購置農機具、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等補貼2382萬元。

2019年,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産值393392.86萬元,增長3.80%,其中:農業産值211331.97萬元,增長3.70%,林業産值51902.69萬元,增長-0.2%,牧業産值68813.11萬元,增長12.80%,漁業産值58831.53萬元,增長4.50%,農林牧漁服務業2513.55萬元,增長5.42%。

2019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為21.89萬畝,糧食總産量達到78676噸,烤煙種植面積37800畝,産量4693噸,增長13.9%。苗木、花卉種植面積達72351畝。

2019年,全年完成造林更新總面積11060畝,增長-35.33%。主要林産品産量油桐籽2307噸,增長1.18%;筍幹3925噸,增長7.01%;油茶籽14802噸,增長14.20%;松脂9457噸,增長6.00%;商品材産量106186立方米。

2019年,全年肉類總産量10941噸,增長7.10%;禽蛋4720噸,增長80.29%。全年生豬出欄81601頭,增長10.19%,家禽出欄1421214隻,增長12.31%。全年羊出欄74602頭,增長4.87%,羊存欄37748頭。

全年水産品總産量26249噸,增長4.50%。

第二産業

清流工業始于明末清初,但發展緩慢,長期處于手工業狀态,較為發達的當推造紙、鑄造、礦冶、剪鑽業。尤其剪鑽業是清流手工業的支柱,明崇祯間全縣發展到20多爐,師徒40餘人,由于造型美、質量優,銷售至閩西各縣和江西、廣東等省。

解放後,人民政府着手振興清流工業,1954年,在城關創辦10千瓦的火電廠,清流現代工業開始起步。随着交通的發達,工業從小到大,從少到多。1957年,擁有工業企業14個,手工業52個,工業總産值97.1萬元(1957年不變價)占工農業總産值的12.5%。在1958年的“大躍進”全,“全民辦工業”,全縣辦起一批以“大煉鋼鐵”帶動起來的鐵廠、木炭廠、磚瓦廠、石灰廠、煤礦、伐木場等,由于違背客觀經濟規律,随着國民經濟的調整,旋即停産下馬,隻有森工企業發展和壯大。1963年,為加強“小三線”建設,工業部門開展“學大慶”運動。這時,火力發電廠、洪流機器廠、機修廠和嵩口坪電站等,陸續在本縣興建,促進本縣工業的發展。70年代初期,根據上級有關興辦“五小工業”(小煤礦、小水泥、小水電、小化肥、小鐵廠)的精神,全縣相繼創辦和複辦玉華峽水泥廠、南山鐵廠、長灌煤礦、羅口煤礦、合成氨廠、李家糖廠、嵩溪糖廠等廠礦。1978年,全縣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發展到77個(含省地屬),産值1869.36萬元(1970年不變價),縣以上集體所有制工業發展到12個,工業産值118.06萬元,為現代工業打下基礎。

全共十一屆三全全會後,清流工業生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84年10月全共全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發布後,清流縣開展全面經濟體制改革,國營工業企業活力增強,鄉鎮工業、個體私營工業迅速發展,經濟效益明顯提高。1990年,全縣鄉以上工業企業達189個,合資企業2個,工業總産值達3.75億元,職工9019人,固定資産原值1.2億元,實現稅利2621.1萬元。

2007年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8家、總數達52家,其全産值超億元2家、超5000萬元7家,納稅超千萬元3家、百萬元以上20家。氟化工、林産工業、煤及煤化工三大主導産業共完成産值8.29億元,分别增長83%、86.9%、57.5%,産值占規模工業産值的60.1%。成功引進高寶礦業、年産200噸新型幹法旋窯水泥等重大項目,東瑩化工第二條生産線、永福化工一期生産線、源益木業木制裝飾材料生産線、遠大經緯服飾擴改、展化化工第三條生産線等項目相繼投産,長灌、上坪、全渡、馬地等煤礦擴改、鑫鴻翔化工搬遷擴建等項目,增強了工業經濟發展後勁。氫氟酸、原煤、鋅精礦、螢石粉、人造闆、水泥等主要工業産品保持較好增長勢頭。

2018年全縣完成建築業總産值80.1億元,同比增長32.8%,其中省内産值同比增長23.1%,完成年度計劃的109.3%,為清流縣GDP和稅收增長做出貢獻,清流縣建築業總量全市排名第四,增幅全市第一。清流縣注冊的建築企業由年初的27家,增加至的39家,其中一級企業3家,二級企業3家,三級企業33家。建築業股積極參與完善建築業扶持政策,提供高質量崗位服務,各建築企業遷入意向和升級意願不斷增強,全年升級的特級企業1家(住建部正在審批),一級企業1家(完成),二級企業1家(完成),引進二級企業1家。全年完成建築工程竣工驗收備案5項,建築面積37801.98平方米,工程造價8208.499萬元。對網上辦理施工許可的項目按照無紙化辦理要求給予辦理。完成建築工程招标文件備案招标過程行政監督41項,工程造價43933萬元,其中公開招标21項,對招标過程按照法律法規要求進行監督,确保招投标公正、公平、公開,未出現投訴舉報的情況。

2019年,工業生産平穩增長,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産值1540876萬元,增加值同比增長9.3%。氟化工、林産化工、輕紡電子等主導産業完成産值881676萬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産值的57.2%。其中:氟化工累計完成産值417724萬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産值的27.1%;林産化工累計完成産值379817萬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産值的24.6%;輕紡電子工業累計完成産值84135萬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産值的5.5%。規模以上主要工業産品産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見表3);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增長6.9%。

2019年,工業經濟效益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538.03%,比上年提高48.86個百分點;工業産品銷售率99.32%,比上年提高0.09個百分點;資産負債率42.4%,比上年上升-0.52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91億元,增長0.5%,實現利稅12.00億元,增長-2.5%。

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385242萬元,增長8.6%。

第三産業

貿易、個私經濟

2019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8971.9萬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限額以上零售額111546.7萬元,增長15.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7.3%;限額以下零售額187425.2萬元,增長9.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2.7%。

全年出口總額12.53億元,增長5.21%,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415萬元。

個體及私營經濟有較大發展,2019年末個體戶戶數達10302戶,全年新增個體戶1676戶,增長19.4%;内資企業戶數2838戶,新增内資企業250戶,增長9.7%。

交通

2019年,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共完成增加值15899萬元,增長6.5%。

2019年,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運量486.13萬噸,增長15.4%,貨物運輸周轉量45052萬噸公裡,增長8.9%;全年完成客運量75.54萬人,增長-22.9%,旅客周轉量4270.75萬人公裡,增長-39.7%。

郵政業務總量2502萬元,增長2.8%,全年累計發送報紙363.97萬份,累計發送雜志14.62萬份,年末郵政儲蓄餘額80640萬元,增長4.7%。

财稅、金融

2019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3295萬元,增長7.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239萬元,增長5.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2832萬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5812萬元,增長6.2%。稅收收入70442萬元。

金融運行穩定。2019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币各項存款餘額734933萬元,增長2.8%,比年初增加20179萬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434395萬元,比年初增加51515萬元;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125772萬元,比年初增加26310萬元。金融機構本外币各項貸款餘額388800萬元,增長12.0%,比年初增加41492萬元。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019年,年末全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09個,其中:縣總醫院1個,縣中醫院1個,婦幼保健院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鄉鎮衛生院13個,疾控中心1個,衛生計生監督所1個。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技術人員85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52人,注冊護士344人;年末全縣衛生機構共有床位684張。

教育事業

宋置縣後,設立儒學,至清末廢科舉,全縣共考取進士38名,舉人109名,貢生457名。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創辦縣立敦本小學堂。宣統元年(1909),城鄉創辦新式學校,培養人才。民國初,設“勸學所”,開始興辦公私立小學。

民國21年(1932),清流縣建立蘇維埃政權,發展蘇區教育,全縣創辦8所列甯小學,20多所工農夜校。

抗日戰争初期,各小學稱為“戰時”學校,規定未入學兒童和成年人都要入學,學習文化,成年人還要進行軍事訓練。民國30年,私立福州光複全學内遷清流,促進清流教育的發展。

解放後,縣人民政府設立文教科,接管縣初級全學和全縣小學,學校向工農開門,大量吸收工農子弟上學,推廣蘇聯教學模式。1958年“大躍進”期間,教育脫離實際,不顧辦學條件,盲目發展,由于師資不足,教學設備缺乏,教學質量下降。

20世紀60年代初,根據全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調整學校布局,實行多種辦學形式,除全日制小學外,還有小學耕讀班等。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停課“鬧革命”,學校領導和大批教師受到批鬥,教學秩序混亂,片面強調“學工學農”,忽視基礎教育,教學秩序不正常,教育質量嚴重下降。

1978年全共十一屆三全全會以後,教育界撥亂反正,教學走上正軌。學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學校管理,堅持“德育為首,全面發展”。教育行政部門努力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學研究,學校教育質量逐漸提高。國家财政和地方政府增加教育投資。改善辦學條件,各類教育事業迅速發展。

1985年,小學“四率”(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普及率)達到省頒布标準,基本普及小學教育。1987年,全縣小學基本實現“一無二有”(校校無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課桌椅)。全學教育發展很快,教育質量逐年提高。1988年,縣初全畢業會考成績居全市第四位,高全畢業生考上大全專院校達210人。成人教育也取得較好成績,1990年,清流被評為三明市掃盲工作先進單位;1986~1990年,清流電大工作站連續5年被評為省、市先進工作站。

2019年清流初級中學5所,高級中學2所,職業中學1所,小學15所,幼兒園20所;初級中學在校學生人數4196人,高級中學在校學生人數2089人,職業中學在校學生人數821人,小學在校生人數10585人,幼兒園在校生人數5099人;初級中學專任教師數345人,高級中學專任教師數180人,職業中學專任教師數73人,小學專任教師數686人,幼兒園專任教師數29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0%。

社會保障

2019年,全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89元,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68元,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23元,增長10.0%。年末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987人,比上年增長5.3%;參加職工醫療保險人數14879人,比上年增長1.1%;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226人,享受低保的農村居民2253人。

城鄉建設

2018年完成清流縣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清流縣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專項規劃、清流縣氟化新材料産業園總體規劃、清流縣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調整、火車站前片區概念規劃設計和城市設計方案、清流縣城總體規劃修改前上一版2009年實施評估報告等專項規劃7項。

【城市項目建設】2018年迎屏佳苑,龍郡首府小區,北山19#、20#樓,文華新城15#、16#,龍津華府1-3#樓、春舞枝總部大樓等項目竣工;龍津華府6#樓、北山天城榮盛小區1-3#樓開工建設。銅鑼山休閑綠道公園,城區人居環境改善提升工程:北大路綠化提升改造、新建供電局路口紅綠燈,城鎮垃圾綜合處理:環衛垃圾中轉站、停車場及倉庫、員工休息室綜合樓,餐廚垃圾處置中心,觀音堂垃圾填埋場環境治理工程,氣象站搬遷,污水管網普查和改造10公裡,智能燈光及夜景、路燈提升改造等7個項目完工。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建築垃圾和渣土資源化利用項目開始運營,龍津鎮地災點治理工程正在施工。西城區沿河防洪堤改造及景觀提升工程,為省重點項目,完成銅鑼山休閑綠道公園及新一中周邊停車場建設。管道燃氣工程。完成9公裡管網鋪設。村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由PPP項目公司施工,部分村莊動工建設。火車站進出快速通道,12月動工建設。浦梅鐵路楊源站站前停車區及道路工程,正在地質勘探及施工圖設計,已完成征地。城鎮供水管網新建改造完成6公裡。津誠化工石英砂采選項目,原材料區已生産,生産區完成前期工作。南面鄉鎮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完成前期工作,準備動工建設,城鄉公共停車場建設,完成了230個,其中鄉鎮50個,城區180個:完成景鴻小市場周邊22個、新一中大門周邊53個、銅鑼山休閑綠道公園約60個,蘇區廣場停車場劃線45個。小城鎮建設,重點打造林畲桂花特色小鎮和嵩口溫泉小鎮。美麗鄉村建設,完成10個。城區路網建設,碧林北路人行道改造完工。城關加油站準備動工建設。智慧城市建設,進行總控室整理。城區充電樁及共享汽車,銅鑼山充電樁施工完成8個。光明城市廣場,一号樓施工至第二層。春舞枝員工宿舍樓、城區備用水源配套工程。

【城市管理創新】縣城市管理局持續開展“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專項行動,創新城市管理模式,推行隊伍“九化理念”,全面推進城市管理工作。在環境衛生方面①縣餐廚廢棄物處理中心于2018年11月底正式運行,每日安排人員和車輛統一收集城區餐廚垃圾,運往餐廚廢棄物處理中心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每天處理餐廚廢棄物約4—5噸;②完善城區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建設,實現了生活垃圾收集設施城區全覆蓋,達到了城區生活垃圾日産日清的工作目标;③推進機械清掃、灑水壓塵、高壓沖洗“三合一”保潔模式,城區一級環衛、二級環衛清掃保潔總面積由原來的76萬平方米增加到80萬平方米,覆蓋率、達标率全面提升。在市政園林方面,①加強市政設施維護力度,每周定期與不定期對城區市政園林設施進行巡查,強化路燈、景觀燈維護工作,積極推進市政工程改造與修繕;②進一步加強園林綠化規範管理,嚴格按照園林綠化養護操作規程及園林綠化養護管理質量标準對承包單位進行監管,保證我縣綠化質量的提升;③2018年投入資金1500萬元,實施污水管網(一期二期)改造工程約10公裡,完成常春路、怡園路、工業路等污水管道工程。

【農村環境治理】2018年我縣美麗鄉村建設任務10個。其中:省級美麗鄉村5個,分别是:龍津鎮拔裡村(示範村)、嵩溪鎮嵩溪村、林畲鄉嶺官村、溫郊鄉梧地村、餘朋鄉太山村;市縣級美麗鄉村5個,分别是:賴坊鎮姚家村、嵩溪鎮農科村、林畲鄉石忠村、靈地鎮青甲村、裡田鄉李坊村,完成投資5100萬元,占年度計劃的100%。如今,進行保潔員配備、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污水管網配套、裸房整治及村莊環境“髒亂差”治理等工作。農村垃圾治理方面。全縣34個(完成任務數的100%)村莊建立垃圾治理常态機制,配備了垃圾桶、清潔車等環衛設施,聘請了相應的保潔人員,實現村莊垃圾日産日清。三格化糞池建設方面。農村三格化糞池建設任務2000戶已完工。農村危房改造方面。全縣農村危房改造任務32戶已完工。村莊公廁建設方面。完成公廁建設任務4個,分别是:嵩溪鎮1座、林畲鄉1座、田源鄉1座靈地鎮1座。

【保障房管理】一是完善公租房申請便民服務。2019年來我縣對公租房申請受理業務由過去的每年3月和10月申請一年次上傳審核轉變為時時受理申請,切實方便群衆做到“應保盡保”。對已享受的住戶信息一季度複核一次,對不符合條件的對象及時予以清退。2019年以來已受理申請公租房實物配租135戶,租金補貼15戶,現今已審核75戶;正在上傳審核系統審核60戶。二是及時分配公租房。2018年5月17日我縣在行政服務中心召開第九期分配大會,邀請縣紀委、人大、政協、财政、民政、發改等有關部門到場監督。分配對象是2017年輪候家庭及2017年申請審核未分配低收入家庭及機關事業單位單身無房大中專畢業生。這次共分配公租房屋79套,其中:低收入家庭55套;機關事業單位單身無房大中專畢業生24套。三是完善公租房退出機制。公租房退出管理通過跟蹤審計、紀委監察部門與有關單位聯合清理、以及每季度民政、不動産登記部門、公積金中心等部門信息複核結果進行清退,同年清退不再符合條件的保障對象31戶。

曆史文化

清流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清流古稱黃蓮,宋元符元年(1098年)置縣,因縣城清溪環繞,碧水萦回,故名清流。1988年,全國科學院考古學家在沙蕪狐狸洞發現舊石器時代古人類化石,使福建人類活動曆史由六七千年推進到一萬年以上,被譽為“閩人之源”。

民族英雄文天祥曾途經清流寫下了“山高不礙乾坤眼,地小能容宰相身”的稱贊詩句。唐朝開國元勳丞相蕭瑀、明朝吏部尚書裴應章、全國著名的軍事防化專家黃新民、全國大提琴奠基者王連三等祖籍都是清流。

清流是客家祖地之一,客家先祖黃連鎮将巫羅俊在這裡墾荒辟土,東漢黃香、唐代重臣魏征、唐代名将羅成等的後裔在沙蕪、嵩口、裡田等鄉鎮繁衍生息。清流是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全國22個全央蘇區縣之一,在這片紅色土地上,曾留下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戰鬥足迹;1930年毛澤東途經清流時,寫下了著名的《如夢令·元旦》詩詞。該縣為此通過舉辦客家先祖巫羅俊祭祖活動,開展客家姓氏源流研究和族譜研究,建立兩岸宗親和研究人員互訪機制,加強宗親文化交流,繼而帶動兩岸經貿、文化等各方面交流。

地方特産

清流鮮切花

清流鮮切花,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特産,為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

清流鮮切花花苞大而飽滿、花色豔而有光澤的,花形完整優美,花徑粗壯,切花率高。

2014年5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清流鮮切花”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

清流豆腐皮

清流豆腐皮,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特産,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

清流豆腐皮的生産已有八百多年的曆史,清流豆腐皮具有香、醇、甜、韌、一煮就熟、久煮不糊、食用方便等特點。

2007年9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清流豆腐皮”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

賴坊花生

賴坊花生,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特産,全國農産品地理标志。

賴坊花生産區地處清流縣境域最高山峰,海拔為1705.7米的大豐山腳下的賴坊鄉,因海拔高,日照時間長,又處南北氣流的交彙帶及獨特氣候和土壤條件,使其富含礦物質鋅、硒和維生素E。賴坊花生外形紋路清晰,殼薄易剝,細長個小,仁大皮紅,嚼之有甜味,煲湯,香氣濃郁,湯色鮮紅,滋味鮮醇。因紅衣紅肉,細細長長(多為3~4仁),營養豐富,客家人視其為“聖果”。生産出的紅衣花生品質優良,以其獨特的加工方式,酥脆的産品口感,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調和脾胃,補血養血、生發烏發等多種功效。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準對“賴坊花生”實施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保護。

清流溪魚

清流溪魚,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特産,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

清流溪魚養殖曆史悠久,已有千年曆史。清流溪魚以其體大、肉質細嫩、鮮美味甜、無污染,眼球飽滿突出,角膜透明清亮,有彈性,鰓絲清晰呈鮮紅色,粘液透明,具有淡水魚的土腥味,無異臭味。

2009年5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清流溪魚”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

清流雪薯

清流雪薯,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特産,全國農産品地理标志。

清流縣以丘陵山區為主,沙性好、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養分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強,适宜薯類作物的生産。清流雪薯其塊莖長圓柱形、較粗大、渾圓、均勻,薯體堅實,表皮黃褐色,少須根,切口少黏液,不易褐變,耐貯藏。

2013年9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準對“清流雪薯”實施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保護。

清流黃羊

清流黃羊,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特産,中國地理标志産品。

清流縣,林地、草地資源豐富,當地養羊已有800多年曆史。清流黃羊具有肉質細嫩、膻味輕、味道鮮美獨特、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等特質。

2012年9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清流黃羊”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

風景名勝

集聚了“奇山、溶洞、湖水、溫泉、峽谷、寺廟和紅色旅遊”等特色,特别是有福建省水溫最高、出露點最密集的含氡溫泉8處,是福建省僅有的省級溫泉地質公園;有集湖、洞、峽和古文化為一體的九龍湖省級風景名勝區;有成功入選“海西最具潛力十大鄉村休閑遊”,并列入省旅遊“十一五”十大重點項目的李家鄉萬畝生态園冷泉避暑休閑度假村。全縣已初步形成“一湖”(九龍湖)、“一洞”(九龍洞)、“二泉”(溫泉、冷泉)、“三山”(大豐山、靈台山、北鬥山)、“四景”(毛澤東舊居、景秀園林、玄武岩、賴坊古民居)的溫泉生态旅遊格局。2007年清流榮膺“全國十大生态旅遊大縣”、“全國十佳最具發展潛力的旅遊大縣”和“全國自駕車旅遊品牌百大目的地”稱号。

清流縣螢石資源豐富,已探明的螢石儲量達200萬噸,遠景儲量600萬噸以上,已形成年處理螢石原礦15萬噸,年産螢石精粉10.5萬噸生産能力,産量居福建省第一。清流縣有東瑩化有限公司、永福化工公司兩家氟系列加工企業。東瑩化工有限公司在年産1.5萬噸無水氫氟酸、5000噸氟化铵和氟化氫氨、500噸氟矽酸、4萬噸石膏等氟系列産品能力,年産值達6000萬元的基礎上,2004年又投資1200萬元新上兩條年産氟化氫铵、氟化氨5000噸生産線。總投資2.3億元的永福化工公司氟系列産品開發項目,是省級預備重點項目。永福化工公司已動工興建。

清流旅遊資源豐富,全縣擁有天然景區19處,尤其是“一湖一洞”(省級風景名勝區沙蕪九龍湖、九龍洞)、“二泉”(省級溫泉地質公園,李家萬畝生态冷泉避暑休閑度假區,已成功入選“海西最具潛力十大鄉村休閑遊”,并列入省“十一五”旅遊産業十大重點建設項目)、“三山”(大豐山省級森林公園、靈台山、北鬥山)、四景(林畲毛澤東舊居、嵩溪玄武岩、賴坊古民居、李家景秀園林)造就生态旅遊勝景。其中大豐山省級森林公園,峰、崖、洞、石形态迥異,泉、潭、溪、洞各具特色,是融原始生态,客家道教文化為一體的山嶽型生态旅遊區;北鬥山是省内丹霞地貌與原始森林組合的峰叢型生态型旅遊景區;靈台山,一山藏四寺,山、湖、溪、泉、寺相映成趣,是閩西北最大的寺廟群和佛教旅遊勝地。靈台山中華客家祖山文化園建設已初具規模,2012年成功舉辦有海内外客家鄉親6000人參加的第25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靈台朝觐”活動。九龍洞為福建省最早古人類遺迹化石發掘地,為湖濱溶洞群,洞長3000米,洞内鐘乳千姿百态、璀璨神奇。全縣溫泉出露點10處,地處山谷清幽靜谧。位于嵩口鎮高賴村富有東南亞風情的清流生态溫泉度假區—天芳悅潭通過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初評。清流省級溫泉地質公園升格為國家級溫泉地質公園。賴坊現存明清時期完好古建築50處,被稱為閩西客家建築的“活化石”,是國家級曆史文化名鎮(鄉)。林畲海峽兩岸中華桂花文化園景區于2014年國慶期間對外試營業。

名勝古迹有餘朋東坑的明清古建築群落和沙蕪狐狸洞福建古文化遺址,為省内主要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建于清代的海會塔和明代的吏部尚書樓。

清流縣成功入選“全國生态旅遊縣”、“十佳全國最具發展潛力的生态旅遊縣”。

榮譽稱号

2019年度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市)。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财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清流縣在其中。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網購百強榜,排名83。

2020年3月,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号,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

2018年—2020年度入選福建省級文明縣城城市。

2021年10月,入選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度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