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寶寺

梁寶寺

嘉祥縣境西北部城鎮
梁寶寺鎮坐落在嘉祥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4.5公裡,地處嘉祥、郓城、梁山、汶上四縣結合部。北依梁山,南鄰濟甯機場,西靠京九大動脈,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省道338線穿過鎮區,日東高速、濟荷高速與鎮駐地毗鄰,形成了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為周邊鄉鎮經濟、文化中心,素有“小縣城”之美譽。2000年被山東省命名為第一批省級中心鎮,2002年被命名為“山東省中心鎮建設示範鎮”。[1]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中文名稱:梁寶寺
  • 所屬地區:嘉祥縣
  • 人口:6.2萬人
  • 方言:魯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
  • 車牌代碼:魯H
  • 地方特産:小尾寒羊

沿革

金、元、明為汶上大張社,清屬坡南鄉。1946—1953年為原南旺縣政府駐地,1984年置鎮。1996年,面積59.8平方千米,人口4.1萬人,轄梁寶寺、曹莊東、曹莊南、曹莊西、曹莊北、王鋪、仝垓、郓王、錢集、南錢、南孔、孫王莊、武寨、蘇家莊、屈店、雙廟、寺後、後集、韓馬莊、湖連井、趙土囤、王集、桑科集東、桑科集西、黃河李、曹垓、趙家莊、大廟、南宋莊、南郭樓、侯莊、北王莊、高家莊、韓垓、北張莊、北宋莊、郭家莊、東郭樓、東陳莊、朱樓、趙廟、石廟、南張、孫垓、邴莊、張董、孫劉莊、樊莊、劉長營、曹鋪、尚莊51個行政村。

原桐莊鄉在1980年湖區搬遷新建公社,1984年始稱桐莊鄉。1996年,面積38.9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轄桐莊、紅旗、運河、石林、郭井、王場、引河北、闆橋、郓新、新莊、新河、三河、建華、北坑塘、大路口、四合、曹井、白集、新楊、韓橋、引河、将台、新建、韓集、向陽、燕尾河、大土井村27個行政村。2000年12月,撤銷桐莊鄉,并入梁寶寺鎮。

由來

梁寶寺村,位于縣城西北23.2公裡,梁寶寺鎮駐地南,梁寶寺村民委員會駐地。據《梁氏家譜》載:梁氏二十四世祖梁保于明朝永樂年間,由汶邑南八裡劉許村遷此定居,取名梁保村。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以梁氏為社首,重修元明寺院,後村名演為梁寶寺。曆史上區、鄉、社駐地雖在曹莊,而區劃均以“梁寶寺”命名,沿用至今。

名門

梁寶寺鎮境内有人類居住曆史可追溯到春秋初年,王場村附近春秋屬魯國下邑阚城。鎮駐地南3公裡桑科集村,原名大張村,系晉代前立村。鎮駐地曹莊立村于金末元初,曹氏祖為避金元之亂遷居此地,以姓氏取村名曹莊。

曹元用(1268~1330),元朝禮部尚書、翰林院侍講學士、通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國史兼經筵官。18歲任鎮江儒學正,後遊京師大都。受翰林院承旨閻複推薦入國史院任編修官,辟禦史台令史。不久升中書省右司掾,充禮部主事,改尚書省司員外郎。時與翰林學士元明善、陝西行台中丞張養浩同在中書省任職,被譽為“三俊”。曹元用緻力于儒學研究。參與編錄仁宗、英宗實錄40卷,奉旨雜編《大元通制》,着述詩文《超然集》40卷。逝後葬今梁寶寺鎮石林。

曹氏墓群是梁寶寺鎮曹氏祖茔,有元禮部尚書曹元用及上五代與其子孫墓。1974年,當地群衆挖溝時發現曹元用及其夫人郭氏墓志兩盒。1981年墓頂被雨水沖擊後暴露,1982年縣文管所配合濟甯市文物處進行了發掘。出土随葬品23件。棺蓋上複一細絹,上書曹元用生前官銜。墓群中除個别墓葬受雨侵蝕受損外,其餘完好。1985年公布為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曹氏家祠是梁寶寺鎮曹氏家族祠堂,分為曹垓曹氏家祠和曹莊曹氏家祠。曹垓曹氏家祠坐北朝南,南北長67米,東西寬23米,占地面積1541平方米。現存古建築有拜亭一座,大殿、東西配房、大門各三間,為硬山式建築,灰瓦複頂。院内保存有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曹公墓碑、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曹攀華诰命碑等碑刻4塊。

曹莊曹氏家祠南北長50米,東西寬28米,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現存建築有大門、二門、大殿等,硬山式建築,灰瓦複頂。大殿前有月台,青磚砌成。院内有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诰封曹秀碑、嘉慶元年(1796年)诰封曹相清碑等碑刻。2001年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曹氏莊園乃曹氏後人于清乾隆年間發展到鼎盛時期所建。時曹氏六兄弟分别是曹相清(庠武生)、曹萬清(庠武生)、曹桂清、曹永清(武進士)、曹恒清、曹振清。兄弟6人分為六大門,每個大門都是六進院。第一進院前設有旗杆和公館,後有大堂樓、内宅院和後花園。整個曹氏莊園,規模宏大,擁有房屋近千間,占地400多畝。曹家300多年,長盛不衰。民國期間,六支曹光羲(曹八)最為顯赫,有土地号稱“雙千頃”,分布在北湖、郓城和巨野一帶,擁有100多人的護衛勤雜人員,号為汶南第一家。

鄉鎮簡介

該鎮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

梁寶寺鎮

觀總攬經濟工業大局,圍繞打造“曆史名鎮、經濟強鎮、林牧大鎮、煤炭重鎮”發展定位,弘揚“關注民生、構建和諧”執政理念,倡導“市場化運作,項目化管理,指揮部機制;分管變主管,主管變法人,法人治理機構”執政方針,發揚“團結、誠信、務實、清廉”的梁寶寺精神,追求卓越,争創一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加快農林工業化、農業産業化、鎮駐地城西進程,全鎮呈現出了經濟發展、結構優化、後勁倍增,不斷進步的繁榮景象。

經濟狀況

梁寶寺鎮是山東省畜牧區的核心,彙農牧業養殖區占地面積

380畝,是目前濟甯地區存欄量最大,品種最全、實力最強的“畜牧養殖龍頭示範企業”。1998年,被農業部評為“國家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養羊協會理事單位,濟甯市唯一一家“國家級重點種畜場”。山東省一級繁育供種推廣基地。現成立種畜研究所,聘請海内外知名專家8人作為專職技術人員對小尾寒羊純種、南非系波爾山羊的改良2-6代、魯西黃牛、西門塔爾、利木贊牛、奶牛等優良種畜的保胎、多胎繁育、肉質改良、胚胎移植等項目進行研究。

近年以來,彙農牧業把發展畜牧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頭戲,通過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形成了“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元種植結構,推動飼料工業的發展;以西部黃垓鄉為重點,開發利用玉米稭稈資源,青儲養畜;是我省畜牧業發展的新起點。發展養殖,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為更好的農村服務,為下崗職工謀福利,我們始終一如既往的利用科學飼養,選撥出最優質的品種,以崇高的信譽,周到的服務,先進的管理方案,更合理的價格,以房發展振興中國的畜牧業為己任,憑借着雄厚的經濟實力,彙聚優秀的精英人才,滿足客戶的不同要求,真誠為養殖單位服務。

交通條件——北倚梁山,南臨濟甯機場,西靠京九鐵路,南京大運河貫穿東西,省級濟董公路貫穿南北,日澤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形成了立體交通運輸網絡。

資源優勢——煤炭生産基地,境内煤炭儲量6億噸,年生産能力240萬噸;肉牛養殖基地,擁有全國最大的肉牛養殖場----北方大地嘉祥黃牛養殖基地,總投資8000餘元,年出欄肉牛1.5萬頭以上,全鎮肉牛養殖規模已達5萬頭;小尾寒羊養殖基地,設有國家級小尾寒羊種羊場和山東省小尾寒羊科研所、實驗場各一處,擁有小尾寒羊調撥點28個、大型養殖場32處,年可出欄小尾寒羊10萬隻以上;玉米制種基地,年育種面積2萬畝,可生産優質玉米種6000餘噸;紙漿材生産基地,三倍體毛白楊面積2萬餘畝,年可生産優質紙漿材8萬立方米。

民營經濟——全鎮共有90多家民營企業,涉及煤炭、造紙、乙煥七、建築材料、柳編、食品加工、棉麻紡、機械制造、運輸等40多個行業。投資13億元的省級重點建設項目梁寶寺煤礦2003年即可投産,投資10.8億元的30萬噸瓦楞項目和熱電廠項目正在籌建中。

城鎮建設——按照中心鎮的發展要求,高标準、高起點地進行了城鎮規劃,構築了“六縱六橫”的基本框架,城鎮基礎設施基本完善。

民間工藝——條編、木雕、魯錦、魯繡、剪紙異彩紛呈。條編制品暢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魯錦産品走俏東南亞。魯錦是嘉祥一帶民間紡織的土花布,因為色澤瑰麗,花紋精緻,故稱為錦。嘉祥紡織業源遠流長。《戰國策?秦策》就記有曾子母親織布的記載。嘉祥武氏祠漢畫像石《曾母投抒圖》中的織布機,與當今民間的織布機非常相似。漢代,此地近鄰亢父縣為全國三大紡織中心(臨淄、定陶、亢父)之一。

臨淄為齊地,亢父為魯地,所以織品有“齊纨魯缟”之稱譽。梁寶寺一帶勞動婦女繼承了祖先的紡織技術,不斷革新改造,設計出衆多形象逼真的錦紋圖案,富有深厚的寓意和濃郁的生活情趣。如“十樣景”“外廊城,裡廓城,當中坐着小朝廷”“八磚鋪地九項門,楝子開花轉遭圍”“八磚七錯柳條花”等等,圖案可達900多種,顔色十幾種。

嘉祥縣文化工作者對民間土布花樣搜集整理後定名為“魯錦”。1986年在北京舉辦的《魯錦與現代生活》展覽會上,有24幅被中國民族文化宮收藏。1989年晉京參加全國首屆民間工藝品展,魯錦作品《獅子滾繡球》,被評為優秀獎。魯錦作品還曾在法國博覽會上獲得一等獎。

資源優勢

梁寶寺鎮北倚水泊梁山,南臨濟甯曲阜機場,西靠京九鐵路,京杭大運河貫穿東西,省道濟董線穿鎮而過,日菏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形成了水、路、空立體交通運輸網絡。

梁寶寺是煤炭生産基地,境内煤炭儲量6億噸,梁寶寺煤礦年設計生産能力240萬噸,實際生産能力400萬噸;是肉牛養殖基地,年出欄肉牛2萬頭以上;是小尾寒羊養殖基地,設有國家級小尾寒羊種羊場和山東省小尾寒羊科研所、實驗場各一處,擁有大型養殖場32處,年可出欄小尾寒羊10萬隻以上;是魯西南良種繁育基地,玉米、大豆小麥、蔬菜良種繁育面積達到6萬畝;是速生林生産基地,全鎮種植速生豐産林3萬餘畝,森林複蓋率達到34%。條編、木雕、魯錦、魯繡、剪紙異彩紛呈。條編制品暢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魯錦産品走俏東南亞。

特色農業

為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有關文件精神,加快該鎮特色種植業調整力度,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生态型城鎮的發展目标,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确帶領下,該鎮農業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

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以發展特色種植業為突破口,以力促農民增收為目的,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立足優勢、擴大規模、集約經營、标準化生産”的工作思路,和優質、高産、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重點發展速生豐産林基地,同時帶動林下種、養業,大蒜、圓蔥,優質瓜菜,為煤礦大項目搞好服務,解決菜藍子工程;壯大作物制種這一傳統優勢産業,全面提高種植業整體水平和産品市場競争力,推動我鎮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的增長。

本年度全鎮新增速生豐産林面積5000畝,苗木花卉面積800畝,林木複蓋率達到38.1%,新增瓜菜面積6500畝,其中大蒜、圓蔥面積3500畝,作物制種面積6萬畝,到2010年,全鎮速生豐産林面積達到4.2萬畝,瓜菜面積發展到1萬畝,2007年糧經比達到35:65。

梁寶寺鎮種植業調整重點抓好林業、制種業和蔬菜三大優勢産業。

林業是梁寶寺鎮的優勢産業,在搞好農田林網、村莊綠化、綠色通道建設的同時,重點發展速生豐産林。速生豐産林工程是林業六大工程的首要工程,也是該鎮當前林業發展的主體工程。

梁寶寺要在鞏固好原有林地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總量、改進品種、提高質量,以寺後、後集村要為主新建速生豐産林4000畝;并積極推廣林下種、養業,做到以短養長,因地制宜地發展林下種植業或養殖業,提高林地的綜合利用率,使農民的長、短期利益得到保障,切實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以寺後、後集、曹井等村為主林下種植甜葉菊和中藥材1000畝。完成綠色通路面積700畝,省、縣鄉級林業道路大型溝、路、渠及河道全部綠化。

苗木花卉産業是近幾年崛起的新興産業,有着巨大的發展潛力,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年内新建苗木花卉基地兩處,即“年年旺”苗用580畝,建平苗圃507畝,在此基礎上培植發展一批苗林花卉大戶帶動周邊群衆共同發展。

作物制種是梁寶寺鎮傳統優勢項目,與山東省農科院、濟甯市農科院、嘉祥祥豐種業公司、曲阜、甯陽種子公司及有關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主要涉及大豆、玉米、小麥、棉花、蔬菜五大類制種,農民積累了豐富的制種經驗,同時制種産業也是壯大梁寶寺鎮農村經濟的主導産業,以寺後、東郭、王場等9個村為主繁育優質小麥良種10000畝。

以寺後、東郭、韓橋、王場、孫垓、高莊等36個村為主繁育優質玉米良種25000畝;以梁寶寺、朱樓、大路口、紅旗、王鋪五個管區所屬的29個村為主成方連片繁育優質大豆良種20000畝;以寺後、運河、王場等5個村為主繁育優質棉花良種2500畝;以燕尾河、新建、曹井、石林、朱樓等10個村為主繁育各類蔬菜良種2500畝;以上五項制種總面積達到6萬畝。

突出抓好瓜菜面積的擴種,使全鎮年内瓜菜面積達到6000畝,主要種植圓蔥、大蒜及常規蔬菜,形成三個專業種植區,即以四合村、石林、紅旗、曹井、桐莊等6個村為中心,成方連片發展大蒜、圓蔥3500畝;以礦區周圍曹鋪、高莊、李莊等7個村為中心;以二号礦井周圍屈店、侯莊、運王等9個村為中心,采取“麥、棉、瓜”套種和壟作種植模式,各發展瓜菜1500畝,解決礦區蔬菜供應。

以黃牛養殖基地、小尾寒羊交易中心等為依托,鼓勵和扶持發展規模化養殖,推進畜牧業的發展,培植了38個養殖大戶,46個養殖專業村,呈現出養鴨專業村——向陽村,養雞專業村——紅旗村,養兔專業村——王鋪村。

全鎮畜牧業發展呈現良好勢頭,全鎮畜禽存欄達到120萬頭(隻),其中小尾寒羊、魯西黃牛存欄量6.8萬頭(隻)。對養殖場采取畜禽标識、養殖檔案等措施,規範畜禽交易和運輸行為,确保了畜牧業的生産安全和畜産品的銷售安全。

培植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建立種植業結構調整與龍頭企業建設的良性互動機制,推行“企業十基地”、“企業十合作”,組織“十大農戶”的産業組織形式,年内新增龍頭企業3家,建立合作經濟組織4個。

農産品質量安全、标準化生産情況。建立了農産品質量監測體系,成立了質量監測小組,制訂了農産品生産、加工、銷售環節的技術标準和質量安全标準,充分發揮碧海農業合作社的作用,大力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産品的認證和農業品牌發展。

教育發展

梁寶寺鎮第一中學創建于1985年,坐落于梁寶寺鎮王集村北,與嘉祥二中毗鄰,校轄21個行政村及鎮直各部門,現有18個教學班,共有學生1311人,教職工73人,學校占地面積35777平方米,建築面積6544平方米,綠化面積2252平方米。學校設有高标準的籃球場三個、排球場兩個,

同時設有300米跑道一組,百米跑道一組,并且内置了足球場和田徑場。音體美器材及各類教學儀器按一類标準配備,裝備一流的圖書室、閱覽室、儀器室、實驗室、電教室、微機室、音樂室、美術室、舞蹈室、德育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開辟了廣闊的天地。

學校堅持依法治校,以德興校,形成了“團結、守紀、求實、創新”的校風,造就了一支“愛校敬業,埋頭苦幹,崇尚和諧,追求卓越”的教職工隊伍。學校有縣級以上教學能手19人,縣級以上優質課執教者22人,有200多篇論文分别在省市縣級刊物上發表并獲獎。

全體教師一心撲在工作上,創出了一流德教學質量,赢得了學生和家長的信賴和贊揚。嚴格的管理、一流的校風、一流的教學質量,使梁寶寺鎮一中先後被明明為“市級規範化學校”、“市級電教示範學校”、“縣級實驗教學示範學校”、“縣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縣級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縣教學示範學校”、“縣學創講評先進單位”、“縣級督導評估先進單位”、“縣師德建設先進單位”、等。

社會事業發展

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則,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辦急事。從文教衛生等各方面,全面推動了社會事業的蓬勃發展。

一是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取得可喜成績。在鎮黨委、政府及教育辦公室、有關學校和廣大人民群衆的共同努力下,梁寶寺鎮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全面推開,有序推進。全鎮共拆除危房81間,2310平方米,其中高莊小學24間、鎮一中32間、桐莊聯小25間;投資200多萬元建起高标準教室860平方米(24間),學生宿舍及餐廳1259平方米(學生宿舍37間),實驗室、教室宿舍566.1平方米(共20間)。危房改造工程改善了辦學條件,提高了教學質量,保障了學生安安心心上學,舒舒服服睡覺,消消停停吃飯,為該鎮教育事業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順利、平穩開展。首先,成立了以黨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設有監督委員會和管理辦公室,并配有4名專職人員,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其次,在籌資工作中,該鎮主抓一個“先”字即先調查摸底,宣傳發動,工作做深做細,在全縣率先完成了籌資工作,保證了全鎮農民全部參加了新農合。

最後,多次召開管區書記及村幹部會議,逐步落實各項制度,保障了農民的合法權益,及時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解除了廣大農民的後顧之憂,保障了人民群衆的身體健康。全鎮共報銷210.8萬元,12542人,其中住院報銷175.5萬元,3761人次,門診報銷35.3萬元,8781人次。

三是鎮衛生院改造與行政村規範化衛生室建設成效顯着。醫院領導班子,團結務實、勤勉向上,認清形勢,提高認識,紮實工作,帶領全體幹部職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發展步伐,優化内外環境。在各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特别是衛生院改造與行政村規範化衛生室建設中,更是獲得了長足發展。首先購置了多種醫療設備和手術器械,充實了醫院設備,為更好地為病人服務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

包括DR直接數字化X光機170萬元,病理設備一套12.65萬元,微壓循環煎藥包裝機一台1.70萬元,WDI多功能呼吸機一台2.85萬元,小兒科配備病床21套,2.80萬元等。其次加快醫院“硬件”建設。投資194萬元,建設3156平方米宿舍樓,主體工程已完工;投資40萬元的綜合樓526平方米,正在施工;投資8萬元購買的2噸水暖鍋爐已啟用;投資20萬元門診樓裝飾已竣工;投資6萬元對門診樓、北宿舍樓、南宿舍等進行的防水改造已完成。

再次嚴格按照規範化衛生室的要求,對行政村衛生室進行有計劃,有步驟,有秩序的開展自查、整改、創建,特别是對衛生室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考核,确保了高标準,嚴要求的創建行政村規範化衛生室建設,超額完成了年度任務目标,獲得了社會各界及廣大人民群衆的認可和稱贊,保障了廣大村民的健康。

四是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戶供養制度建設。2007年全鎮核定最低生活保障810戶,1613人,全部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每人平均300無的保障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人,全年累計發放48.39萬元保障金;按五保戶供養條例,全鎮核定五保戶137戶,156人,其中在敬老院供養110人,月人均經費180元,分散供養46人,月人均經費113元,全鎮全年五保戶供養經費299976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戶供養制度的建立為農村低收入家庭和農村五保戶的正常生産、生活打了良好基礎,促進了社會和諧,推動了社會穩定。

五是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同農村勞動力培訓結合起來。梁寶寺鎮将勞務輸出了作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措施來抓,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努力将勞動力資源轉化為勞動資本,促進了農民增收。全鎮農村勞動力轉移19762人,同期增長9%,人均勞務收入較去年增長270元,勞務輸出日益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在切實轉移農村勞動力的同時,該鎮也加強了農村勞動力的培訓。全年共舉辦勞動力培訓班40餘次,培訓勞動力2500餘人,不僅提高勞動力技能、素質,而且增加了勞動力的勞動收入,取得了雙赢的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