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

聊齋故事

文言文短篇小說集
《聊齋志異》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說集。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社會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作品情節幻異曲折,跌宕多變,文筆簡練,叙次井然,被譽為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本書在選取篇目和改編時,以适宜少年兒童閱讀為标準,對故事進行了适當的删改,希望小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獲得更美好的藝術享受。
  • 書名:聊齋故事
  • 别名:
  • 作者:
  • 類别:
  • 原作品:
  • 譯者:
  • 出版社:
  • 頁數:
  • 定價:
  • 開本:
  • 裝幀:
  • ISBN:
  • 書 籍:聊齋志異
  • 原 著:蒲松齡
  • 體 裁:口頭講述談狐說鬼
  • 改編:崔海飛
  • SBN::978-7-5391-5523-4

内容簡介

《聊齋故事》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難以忘懷的人物形象。在這裡,有溫婉深情的狐仙鬼女,也有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鬼潑魔;有貪贓枉法的邪道鬼怪,也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不羁英魂;有心懷鬼胎的僞善人,也有知恩圖報的異類……他們無不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人情與鬼蜮,善良與邪惡,美與醜,在這裡呈現交織。他們是那樣的神秘,又是那樣的不可思議。然而,在這個幻想世界裡發生的每一個故事,演繹的每一個故事,無不是錯綜複雜的現實世界的再現。

聊齋志異

考城隍  宋公諱焘,邑庠生。一日,病卧,見吏人持牒,牽白颠馬來,雲:“請赴試。”公言:“文宗未臨,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病乘馬從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時入府廨,宮室壯麗。上坐十餘官,都不知何人,惟關壯缪可識。檐下設幾、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與連肩。幾上各有筆劄。俄題紙飛下。視之,八字雲:“一人二人,有心無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雲:“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諸神傳贊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稱其職。”公方悟,頓首泣曰:“辱膺寵命,何敢多辭?但老母七旬,奉養無人,請得終其天年,惟聽錄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壽籍。有長須吏,捧冊翻閱一過,白:“有陽算九年。”共躊躇間,關帝曰:“不妨令張生攝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謂公:“應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給假九年。及期當複相召。”又勉勵秀才數語。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諸郊野,自言長山張某。以詩贈别,都忘其詞,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之句。公既騎,乃别而去。及抵裡,豁若夢寤。時卒已三日,母聞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語。問之長山,果有張生,于是日死矣。後九年,母果卒,營葬既畢,浣濯入室而沒。其嶽家居城中西門裡,忽見公镂膺朱幩,輿馬甚衆。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驚疑,不知其為神,奔詢鄉中,則已殁矣。公有自記小傳,惜亂後無存,此其略耳。

影響

莫言的諾獎緻詞直接受聊齋故事影響,《聊齋志異》構思模式對莫言小說的影響更是随處可見。

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上稱自己是“講故事的人”,深受故鄉講故事前輩蒲松齡影響,“我是他的傳人。”莫言的諾獎緻詞講了幾個故事。最後一個故事大意:八個外出打工的泥瓦匠為避暴風雨躲進破廟。天空雷聲緊、火球滾,似乎還有龍叫。衆人說:我們中肯定有人做了虧心事。咱們把草帽丢出去,哪個人的草帽被吹走,他就得出去接受懲罰。草帽丢出去之後,隻有一個人的草帽被吹走。七個人把他擡起來丢到廟門外。此人剛被扔出,廟轟然坍塌。

這個故事的範本是《聊齋志異》中真實曆史人物傳奇《孫必振》:

“孫必振渡江,值大風雷,舟船蕩搖,同舟大恐。忽見金甲神立雲中,手持金字牌下示;諸人共仰視之,上書‘孫必振’三字,甚真。衆謂孫:‘必汝有犯天譴,請自為一舟,勿相累。’孫尚無言,衆不待其肯可,視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孫既登舟,回首,則前舟覆矣。”

一念之惡定生死的《孫必振》提醒世人:做人不能損人,損人結果很可能害己。衆人在金甲神出現時,如果不那樣自私自保,可能會沾孫必振的福氣逃過一劫。

搬上舞台

為獻禮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由山東省雜技團打造的大型魔幻雜技劇《聊齋遺夢》近日在濟南亮相。該劇首次把《聊齋志異》的故事搬上雜技舞台,通過細膩曲折的故事情節、剛柔并濟的雜技表演,并結合現代舞美、3D全息影像等高科技手段,給觀衆帶來全新的視聽享受。

《聊齋遺夢》分為上、下兩個篇章,講述了一個書生與狐仙凄美的愛情故事。“從雜技的獨特審美特性出發,我們并沒有拘泥于《聊齋志異》中某個具體故事,而是選擇了其中最經典的人物、最常見的故事結構,以濃縮、概括的方式将其呈現出來。”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該劇編劇馮雙白說。劇組一直緻力于探索如何将傳統的神奇傳說故事、當代觀衆期待的舞台審美樣式與山東省雜技團高超的雜技藝術三者有機結合,從而将古老的文化精神以獨特的形式奉獻給觀衆。

作為一部魔幻雜技劇,雜技仍是《聊齋遺夢》的主體。該劇将《蹬人》等看家戲搬上舞台,既突顯雜技的特性,又創造出符合故事内容的情境。山東省雜技團團長姚建國表示,除了獻禮“十藝節”,劇團還希望能将該劇打造成山東的文化旅遊品牌。下一步,劇團還将編排精簡版的《聊齋遺夢》到其他城市巡演,豐富各地群衆的文化生活。

作者後代

蒲長春,蒲松齡的第十二代世孫,出生于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蒲家莊,這裡有1400多口人,其中85%的蒲姓人家都是蒲松齡的後代。聊齋城是這裡的代表型景點,它分為聊齋園、蒲松齡故居和蒲松齡墓園三部分。蒲氏後裔以《聊齋志異》為藍本,在原有古文物的基礎上,投資5000多萬元,建起了一個個美麗的景點,來诠釋聊齋裡曾經描繪過的動人故事。 聊齋城的門口很寬,也很有氣勢,守門的石狐狸也很可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