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

紫薇

千屈菜科紫薇屬植物
紫薇(拉丁文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别名:癢癢花、癢癢樹、紫金花、紫蘭花、蚊子花、西洋水楊梅、百日紅、無皮樹,千屈菜科、紫薇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米。[1]樹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幹多扭曲,小枝纖細,葉互生或有時對生,紙質,橢圓形、闊矩圓形或倒卵形,幼時綠色至黃色,成熟時或幹燥時呈紫黑色,室背開裂;種子有翅,長約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紫薇樹姿優美,樹幹光滑潔淨,花色豔麗;開花時正當夏秋少花季節,花期長,故有“百日紅”之稱,又有“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的贊語,是觀花、觀幹、觀根的盆景良材;根、皮、葉、花皆可入藥。
    中文名: 拉丁學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桃金娘目 亞目: 科:千屈菜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紫薇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紫薇 中文别名:癢癢樹,百日紅 二名法:Lagerstroemia indica

簡介

紫薇(學名:Lagerstroemia indica)是一種小喬木,原産中國,是一種适應性強的長壽樹種。因其樹型不高,所以非常适宜作為庭院觀賞樹和街道綠化樹。紫薇(百日紅)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栽培曆史,唐朝時就盛植于長安宮廷園林之中。近幾個世紀以來,紫薇被引種到世界各地,西方人從印度發現這種樹,因此法語稱其為“印度丁香“(lilas des Indes)。

紫薇的拉丁種名來源于瑞典商人Magnus von Lagerström,因為他向創造雙名法的瑞典植物學家林奈提供了這種植物的樣本。

紫薇為安陽、襄樊、 徐州、 鹹陽、煙台、泰安、信陽等城市市花。紫薇花朵繁茂,花色豔麗,有白、紫、堇、紅及不同深淺的變化,花期特長,故有“紫茼開最久,爛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繼故枝”的贊詩和“百日紅”、“滿堂紅”等美稱。秋季葉變紅色,有秋色葉可觀賞。紫薇樹姿、樹幹、花、葉俱美,又是抗各種有毒氣體的抗污樹種,并有多種園林用途,因此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英文名: Jacaranda 藍花楹

Crape myrtle flower 紫薇花

Blue crape myrtle 藍紫薇

Crape myrtle 紫薇

起源及品種

曆史記載

在中國,紫薇有悠久的栽培曆史。最早記載紫薇的書是東晉時期王嘉所著的《拾遺記》,書中記載1600年前已經開始廣泛種植紫薇。唐開元元年,紫薇成了中書令和中書侍郎的代名詞,廣泛栽植于皇宮、官邸。

品種

紫薇分為4品系、9類,約50個品種。

4個品系分别為:(1)紫薇:花紫紅色,如直枝紫薇;(2) 銀薇:花白色或微帶淡繭色,葉色淡綠,如小花銀薇;(3)赤薇:花火紅色,如幺紅;(4)翠薇:花藍紫色,葉色暗綠,如藍紫。

當前各大苗圃主要栽培或園林綠化應用的紫薇品種有直枝紫薇、直枝白薇、玫瑰紅紫薇、直枝粉薇、直枝團狀粉薇、矮生紫薇、獨幹紫薇。另外,還有複色矮紫薇,該品種花瓣邊緣皺褶呈波浪狀,顔色猩紅具白邊,花期6—10月,開花繁茂,開花前和落葉前葉片均為紫紅色,觀賞期長。

美國大紅紫薇新品種:紅火箭紫薇,紅火球紫薇。

南方速生系列:速生茸葉大紅紫薇 速生茸葉紫薇,速生淡粉紫薇 南方玫瑰花紫薇 速生光葉桃紅紫薇 。

北方紅花系列: 北方玫瑰花紫薇 北方國旗紅紫薇。

其他品種:紅葉紅花紫薇 矮生紫薇 四川國旗紅紫薇

形态特征

落葉喬木,高可達10米,樹身大可合抱。樹皮呈長薄片狀,剝落後平滑細膩。小枝略呈四棱形,常有狹翅。單葉對生或近對生,橢圓形至倒卵形,長3-7厘米,近無毛或沿被面中脈有毛,具短柄。圓錐花序着生于當年生枝端,花呈白、堇、紅、紫等色,徑約2.5-3厘米。

花萼半球形,綠色,頂端6淺裂,花瓣6瓣,近圓形,邊緣皺縮狀,基部具長爪。雄蕊多數,生于萼筒基部。子房上位。蒴果近球形,6瓣裂,徑約1.2厘米,基部具宿存花萼;種子有翅。

習性

性喜溫暖、濕潤,喜光而稍耐陰,有一定的抗寒力和耐旱力。喜生于石灰性土壤和肥沃的砂壤土,雖在粘質土中亦能生長,但速度較慢。長壽樹,可活500年以上,古樹仍可開花繁茂。幼樹生長迅速,中老年樹生長緩慢。在長江流域4月開始抽枝,萌芽力強。花芽的形成系在枝梢停止生長後,約在6月上旬;此時氣溫達30℃以上,少雨,有利于花芽分化。

抽生花序一般在6月20日前後,隻需數日即抽出,基部花蕾即始花。如氣溫低于30℃,6月份雨水多,則頂梢繼續延伸而抽出花序,或少數枝梢有花。放任生長者,枝密而纖細,易老衰,花序稀少或不開花,或隔年開花。單朵花期5-8日,每個花序可開50天左右,全株群花期則為120餘天。

一般幼樹比老樹開花早了7-10天,如夏季多雨、低溫(溫度在30℃以下),則老樹花期推遲,僅開少量花,幼樹則不開花;但新移栽的紫薇,根部受傷,吸肥吸取水力差,反而按時開花。不耐長期庇蔭,否則很少開花,生長亦不良。花枝以30-50厘米長而生長粗壯者為佳,所抽花序長,花朵亦多;纖細枝與徒長枝,花序短,花亦少。早開花的枝條,可于7月初短截,以促發二次梢,并可開花,但花序較短。

産地與分布

紫薇産東南亞直至大洋洲,而以中國為其分布中心和栽培中心。該屬植物集中分布在中國西南和中南地區,野生種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山坡或林緣。在原産地多野生老株和粗大的古樁。

紫薇分布于長江流域,華南、西北、華北也有栽培,它的适應性很強。紫薇耐旱、怕澇,喜溫暖潮潤,喜光,喜肥,對二氧化硫、氟化氫及氮氣的抗性強,能吸入有害氣體。據測定,每千克葉能吸硫10克而生長良好。紫薇又能吸滞粉塵,在水泥廠内距污染源200~250米處,每平方米葉片可吸滞粉塵4042克。因此,它是城市、工礦綠化最理想的樹種,也可作盆景。

在北京、西安等北方城市,尚有露地栽培或盆栽。紫薇的露地栽培分布,東至中國青島、上海,南至台灣和海南,西至西安、四川灌縣,北以北京、太原為界,另外,台灣也是紫薇栽培最盛行的地區,栽植各種各樣的紫薇作為綠化觀賞樹種。

國外則日本、朝鮮等國較多,在美國和南歐等地栽培漸多。

繁殖培育

紫薇性強健,易于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栽種于深厚肥沃的砂質壤土中生長最好。

性喜光,應栽種于背風向陽處或庭院的南牆根下,光照不足不僅植株花少或不開花,甚至會生長衰弱,枝細葉小。

紫薇較耐寒,但幼苗期應做好防寒保溫工作,三年生以上的成株則不用保溫。

紫薇耐旱,怕澇,每年可于春季萌動前和秋季落葉後澆一次返青水和凍水,平時如不過于幹旱,則不用澆水,雨季要做好排澇工作,防止水大爛根。

可在每年冬季落葉後和春季萌動前施肥,如施用人糞尿或麻醬渣則更好,可使植株來年生長旺盛,花大色豔。一般在秋季落葉後進行修剪,要将徒長枝、幹枯枝、下垂枝、病蟲枝、纖細枝和内生枝剪掉,幼樹期還應及時将植株主幹下部的側生枝剪去,以使主幹上部能得到充足的養分,形成良好的樹冠。

紫薇在生長期易受蚜蟲、介殼蟲、刺蛾和卷葉蛾為害,如有發生,可用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介殼蟲和蚜蟲,用80%的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噴殺刺蛾和卷葉蛾。

播種繁殖

可一次得到大量健壯而整齊的苗木。11月至12月收集成熟的種子,去掉果皮,将種子稍晾幹,放入容器幹藏。翌年3月在砂壤土地苗床上行闊條幅播或撒播,蓋一層細焦泥灰,以不見種子為度,上覆草。10餘天發芽出土,及時揭草,待幼苗出現2對真葉時可擇雨後間苗;苗期勤除草,6—7月追施薄肥2—3次,入夏灌溉防旱,年終苗高約40—50厘米,生長健壯的當年可開花,宜及時剪除,翌年春分移栽長大。

扡插繁殖

可硬枝扡插和嫩枝扡插。

硬枝扡插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枝條發芽前進行。選取粗壯的一年生枝條,剪成l5cm長的插穗,插入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苗床,扡插深度以露出插穗最上部一個芽即可。插後灌透水,覆以塑料薄膜以保濕保溫。苗株長成15—20厘米就可以将薄膜掀開,改成遮陰網,适時澆水,當年枝條就可長到60—80厘米左右。

嫩枝扡插在7~8月進行,此時新枝生長旺盛,最具活力。選擇半木質化的枝條,剪成8~lOcm長的插穗,上端留2-3片葉子。扡插深度為3~4cm。插後灌透水,并搭蔭棚遮蔭,一般20天左右即可生根,将薄膜去掉,保留遮陰網,再适時澆水,當年枝條可長到60—80厘米左右,成活率很好。

分生繁殖

在3~4月初或秋天将植株根際萌發的分蘖苗帶根掘出,适當修剪根系和枝條,另行栽植。小苗可以裸根,大苗應帶泥球,撫育中要經常修剪、整形,保持優美樹形,促進花枝繁茂。

壓條繁殖

生長季節都可進行,以春季3月至4月較好。空中壓條法可選1年至2年生枝條,用利刀刻傷并環剝樹皮1.5厘米左右,露出木質部,

将生根粉液(按說明稀釋)塗在刻傷部位上方3厘米左右,待幹後用筒狀塑料袋套在刻傷處,裝滿疏松園土,澆水後兩頭紮緊即可,一個月後檢查,如土過幹可補水保濕,生根後剪下另植。

嫁接法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紫薇枝條萌芽前進行。嫁接時選擇發育粗壯的實生苗做砧木,取所需花色的枝條做接穗,采取劈接法。先在砧木頂端靠外圍部分縱劈一刀約5—8厘米深,再取長5—8厘米帶2個芽以上的接穗削成楔形後插入砧木劈口對準形成層。然後用塑膜将整個穗條枝全部包紮好,露出芽頭。用此方法在同一砧木上分層嫁接不同顔色的枝條,形成一樹多色。嫁接2—3個月後,就可松膜,此時穗頭長可達50—80厘米,應及時将枝頭剪短,以免遭風折斷,并且可培養成粗壯枝,用此方法培育的植株成活率很好。

矮紫薇的繁殖種植與管理

薇為千屈菜科落葉小喬木,因花期長而享有“百日紅 ”的美稱。“矮紫薇”是我國近年來培育的一個新型品種,其株形矮小,既可盆栽觀賞,亦可成片栽植裝飾花壇,且其萌蘖性強,耐修剪,成形快,花期6月至10月。

繁殖栽培:可用播種和扡插等法繁殖。播種可得大量健壯而整齊的苗木,一般在秋末采收種子至翌年2月至3月條播。苗床可用薄膜覆蓋,待真葉長出後揭開薄膜,以防濕度過大,造成幼苗染上莖腐病。白天若陽光太強,還應将幼苗适當遮陰。子葉長出後,可隔半月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切記不可過濃,以稀釋1500倍液為宜,防止燒傷嫩葉,一月後即可定植。扡插一般在3月至4月份進行,此段時間溫度不高不低,且枝條養分足,易于成活。

定植管理:幼苗一般定植在排水良好的石灰質土壤中,亦可盆栽管理。定植成活後,每周可施一次薄糞水,在生長旺季可增施餅肥等有機肥料,盡量不用或少用化肥。植株長大後,要及時摘心,以利萌發側枝,使其株形豐滿。在6月至7月,植株基本都會現出花蕾,但開花對苗木生長有影響,因此要及時抹蕾,積蓄養分,利其進一步萌發生長。這樣的植株生長到第二年,不僅株形豐滿,而且花多色豔。

藥理分析

來源:以根、樹皮入藥。夏秋采剝落的樹皮,曬幹;根随時可采。

性味歸經:微苦、澀,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消腫。用于各種出血,骨折,乳腺炎,濕疹,肝炎,肝硬化腹水。

用法用量:0.5~2兩。

花語

好運、雄辯、女性。

相關新聞

2012年7月,有網友稱合肥從越南引進“天價”百年紫薇樹,每株花費40萬元,因管理不善而瀕臨死亡。引進這些百年紫薇樹的公司負責人表示,這些紫薇樹很可能無法适應合肥的氣候,“尤其過不了冬”。不過有些還有存活可能,正想辦法移植補救 。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