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拳

燕青拳

中國傳統武術拳法
燕青拳,又稱秘宗拳、顔青拳、彌祖拳、迷蹤拳,出自河南嵩山少林寺,是中國傳統武術拳法之一。燕青拳已有1400多年的曆史,相傳為達摩或燒火僧緊那羅王或燕青所創;其基本含義可歸納為疾速、狙擊、隐含、剛柔、虛實、變化等;外形看似長拳,但内容很雜,既有少林拳、鷹爪拳、通臂拳等拳的特點,又含有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的特點。2008年6月7日,河北省滄州市申報的滄州武術(燕青拳)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展項目名錄,非遺編号Ⅵ-10。[1]
  • 中文名:燕青拳
  • 外文名:
  • 别名:迷蹤拳
  • 創始人:相傳為達摩所創
  • 代表拳師:劉寶祥、張金堂
  • 特點:動作輕靈敏捷,靈活多變等
  • 類 型:拳術
  • 現 狀:中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曆史淵源

燕青拳已有1400多年的曆史,最早出自河南嵩山少林寺,相傳為達摩或燒火僧緊那羅王或燕青所創。相傳,宋代的周侗精習燕青拳,其弟子林沖、盧俊義也是習練此拳的高手。

有關燕青拳,有多種傳說:傳說之一認為燕青拳這個門派起源于唐末,傳至宋代由盧俊義在少林寺整理發展而成;後來盧俊義把此拳傳給了燕青,自己引退,以後由燕青傳播這個拳法,故稱之為“燕青拳”。

傳說之二,燕青的門徒因為燕青上梁山造反而隐其名,故稱之為“秘宗拳”。

傳說之三,燕青上梁山時,施展絕技使雪地上不留足迹,追兵迷路,故稱之為“迷蹤藝”。

清代乾隆年間,燕青拳傳給了孫通;當時的山東泰安人孫通曾在嵩山少林寺苦習數年,燕青拳藝爐火純青,被人尊為“萬能手”;孫通因犯命案去東北避難,途中,在河北省青縣和靜海縣交界的大屯村和靜海縣小南河村分别傳下燕青拳。

一支流傳的情況是,孫通受風寒病在大屯村,幸蒙村裡人照料,為報恩孫通将燕青拳在大屯村進行傳授,當時傳授的出名弟子有銅錘呂明、大刀韓七、快腿文林等人。

另一支流傳的情況是,孫通去東北途經靜海縣小南河村時,見霍氏宅屋環境秀麗、風景優美,在霍家傳下燕青拳,據說霍元甲的曾祖父就是孫通的高徒。2016年,北京市武協燕青拳研究會成立。

功法解析

綜述

燕青拳的基本含義可歸納為疾速、狙擊、隐含、剛柔、虛實、變化等。外形看似長拳,但内容很雜,既有少林拳、鷹爪拳、通臂拳等拳的特點,又含有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的特點;勁力上化拙歸巧,易僵為靈,練求明勁、暗勁、橫勁、開合勁、抖放勁、螺旋勁等;技擊上講究全身為法,尤以“靠、抱、粘、拗、頂、彈、撥、挎、撣、提、撩、纏、擊、攔、格”十五字技法要訣為精華。

實戰招法

燕青拳實戰中基本的招法是:遠踢、近打、貼身摔;遠手、近肘、貼身靠;高崩、低砸、中間挎;迎打、截打、連續打,攻守合一,攻防要害,防攻并舉,虛實并用,手腳齊發,上、中、下三路并進,主要技擊法有:猝擊法、虛實擊法、連擊法、攔迎擊法、躲閃擊法、困擊法等。

手形套路

燕青拳拳式中反打、側打、擰轉、旋轉的動作比較多,手型多樣,有拳、掌、勾、爪、拐等十幾種手法有雲手、捋手、纏手、彈手等近20種;手行似浮雲,遮人耳目,出手三招,刁鑽古怪,特别是雙掌為刀手,上穿下挂,撣、揮、削、砍連連不斷。

步型腿法

燕青拳重視下盤功夫練習,有“入門先站三年樁、踢三年腿”之說;腿法變化多端,有踢、蹬、踹、搓、跺、撩、掃等十幾種;步型主要有馬步、弓步、虛步、丁步、歇步、仆步、獨立步、跪膝步等,行步則以蹬步和系統套環步為主,步法要求輕靈自然,如猿縱,似貓行,講究挺胸收腹,歪腰斜跨。

眼法身法

燕青拳的眼法講究眼為心之魄,神聚于眼,眼随手動,手到眼到,眼随勢變,目随勢注,拳似流星,眼似閃電。燕青拳的身法講究側轉、鑽翻、吞吐、俯仰、起伏、翻轉、回環、側繞、勾挂、盤旋、跳躍、順送、屈伸、攻防、跨繞,身動如風,腰似蛇行,擰腰順肩。其身法巧妙運用,一法數招,随機應變,身形将就“抱樁為虎形,提攔為馬形,搭袖為雞形,盤坐為蛇形”。拳法内容

燕青拳拳法内容為:1、徒手(燕青拳、三步架);2、器械(青龍劍、三才劍、五虎群羊棍斷門槍、春秋大刀);3、對練(講究十二塊,談空法、捷進法、救應法、達變法、拆變法、虛實應救躲閃法、半避風短打、燕青十打、五花綿掌、應面對、綿掌撥步打法、裡外戰);4、絕技(鐵掌功、鐵腿功);5、醫療保健功(十二聯手,根據中醫經絡學編制,主要以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為目的)。

主要特點

綜述

燕青拳内容豐富,技術全面,演練風格姿勢優美,快慢有度,潇灑大方,同時練氣、養形、傳神,故老少皆宜,防身之中又有健身之功效。

技術特征

燕青拳具有鮮明的技術特征:架勢較小,腿法多變,拳腳相随,快慢守理,守中寓發,待機伸屈,功架端正,發力充足,動作敏捷,大開大合,虛實相輔,奔放流暢;燕青拳習的是手、眼、身、法、步,練的是精、壯、巧、妙、神;“精、壯、巧、妙、神”中的“神”為精魄,以形傳神,動以養形,外練以養形為先,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壯。人由氣生,氣由神往,神氣相補,神韻風骨,息息相依。

練習綱要

綜述

燕青拳法注重“慢練功,快練攻”。練功有八大招,分别為搶、靠、颠、粘、卷、提、挎、撣。此八招是燕青拳法之綱要,每字含義不能以一招一式替代,蘊含于招術之中,用法靈活多變,每字含八目,共六十四目。燕青拳習拳的基本要訣是“心意為本”,基本要求是:要練拳,先修心;習燕青拳心為主帥,意為先導,意到氣行,氣催力發;行拳走勢要求連貫、圓和、自然,不動則正,一動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一氣呵成,招式變化都在行動之中;實戰時講究乘人之勢,借人之力,借力打力;行功習拳最忌勞氣拙力,講究練求剛柔之勁;藝到精純,諸法融會貫通,招法舉一反三、變幻無窮、順其自然、運用自如。

練習方法

一、纏絲腿

1、預備式左高虛步格鬥式站立。

2、左腳外展,腳内側朝前,身體以腰為軸向左擰轉,左臂随身體左轉向下、向後擺動,同時右手向前上挑臂盤肘,注意肘尖向前,拳眼緊貼肩胛骨,力點在右小臂。

3、承上式,身體重心移向左腿,右腿向前上裡纏,腳尖斜向上、微内扣。

4、左腿微屈,身體繼續向左側擰轉,同時右腳迅速橫向前方鏟出或彈踢。

5、右腳前落成右弓步,腳尖向前、微裡扣,扣膝,右拳變掌向前立掌推出,力點在掌根,同時左拳變勾手直臂上提,勾尖向下。二、白雞飛窩

1、以大胯虎架預備。

2、左腿向上提膝,同時雙臂向下經體前向上在胸前交叉,腳面繃平,足尖向下。

3、雙臂從臉前向上護照并繼續向左右兩側打開,同時左腿向前上方猛蹬,腳尖朝上,着力點在腳跟。

4、左腿屈膝收回,足尖向下,同時雙手雙手兩腰側,掌心向上。

5、左腳向前落地成左5步,雙掌握前迅猛擊出,掌心向外,掌指向上,力點在掌握。

6、兩小臂回收,雙掌掌背相對,緊貼于胸前,掌指向下,兩肘肘尖向前,同時提右膝于腹前,腳面繃平,足尖向下。

7、承上式,雙掌掌背向外突然抖出,掌心向上,右腿同時迅速向前蹬直,腳尖向上,力點在腳跟和手掌背。

8、動作不停,右腳向前震腳落地,左腿提起,雙手回收到胸前,承上式,左腳向前上步成虛步,同時左掌迅速向前立掌推擊,同時右掌掌心向上收回到腰間。三、繞步崩雷

1、以仙人指路為預備式。

2、左足微提、外展,向前活步,右腳提起、足尖裡扣,快速向前、向左勾踢,勾踢時右腳跟要緊貼地面,同時右手出動手變掌,右臂由後向前上、向外(右上流掉,左掌心間裡、向下排拍右小臂裡側後落到身後,此時重心在左腿上)。

3、上動不停,雙腿微肩、有情斜向下臂,左臂斜向上合,環抱于胸前,左掌心向右後,右手為睾,舉心向左上。

4、猛蹬左腿成右橫裆步,同時雙拳向上經臉前向外彈抖,目視右拳前方,雙拳拳心相對,力從腰發,力達拳背。

5、右小臂随腰左轉向身體裡裹,右腳尖裡扣,雙臂屈肘抱于左胸前。

6、雙拳随左腿提膝向下、向右上方猛提,拳心向裡,左拳與鼻尖同高,右拳高與眼平。

7、承上式,左腳尖向左前方外擺,雙拳随身體左轉,高與臉平。

8、右腳向左腳前方上步,足跟着地,腳尖向裡、向上,同時雙拳下擺,拳心向上。

9、雙拳繼續下擺,随左腿向右腿後插步、經體前向右上方兜拳,拳心向上。

10、雙腳左擰,身體左轉,同時向左後活左腳、提右腿,右拳向下挂拍右大腿外側。

11、右腿向右方落步,腳尖稍裡扣,同時提左腿,左拳下挂左大腿外側,目視左前方。

12、左腳向前外展震地、右腳提起,同時左手向左前方反打,拳背向左,上動不停,右腳前落成弓步,同時右肘向前上方橫擊左掌,力點在右小臂裡側,拳心向上,目視前方。

主要流派

陳善派

清代的孫通将燕青拳傳入滄州滄縣,此後燕青拳在滄州廣泛流傳;在滄縣,為以陳善(外号“賽勝英”第三代)為主的一派,親傳弟子(第四代)有:郭連祥(滄州八虎在第五稱“郭五爺”)、趙友爺、李虎爺、陳廣志、餘桐波、趙一爺、福印爺、于五爺、呂戰鳌等;後陳廣志再傳弟子(第五代)陳玉山、楊裼山(外号“楊快手”)、郭西山、劉俊岑等;傳弟子(第六代)有:張風員(武術六段)、郭寶申(武術六段)、杜學堂、任會珍、孫忠誠(武術六段)等;再傳弟子(第七代)楊姚生、張天(武術四段)、郭會波、張維英(武術三段)、王磊(武術三段)、劉鵬程等創燕青武館于山東省濱州市魏家小區發揚燕青武術,傳至第七代。

霍家派

孫通去東北途經靜海縣小南河村時,将燕青拳傳給了霍元甲的曾祖父;霍元甲的父親霍恩第以保镖為業,因其迷蹤拳出神入化,很多大商人都求他保镖;後又傳至霍元甲之手,将燕青拳發揚光大。

張耀庭派

沈陽燕青拳屬張耀庭派,張耀庭傳郭正堂,郭正堂傳授潘永宏、李守貴、李振明、李守玉,潘永宏在沈陽的南市場、李守貴在大西菜行、李振明在鐵西區十馬路、李守玉在鐵西區貴和街分别開設拳坊,傳授燕青拳,他們培養弟子數千人,其中佼佼者近百人;李守貴20世紀初在大西菜行開拳坊教徒為生,五十年代改為南市武術社;其弟子均為沈陽市武林名宿,弟子劉秉義憑借一身燕青拳功夫成為抗日英雄,解放後任東海艦隊某部政委;于振波便是李守貴的弟子,而劉秉義是他的大師兄。

曆史文化

相關人物

孫通,清代山東岱州人,字季寬,人稱“萬能手”“鐵腿孫通”。初随兖州張某學拳,數年後辭師出遊,輾轉入少林寺,苦練十餘年,學得多種拳械,擅長點穴術、卸骨術和擒拿術等;此後,專緻設教授徒,曾先後設教于山東青州,河北濱州、武定、陽信、鹽山等地;清嘉慶年間定居河北滄州城北姚官屯,又設教于滄州所屬多處村鎮。

霍元甲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愛國武術家,字俊卿,生于天津靜海縣,出身于镖師家庭,繼承家傳“秘宗拳”(即燕青拳)絕技。幼年體弱,在27歲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鄉,時常挑柴到天津去賣;28歲後到天津當上碼頭裝卸工,後來在農勁荪開設的懷慶藥棧當幫工,升任掌櫃;1909年,41歲的霍元甲,由農勁荪介紹來上海,接受由陳公哲、陳鐵生所創辦“精武體操會”中主教武術。霍元甲被評為滄州十大武術名人之一。顧慶林,1970年3月生于河北省滄州市青縣,燕青拳傳人,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燕青拳研究會會長。顧慶林自幼習武,12歲正式拜師,曾先後跟随倪鳳來、楊茂林學練秘宗拳(即燕青拳),練過鐵砂掌、鷹爪功、燕青架子功、八極拳、太極拳等,後拜八卦掌第四代傳人、原公安部總教練馬傳旭為師,習練八卦掌。1991年,顧慶林參軍入伍,在北京衛戍區某部儀仗隊連續九年擔任執行隊長,曾被譽為“軍中一把刀”。2009年,在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國慶大閱兵中,顧慶林擔任特種兵方隊總教練。

價值意義

文化價值

從美學上,燕青拳講究“中和為美”,體現了中國傳統的美學主張;“和”強調事物的多樣性及其對立統一,“中”強調處理事物矛盾的原則和方法,是實現對立統一的途徑;“中和為美”的美學思想對燕青拳産生了較大影響,例如燕青拳架勢輕巧、虛實相輔、變化靈活、快慢有度的功法特點和“慢練功,快練攻”的習練特點就是中和之美的體現,也是姿勢美、勁力美、節奏美和結構美的呈現。燕青拳貌似術重韻薄,其實不然,燕青拳也相當注重“氣韻”。中國傳統美學的“氣韻”,是指審美對象的内在生命力顯現出來的具有韻律美的形态。這一原則運用到武術中就是修煉元氣,打造生命力之本源;燕青拳動作潇灑大方又靈活多變,一法變數招,氣韻随身行,能體現武術的練意、練氣和練神。

健身價值

練習者通過習練燕青拳,使自身的力量、柔韌性、協調性、速度和靈敏性等身體素質得到較大的提高;通過加強腰腿的練習,延緩腰腿機能衰退,能夠起到強腿壯腰的作用;燕青拳講究“拳不離手”,但提倡“止戈和平,點到即止”,說明燕青拳是以習武健身為宗旨的。

教育價值

燕青拳作為中華傳統武術保留相對完整的拳種之一,在漫長而不間斷的傳承中,深受中華民族精神優秀内核的滋養,使燕青拳在師徒相授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習者的品格和修為;燕青拳注重技戰術的豐富和完善,更注重人文曆史的承載與傳播、武德及民族精神的教育。

經濟價值

燕青拳具有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底蘊,這為其進行經濟開發提供了文化基礎;可以對燕青拳進行旅遊文化資源方面的開發,組織燕青拳文化主題遊,讓遊客體驗燕青拳的傳統禮儀文化、人文曆史和技擊技能;同時,充滿審美價值和民族特色的燕青拳還可打造精彩的表演團隊進行國内外巡演;此外,開發燕青拳的文化衍生産品也較切合時代。

傳承發展

2008年6月7日,河北省滄州市申報的滄州武術(燕青拳)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展項目名錄,非遺編号Ⅵ-10。2011年8月26日,内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申報的燕青拳經内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被列入第三批内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展項目名錄,非遺編号NMⅥ-25。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滄州市武術協會獲得“滄州武術(燕青拳)”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相關影視

浪子燕青

《浪子燕青》是馬成執導,魯國慶、段章麗、崔志強、王海生、孫京國、杜非等主演的武打電影;該片于1983年出品,以袁闊成評書《水泊梁山》為藍本改編,奸臣高俅設圈套以比武為名擺設擂台,宋江燕青等人馬撲會,他們早料到高俅計謀,将計就計,大勝宋軍而回。

所獲榮譽

2008年,河北省滄州市申報的滄州武術(燕青拳)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展項目名錄。2022年6月,入選天津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