擾亂公共秩序罪

擾亂公共秩序罪

刑法罪名
擾亂公共秩序罪,是指違反國家對社會秩序的正常管理,破壞公共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本節規定有35個罪名。201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對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六種情形作出了界定。
    中文名:擾亂公共秩序罪 外文名: 發布單位: 釋義:聚首糾集多人擾亂公共和交通秩序等 行為:煽動群衆暴力抗拒國家法律等 依據:刑法 屬性:罪名

構成

1、罪體n

行為:聚衆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的行為是聚衆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根據刑法規定,本罪在客觀上表現為:聚衆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n

客體:聚衆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的客體是公共場所秩序。n

2、罪責:聚衆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的責任形式是故意。這裡的故意,是指明知是聚衆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的行為而有意實施的主觀心理狀态。n

3、罪量:聚衆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的罪量要素是情節嚴重。這裡的情節嚴重,是指聚衆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人數多或者時間長的;造成人員傷亡或者公私财物重大損失的;影響或者行為手段惡劣的等等。

罪名種類

擾亂公共秩序罪是刑法第六章第一節的一個罪名種類,其中包括以下具體的确定罪名:n

1、招搖撞騙罪n

2、開設賭場罪,賭博罪n

3、盜竊、侮辱屍體罪n

4、聚衆淫亂罪,引誘未成年人聚衆淫亂罪n

5、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利用迷信緻人死亡罪,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利用迷信破壞法律實施罪n

6、侮辱國旗、國徽罪,破壞集會、遊行、示威罪,非法攜帶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參加集會、遊行、示威罪,非法集會、遊行、示威罪n

7、傳授犯罪方法罪n

8、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入境發展黑社會組織罪,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n

9、尋釁滋事罪,聚衆鬥毆罪,聚衆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聚衆沖擊國家機關罪,聚衆擾亂社會秩序罪n

10、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n

11、擾亂無線電通訊管理秩序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n

12、非法持有國家絕密、機密文件、資料、物品罪,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非法生産、買賣警用裝備罪n

13、僞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僞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僞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n

14、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妨害公務罪

必要性

首先要掌握我國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的主要相同點。其表現在:階級本質相同,都是工人階級及其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指導思想相同,都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任務和目标相同,都是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服務。n

其次要掌握我國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是相輔相成的。具體表現在:第一,法律的制定體現着道德的要求,即法律的制定受道德的影響,體現着道德的基本要求。如我國憲法和婚姻法中規定"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就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第二,法律有維護道德的作用,即以國家強制力作後盾,打擊違背道德的現象,确保道德的實現。如刑法第261條的規定對于人們履行養老育幼等道德義務具有重要作用;第三,道德補充着法律的不足。法律不是萬能的,不可能對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和所有問題進行明确規定。第三者"問題,有時違背道德但不違法,這就需要用道德規範來加以調節和補充;第四,道德支持、促進法律的貫徹實施。道德通過提高人的道德素質和社會輿論的力量來支持和保證法律的實施,如對違法行為的抑制和譴責、對見義勇為的行為的贊揚和鼓勵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