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環境

消費環境

環境術語
所謂消費環境是指消費者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對消費者有一定影響的、外在的、客觀的因素。包括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兩方面。生态需要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需要,也是很重要的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自然環境對滿足人們的這種生态需要、提高消費質量具有極端重要性。大氣臭氧層耗損導緻皮膚癌增加;森林減少造成水土流失,洪澇災害頻發,給人類生命和财産帶來巨大損失;水作為生命之源,被污染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氣候變暖使不少疾病在蔓延和複發;噪聲和空氣污染使人類健康受到嚴重損害;等等。
    中文名:消費環境 外文名: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自然環境:地球的表面層 對生态影響:生态需要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 環境惡化表現:森林面積不斷縮小 每年有:1700萬公頃森林從地球上消失

自然環境對消費的影響

對生态影響

人們的消費需要體系中包括生态需要。生态需要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需要,也是很重要的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自然環境對滿足人們的這種生态需要、提高消費質量具有極端重要性。大自然是人類消費資料的主要來源。消費的自然環境對消費的影響主要表現為:

①自然禀賦決定着對消費對象的偏好;

②自然資源對生産力的作用,決定着對消費對象的供給水平和加工程度;

③自然環境保護的程度決定消費對象的可持續提供;

④自然環境好壞決定着消費的質量高低。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将危及消費品的質量和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環境惡化

自然環境日益惡化的主要表現是:

①森林面積不斷縮小,采伐量大大超過生長量。全世界平均每分鐘有40公頃森林被砍或被火災燒毀,每年有1700萬公頃森林從地球上消失。

②随之而來的是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嚴重。全球1/3的陸地面積已成為沙漠或正在沙漠化。

③自然災害頻率加快,受害、成災面積不斷擴大。當綠樹複蓋喜馬拉雅山脈時,孟加拉國每隔50年才有一次嚴重水災,而進入21世紀每隔4年就要遭受一次大水災。

④水污染、噪聲污染和空氣污染不斷加劇。全世界每年的污水排放量在5000億立方米以上,造成河川、湖泊、海洋約6億立方米的水體污染。全球大氣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和氮的氧化物、飄塵的含量正在增加,每年有害氣體排放量達50億噸之多,大氣圈臭氧層明顯變薄,出現臭氧空洞

⑤氣候變暖。全球每年有100億噸二氧化碳向大氣中排放,使地表氣溫上升,氣候變暖。20世紀90年代連續出現8個暖冬。

自然環境日益惡化,導緻消費質量下降,嚴重威脅人的生存和發展。大氣臭氧層耗損導緻皮膚癌增加;森林減少造成水土流失,洪澇災害頻發,給人類生命和财産帶來巨大損失;水作為生命之源,被污染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氣候變暖使不少疾病在蔓延和複發;噪聲和空氣污染使人類健康受到嚴重損害;等等。因此,積極培育一個良好的自然環境,促進生态平衡,提高消費環境的質量,是當代消費者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

研究

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逐步轉向國内投資和消費上,而拉動消費的重點在于擴大内需。目前消費需求不足是我國當前經濟運行中遇到的重要難題,農村地區需求增長更是緩慢,擴大農村内需是擴大國内總體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基礎設施投資、每百個勞動力學曆為高中及以上人數、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農村政府救助費分别作為農村消費環境四個方面的衡量指标,以全國31個省市2002-2010年共9年的數據為基礎,構建了回歸模型來分析四個方面對農村消費水平的影響程度,采用随機系數模型分析各省市之間這種影響的差異性。

研究結果表明:農村消費環境四個方面對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拉動效應是雙向的,文化程度的正面影響效應最大,其中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對我國西北部的影響較大;每百個勞動力中學曆為高中及以上人數對我國東部、南部、北部大部分省份的農村消費水平影響顯著,對西北和中部部分省份的影響較小;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對我國京津冀魯片區及西部部分省的影響較小,對東部、南部和中部的影響顯著;農村政府救助費對我國東北部、西部和中部部分省市影響顯著。

最後,結合我國農村消費環境影響農村消費需求的理論分析、統計分析以及實證分析的結果,從改善農村消費環境的角度,提出加快西北部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全國農民文化程度、加強西部地區消費品市場價格管理、加大全國社會保障力度等對策建議來促進我國農村消費需求的增長。

立足可持續發展,保護和培育優美的自然環境

必須強化全民環保意識

要充分認識環境保護是關系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這就要加強環保的宣傳教育,增強人們自覺保護生态環境的意識,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要把生态環境教育的内容落實到教育體系和教育計劃之中,變成全民的具體行動。

加強微觀規制和宏觀調控

治理已污染的環境。要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包括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治理、保護環境,維持生态平衡。堅決落實“預防為主”、“污染者負擔”、“強化環境管理”等基本政策。堅決落實早已制定的《中國環境保護行動計劃》、《跨世紀綠色工程規劃》等,使行動計劃變為千百萬人的具體行動。

要加強綠化,培育綠色的消費環境

要廣泛開展植樹造林,綠化大地,提高森林複蓋率,從源頭上保持良好的空氣、水、土,這對于維持生态平衡、提高環境質量,是一項基礎工程。一般來說,城市人均綠地面積需要20平方米左右,其中公共綠地10—14平方米。世界許多大中城市都從多方面保護和培育綠色環境,新加坡等城市還成為了世界著名的花園城市。中國許多城市的改造和擴建都重視公共綠地建設。廣大的農村也要建設成為一個綠樹成蔭、綠意盎然的消費環境,使人們能夠享受大自然的豐厚賜予,提高消費質量。

必須大力發展生态産業

開拓生态消費品。要大力發展生态農業、生态工業和其他生态産業,形成生态化産業體系,開發生态消費品。企業要掌握綠色産品的技術、安全、衛生、環境标準及生産經營管理方面的規定及變化,将環境與資源費用計入成本,使環境和資源成本内在化,實行“清潔生産”。這樣才能提高綠色産品的數量和質量,保護和培育優美的自然環境。

對消費的影響

對兩個文明建設有重要的影響

消費的大社會環境,不僅對人的生存和發展有很大作用,而且對兩個文明建設有重要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社會風氣、秩序、社會治安等都直接與消費活動相關。社會風氣好、社會秩序好、人人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講文明禮貌,就會大大提高消費質量。如果社會風氣不好,犯罪率高,人們就會沒有安全感、舒适感,就不能開展正常的消費活動。

對消費欲望的産生、消費行為的實施有影響

不同社會文化環境對消費的影響表現在:①宗教信仰。一旦形成就易被後人沿襲繼承,形成一種模式,影響人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行為。②價值觀念。生活在不同社會文化環境中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念③消費習俗。消費習俗作為人們曆代傳遞下來的一種消費方式、消費習慣,對消費具有重要引導作用。健康的消費習俗,有利于正确、主動地引導健康的消費,表達人們美好的心靈、良好的祝願、奮發向上的情感。而庸俗的消費習俗要進行糾正,使之能健康地發揮引導消費的作用。④道德規範。不同的道德規範決定人們不同的交往行為,決定不同的家庭模式和消費方式。

制度環境對消費起了重要制約和引導作用

①經濟制度促進或制約着消費。中國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是一種壓抑消費,注重積累的制度。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是一種促進消費,注重通過消費需求滿足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制度。

②政治與法律制度為消費提供安全的環境。随着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在于維護社會穩定、社會主義經濟秩序(包括市場秩序),規範企業運行,保護企業競争,打擊假冒僞劣,保障消費者權益和社會的長遠利益,都起到促進消費的作用。

③國家的方針、政策對消費壓抑或鼓勵。中國正積極改革原計劃經濟體制下抑制消費的政策,變為鼓勵消費政策。國家還對精神文化消費、綠色消費、旅遊消費、假日消費、教育消費等,提供相應的配套政策,促進消費的發展。

與消費質量的關系

任何消費活動,都必須具備三個基本要素,即:消費主體(消費者)、消費客體(消費品和勞務)和消費環境。任何人(消費主體)的消費,都是在一定的消費環境中對消費客體進行消費的過程。消費質量就是反映三者的結合中所産生的消費的質的規定性,反映消費者需要的滿足程度。它反映消費主體的質量、消費客體的質量和消費環境的質量。三者質量高,結合得較好,消費質量就較高;否則,消費質量就較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