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

2018年馬會雷執導的電影
《又是一年三月三》是由馬會雷執導,劉之冰、顔丹晨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廣西邊境南山村人民群衆在駐村第一書記黃永華的帶領下,克服重重困難走上脫貧緻富的道路。該片由廣西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乾鵬印象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于2018年12月20日在中國内地上映。
    中文名:又是一年三月三 外文名:Spring Returns to My Homeland 其他譯名:春暖花開 類型:劇情 出品公司:廣西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乾鵬印象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制片地區: 拍攝地點:靖西 發行公司: 導演:馬會雷 編劇:存文學、李華榮 制片人: 主演:劉之冰、顔丹晨 片長: 票房: 對白語言:普通話 色彩:彩色 電影分級: imdb編碼: 主要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 片長:95分鐘

劇情簡介

故事以細膩寫實的鏡頭感描述了上世紀70年代知青下鄉勞改,幾十年後懷着感恩之情重新回到當初支邊的地方,幫助村民脫貧緻富,無私奉獻,默默守護這片土地。其間悠悠歲月幾十載,故人相見與時代變革相呼應,引人無限感慨。

演職員表

演員

角色

劉之冰

黃永華

顔丹晨

農香行

田娜

譚彩鳳

厲家兵

青年黃永華

仁青娜姆

杜鵑

賀镪

農書記

武文佳

孫鄉長

楊瑞

知青指導員

于杪鑫

盧有望

陳珂

覃老九

田牧童

農金秀

李豐蔚

莫大

孫亮

農大安

演員表

出品人

匡達藹

導演

馬會雷

編劇

存文學、李華榮

配樂

趙小也

職員表

角色介紹

廣西邊境南山村“駐村第一書記”。20世紀70年代知青下鄉的經曆,使他對這片土地和人民有着深沉的熱愛與責任。多年後他懷着感恩之情,回到當年支邊的地方,帶領村民克服重重困難。

她是解決了世代缺水的南山村生産生活用水問題。帶領村民共同抗旱、緻富的村主任農香,既有女性柔美,又兼具剛毅果敢。

美麗善良、勤勞勇敢的壯族姑娘,沉着質樸,為了農村發展默默堅守在家鄉,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獲獎記錄

獲獎屆次

獲獎名稱

獲獎者

2017年9月第二十六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中國少數民族電影工程優秀劇本獎

《又是一年三月三》

2018年12月7日2018中國國際青年電影展

特别推薦獎(獲獎)

《又是一年三月三》

最佳女主角獎(獲獎)

顔丹晨

2019年7月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民族類“金杉葉”優秀影片獎(獲獎)

《又是一年三月三》

2019年8月29日第九屆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

廣播影視(獲獎)

《又是一年三月三》

2019年11月30日第四屆巫山神女杯藝術電影

組委會特别表彰獎(獲獎)

《又是一年三月三》

制作發行

影片宣傳

2018年3月1日,片方舉辦電影劇本論證會;4月26日,片方在廣西百色靖西舉行開機儀式;5月26日,片方完成前期拍攝工作,在靖西市順利殺青;10月31日,片方在北京舉行首映式;12月17日,片方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了點映活動。

主創公司

出品機構

廣西文化産業集團有限公司

廣西電影集團有限公司

乾鵬印象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攝制機構

廣西文化産業集團有限公司

中共靖西市委員會

靖西市人民政府

廣西電影集團有限公司

廣西民族出版社

幕後花絮

參演電影的演員以“90後(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居多,現實生活與片中通訊困難、交通不便的環境相差很遠,演員們在開拍前就深入當地農村體驗生活。導演馬會雷要求演員和當地百姓多交流,熟悉地理環境,向老百姓學習做農活、掄鐵錘、燒火做飯等,并安排他們幹一些挑水之類的農活,調整蹩腳的姿勢。

劇組到靖西最南端崇山峻嶺上一個隻有4戶人家的小山村拍攝,途中經過一戶人家,去的時候這家人邀請劇組人員進家休息、燒水倒茶。拍完離開的時候,他們早早殺了雞,煮了一鍋濃濃的雞湯,倒上了自釀的包谷酒,讓劇組每個人都喝過才能走。

于杪鑫在拍一場夜戲時,剛好趕上大雨,劇組搭建的棚子已經難以抵擋。盡管已經是半夜,老鄉還是打開門請劇組人員進去避雨。

該劇組深入廣西腹地密林取景,實景搭建還原了很多地域風貌景物,古香古色的建築群、甯靜幽密的群山、一望無際綠油油的草叢茂密而生。

影片評價

電影《又是一年三月三》展現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進行脫貧攻堅戰和追求中國夢的現實生活,通過較為複雜的情節結構、精巧的視聽語言、豐富的人物形象塑造,表達了邊境穩定、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的美好主題。在電影的文化表達上,該片浪漫化地融合了少數民族題材與主旋律叙事,将整個故事對準個體,書寫了曆史造就知青、知青改變曆史的宏大叙事。該片真實地反映出幹部在現實工作中所遇到的難題。但是,由于導演對整個影片的浪漫化風格定調,使有些困難的解決略顯簡單,存在一定叙事上的遺憾。在人物塑造與情感邏輯方面,創作者處理得較為真實順暢,既充滿現實性,又增強了故事的感染力。在視聽語言的創作上,該片展現了少數民族題材影片一貫的景觀再現優勢,具有形式感的構圖、頗具藝術性的拍攝角度,都展現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美好風光。盡管在風格表現和小人物塑造上略有遺憾,但瑕不掩瑜,是少數民族題材影片與主旋律相結合的成功實踐。(《光明日報》評)

該片思想深刻、内涵豐富,較為深刻地挖掘了曆史深度和思想深度,表現人物堅韌不拔的精神,在貧困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具有催人淚下的力量,給觀衆帶來藝術震撼。該片的題材角度選取獨具新意,切合時代脈搏,使之在同類題材中别開生面,選取黃永華這樣一個跟南山村有曆史淵源、情感糾葛的人物作為切入點來展開故事,情感穿透力強,藝術飽滿,影片對曆史叙述一脈相承,把曆史和今天打通,過去與現在兩條線的交叉、閃回,推動情節層層演進,令觀衆深深感動。該片具有史詩品格,把知青作為讴歌主體,表現他們陽光正面、不忘初心、不負鄉親的品質,人物之間的感情糾葛、沖突,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具有濃濃的情感力量。該片通過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塑造了一批鮮活的知青形象,把知青的情感經曆和精準扶貧有機結合,不是政治圖解,沒有說教,讓人倍感親切。(《廣西日報》評)

該片故事情節真實,忠于曆史,它所表達的人與人、個體與集體、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包容與連接,令觀衆感動淚流。該片把民族精神、個人經曆和裹挾在時代中的溫暖人情緊密聯系到了一起,它不再是與我們無關的、天方夜譚的傳說,而是确确實實發生過的曆史,關于“愛與等待”的故事更是引發觀衆的熱烈讨論。(鳳凰網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