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市

河津市

山西省的西南部、運城市的西北角
河津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西北角,黃汾兩河交彙處,轄5鄉2鎮2個街道辦事處148個行政村,國土面積593平方公裡,總人口40萬(鄉村人口20.7萬、城鎮人口19.3萬),耕地35萬畝(水澆地29萬畝、旱地6萬畝)。[1]
  • 中文名:河津市
  • 外文名:Hejin City
  • 适用領域:
  • 所屬學科:
  • 别稱:古耿、耿城、耿都、耿鄉
  • 所屬地區:中國,山西省
  • 下轄地區:城關鎮、樊村鎮、清澗鎮、趙家莊鄉、小梁鄉、柴家鄉、下化鄉、僧樓鄉、張吳鄉、黃村鄉、陽村鄉
  • 面積:593
  • 人口:357499人(1998年)
  • 地理位置:運城市西北部
  • 著名景點:蔔幹夏墓,司馬遷墳,王通彈琴山
  • 機場:運城關公機場
  • 電話區碼:0359
  • 郵編區碼:043300
  • 政府駐地:城區街道
  • 火車站:河津站
  • 行政類别:縣級市
  • 地方方言:中原官話【汾河片】
  • 車牌代碼:晉M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下轄地區:2個街道、2個鎮、5個鄉
  • 著名景點:薛仁貴寒窯、真武廟(九龍廟
  • 郵編區碼:043300
  • 電話區碼:0359
  • 行政類别:縣級市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地方方言:中原官話汾河片
  • 面積:593平方公裡
  • 人口:38.9萬人(2011年)

曆史沿革

河津市,古稱耿。

公元前1525年商祖乙曾遷都河津。公元前611年春秋時期,晉獻公滅耿,把耿地賜給大夫趙夙為采邑。戰國時,邑地屬魏國皮氏。公元前211年,秦置皮氏縣,屬河東郡。漢天鳳元年(公元14年)更名延平縣,東漢時複為皮氏縣。三國時屬平陽郡管轄。北魏真君七年(446年)改為龍門縣,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為河津縣。

1958年劃歸稷山縣,1962年複為河津縣。1994年1月12日經國務院批準,撤消河津縣,設立河津市。1998年底全市總人口為357499人。

2000年,河津市轄3鎮8鄉:城關鎮、樊村鎮、清澗鎮、趙家莊鄉、小梁鄉、柴家鄉、下化鄉、僧樓鄉、張吳鄉、黃村鄉、陽村鄉。總人口368572人,各鄉鎮人口:城關鎮54365清澗鎮24373樊村鎮46110小粱鄉31441柴家鄉28688黃村鄉22218趙家莊鄉30811張吳鄉15929僧樓鄉33698下化鄉22326陽村鄉22372山西鋁廠虛拟鎮36241(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自然環境

河津市境内交通四通八達,水陸兩便。209國道縱貫南北,108國道橫穿東西。三條運煤專線(龍虎公路、上山公路、上固公路)公路,晝夜車輛川流不息。稷西、萬蒼、東張三條公路幹線現已全面貫通。已實現鄉鄉村村通油路。侯(馬)西(安)鐵路貫穿全境,境内鐵路長28公裡。

河津市共有土地870154.3萬畝,其中農用地403484.4萬畝,含耕地35635.7萬畝,林地32385.1萬畝,園地14767.0萬畝,牧草地16.6萬畝,建設用地135678.0萬畝,含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15013.7萬畝,交通用地20664.3萬畝,未利用地229477.2萬畝,水域用地101514.7萬畝。

黃河北出龍門順西緣流長15公裡,年平均水流量為336.9億立方米。汾河千裡東來齊腰橫貫,流經黃村鄉、柴家鄉、城關鎮和陽村鄉西入黃河,年平均流量為14.6億立方米。泉水主要有遮馬峪、瓜峪、神峪,俗稱三峪,三峪總流量為0.268立方米,年經流量為940萬立方米。洪水流量豐年為1377萬立方米,枯水年為590萬立方米。

河津市于山陝高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多風幹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涼溫潤,冬季寒冷多風,春夏多東南風,秋冬多西北風,全年平均氣溫13.5度左右,全年平均降水量544.9毫米左右,無霜期一般為200天左右。

河津市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硫鐵礦、石灰石等。煤田面積為2268平方公裡,地質儲量為7億噸左右,硫鐵礦探明的面積為8.3平方公裡,儲量為2268萬噸。石灰石儲量在20億立方米以上。還有鐵礦石、沙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