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天元帝

元天元帝

北元第三位皇帝
孛兒隻斤·脫古思帖木兒(1342年—1388年,生年另有1350年、1362年等說),北元皇帝,蒙古帝國第17位大汗(1378年—1388年在位),汗号為烏薩哈爾汗,因他的年号為天元,所以又稱天元帝。先是洪武三年(1370年,至正三十年),李文忠等率明軍攻破應昌(今内蒙古克什克騰旗),俘虜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之嫡長子買的裡八剌,押到南京後被明太祖朱元璋封為“崇禮侯”,1374年,明太祖以元昭宗“父子隔絕、未有後嗣”而将崇禮侯買的裡八剌遣還蒙古,到1408年,明成祖朱棣在緻蒙古本雅失裡可汗的信函中說:“我皇考太祖高皇帝,于元氏之子孫存恤保全,尤所加厚,有來歸者皆令北還。如遣妥(脫)古思帖木兒還,後為可汗,統率其衆,承其宗祀,此南北之人所共知也。”這也就成為脫古思帖木兒是被明朝俘獲後又遣還的買的裡八剌的依據。明朝史料均記載他是元昭宗之子,有人進而指出他就是曾被明朝俘虜的元昭宗長子買的裡八剌(明人王世貞則記載他為元昭宗次子,被封益王)。[1]天元帝繼位前被封為益王,他在位時屢遭明朝攻擊,最後在捕魚兒海(今内蒙古貝爾湖)被明軍擊潰,出逃時為部将也速叠兒所殺。據《資治通鑒續紀》載脫古思帖木兒廟号益宗,谥号甯孝皇帝。
  • 本名:孛兒隻斤·脫古思帖木兒
  • 别名:烏薩哈爾汗
  • 字:
  • 号:
  • 所處時代:元末明初
  • 民族族群:蒙古族
  • 出生地:元大都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
  • 出生日期:1342年(另有1350年、1362年等說)
  • 逝世日期:1388年
  • 在位時間:1378年—1388年
  • 年号:天元

人物生平

他于于1378年5月即位,1379年農曆六月改年号為天元。

1381年12月,明軍進攻雲南,天元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382年1月6日),鎮守雲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自殺,數月後,元朝雲南大理總管段氏投降明軍,明朝平定雲南,元朝在雲南的統治結束。

1371年,元朝遼陽行省平章劉益降明,明朝占領遼甯南部。然而其餘東北地區仍由元朝太尉納哈出控制,納哈出屯兵二十萬于金山(今遼甯省昌圖金山堡以北遼河南岸一帶),自持畜牧豐盛,與明軍對峙了十幾年,多次拒絕明朝的招撫。1387年馮勝、傅友德、藍玉等人發動第五次北伐,目标是攻占納哈出的金山。經過多次戰争,1387年10月,納哈出投降藍玉,明朝占領東北地區。

天元十年四月十二日(1388年5月18日),明軍将領藍玉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附近大敗元軍,俘虜益宗次子地保奴及妃主五十餘人、渠率三千、男女七萬餘,馬駝牛羊十萬。益宗和長子天保奴、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等數十騎逃走。

1388年農曆十月,益宗遭阿裡不哥後裔也速叠爾襲殺,死後由兒子恩克卓裡圖繼位。

與明朝的戰争

元益宗脫古思帖木兒1378年即位前期,元朝還控制着雲南地區和東北地區,随着明軍的不斷進攻,雲南地區1381年被明軍占領,東北地區1387年被明軍占領。

在元惠宗1368年八月逃離大都,元朝退回漠北後,雲南行省的梁王,當時是把匝剌瓦爾密仍然堅守雲南,而且每年遣使去漠北觐見北元皇帝,執臣節如故。因雲南險僻,明太祖不欲用兵,數次派人勸降。不從。1381年,太祖命傅友德為征南将軍,統帥三十萬大軍向雲南進攻。梁王派司徒平章達裡麻率兵駐曲靖。明将沐英乘霧抵白石江,傅友德率兵進擊,達裡麻兵敗被捉,失精兵十萬。他逃至普甯州忽納砦,驅妻子赴滇池死。自與左丞達德、右丞綠爾夜入草舍自盡。

在元惠宗1368年八月逃離大都,元朝皇帝退回漠北後,元朝将領納哈出一直控制着東北地區,納哈出控制東北近二十年。明朝初期開元路等整個東北地區尚處在北元勢力控制之下。明初開元一帶為故元丞相也速亥占據,統治秩序一如元朝。直到1387年,明朝大軍二十萬擊敗東北地區的元軍,迫使納哈出歸附明朝。元朝勢力退出遼東,開元等遼東地區在納哈出橫行二十年後,終于納入大明版圖。

明太祖朱元璋封納哈出為海西侯,賜鐵券丹書,其部下諸官皆封為指揮及千戶等職,并将他們遷往南方沿海邊地。到了1387年,失去雲南地區和東北地區後,這位第三任北元皇帝元益宗脫古思帖木兒統治後期所能控制的領土已經縮小到蒙古帝國最初興起時的規模,恢複祖上的榮光更顯得毫無可能了。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一支10萬人的明朝軍隊在大将藍玉的率領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魯倫河之間、貝爾湖南岸大敗元益宗的軍隊,殘元諸王、平章以下官員三千多人及軍士七萬餘人被俘,益宗逃走後被其部将缢殺,死後谥号甯孝皇帝。通過這次戰争,元朝皇帝的主力軍被徹底擊潰。

篡編法典

《至正條格》

《至正條格》是元代法規之一。

元益宗脫古思帖木兒至元四年(1338年)3月,脫古思帖木兒命中書平章政事阿吉剌根據《大元通制》編定條格,于至正六年4月頒行。其中包括诏制150條、條格1700條、斷例1059條。但原書卷數已不可考究,根據《永樂大典》記載,共23卷,分祭祀、戶令、學令、選舉、倉庫、捕亡、賦役、獄官等27目。

2003年在韓國東南部的慶州發現其藏珍本。2007年韓國正式整理出版,分影印本和校點本兩冊。

元益宗脫古思帖木兒時官撰。凡分目二十七:曰《祭祀》,曰《戶令》,曰《學令》,曰《選舉》,曰《宮衛》,曰《軍防》,曰《儀制》,曰《衣服》,曰《公式》,曰《祿令》,曰《倉庫》,曰《廄牧》,曰《田令》,曰《賦役》,曰《關市》,曰《捕亡》,曰《賞令》,曰《醫藥》,曰《假甯》,曰《獄官》,曰《雜令》,曰《僧道》,曰《營繕》,曰《河防》,曰《服制》,曰《跕赤》,曰《榷貨》。案《元史·刑法志》載,元初平宋,簡除繁苛,始定新律。至元二十一年,中書省咨各衙門,将原降聖旨條律,頒之有司,号曰《至元新格》。

仁宗時,又以格例條畫,類集成書,号曰《風憲宏綱》。英宗時複加損益,書成,号曰《大元通制》。其書之大綱有三:一曰《诏制》,二曰《條格》,三曰《斷制》。自仁宗以後,率遵用之,而不及此書。據歐陽元序,則此書乃順帝至元四年中書省言,《大元通制》,纂集於延祐乙卯,頒行於至治之癸亥,距今二十馀年。朝廷續降诏條,法司續議格例,簡牍滋繁,因革靡常。前後衡決,有司無所質正。往複稽留,吏或舞文。請擇老成耆舊、文學法理之臣,重新删定。上乃敕中書專官,典治其事。遴選樞府憲台、大宗正、翰林集賢等官,編閱新舊條格,參酌增損。書成,為制诏百有五十條,格千有七百,斷例千五十有九。至正五年書成,丞相阿魯圖等入奏,請賜名曰《至正條格》。其編纂始末,厘然可考。《元史》遺之,亦疏漏之一證矣。原本卷數不可考,今載於《永樂大典》者,凡二十三卷。

北元皇帝世系表

1368年8月,元惠宗撤離大都,退回蒙古高原後,直到1402年鬼力赤殺死元愍宗孛兒隻斤坤帖木兒,鬼力赤去元國号,稱可汗。曆史上又稱作北元,北元共曆六帝,曆時34年,僅是苟延殘喘,徒有虛名而已。

元惠宗孛兒隻斤妥歡帖睦爾,元明宗長子。1368年農曆八月-1370年農曆四月在位,年号至正(1368年-1370年)。

元昭宗孛兒隻斤愛猷識理達臘,元惠宗長子,1370年農曆四月-1378年農曆四月在位,年号宣光(1371年-1378年)。

元益宗或元平宗,孛兒隻斤脫古思帖木兒,元惠宗次子,1378年農曆四月-1388年農曆十月在位,年号天元(1379年-1388年)。年号是天元,因而又稱為天元帝。

元恭宗,孛兒隻斤孛兒隻斤恩克卓裡圖,元益宗長子。1389年-1392年在位。

元康宗,孛兒隻斤額勒伯克,元益宗次子。1393年-1399年在位。

元愍宗,孛兒隻斤坤帖木兒,元康宗之子。1400年-1402年在位。

人際關系

長子:天保奴,1388年11月被也速叠爾所殺。

次子:地保奴,1388年5月18日被明軍俘虜,明太祖賜給地保奴等人鈔币,命有司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後來有人告發藍玉曾經侮辱被俘虜的元朝皇妃,明太祖大怒,元朝皇妃因為羞慚和恐懼而自殺。地保奴對此不滿,口出怨言,于是在1388年8月8日,明太祖下令将地保奴遠遷到琉球安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