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醫科大學

四川醫科大學

四川2011計劃試點高校
泸州醫學院一般指四川醫科大學。四川醫科大學(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 ),簡稱川醫大。學校坐落在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泸州市,為國家部委“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四川2011計劃”試點高校。其前身是建于1951年的西南區川南醫士學校,1959年更名為泸州醫學專科學校,1978年升格為泸州醫學院,2015年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據2015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忠山和城北兩個校區,占地面積2011畝,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35萬餘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7餘億元。學校設有12個學院(部),25個本科專業,涉及醫學、理學、管理學、法學、工學、文學、教育學七個學科門類。在職教職工5000餘人,本科生14420人,碩士研究生1309人,留學生291人。[1]
    中文名:四川醫科大學 外文名: 簡稱:川醫大,泸醫,SCMU 創辦人: 辦學性質: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四川省教育廳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46個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厚德精業,仁愛濟世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2年)中華醫學科技獎(2012年) 知名校友:陳傳文,潘力,胡國華 知名教師: 英文名: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 舊稱:泸州醫學院 所屬地區:中國 四川 泸州 類别:公立大學 學校類型:醫藥 學校屬性:省屬普通本科高校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06年)四川2011計劃 校址:四川省泸州市龍馬潭區香林路1号 主要院系: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等 現任校長:何延政 博士後流動站:1個 學校代碼:10632

辦學曆史

1951年9月,西南區川南醫士學校成立,校址選在泸州忠山。

1952年,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第二醫士學校。

1953年,學校更名為四川省泸州醫士學校。

1959年7月,學校升格并更名為泸州醫學專科學校。

1978年2月,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并更名為泸州醫學院。首屆4年制本科生進校。

1982年,學校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

1993年,學校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生理學和中西醫結合臨床(内科)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1年,學校開始聯合培養博士和中醫師承博士。11月,學校城北新校區投入使用。

2003年,學校獲學曆教育留學生招生資格,先後開展學曆教育本科和留學生研究生培養工作。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學校為新增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

2006年,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并被評為優秀等級。

2010年,國家勞動與人力資源保障部、國家博士後管理委員會批準在心血管醫學研究所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正式批準學校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4年7月,學校設有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法學院、外國語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體育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12個院部,設有本科專業25個。

師資力量

2014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本部專任教師近千人,其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比例近80%,具備高級職稱的比例超過50%。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9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四川省“百人計劃”引進人才1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0人,四川省教學名師5人,四川省師德标兵1人,四川省優秀教師5人,四川省優秀青年教師标兵1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23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71人,廳局級和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128人。有碩士生導師300餘人(不含校外兼職)。另聘有外聘教師500餘人。有省級優秀教學團隊4個 。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人選:曾曉榮

全國優秀教師:餘榮光、胡禮振、劉金龍

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徐建明

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内科學、外科學、麻醉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學團隊

學科建設

截至2014年6月,學校有科學學位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4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6個,培育學科1個。

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6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精品課程及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3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示範性實踐教學基地1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1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臨床醫學、麻醉和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

省級特色專業:臨床醫學、麻醉、中西醫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預防醫學專業 。

省級精品課程(截至2010):兒科學、口腔内科學、中醫學、病理生理學、傳染病學、醫學遺傳學、内科學、外科學、藥理學、臨床麻醉學、病理學、組織學與胚胎學、診斷學、生理學、醫事法學、外科手術學、人體解剖學。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分子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醫學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示範性實踐教學基地: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示範性實踐教學基地。

高校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泸州醫學院教學發展示範中心。

教學成果

在2011-2014年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中,連續四年蟬聯西南西北分賽區一等獎,獲全國總決賽二等獎2次,三等獎2次。

文化傳統

校名

四川醫科大學中文書法字體采用朱德委員長書法字集寫體;中文印刷體采用方正蘭亭大黑字體;英文印刷體采用方正大黑字體。

1963年,朱德委員長來到學校視察。他關懷師生的學習、進步,接見了師生員工,向校領導詢問學校情況,揮毫為學校題詞“繼承祖國醫學遺産,學好現代醫學科學,為廣大人民服務”。四川醫科大學六個字就是從朱德委員長的親筆題詞中篩選出來的。

校訓

厚德,語出《易經》:“”君子以厚德載物。它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種高度概括,也是曆來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精業,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對待工作,努力追求精湛技藝。精業是一種态度,也是一種實力。這兩個詞從思想和行為方面提出了學校所追求的高境界、高标準。

仁愛,源于孔子“仁者愛人”的思想,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本質就是把人的愛心無限擴大,達到“泛愛衆”。仁愛凝練中國傳統文化和醫者仁愛品質。濟世,作為一種重大社會行為,既包含醫者救死扶傷、勇于擔當、高尚道德的情懷,又含有報效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無私奉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

這四個詞均具備典型的中國元素,也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又表現出思與行的辯證關系。

校徽

四川醫科大學校徽整體圖形外圓内方,取“智圓行方”之義。

校徽中心為忠山牌坊的形象,彰顯泸醫人傳承學校文化,德業并重、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的人文精神。校徽借用忠山牌坊形象構成“濟世”二字,體現了四川醫科大學奉獻社會、關愛生命、服務大衆的高尚情懷。整個圖形設計結構穩重而挺拔向上,結合大篆的表現形式,彰顯學校建校60餘年所積澱的深厚曆史文化底蘊。

校徽以深紅色為主色,顯示學校的包容與大氣、仁厚與理性。四川醫科大學校徽以傳承、濟世為立意,以穩健厚重為基調,既體現學校的曆史文化底蘊,又體現其承前啟後、銳意進取的精神和現代大學的生命力。

校歌

《四川醫科大學校歌》

作曲:聶偉

作詞:集體創作

長江沱江交彙激蕩,忠山城北滿園芬芳。莘莘學子彙聚一堂,播撒人生美好的希望。業精于勤練就精湛技術,行成于思守護天下安康。啊……妙手仁心無悔誓言,啊……杏林春暖大愛無疆。啊……妙手仁心無悔誓言,啊……杏林春暖大愛無疆。

團結奮鬥,艱苦創業,泸醫精神薪火傳揚,曆經艱難矢志不改,風雨兼程創造輝煌。繼承傳統旨在開拓創新,學貫中西隻為追求卓越,鑄就鐵肩擔當使命,為了中華繁榮富強!啊……鑄就鐵肩擔當使命,為了中華繁榮富強。

大學精神

自強不息,守正出新

自強不息,語出《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體現學校作為醫學院校為了服務人民群衆健康,振興祖國醫療衛生事業,培養更高層次醫藥衛生人才,不斷探索、锲而不舍、攻堅破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守正,指恪守正道、胸懷正氣、行事正當,追求心正、法正、行正。出新,指勇于開拓,善于創造,懂得變通,不斷推陳出新。守正出新既強調堅持原則性,又注重靈活性,從而推動學校生生不息、科學發展。

三個詞既辯證統一,又逐層遞進。自強不息是途徑,守正是态度,出新是追求的目标。

知名校友

顧德誠-原四川省衛生廳黨組書記、廳長兼華西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曾任泸醫校長)

李鈾-四川省成都市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

朱家媛 -四川省南充市政協副主席、民盟南充市委主委、市紅十字會會長

陳玉春-四川省内江市政協副主席,農工民主黨内江市委主委

陳傳文-原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周伯安-重慶市萬州區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萬州區委主委

楊小廣-原四川省成都市衛生局(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馬躍榮-成都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教授(教師)

餘小平-成都醫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教師)

趙軍甯-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副院長

鐘森-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長

陸華-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副院長、博導

潘 力-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

唐亞平-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醫學院教授

孫紅斌-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神經内科主任

王學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

劉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員

朱冰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特别研究員、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員

周小波-德國海德堡大學曼海姆醫學院試驗心髒研究室研究員

蔣世旭-日本北裡大學醫學部教授

李顯志-加拿大衛生部藥物評審主管

學校更名

更名背景

泸州醫學院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之前,四川省有關負責人召集泸州市和教育廳,專題研究泸州醫學院更名工作。

在會上,上述負責人表示泸州醫學院更名既有必要也有條件,省教育廳和泸州市要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泸州醫學院要進一步加強學校内涵式發展,将學校辦出水平、辦出特色。

同時,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8年3月開始,全國共有257所高校獲得教育部批準而更名,占到全國高校總數的10.35%。據統計,在高校更名過程中,存在着高職專科升級為本科、學校學院變大學、教育學院“轉型”師範學院、地方高校升級為省級等幾大更名現象。

更名支持

四川省泸州市委書記蔣輔義十分關心泸州醫學院更名為泸州醫學院的推進情況。

2014年3月,泸州醫學院把更名工作作為重點,由專人跟蹤推進。

2014年8月,完成各項報件,上報國家有關部委最後批準。

在聽取泸州醫學院的情況彙報後,蔣輔義指出,泸州醫學院辦得越好,越是泸州人民的驕傲。醫學院更名為醫科大學這項工作要加大力度、加快推進。要随時報告進度,哪個環節存在問題,就集中精力加以解決。要落實專門人員,跟蹤推進。泸州醫學院要以此為契機,尋求全方位的合作、多渠道的支持。在科研經費方面,要創新思路、大膽探索,形成科學機制。

更名進展

2015年2月26日,教育部對2015年新設置高等學校和經過籌建“去籌”正式設立高等學校的名單進行公示,公示期從2月26日到3月17日。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同意泸州醫學院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的函》,正式批準泸州醫學院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同時撤銷泸州醫學院建制;原泸州醫學院所屬的附屬醫院和附屬中醫醫院也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川醫大附屬第一醫院”)和四川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稱“川醫大附屬第二醫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