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樂縣

靜樂縣

山西忻州市縣城
靜樂縣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位于忻州地區南部,太原市西北。隸屬于忻州市管轄。國土面積2058平方公裡,轄4鎮、10鄉、1個居民辦事處、381個行政村。[1]東部與忻府區、陽曲毗鄰,南接婁煩、古交,西鄰岚縣、岢岚,北靠甯武、原平。縣城距太原89公裡、距忻州91公裡,既在省城1小時經濟圈内,又北京400公裡旅遊圈中,是太原、忻州和西北部縣區聯系的重要樞紐,忻黑線、甯白線、忻五線、康北線網絡分布,甯靜鐵路即将通車,太古岚鐵路規劃建設,太佳高速已建成通車,忻保高速全面開工,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縣境山巒疊嶂,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汾水流長,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内海拔1140—2420米。靜樂文化厚重,曆史悠久,民間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境内煤炭資源完好、水資源豐富、氣候條件獨特,具有發展煤焦電化産業的巨大潛力和培育特色農業産業的後發優勢。
    中文名:靜樂縣 外文名:Jingle County 别名:靜樂 行政區劃代碼:140926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山西忻州市 地理位置:山西西北汾河上遊 面積:2058 下轄地區:鵝城,杜家村,豐潤,康家會等 政府駐地:靜樂縣城光明路2号 電話區号:0350 郵政區碼:035100 氣候條件:北方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16.2 著名景點:玉石駝峰、天柱龍泉、神煙風洞,太子靈蛇等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晉H 地區生産總值: 方 言:晉語呂梁片 村 莊:381 現任縣長:張文斌 公共汽車站:環城路西

簡介

靜樂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汾河上遊,東臨忻州,南連婁煩,西接岢岚,北靠甯武,國土面積2058平方公裡(308萬畝),分土石山區、黃土丘陵區、河川區三種類型,基本農田60萬畝,林地面積160.8萬畝。

全縣南北長約50公裡,東西寬約45公裡,總面積2058平方公裡。轄4鎮18鄉,全縣總人口約16萬元人。縣境山巒疊嶂,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汾水流長,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内海拔1140—2420米。

境内水資源充足,境内汾河縱貫南北,全長40公裡,還有碾河、鳴河等7支大流呈網狀分布,縱橫全縣,人均占有2040立方米。

境内幹線公路有3條,即忻碛線公路、太甯線公路、忻保線公路,過境總長116公裡。

地理優勢

位于東經110°43′--112°20′,北緯38°08′--38°40′之間。東、南、北三面環山,尤以東部山地較高,海拔在2千米以上。西部較低,與岚縣合成一個小型盆地。境内諸山均屬呂梁山脈。主要山峰:北有大車山,東有萬花山、南部高金寨山等,海拔除高寨山1932米外,其餘均在2千米以上。

中部和西部為黃土丘陵區,這裡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形較為破碎。整個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屬山地型地貌。其中山地面積為151.7萬畝,占總面積的49.1%;丘陵面積113.9萬畝,占總面積的36.9%;河川區面積為43.2%萬畝,占總面積的14.0%。

境内河流均屬黃河流域的汾河水系,主要河流有8條,即汾河,流經本縣的長度為40公裡;東碾河,全長56.2公裡;西碾河,全長27公裡;鳴河,全長26.2公裡;雙路河,全長19公裡;萬輝河,全長21.8公裡,岔上河,全長15.1公裡;扶頭會河,全長26.1公裡。全縣地表水正常年徑流量為1.55億立方米。

氣候情況

氣候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征是:冬長夏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3.5℃~6.8℃,一月最冷,平均氣溫-13℃,七月最勢,平均氣溫19℃,年平均降水量在420~700毫米之間,全年無霜期為100~145天,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864.4小時,常年多刮偏北風,平均風速為22.4米/秒。

自然資源

全縣土地面積308萬畝,其中耕地49萬畝,林地37萬畝,草地74萬畝,尚可開發利用的宜林宜牧地141萬畝,是目前建設生态畜牧經濟區,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世行貸款植樹項目的重點區域。全縣人均國土面積近20畝,人均耕地近4畝。境内以汾河川為主的八大流域河川灘地面積13萬畝,拟開發建成田林路壩渠“五配套”的高效農田。全縣現有耕地49.3萬畝,糧食作物主要有谷子、莜麥、冊藥、糜子、小麥、豆類、玉米、高梁等。經濟作物以胡麻、菜籽為大宗。全縣現有林地面積50多萬畝,零星樹木600多萬株,果園面積7000多畝。靜樂素産良馬,以體壯力大,性馴耐勞而著名。

靜樂的自然資源極為豐富。主要礦産資源有煤、鐵、錳、銅、鋁釩土、石灰岩、雲母、水晶、耐火粘土、長石、花崗岩、大理石等。其中煤炭礦藏最為普遍,是忻州地區重點産煤縣之一,地質總儲量為260億噸左右,可采儲量在60—70億噸之間。鐵礦總儲量48萬噸左右,其中富礦石5萬噸,占總儲量的10.4%。主要的野生植物資源有:黃苓、柴胡、覺參、黃芪、冬花等,以冬花最為有名。野生動物資源有野豬、野羊、褐馬雞、野雞、野兔以及野生鳥類等。

工業主要有采煤、水泥、化肥、針織、機械、電機、農修、修配、副食加工、皮革、陶瓷、服裝等行業。靜樂縣原有的工業基礎的十分薄弱,經過建國40多年的發展建設,取得較大成就,現在已初步形成煤炭、機械、紡織、電力、建材等為主體的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1990年,全縣工業企業已發展到35個。其中,全民企業9個,集體企業26個,擁有職工1800人,固定資産原值1900萬元,工業總産值(不包括村及村以下)達到3511萬元。目前擁有容量25000KVA電壓等級110KV變電站一座,八條35、10KV出線回路,可供負荷25000KW,現回負荷12000KW。

曆史沿革

據考古發掘表明,境内早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唐堯、夏、商均為冀州。

春秋屬晉地,戰國為趙地,秦屬太原郡晉陽邑。

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始置縣,名汾陽,屬并州太原郡。東漢末廢汾陽入九原縣,立秀容護軍于此,為秀容地。三國屬魏并州地太原郡。

西晉永嘉間置三堆縣。北魏太平真君七年(327)三堆入平寇縣,屬肆州新興郡。北齊置三堆戍,屬肆州秀容郡。

隋開皇三年(583)移岢崗治于三堆舊城,開皇十八的年(598)改岢岚為汾源,大業四年(608)改為靜樂縣,屬河東樓煩郡。

唐初屬河東道。武德四年(621)置管州,開元二十年(741)廢州,以縣屬河東道岚州。龍紀元年(889)李克用于原樓煩表置憲州,領樓煩、玄(元)池、天池三縣。

宋屬河東路,太平興國六年(981)廢靜樂縣為靜樂軍,後又廢軍複縣。鹹平五的年(1002)憲州治自樓煩遷于此。景德三年(1006),天池、玄(元)池二縣并入靜樂。熙甯三年(1070)憲州廢,靜樂隸岚州,十年(1077)又複置憲州,政和五年(1115)賜名為汾源郡。

金初置靜樂郡。天德三年(1151)更名管州,為下刺史,統轄靜樂縣。光定三年(1219)升防禦,隸河東北路。

元初置河北路都元帥府,至元初境屬管州改隸岚州。三年又并入岚州。後為受州,隸冀甯路。

明洪武二年(1336)罷州複置靜樂縣,屬太原府。

清雍正二年(1724)改隸雁門道忻州。

民國屬雁門道,19年(1930)裁道直屬省管為三等縣。抗日戰争開始後屬山西省二戰區第二行政公署。30年(1941)屬晉西北行政公署三專署。32年(1943)晉西北行政公署更名為晉綏邊區行政公署後随屬。34年(1945)9月,晉綏邊區行署下設呂梁、雁門兩專署,縣南婁煩一帶屬呂梁專署,縣北地區屬雁門專署,翌年撤銷此兩專署,全縣屬邊區行署六專署。38年(1949)2月,撤銷晉綏邊區行署,屬陝甘甯邊區政府晉西北行署六專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958年屬忻縣專署,1959年——1961年9月屬晉北專署,1961年10月後複屬忻縣改為忻州,屬忻州市政府至今。

交通情況

交通以公路為主,境内幹線公路有3條,即忻碛線公路、太甯線公路、忻保線公路,過境總長116公裡。縣級公路有3條,總長73公裡。鄉村公路總長87公裡。全縣有20個鄉鎮通了公路,有403個村通了汽車,占全縣自然村總數的89.6%。

行政區劃

靜樂縣轄4個鎮、10個鄉:鵝城鎮、杜家村鎮、康家會鎮、豐潤鎮、堂爾上鄉、中莊鄉、雙路鄉、段家寨鄉、辛村鄉、王村鄉、神峪溝鄉、娘子神鄉、娑婆鄉、赤泥窪鄉。381個行政村,450個自然村。

經濟發展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靜樂确定了“三個龍頭(治汾、煤電、鄉鎮企業),一個根本(教育)”的長遠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全面實施“農業立縣、工業富縣、基礎強縣、科教興縣”四大戰略,國民經濟呈現出了持續穩定增長的良好勢頭。   

2001年以來,靜樂縣委、政府緊緊抓住全球經濟形勢趨暖的機遇,在煤炭市場複蘇轉旺的形勢下,提出了“立足資源優勢,打出煤炭品牌,建好工業園區,興工強縣富民”總體思路。主要建設三大工業園區:一是以焦化廠為中心的焦化工業園區;二是以縣發電廠為中心的電化工業園區;三是以杜家村煤礦為中心的煤焦工業園區。經過三年的努力,2004年全縣經濟得到了穩步快速的發展。2004年實現國民生産總值45057萬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7775萬元,财政收入達到80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0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167元。

教育情況

全縣共設高中2所,公辦、民辦各1所。在校生總數2500人,教師170人,其中高級職稱18人,中級職稱67人,教師學曆達标率66%,校舍總面積1.02萬平方米,靜樂一中現代化教學設施較為齊全,裝備有電化教室、微機教室、多媒教室、計算機食堂管理系統,緻遠高中也裝備微機教室,兩所高中理化生實驗室齊備,均實現了與全國教育網絡的聯通。近年來教學質量不斷提高,2002年高考成為全市達線增長幅度較快的縣份,緻遠中學應屆生達線率21%,名列全市第二。1995年至今,曾獲國家級、省級獎項46餘人次。設初級中學14所,其中縣直示範初中1所,社會力量辦學3所,普通縣直初中4所,鄉鎮初中6所。在校生總數8300人,教師360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43人,教師學曆合格率達80.5%,校舍面積4.1萬平方米。靜樂二中、緻遠中學、君宇中學裝備微機室、理化生實驗室、圖書室,實現了與互聯網的對接。

95年以來,教學質量一直居全市上遊,緻遠中學初中1999年以來連續四次中考居全市第一,君宇中學2002年中考躍居全市第七名,1995年至今,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學科競賽共獲獎156人次。共有小學393所,學生總數19000名。教師學曆合格率100%,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574人。校舍面積10.23萬平方米。縣城小學現代化教學設施較為齊備。全縣适齡兒童入學率99.8%,小學升率98.3%,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環保行動、書法、音樂、美術競賽屢有獲獎。有1所職業中學,在校生總數129名,教師25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5人,校園占地面積15畝,校舍面積640平方米。2001年,職中調整專業設置,招收兩個藝術班,學習聲樂、民樂、戲劇。

旅遊景點

境内古迹有縣城南一公裡處的天柱山,山勢俊秀,古木參天,山間泉水清沏可鑒,相傳泉中出龍,故名龍泉。“天柱龍泉”為靜樂八景之一。山上曾經是春秋戰國時期山右趙王建城之地,古城遺址至今保存完好。 

“岩岩天柱高,湛湛龍泉靜。清乘興一等,臨日影波映。”古人題寫的龍泉,坐落于城南天柱山半山腰,高山出泉已是奇觀,旱不涸、澇不盈,富含多種人體所需之礦物質,冬夏飲用,爽口沁心,跟為罕見,難怪有“天柱聖境啟心智,龍泉奇觀令神怡”之頌,相傳泉中出龍,故名“龍泉”。天柱山因有龍泉而名,龍泉因山而靈,實乃“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泉旁有奇樹兩株,春開白花,花盡葉出,秋季則滿樹紅葉。其樹幹虬雜,辮發而生,邑人稱其一為龍樹,一為鳳樹。好多遊人和植物學家不辨其名。

特産

1.靜樂黃花菜:靜樂縣土特産開發中心加工的黃花菜,色澤鮮亮、純正、幹淨,品質極高,包裝精美,是本地饋贈禮品之一,也是本地山珍之一。

2.靜樂毛尖茶:生長于靜樂深山中,受高原早晚溫差大的影響,經嚴霜冬雪滋潤,吸收日月之精華由人工精心采摘再經特殊的去青、蒸制工藝加工而成。

3.靜樂銀盤蘑菇:是靜樂天然野生食用菇中的嬌嬌者,它生長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管岑山、金字山、草冒山、萬花山等深山老林中,在毫無污染的環境中生長,其質脆味美,營養豐富,具有防衰老、抗病變、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功能,尤其有益兒童智體發育和老年人疾病的預防。

4.靜樂小雜糧——燕麥(莜麥)

5.靜樂小雜糧——豌豆      

6.有機雜豆   

7.靜樂野生山蘑      

8.靜樂小雜糧

9.莜麥免煮挂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