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堿酯酶

胆碱酯酶

类糖蛋白
胆碱酯酶是类糖蛋白,以多种同功酶形式存在于体内。一般可分为真性胆碱酯酶和假性胆碱脂酶。真性胆碱酯酶也称乙酰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间隙,特别是运动神经终板突触后膜的皱摺中聚集较多;也存在于胆碱能神经元内和红细胞中。此酶对于生理浓度的Ach作用最强,特异性也较高。一个酶分子可水解3×10分子Ach,一般常简称为胆碱酯酶。假性胆碱酯酶广泛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血浆、肝、肾、肠中。对Ach的特异性较低,假性胆碱酯酶可水解其他胆碱酯类,如琥珀胆碱。
    中文名:胆碱酯酶 外文名:cholinesterase 别名: 性质:类糖蛋白 形式:以多种同功酶存在

基本性质

胆碱酯酶蛋白分子表面的活性中心有两个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部位,即带负电荷的阴离子部位和酯解部位。酯解部位含有一个由丝氨酸的羟基构成的酸性作用点和一个由组氨酸咪唑环构成的碱性作用点,两者通过氢键结合,增强了丝氨酸羟基的亲核活性,使之易于与乙酰胆碱结合

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

①乙酰胆碱分子结构中带正电荷的季铵阳离子头,以静电引力与胆碱酯酶的阴离子部位相结合;同时乙酰胆碱分子中的羰基碳与胆碱酯酶酯解部位的丝氨酸的羟基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形成乙酰胆碱和胆碱酯酶的复合物。

②乙酰胆碱与胆碱酯酶复合物裂解成胆碱和乙酰化胆碱酯酶。

③乙酰化胆碱酯酶迅速水解,分离出乙酸,酶的活性恢复。

临床诊断

脂肪肝

脂肪肝患者除有三酰甘油明显增高及胆固醇和apo-B明显升高外,血清胆碱酯酶也明显升高,有推断:高脂血症时脂肪酸合成和转换增加,导致肝中酰基CoA积累,继而产生酰基胆碱等,因此胆碱酯酶活性升高可能系过多底物诱导肝合成酶增加的结果,脂肪肝患者CHE平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是脂肪肝患者又一突出的生化指标。

急性病毒性肝炎

对于病毒性肝病患者的体检首要的检查是生化学检查与病毒学检查。常规的检查项目包括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检测、肝功、肾功、血糖、血脂、胆碱酯酶。患者血清胆碱酯酶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黄疸程度不一定平行,若活力持续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

慢性肝炎

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此酶活力变化不大,慢性活动型肝炎患者此酶活力与急性肝炎患者相似。

肝硬化

若处于代偿期,血清胆碱酯酶多为正常,若处于失代偿期,则此酶活力明显下降。

其他

此外,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增高还主要见于肾脏疾病,肥胖,脂肪肝,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病情程度和预后的一项临床指标。建议去医院做其他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排除上述疾病。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