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

古代汉族的盛液体的器皿
盂是古代汉族的一种盛液体的器皿;另有姓氏孟姓同出一源,但发祥地有两个,即今河南北部和山东东南部。盂兰盆会是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佛教徒为超度祖先亡灵所举行的仪式。[1]◎〔~兰盆会〕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佛教徒为超度祖先亡灵所举行的仪式。上尝使诸数家射复,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唐韵】羽俱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俱切,$音于。【左传·文十年】宋公为右盂,郑伯为左盂。【后汉·崔骃传】刻诸盘杅。
    中文名:盂 外文名: 馆藏地点: 所属年代: 类别: 拼音:yú 部首:皿

字义介绍

,部外笔画:3,总笔画:8

五笔86&98:GFLF仓颉:MDBT

笔顺编号:11225221四角号码:10102UniCode:CJK

统一汉字U+76C2

◎〔~兰盆会〕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佛教徒为超度祖先亡灵所举行的仪式。

◎一种盛液体的器皿:水~。痰~。漱口~儿。

详细字义

〈名〉

(1)(形声。从皿,于声。皿表示器皿。本义:盛饮食或其他液体的圆口器皿)

(2)同本义[a broad-mouthed receptacle for holding liquid]

盂,饮器也。——《说文》

置守宫盂下。——《汉书·东方朔传》

操一豚蹄,酒一盂。——《史记·滑稽列传》

(3)又如:盂方水方(水因器成形。喻上行下效);钵盂(古代和尚用的饭碗);痰盂(盛痰用的器皿)

(4)盛饭的器皿[bowl]

上尝使诸数家射复,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汉书》

康熙字典

【午集中】【皿字部】盂

【唐韵】羽俱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俱切,$音于。【说文】饭器也。【扬子·方言】宋楚魏之闲,盌谓之盂。【史记·滑稽传】酒一盂。【韩非子·外储篇】君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文中子·礼乐篇】刻于盘盂。又书名。【史记·武安君传】田蚡学盘盂诸书。【注】黄帝使孔甲所作铭也。

孟康曰:儒墨名法杂家书也。又田猎軰名。【左传·文十年】宋公为右盂,郑伯为左盂。又草名。【尔雅·释草疏】盂,草似茅者。一名狼尾。一作盂。又山名。【山海经】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又宋地名。【左传·僖二十一年】诸侯会宋公于盂。又县名。【前汉·地理志】秦置盂县,属太原郡。又姓。【左传】卫有盂黡。又与杅通。【后汉·崔骃传】刻诸盘杅。【注】杅亦盂也。

在《孟子·告子》的《两小儿辩日》中是把下午的太阳比作盘盂。

说文解字

【卷五】【皿部】盂

饭器也。从皿亏声。羽俱切

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

相关信息

民俗参考

汉字五行:土是否为常用字:否

姓名学:姓

字形结构

[首尾分解查字]:于皿(yumin)

[汉字部件构造]:于皿

[笔顺编号]:11225221

[笔顺读写]:横横竖竖折竖竖横

基本解释

盂兰盆会〕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佛教徒为超度祖先亡灵所举行的仪式。

一种盛液体的器皿:水盂。痰盂。漱口盂儿。

笔画数:8;

部首:皿;

笔顺编号:11225221

音韵参考

[上古音]:鱼部喻三母,hiua

[广韵]:羽俱切,上平10虞,yú,遇合三平虞云

[平水韵]:上平七虞

[粤语]:jyu4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