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禮魂

九歌·礼魂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诗
《九歌·礼魂》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诗,为《九歌》之末篇。学术界一般认为此诗是通用于《九歌》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这是祭祀仪式的最后环节,由美丽的女巫领唱,男女青年随歌起舞,还要传花伴歌伴舞。全诗场面恢弘,节奏轻快,洋溢着欢乐之情。
  • 作品名称:九歌·礼魂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屈原
  • 创作年代:战国
  • 作品出处:
  • 文学体裁:楚辞

作品原文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成礼:指祭祀之礼完毕。会鼓:急疾击鼓,鼓点密集。

②芭(bā):通“葩”,一种香草

③姱(kuā夸):美好。

④倡:同“唱”。

⑤容与:舒缓。

白话译文

版本一

祭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

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

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

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

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版本二

唱着歌,打着鼓,

手拿花枝齐跳舞。

我把花给你,你把花给我,

心爱的人儿,歌舞两婆婆

春天有兰花,秋天有菊花

馨香百代,敬礼无涯。

创作背景

一说此篇是通用于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王夫之最先提出了这种说法,他说:“凡前十章,皆以其所祀之神而歌之,此章乃前十祀之所通用,而言终古无绝,则送神之曲也。”

另一说认为屈原写作这篇祭诗的背景是在楚国两次大败于秦之后,内容与《国殇》的联系(魂与殇),所处于《国殇》之后,可以认定它是相当于《国殇》的乱辞的卒章,而非《九歌》“送神曲”。

是为对英雄和祖先(为国捐躯的先烈)的祭祀;诗人写完国殇之后,又用楚国南方沉湘之间民间丧礼所特有的悼念形式,写了《礼魂》,以表达对伟大英灵的崇高礼赞。

作者简介

屈原(前339~前278)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末期楚国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战国时期黄老之学的传播者。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列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两次被逐出郢都,后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史记》有传,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不朽作品传世。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