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达

刘思达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刘思达,1980年生于北京,祖籍云南,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现为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美国律师基金会博士研究员。中文著作《失落的城邦:当代中国法律职业变迁》于2008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博士论文《割据的逻辑: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生态分析》于2009年6月完成。自2009-2010学年度起,刘思达博士将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社会学系与法学院担任助理教授,讲授《法律社会学》《职业社会学》《当代中国社会》等课程。[1]
  • 中文名:刘思达
  • 外文名:
  • 别名:
  • 民族:
  • 籍贯:
  • 毕业院校:
  • 职业:
  • 主要成就:
  • 出生地:北京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80年
  • 祖籍:云南
  • 研究方向:法律社会学与职业社会学

基本情况

刘思达,1980年生于北京,祖籍云南。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现为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美国律师基金会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社会学与职业社会学,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关于中国法律职业的实证研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外法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理论》《北大法律评论》《清华法治论衡》、Law & Society Review、Law & Social Inquiry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十余篇中英文论文,并著有大量关于中国法律改革与法律职业的随笔文章。n

基本履历

1998-2002年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2-2009年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M.A.)、博士(Ph.D.)学位;

2009年至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社会学系、法学院助理教授;

2010年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特别研究员。

学术成果

著作

《割据的逻辑: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生态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

《霍姆斯读本:论文与公共演讲选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译著)2009年;

《失落的城邦:当代中国法律职业变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With or Without the Law: The Changing Meaning of Ordinary Legal Work in China, 1979-2003.” Forthcoming in Chinese Justice: Civil Dispute Resolu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eds. M. Y. K. Woo, M. E. Gallagher, and M. Goldman.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

“What Do Chinese Lawyers Want? political Values and Legal Practice.” Pp. 310-333 in China’s Emerging Middle Class: Beyo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ed. C. Li.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10); (with Ethan Michelson).

“Birth of a Liberal Moment? Looking through a One-Way Mirror at Lawyers’ Defense of Criminal Defendants in China.” Pp. 65-107 in Fighting for Political Freedom: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Legal Complex and Political Liberalism, eds. T. C. Halliday, L. Karpik, and M. M. Feeley. Oxford: Hart Publishing(2007) (with Terence C. Halliday).

论文

“Lawyers, State Officials, and Significant Others: Symbiotic Exchange in the Chinese Legal Services Market.” The China Quarterly, forthcoming in June 2011;

“Political Liberalism and Political Embeddedness: Understanding Politics in the Work of Chinese Criminal Defense Lawyers.” Law & Society Review, forthcoming(2011);

The Politics of Crime, Punishment, and Social Order in East Asia.” Annual Review of Law & Social Science 6(2010): 239-258 (with David Leheny);

“Recursivity in Legal Change: Lawyers and Reforms of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Law & Social Inquiry 34(4)(2009): 911-950(with Terence C. Halliday);

Globalization as Boundary-Blurring: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Law Firms in China’s Corporate Law Market.” Law & Society Review 42(4)(2008): 771-804;

“Beyond Global Convergence: Conflicts of Legitimacy in a Chinese Lower Court.” Law & Social Inquiry 31(1) 2006: 75-106;

“Client Influence and the Contingency of Professionalism: The Work of Elite Corporate Lawyers in China.” Law & Society Review 40(4)(2006): 751-782.

《中国涉外法律服务市场的全球化》,交大法学,2011。

《齐美尔与社会几何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

《法律社会学:定性研究是主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法律边疆地区的纠纷解决与职业系统》,《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1期,第130-156页;(与吴洪淇合作)。

《中国法律社会学的历史与反思》,《法律和社会科学》,2010年第7卷,第25-31页;

《法律职业研究的死与生》,《社会理论》,2009年第5期,第1-16页;

《立法、实践与政治过程:谈“冤案”与律师刑事辩护难的成因》,《清华法治论衡》,2008年第10辑,第73-89页;

《客户影响与职业主义的相对性:中国精英商务律师的工作》,《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第9卷第1辑,第29-55页;

《当代中国日常法律工作的意涵变迁(1979-2003)》,《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第90-105页;

《职业自主性与国家干预:西方职业社会学研究述评》,《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1期,第197-224页;

《分化的律师业与职业主义的建构》,《中外法学》,2005年第4期,第400-414页;

《法律移植与合法性冲突: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国基层司法》,《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3期,第20-51页。

《经典社会理论中的法律:马克思、涂尔干、韦伯与法律社会学》,收于《社会理论之法:解读与评析》,高鸿钧、马剑银(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第381-403页,2006年。

随笔与书评

《从李庄案反思中国法律改革的两种价值观》,《领导者》,2011年第38期,第152-162页;

《论中国司法实践中的人民》,《司法》,2010年第5辑,第355-360页;

《法律社会学:定性研究是主流》,《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44期第11版,2010年12月2日;

《中国法律职业三十年》,《文化纵横》,2009年第4期,第77-84页。

《立法的科学、民主与权威》,《领导者》,2008年第22期,第146-151页;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研究方法与现实意义》,《文景》,2008年第51期,第39-41页;

《如何研究中国律师业?从2007年中国律师问卷调查谈起》,《中国律师》,2008年第8期,第98-100页;

《风雨飘摇中的中国法律服务所》,《视角:中国与世界》,2007年第8卷第4期,第196-202页;

《中国法律服务市场上的寄生现象》,《视角:中国与世界》,2007年第8卷第3期,第133-137页;

《法律变革的困境: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反思》,《领导者》,2007年第15期,第22-29页;

《法律边疆的拓荒者》,《原法》,2007年第2期,第185-192页;

《政治的可能性:孟德斯鸠论不同政体下的民情》,《法律书评》,2005年第3辑,第99-108页;

江湖、衙门与砍柴刀:浅谈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竞争与规范》,《视角》,2005年第5卷第4期,第20-26页;

《反思功能与次级团体》,《法律书评》,2003年第1辑,第159-163页。

社会兼职

为以下学术期刊担任匿名评审人: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China Quarterly;

Contemporary Sociology;

Journal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Law & Social Inquiry;

Law & Society Review;

Pacific Affairs;

Political and Legal anthropology Review;

Regulation & Governance;

Sociological Forum,

Sociology of Health & Illness;

《中国社会科学》;

《社会学研究》;

Board Member, Overseas Young Chinese Forum, 2009-Present;

Co-Editor for Perspectives: China and the World, 2005-2009.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