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第八中学

南阳市第八中学

市级示范性高中
南阳市第八中学的前身是南阳县二中,始建于1949年春,1958年创建高中,1979年被确定为县重点高中,1994年撤地设市后更名为“南阳市第八中学校”,系南阳市首批命名的A类高中,2004年10月又晋升为南阳市示范性高中。[1]学校现有两个校区,7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500余人,是南阳市规模较大的A类高中之一。潦河校区位于卧龙区潦河镇,距市中心12公里,毗邻南邓公路;卧龙校区位于南阳市车站南路,西临南阳旅游圣地武侯祠。
  • 中文名:南阳市第八中学
  • 外文名:Henan Nanyang No.8 Middle School
  • 简称:市八中
  • 创办人:
  • 办学性质:公立高中
  • 学校类别:
  • 学校特色:
  • 主管部门:
  • 所属企业:
  • 现任领导:
  • 专职院士数:
  • 高职专业:
  • 本科专业:
  • 硕士点:
  • 博士点:
  • 博士后:
  • 国家重点学科:
  • 院系设置:
  • 校训:
  • 校歌:
  • 院训:
  • 院歌:
  • 地址:
  • 院校代码:
  • 主要奖项:
  • 知名校友:宋照肃
  • 知名教师:
  • 创建时间:1949
  • 现任校长:王满
  • 所属地区:河南南阳
  • 学校属性: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 旧称:南阳县二中

学校简介

南阳市八中位于南阳市西郊,古宛四大名镇之一的潦河镇,北临南邓公路,校北不远处为12路公交车的终点站。学校为全日制普通高中,属于南阳市示范性高中。

1948年秋创办,1949年2月开始招生。其前身仅为占地15亩的中心小学,房舍陈旧简陋,年久失修,仅经过简单修葺而投入使用。招生之始,同时招收一二年级各两个班。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新中国的主人公思想激发师生焕发出极大的工作学习各级性。教师严谨治学,勤奋工作;学生刻苦读书,努力拼搏。50年代初,学校借鉴苏联的教学经验,改变中国的传统教学方法,强调知识传授,提倡“五爱”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1954年,学校注重教改,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学方法明显改进,教学质量步步提高。这期间,课外活动广泛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化,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旺盛活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开展社会政治运动的宣传工作。1957年底,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部分教师被打成“右派”,扰乱了教师队伍,重挫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1958年的“大跃进”,师生大炼钢铁,淘铁沙,劳动代替了教学,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明显下降。1959年秋全国遇上“三年经济困难”,生活极度困苦,然而学校在“左”的思想的下,上“大跃进”课,搞所谓“满班红”、“全百分”,过多地参加社会劳动,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教育与教学质量继续受损。

1963年中央颁布《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强调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正常的教学秩序得以恢复。教学与生产劳动协调发展。学校领导认真落实上级政策,务实肯

干,全体教师广泛开展教研活动,深钻教材,把握重点,深入浅出,精讲多练。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学英雄活动。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学校的教学成绩突出,升学人数逐年增加,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1966年“文革”爆发,学校工作顿时陷入瘫痪。教师参加县里75天“文化大革命”训练班,学生参加“红卫兵”组织。所谓的“无产阶级司令部”、“毛泽东思想战斗队”纷纷建立。年底,师生开始搞所谓的“革命”的全国性大串联。学校的教学工作――时间无从谈起。

1967年,学校成立了“二七”、“河造总”、“摧资”多个山头组织。文攻武卫,武斗冲突不断。学校部分领导、教师、学生横遭批斗、殴打。学校一时间乌烟瘴气。下半年,虽然上级提出“复课闹革命”,但由于造反派头头的黄加破坏,“复课闹革命”最终无法实现。教学工作严重受损。无休止的打斗,不知其期。

1968年,抛出“候王建议”,大部教师返回原籍,骨干教师大部分离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学校教学。

1969,学校成立“革委会”,“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因大老粗领导管理学校;教师是臭老九,成为无产阶级专政对象,教学秩序更加混乱。学校中教学为中心被否定。“开门办学”被大肆鼓吹,提倡“学工”、“学农”,教学工作弃这不顾。无止的生产劳动,批判“资产阶级教育路线”,致使教育质量一落千丈。

1973年,周总理做出了纠“左”的种种努力,教学工作刚刚趋于规范,但很快就被“四人帮”诬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学校重新陷入欲教不能、欲学学不成的反常局面。批判“智育第一”的声浪,一时甚嚣尘上。此时“四人帮”利用张铁生这位所谓“反潮流英雄”、“马振扶事件”以及所谓的“朝农经验”大做文章。“知识越多越反动”、“读书怃用论”种种奇谈怪论泛滥成灾。校领导虽然排除干扰,维持教学稳定,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但“左倾”之势来势凶猛,无法阻挡。办工厂,办农场,学校完成了工厂、农场,学工学农替代了教学。学校中以教学为中心难以实现,教师欲哭无泪,欲罢不能。“文革”十年,各行各业均受重创,教育这块阵地更是重灾区。此事教育的悲哀,亦是国家、民族的不幸。

1976年,一举粉碎“四人帮”,终于迎来了教育的大好春天。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1978年十一屇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彻底推翻了“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平反了冤假错案,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开始出现,极大地激发了师生教书学习的积极性。学校乘时代春风,加强领导,建全制度,整个工作调整到以教学为中心上来,抓教师队伍的充实、调整、管理;把好生源质量关,改进了招生考试办法。教师团结,刻苦钻研,教风正,学风浓,教学成绩迅速上升。1977-1981年高考中升学率均在南阳县乃至南阳地区前列,赢得了上级领导与各界的好评。1981年被上级定为南阳县重点高中,1983年被定为南阳地区重点高中。

1981年后,学校在新一层领导班子的领导下,进一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教学为中心,狠抓德育不放松,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抓领导班子建设,调整教师队伍,常抓教职工的暖人心工程,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1982年,南阳县调整布局,学校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学校领导抓住大好机遇,落实教学环节,使教学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

1984年,新一届班子诞生,务实肯干、艰苦努力,无论是教学与建设均有较大的发展。

1989年后,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针对我校的学生实际情况,求真务实,提出:“低起点、严要求、勤巩固、细消化”的口号,发扬苦拼实干的传统精神,落实教学中的诸多环节,加强内部管理,制订行之有效的制度,教学成绩逐年上升,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彰和奖励,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1996年后,学校面临招生规模扩大的良好发展机遇,推出年级负责制,加强对教师与学生的管理。实行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针对教师队伍骤增,青年教师多,教学经验不足的特殊情况,学校创设督导室,发挥老教师的作用,督导评课,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尽快地满足了教学需求。改善领导机构,注入青年活力,实行中层领导竞聘制,充分相信群众,民主选举,近几年教师队伍逐年增大,教师的学历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到校工作的青年教师全部是本科生,改变过去专科生多于本科生的状况,部分研究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教学成绩大为提高。新形势下,学校大胆推出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制,极大地激励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优势,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年级负责制,充分调动年级的主观积极性,强化制度落实,收到明显效果。

2000年以后,学校抓住大好机遇,广开财源,厉行节约,自力更生,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骄人的业绩。2000年建成办公大楼,面积为4668平方米,2001年7月建成面积3728平方米的女生公寓一幢;2002年7月建成面积2170平方米的3号教师公寓;2003年建成面积为4200平方米2号男生公寓与面积1515平方4号教师公寓;2004年秋建成4100平方5号教师公寓;卧龙校区建成9800平方学生公寓,2000平方米的食堂,新建大门和运动场,正在建设中的教学科技楼预计2005年8月落成,面积9672平方米。标准的塑胶跑道正在施工中。同时加快了教学设施现代化建设: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建成;更新充实了图书设备,已经能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

近几年生源年年增加,办学规模年年扩大,2004年秋,八中与七中合并,学校规模更大,教师队伍扩大,这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是新的挑战。新一届领导,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勇于探索,重大事情广泛急救教职工意见,民主决策、民主治校。继续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制,教职工保持极大工作热情,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互相学习,人人争先。学习衡水经验,进一步强化落实每周的教研活动,开展经常性的听课评课的活动,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大胆进行教改尝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看今天八中正蒸蒸日上,相信明天更加辉煌。

校名沿革

“南阳第三完全小学”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第一任校长为付春蒲,第二任校长为南阳教育界的名人张子倬。

20世纪30年代,更名为“南阳第五区中心小学”。高立先曾任该校校长。

抗日战争时期,又更名为“安众中心一校”。付新甫、付均甫曾先后任该校校长。

1948年秋王一中等人,在县政府支持下,经多方努力,筹建中学,改小学为初中,于1949年2月开始招生。当时定名为“潦河联合中学”,不久,更名为“南阳县潦河中学”。

1956年学校更名为“南阳县二中”。

1960年7月,随着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增设两个高中班,更名为“南阳市第二完全中学”。

1961年7月,南阳县、市分别建制,学校更名为“南阳县第二完全中学”。

1962年7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学校高中班停办,学生下放回乡,学校全部办成初中班。

1969年5月,根据“文革”特定的形势,始办高中班,实行公社、大队、学校三推荐的办法录取学生。学校始有公社领导,名称也改为“潦河公社完全中学”。

1981年学校被定为县级重点中学,更名为“南阳县第二高中”。学制由二年制改成三年制。

1983年,学校被地区教育局定为地区重点学校。

1994年南阳撤地设市后,市、区学校统一排序,于1995年元月学校更名为“南阳市第八中学校”。

2002年被市教育局评为A类高中。

2004年秋被评为市级示范性高中。由此学校进入一个新台阶。

2009年10月24日,南阳市八中(原南阳县二中)建校60周年庆典活动在潦河校区隆重举行。市八中58届校友、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照肃,省纪委常委、秘书长万里光等应邀出席庆典仪式。市领导李天岑、陈光杰、秦俊、张振强、贺国勤等,与各界人士及市八中海内外各届校友等1500余人参加庆典活动。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岗教职工315人,专职教师283人,其中特级教师、名师2人,高级教师72人,中级教师116人,省级学校带头人、骨干教师19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4人,市级骨干教师32人,已取得研究生学位和正在攻读研究生的有32人。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原甘肃省委书记宋照肃毕业于八中。1977-2009年,共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16000余人,其中获博士学位的2300余人,留学海外和攻读研究生的1383人,考入北大、清华等国家一类大学的250多人。

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100050平方米,建筑面积41900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环境幽静,校舍清新,校园达到绿化、美化、硬化、净化的标准,寓文化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学习读书的理想场所。学校现代化教学及服务设施完备,有标准教学楼5栋,教师住宅楼10栋,实验楼2栋,学生食堂及框架式餐厅各2座,400米、300米、250米运动场各一个,男生公寓楼4栋,女生公寓楼2栋,水冲厕所2座。有4个标准化计算机教室。配置计算机共240台,多媒体教室2个,有闭路电视播放系统和教学双向评估系统及校园广播网络,理化生实验室共7个,均达国家部颁一类标准,图书馆藏书12万册。

2016年8月31日,南阳市八中新校区揭牌仪式在位于北京大道南端的八中新校区举行。八中新校区的建成对于进一步优化卧龙区教育资源配置,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缓解中心城区中小学教育资源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获得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食品卫生先进单位”、“ 招飞工作先进单位”、南阳市“百佳校园”、“文明单位”、“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学位管理先进单位”等数十个省市级荣誉称号。

志存高远,敢为人先,抢抓机遇,负重奋进。把八中打造成为省市内领先的高品位、有特色的学校,是新一届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工矢志不渝的追求。

办学理念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为办学理念,坚持“育创新型人才,建示范性高中”的办学目标,实施“领导决策,处室管理,年级负责”的办学方略,形成了良好的校园“三风”和以“敬业、奉献、团结”为核心的“八中精神”。

学校三风

南阳市八中校风、教风、学风

校风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勤奋朴素、努力向上。

教风

严谨耐心、扎实认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学风

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