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心律失常可突然发作导致猝死,也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衰竭。
  • 中医病名:心律失常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诊科室:内科
  • 多发群体:
  • 常见发病部位:
  • 常见病因: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
  • 常见症状: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英文名:cardiac arrhythmia

症状

典型表现n心律失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表现。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原因

总述n各种器质性的心脏病都会引起心律失常,同时,电解质紊乱、神经或内分泌调节紊乱、全身系统性疾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都是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因。此外,日常生活中情绪波动、饮酒及浓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也会导致窦性心动过速。

症状起因

1、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分类

(1)激动起源异常

①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②异位心律

A、主动性异位心律: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室性);扑动或颤动(房性、室性)。

B、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房性、交界性、室性);逸搏心律(房性、交界性、室性)。

(2)激动传导异常

①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

②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2、根据心律失常原因分类

(1)生理性因素

如运动、情绪激动、进食、体位变化、睡眠、吸烟、饮酒或咖啡、冷热刺激等。

(2)病理性因素

①心血管疾病

包括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②内分泌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嗜铬细胞瘤等。

③代谢异常

如发热、低血糖、恶病质等。

④药物影响

如洋地黄类、拟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药物、交感或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扩张血管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⑤毒物或药物中毒

如重金属(铅、汞)中毒、食物中毒,阿霉素中毒等。

⑥电解质紊乱

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镁等。

⑦麻醉、手术或心导管检查。

⑧物理因素

如电击、淹溺、冷冻、中暑等。

常见疾病n窦性心律失常、异位心律、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

治疗

预计治疗

针对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发疾病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病进行治疗,控制节律、对症处理等。心律失常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不仅包括发作时治疗,还需控制基础疾病,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

预防

预防措施

1、戒烟,限制饮酒。

2、限制或不用咖啡因,一些患者可能需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用药。

3、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感冒的药物,其中可能含有刺激物,这些物质可能促进不规则心律。

注意事项

心律失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

1、心胸开阔。

2、合理饮食,不饮浓茶和咖啡,戒烟酒。

3、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4、预防感冒。

5、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避免便秘。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