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

心理学名词
自我分析与自我剖析、自我研究相类似,都是一个人为更进一步了解自身,包括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主要是为了解缺点),而列出的相关逻辑上的分析与对比。做出相应的分析结果,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我分析而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
    中文名:自我分析 外文名: 定义: 英文名:Self analysis 类似:自我剖析、自我研究 领域:心理学 过程:了解自身的优缺点 相关古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基本概念

指个体对自己情绪生活的分析。

简介

自我分析,是指对自我理性、深刻、全面的分析,他比自我介绍更深刻同时又包含自我评价的内容。进行自我分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人在不断的变化、进步,自我的分析也应该不断的更新。古人有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然而“知己”应是首要任务。

详解

每个人遇到困扰或者问题,都会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一种是通过自己;一种是求助于身边的朋友或亲人。但是在两种情况下,这两种渠道都无法很好的解决问题:一是没有习得这种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这种能力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正常发挥;二是缺乏求助的能力、或者缺乏必要的求助资源。自我分析是指通过自己或者通过自己求助相关资源而解决问题、成长的过程。自我分析的相关研究也致力于在这两个方面提升个人的能力或者成长水平。

目的

总体来讲,自我分析的相关研究致力于提升个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求助、获得相关资源的能力,当个体越来越具备此种能力时,也会愈感觉趋向自由。

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自我觉察的能力;

2、提升自我调节与控制的能力;

3、改善社会关系、获得更多社会资源;

4、分析他人、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资源;

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讲,自我分析的目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来访者在咨询室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掌握了自我分析方法,来访者可以在离开咨询室之后更好的成长、改变;

2、来访者自我分析结合咨询师咨询可以加快来访者改变的过程,缩短咨询的时间和次数;

3、个人成长作为咨询师专业成长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自我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咨询师自我成长;

4、自我分析、自我觉察可以帮助咨询师体验改变的过程,让咨询师对心理过程有更好的体验、了解,有效提升咨询师的共情、理解能力;

方法

人格结构理论、病理学理论以及人性观与核心假设适是自我分析所有方法的基础,适用于自我分析方法的所有方面,也体验在所有方法、过程当中。

一、人格结构理论

1、横向结构

情境:任何心理过程的发生一定依赖于特定的外部环境和背景,外部环境和背景构成了心理结构的情境因素,主要包括身体条件、他人、周边社会与自然环境、文化社会环境等等。

认知:我们对情境、对自我都会形成特定的认识,并且以自己的认知而不是客观的现实为基础来感知社会、并且行为,我们的认知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感受和行为,认知又包括对情境的认知和对行为规则的建构。

体验:体验包括需要(或动机)与情绪,需要促动行为,而情绪则反馈需要的满足情况,当负面情绪出现时,减少负面情绪本身可以成为一种需要,而增加积极情绪也可以另外一种需要。

行为:指所有具体的行为与行为模式,行为本身有特定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并且行为模式形成之后本身具体一定的习惯力量,使人倾向于保持现有的行为而不是改变。

自我:自我的核心作用在于调节心理过程,最主要的调节功能在于对自我能力的评估,发起或者制止自己的行为。

横向结构的5个方面体现于每一个心理过程之中,体现于每一个当下,并且相互影响,构成一个一个特定的横向心理结构。

2、纵向结构

潜意识:是指那边没有进入意识、自动化或者被压抑而没有进入意识的心理内容。

意识:是指那边进入意识的心理内容。

自我意识:意识的作用在于聚焦,而自我意识的作用在于对心理过程的觉察与调节。

3、相互影响

心理结构的每一个成分,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心理过程中都是同时存在,并且相互影响的。自我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强调各种因素的现时性以及相互影响,所以改变可以从任何时候开始,也可以任何一个侧面开始,但不因为心理过程形成的原因不同,不同方面改变的难易程度也会不同,自我分析强调从最直接、最容易的方面入手来开始改变。

二、病理学理论

自我分析的病理学理论认为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个人与环境的“不适应”,“不适应”又以个人主观接受与否为中介,所有心理问题来源于不适应以及当事人对这种不适应的不接受。

“不适应”的一方面,来源于环境强度过大,某些过强的情境,比如家人去逝,会让每一个都需要一个时间去重新适应。而另一个方面来源于个人心理结构产生的应对能力以及对自我、情境的接纳程度。

每个人对情境的感受程度不同,应对能力好的人可以应付大部分情境,也可以应付较强的情境,而应付能力差的人,很多情境、很多事情会让他产生问题。

这种问题又以自我接纳程度为中介,有些人别人觉得有问题,但是他自己觉得没有问题(精神病患者除外),他同样也可以活得很好,有些人觉得他没有问题,但是他自己觉得有问题,同样过的很痛苦。

自我分析的病理学理论强调“适应”性,由此也特别重视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改变也会特别考虑“情境”这一因素,有时候,改变情境比改变个人更容易,此时,改变就应从情境入手。

三、问题分类

心理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特定的情境、事实而产生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问题,此为第一类问题;一类是因为个人对自己某些特征了解不足、不接纳、怀疑而产生的问题,此为第二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最典型的在于因各种环境压力而产生的适应困难,其产生有客观的情境以及应对能力不足等原因,第二类问题的典型在于疑病症,自己本来没有问题,却偏偏认识自己有问题,结果放大了自己的紧张和焦虑,从而产生问题,实际上,来访者所担心的真实问题是不存在的,他对自己“问题”的不了解、不接纳、怀疑才是导致他问题的真正原因。

四、人性观与核心假设

1、人性观

自我分析的观点认为:“善”与“恶”的行为都只是一种适应策略,善恶之分是人为划分的,人性可善可恶,但是善的行为从整体上对个体生存、种族生存更有利,所以如果条件具备,个体会在整体上走向建设性的方向,但是当条件不具备时,恶的行为可以让个体更好的生活下去。

2、核心假设

人通过自我分析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可行的,但是自我分析本身也是一种能力,是需要学习的,而且有时候,会受到影响、削弱而不能正常发挥,自我分析方法的目的就在于提升与释放个体的自我分析能力。

主要内容

自我分析方法因适应对象不同,区分为个人自我分析方法与自我分析心理咨询模式,个人自我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普通人、来访者、咨询师进行自我成长,而自我分析心理咨询模式适用于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用此方法解决来访者的问题。

个人自我分析方法

个人自我分析方法主要对象为普通人、来访者以及咨询师,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自我觉察能力,自己解决自身的问题,不断自我成长,迈向心灵自由。

1、自我觉察

自我分析的第一个前提是自我觉察,自我觉察就是利用自我意识的功能而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如果觉察不到自己的“问题”,就无从淡起改变,所以自我觉察是自我分析的第一个前提条件。

自我觉察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任何一个人都早已掌握这种能力,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觉察,自我分析训练所要做的,是扩大觉察的范围与频率,而不是让个体从新开始掌握这种能力。

2、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自我分析的第二个前提,当我们对自己的某些特征无法接纳时,很容易通过“阻抗”的方式将其屏蔽,自己都无法意识得到,或者不愿意承认“有问题”,这样一方面会增加改变的阻力和时间,另外,也不是自我分析的目的,自我分析的目的在于以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所有事物的利弊,从而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和方向。

自我接纳的主要方法是将“评价”变为“分析”,当我们评价时,我们就失去了选择的机会,只能向好的方向去,当我们迫不得已处于不好的方面时,也时时刻刻向往的好的方面,这种情况下,我们是没有选择的。

将评价变为分析时,需要去分析事情的所有方面,凡事兼有利弊,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向,这才是自我分析的目的,这样的心灵也才是自由的。

3、问题模式分析

问题模式分析指的是分析一个心理过程、问题的情境、认知、情绪、行为、自我、意识、无意识、自我意识等所有方面,并理清相互影响的过程。

4、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包括形成的原因与维持的原因,有时候这两种原因是不同的,形成的原因聚焦于问题模式的分析,而维持的原因则聚焦于心理的发展与改变。

5、成长计划

有些心理问题,正如精神分析的治疗原理一样,找到问题的原因、潜意识原因之后,问题就自然而然消失了,这种心理现象确实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这样,一般来讲,原因分析可以帮助个体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同时也为改变确立方向。制定计划并不难,难在执行与坚持,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计划,以适应变化的具体目标也是必需的。

短期问题解决模式

短期问题解决模式主要用于解决那些因客观情境压力与特定应对能力不足而产生的问题,并且问题的持续时间并不长,且泛化的程度有限。

短期问题解决模式聚焦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一般通过4-8次解决来访者的问题,咨询过程中对来访者的问题会有比较多的指导,并且在每次咨询接受之后强调来访者的自我分析、练习与家庭作业。

1、区分问题

短期问题解决模式首先区分来访者的问题类型,对第一类问题与第二类问题采取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并且优先处理第二类问题。对于第二类问题的处理方法,以咨询师分享、群体水平及相关信息分享为主,一般都可以有效缓解来访者因认为不足或不接纳导致的焦虑和困扰。对于第一类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通过以下分析方式来解决。

2、问题模式分析

分析问题产生的“情境、认知、情绪、行为、自我、意识、无意识、自我意识”等因素以及相互影响的方式。寻找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与最容易处理的因素,并从最容易处理的方面着手处理。

3、原因分析

模式分析只是分析了问题的成因,但是问题维持与恶化的原因,需要通过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来解释,并且通过原因分析来进一步寻找问题解决的切入点与分析方法。

4、切入点与改变计划

通过问题模式分析与原因分析找到改变的切入点,并制定相应的改变计划,并在计划的执行与坚持过程中不断觉察改变过程,并调整目标与计划。

5、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是所有自我分析方法的必要组成问题,包括自我觉察、原因分析、问题模式分析、行为练习、认识调整等等。

长期自我成长模式

长期自我成长模式聚焦于解决来访者因个人性格、某些长期形成的行为模式而导致的心理问题,这些性格、行为模式导致个体长期以来在某些方面面临困扰,但是一直没有达到临界点,在某些强情境的影响下,突然暴发,并且持续恶化,最终导致来访者鼓起勇气前来咨询。

此类问题具体较长的成长背景原因,改变起来也需要一点时间,所以在咨询过程中需要聚焦于模式、着眼于具体问题,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过程中,同时处理行为模式的问题,并且在咨询过程中让来访者学会自我分析方法,以便来访者在离开咨询师之后坚持自我分析。长期自我分析模式一般需要5-20次咨询,前期以问题解决为主,中间以自我分析方法学习为主,后期以自我分析督导与具体问题指导为主。

1、四种主要模式

自我提升模式:自我提升模式包括自我实现与自我保护两种模式,自我实现模式主要在于个体主动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自己、寻求自我价值,而自我保护模式则在于自我在受到威胁、攻击时如果保护自己,也即精神分析的自我防御模式。

人际互动模式:包括关系结构与沟通模式,关系结构是指个人与身边重要的他人经常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结结构,而沟通模式则指个体在与他们沟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致性模式。

意志力模式:意志力模式是指一个人设立目标、执行、调节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定模式,其中包括目标设立、执行与坚持,以及觉察与调节方法。

意识与表达模式:包括意识模式与表达模式,意识模式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过程、内容的觉察程度、范围,而表达模式是指个体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方式、范围。

2、模式的原因分析

形成的原因:以“问题模式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成长环境进行分析。

维持的原因:维持的原因是指成长过程中各因素的变化,心理各结构的成熟,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问题的恶性循环等等,维持的原因在很多方面与形成的原因并不相同。

3、切入点与成长计划

模式的分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需要从一个具体的事件、问题中切入,才能以点带面,慢慢改变。当然也需要一个长期的成长计划,以保证改变在计划的范围内有序进行。

4、改变点

虽然有成长的计划,但是在两个改变点上,自我分析方法接受改变的偶然性,一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二是改变发生的时刻。虽然有模式分析、也有改变的计划,但是在改变的具体时间点上,自我分析方法接受偶然性。

相关观念

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是不准确的

自我评价会随周边的环境不同而不断变化

“你是个怎么样子的人呢?”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一般人都会认为自己准备的自我评价是冷静分析后的结果。事实上,那只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且与他人比较后形成的。其中与他人比较被称为“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社会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个体就自己的信念、态度、意见等与其他人的信念、态度、意见等做比较。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适当的背景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只有当有关的背景因素相当时,比较出来的结果才有意义。然而,人们出于自尊往往会选择背景不同的人作比较,以得出合乎己意而有偏差的结论。

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比较”的影响。也就是说参照物不同,自我评价的结果也会发生改变。

假设世界上有两个性格能力完全一样的人,其中一个人和爱热闹,开朗乐观的人生活在一起,他对自己的评价很可能是“一丝不苟,神经质”。另外一个人和成绩优秀,做什么事有很完美的人生活在一起,他对自己的评价很可能是“成绩差,什么事都做不好”。

可见,自我评价极易受他人影响,为了提高准确性,选择正确比较对象是关键。所以应放宽视野,扩大比较范围,从不同角度进行社会比较。

此外,不要做过一次自我评价就认为评价结果会一成不变,应当根据环境变化,多比较几次。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