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炎奈瑟氏菌

腦膜炎奈瑟氏菌

流腦的病原菌
腦膜炎奈瑟菌是流腦的病原菌,呈腎形或豆形的革蘭陰性雙球菌,兩菌接觸面平坦或者是略向内陷,直徑是0.6~0.8μm。人工培養以後可以呈卵圓形或者是球狀,排列較不規則,單個、成雙或者是四個相連等。​對于腦膜炎奈瑟菌,主要講的就是防治原則。預防腦膜炎奈瑟菌感染的關鍵就是要盡快的消除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以及提高人群免疫力。首選藥物就是青黴素劑,劑量要大。但是對于青黴素過敏的患者,可以用氯黴素或者是紅黴素來進行治療。
    中醫病名: 外文名: 别名: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 中文學名:腦膜炎奈瑟氏菌 中文别名:腦膜炎奈瑟菌、腦膜炎球菌 英文名:N.meningitidis 界:真菌界 屬:奈瑟氏菌屬 種:腦膜炎奈瑟氏菌

概述

腦膜炎奈瑟菌簡稱腦膜炎球菌,是引起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原體。一般通過呼吸道傳播所引起,常在冬末春初季節發病最為流行。

生物學性狀

形态與染色

呈腎形或豆形,成雙排列,兩菌接觸面平坦或略向内陷,直徑0.6-0.8μm。人工培養後可成卵圓形或球形。革蘭染色陰性。在患者腦脊液中,多位于中性細胞内,形态典型。無鞭毛,無芽胞,新分離菌株有莢膜。

培養特性

營養要求較高,常用的培養基是血瓊脂平闆和巧克力色平闆。專性需氧,初次分離培養須供給5%-10%的CO2。37℃孵育24h後形成1.0-1.5mm的無色、圓形、凸起、光滑、透明,似露滴狀的菌落,無溶血現象。多數菌能分解葡萄糖、麥芽糖,産酸不産氣。氧化酶試驗陽性。

生化反應

絕大多數菌株能分解葡萄糖和麥芽糖,産酸不産氣(因淋病奈瑟菌不分解麥芽糖,借此與之鑒别),觸酶試驗陽性,氧化酶試驗陽性。

抗原及分型

腦膜炎奈瑟菌的抗原結構與分類主要分有四種。

1.莢膜多糖群特異性抗原

莢膜多糖群特異性抗原已分成A、B、C、D、X、Y、Z、29E、W135和L等10個血清群。建立了H、I、K三個新血清群,故總計13個血清群,其中以C群緻病力最強。

2.外膜蛋白型特異性抗原

外膜蛋白型特異性抗原根據菌外膜蛋白組分不同,腦膜炎奈瑟菌各血清群又可分為若幹血清型,但A群除外,其所有菌株的外膜蛋白相同。

3.脂多糖抗原

脂多糖抗原與大腸埃希菌間有交叉反應。

4.核蛋白抗原

核蛋白抗原無特異性,與肺炎鍊球菌者相同。

抵抗力

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很弱。對幹燥、熱力、消毒劑等均敏感。在溫室中3h即死亡;55℃5min内被破壞。1%石炭酸、75%乙醇或0.1%紮溴铵可迅速使之死亡。

緻病物質

1.莢膜:莢膜可抵抗宿主體内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增強細菌對機體的侵襲力。

2.菌毛;菌毛可粘附至咽部粘膜上皮細胞表面,有利于細菌在宿主體内定居、繁殖。

3.内毒素:腦膜炎奈瑟菌的主要緻病物質是内毒素。病菌侵入機體繁殖後,因自溶或死亡而釋放出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細血管,引起壞死、出血,故出現皮膚瘀斑和微循環障礙。嚴重敗血症時,因大量内毒素釋放可造成DIC及中毒性休克。

緻病性

腦膜炎奈瑟菌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原菌。多數人感染後表現為帶菌狀态或隐性感染。隻有少數人發展成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引起腦膜炎的主要是A群菌,B群常為帶菌狀态。尚有少數是C群菌株。主要表現發熱,皮膚瘀斑,腦膜刺激症狀。

臨床類型

普通型

潛伏期2~3d,長者可達10d。普通型占90%左右。先有上呼吸道炎症,繼而病菌從鼻咽部粘膜進入血流,到達腦脊髓膜,産生化膿性炎症。

暴發型

暴發型隻見于少數病人,起病急劇兇險,若不及時搶救,常于24h内危及生命。

慢性敗血症型

慢性敗血症不多見,成人患者較多,病程可遷延數日。普通型和暴發型以兒童罹患為主。

免疫性

機體對腦膜炎奈瑟菌的免疫主要是體液免疫。群特異性的莢膜多糖抗體和型特異性的外膜蛋白抗體具有保護性作用。

微生物學檢驗

标本采集

菌血症期時采血液;出現出血點或瘀斑者采取瘀斑滲出液;出現腦膜刺激症時可抽腦脊液;上呼吸道感染期的和帶菌者可取鼻咽分泌物。

注意:該菌能産生自溶酶,易自溶,故采集時标本不宜放冰箱,應保溫立即送檢。必要時可作雙份血清測定抗體效價的變化。

檢驗方法及鑒定

1.直接塗片檢查

①瘀血斑:刺破瘀斑血印片,或血膜片,幹燥固定後革蘭染色陰性雙球菌,呈腎形成對排列,可初診。

②腦脊液:取腦脊液離心後沉澱物塗片,幹燥固定後革蘭染色,若發現中性粒細胞内或胞外革蘭陰性雙球菌,呈腎形成對排列,結合臨床可确診。

2.分離培養

将标本葡萄糖肉湯增菌培養液,直接接終于血瓊脂平闆、巧克力瓊脂平闆,置于5%-10%CO2環境中,35℃培養18-24小時後可見圓形、灰褐色、濕潤、光滑、邊緣整齊、直徑1-2mm的小菌落,經塗片證實為革蘭陰性雙球菌,并進一步根據相應的生化反應等試驗予以鑒定。

3.鑒定

該菌鑒定主要通過氧化酶、糖類發酵和血清學等試驗以及培養生長特點進行。

①細菌染色形态;

②氧化酶試驗陽性;

③觸酶試驗陽性;

④分解葡萄糖、麥芽糖産酸不産氣;

⑤莢膜多糖抗原直接凝集試驗。

4.結果評價和報告

重視腦脊液和瘀點穿刺物的直接鏡檢,這是最快速确證腦膜炎奈瑟菌的簡便方法。

直接鏡檢為革蘭染色陰性雙球菌,可初報,經分離培養後見菌落特征典型、生化反應能力弱,隻分解葡萄糖、麥芽糖、産生少量酸,氧化酶試驗陽性,可報“檢出腦膜炎耐瑟菌”。快速乳膠凝集試驗陽性。

防治

消除傳染源

腦膜炎奈瑟菌主要經飛沫傳播,故就地治療隔離病人,消除傳染源,至少在治療的頭24h應隔離可疑的病人。

藥物預防和疫苗預防

藥物和疫苗預防對于降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發病率,控制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流行是安全和有效的,帶菌者或易感人群,可用青黴素,利福平,米諾環素進行藥物預防,或應用含有A,C,Y,W-135血清型的四價疫苗接種進行免疫預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