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聰

丁聰

中國著名漫畫家

丁聰(1916年—2009年5月26日10時54分)别名小丁。中國著名漫畫家,上海人;擅長漫畫、插圖;祖籍上海市金山區楓泾鎮;1916年生于上海,2009年5月26日病逝,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開始發表漫畫。曾任《人民畫報》副總編輯。作品有《魯迅小說插圖》;《丁聰插圖》;老舍《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等衆多作品的插圖。[1]

    中文名:丁聰 外文名: 别名:小丁 民族:漢族 籍貫:上海金山區楓泾鎮 畢業院校:上海清心中學 職業:漫畫家 主要成就: 出生地:上海 性别:男 代表作品:《丁聰插圖集》

簡介

“小丁”是丁聰先生的筆名,自19歲起一直用到93歲——這位自稱為“小人物”、“老小孩”,愛畫愛書成癡,名滿畫壇的“小丁”于2009年5月26日走了。

丁聰,祖籍上海市金山區楓泾鎮。1916年生于上海。三十年代初開始發表漫畫,至今七十年。

抗日戰争時期,轉輾于香港及西南大後方,從事畫報編輯、舞台美術設計、藝專教員和畫抗戰宣傳畫等工作,同時也以漫畫參加過多次畫展。

1945-1947年在上海發表過不少較有影響的以“争民主”為題材的諷刺畫。

解放後,任《人民畫報》副總編輯。1957年後的二十多年裡,由于衆所周知的原因,沒有條件發表漫畫,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又畫起諷刺漫畫來。

他經常在各大報刊上發表作品,1979年《讀書》創刊起,一直到現在,他的漫畫專欄,始終沒有中斷過。

人生簡曆

中國著名漫畫家,上海人;擅長漫畫、插圖;祖籍上海市金山區楓泾鎮;1916年生于上海,2009年5月26日病逝,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開始發表漫畫。

1916年,丁聰出生于上海。其父是一位自學成才的畫家,中國第一塊漫畫協會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門口。鼎鼎大名的漫畫家父親并沒有教他畫畫,甚至不願意兒子今後走他的路。但丁聰卻自己喜歡上了這門藝術。有一天,十六七歲的丁聰忽然把自己畫的京劇速寫拿出來給前輩們看,滿堂俱驚,父親遂不再阻攔。

1935年,中學畢業的丁聰,為補貼家用,開始編電影畫報的生涯,不久後在當時頗有影響的畫刊《良友》任美術編輯。當時,對丁聰的生活和藝術影響最大的漫畫家是張光宇、葉淺予。他們的畫,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這讓丁聰觸動很深,也影響着他後來那種針砭時弊,一針見血的畫風。一次,丁聰畫了一幅漫畫要發表,報館讓他署個名字,他順手寫下“小丁”。這個名字他一用就是60年,丁聰說,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

抗戰爆發後,丁聰在《良友》畫抗日漫畫,試圖用漫畫救亡。上海淪陷後,丁聰逃到香港,八年中輾轉于香港、重慶、昆明、桂林等地。

抗戰後,丁聰回到上海,創作了大量以“争民主”為主題的諷刺漫畫,例如《民主曰:“逆我者亡”》、《五子登科圖》等,有力抨擊時政,揭露黑暗現實,被譽為“文化界的将軍”。

在上海、香港等地編輯《良友》、《大地》、《今日中國》等畫報。後在重慶、成都等地從事舞台美術設計,創作了《阿Q正傳插圖》、《現象圖》等。

1944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1945年後在上海主編《清明》文藝雜志。1945-1947年在上海發表過不少較有影響的以“争民主”為題材的諷刺畫。

建國後,曆任《人民畫報》副總編輯,全國青聯常委兼副秘書長,中國美協第一、三屆理事和漫畫藝術委員會主任。是第二、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57年後的二十多年裡,由于衆所周知的原因,沒有條件發表漫畫,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又畫起諷刺漫畫來。有《魯迅小說插圖》、《丁聰插圖》及諷刺畫集《昨天的事情》、《古趣集百圖》等。1980年以後,為了彌補失去的時間,他以超常精力,從事文學書籍插圖及諷刺漫畫工作,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數量大超過以前作品的總和。他經常在各大報刊上發表作品,1979年《讀書》創刊起,一直到現在,他的漫畫專欄,始終沒有中斷過。

近二十多年來,他共出版了三十多種集子,有《魯迅小說插圖》;《丁聰插圖》;老舍的《四世同堂》、《駱駝祥子》、《二馬》等衆多作品的插圖;《丁聰漫畫系列》;《中國漫畫書系——丁聰集》;《丁聰畫冊——漫畫、插圖、素描、速寫、肖像、設計集》;《瞎操心》、《繪圖雙百輸》、(與陳四益合作);《Y先生語錄》(和流沙河合作);中、英、法、德、日文版的《古趣集》及中、英、日文版的《今趣集》等。

2009年5月26日下午,漫畫大師丁聰在北京去世,享年93歲。

家世

漫畫父子

丁聰1916年出生于上海。父親丁悚是中國現代漫畫的先驅者之一,既畫諷刺社會現象的政治漫畫,也畫月份牌上的時裝女人。上世紀20年代劉海粟創建中國最早的美術學院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時,丁悚擔任教務長。1933年前後,丁悚組織成立了中國的第一個漫畫協會,協會招牌就挂在丁家門口。

丁家一時間成為明星、藝術家們會聚的場所。每到周末假日,這裡俨然是上海一個熱鬧的沙龍,張光宇、葉淺予、王人美、黎莉莉、周璇、聶耳、金焰……

作為長子的丁聰,雖然還在上中學,卻已成了這些明星們喜歡的小成員。他坐在他們中間,聽他們談笑風生。聶耳來到丁家,與年少的丁聰成了好朋友。一次他曾這樣對丁聰說:“你想過沒有,為什麼你姓丁,我姓聶,寫起來,一個最簡單,一個最麻煩。”丁聰也曾纏着聶耳走進他在“亭子間”裡的小房間,給他講一個個恐怖的故事。“有一次聶耳喝醉了酒,走到天井裡,順着牆爬到閣樓上去睡覺。”一次記者陪同丁聰重回上海,指着舊居的牆角,他說:“聶耳就是從這裡爬上去的。”

說到自己藝術修養和風格的形成,丁聰總是會一再提到在上海舊書店閱讀那些歐美時尚雜志、電影畫報的經曆。正是這樣一些雜志,還有不斷上演的好萊塢影片,使年輕的丁聰的思路活躍起來,眼界開闊起來。

丁聰為何對父親的沙龍情有獨鐘?不隻是因為他在這裡度過快樂的少年時代,也不隻是因為那些名流在這裡留下過歡樂的笑。更讓他留戀的,顯然是當時上海呈現的文化多元形态,而父親的沙龍不過是一個生動的寫照。他也許就是在那時開始形成了這樣的觀念:畫自己心中所想,畫身邊眼睛所見。醜惡者鞭撻之,美好者頌揚之。

雖然父親是漫畫家,卻不願意兒子今後也走同樣的路。但丁聰自己喜歡上了漫畫。十六七歲時,有一天,他忽然把自己畫的京劇速寫拿出來給前輩們看,他們不由得感到吃驚,他的筆觸竟然如此生動而準确,能夠把舞台上戲劇人物的造型、神态和動态感表現出來。他們沒有想到,經常跟着父親觀看京劇的丁聰,不僅學會了拉京胡和吹笛子,還拿起了畫筆。

丁聰在上海美專雖隻抽時間自學了不到一年,卻為他的繪畫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他的筆從未停過,一雙眼睛機敏地觀察着周圍的人與事。理發店、電車、教室、麻将桌、公園、動物園,所到之處,都成了他捕捉速寫對象的場所。教室裡圍觀的學生們,頭戴禮帽橫坐在電車條凳上的乘客,麻将桌上專注的婦女和好奇凝望的孩子……丁聰保存下來的畫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大教室裡自學期間的生活速寫,以及發表于1936年前後的生活漫畫,讓我們看到了他在藝術上最初起步的姿态。

性格特點

柔順的性格與張揚的漫畫之間,應該是有關聯的。那麼多的曲折和傳奇,和大時代那麼緊密的聯系,都可以為小丁作品與其性格之間的反差做出注腳。

說的是人稱小丁的漫畫家丁聰,灑脫、睿智,在世人眼裡,小丁好像永遠不老,達觀的人,走的時候也不帶走别人的悲傷,正是小丁的性格。

漫畫中的那種幽默和辛辣,讓人覺得,小丁好像從來沒有變化過。一直到小丁真的畫不動了,封二才換成了他的朋友黃永厚。

作品特點

其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人物特征等用誇張手法表現出來,具有漫畫的味道,幽默風趣。其作品雖用筆不多卻主次明确,線條優美,結構簡潔,畫面明快。同樣,先生的成語故事畫和人物肖像畫也深受讀者喜愛,各自均結集成漫畫集。

題材

他的早期漫畫以“抗戰”和“争民主”為主題材,結集于《丁聰老漫畫》;1980年以後創作的漫畫,多取材于現代社會,主要結集于《丁聰漫畫系列》、《丁聰新漫畫》等漫畫集,這一時代丁聰創作諷刺畫尤具特色,單獨結集出版《諷刺畫》系列漫畫集。在這些諷刺漫畫中,或諷刺貪官污吏、土豪劣紳,或嘲笑僞君子、假道學,為今人所樂見。一文一畫,相映成趣,除供讀者茶餘飯後的消遣外,還可鑒古知今,發揮匡正時弊的效力。

丁聰先生長期為《讀書》雜志以及魯迅、茅盾、老舍等衆多作家的文學名著創作了大量插圖作品,這些畫結集于《丁聰插圖集》。至上世紀70年代後期,丁聰迎來第二個創作高峰時期。這些漫畫配合以原著片段,并附名家的推介文章數篇,集中展示了丁聰在插圖藝術領域的成就。

主要作品

《古趣圖》

三聯書店/1999年出版

收集了丁聰先生創作的一百餘幅古代笑話,這些笑話,或諷刺貪官污吏、土豪劣紳,或嘲笑僞君子、假道學,為今人所樂見。

《諷刺畫》

三聯書店/1999年出版

精選了丁聰在1978年至1986年間創作的一百三十餘幅諷刺畫,作者針對當時社會上存在的各種歪風邪氣和不良現象,給以形象、善意的諷刺和批評。

《丁聰漫畫系列:成語故事》

三聯書店/1999年出版

收編了丁聰1988-1998年間所畫的七十餘幅幽默傳神的成語故事畫。圖文相得益彰,可供讀者在輕輕松松中學習成語,鑒古知今。

《文人肖像》

三聯書店/2000年出版

内容簡介:《文人肖像》一集精選丁聰曆年所畫文化名人肖像80幅,配以像主及其親友風趣隽永、别出心裁的自述和白描。精短的話語中流溢的友情、心聲,與诙諧的畫像相得益彰,可讀可想。

《丁聰老漫畫》

三聯書店/2004年出版

本書包含的主要是丁聰先生創作的解放前的漫畫,也有極少部分是解放後六七十年代的。

《丁聰新漫畫》

三聯書店/2007年出版

收編了丁聰先生1998-2005年間新創作的168幅漫畫。内容均取材于社會現實,具有強烈的時代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丁聰插圖集》

三聯書店/2008年出版

半個多世紀以來,丁聰先生在漫畫之外,為魯迅、茅盾、老舍等衆多作家的文學名著創作了大量插圖作品,本書精選其各個時期的代表作。

作品介紹

《丁聰插圖代表作精選》介紹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價格:25.00元

所屬分類:圖書>典藏圖書

所屬分類:圖書>圖文>漫畫

基本信息

總頁數:184頁

裝幀:平裝

開本:24開

ISBN :9787108028594

出版日期:2008年6月北京第1版2008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

内容簡介:

半個多世紀以來,丁聰先生在漫畫之外,為魯迅、茅盾、老舍等衆多作家的文學名著創作了大量插圖作品,以形象概括、線條洗練、富于神韻而享有盛譽。《丁聰插圖集》精選其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從上世紀40年代的《阿Q正傳》插畫、60年代的《北京小事記》,至70年代後期以來第二個創作高峰時期的多種作品,計250幀,配合以原著片段,并附名家的推介文章數篇,集中展示了丁聰在插圖藝術領域的成就。

目錄

《丁聰插圖集》

茅盾:讀丁聰的《阿Q正傳》故事畫(代序一)

胡絮青:《四世同堂》和丁聰的插圖(代序二)

丁聰:我為文學作品畫插圖(代序三)

魯迅:《阿Q正傳》

《采薇》

《鑄劍》

《傷逝》

《明天》

《弟兄》

《祥林嫂》

《在酒樓上》

白光

《腐蝕》

《駱駝祥子》

《四世同堂》

《牛天踢傳》

《二馬》

《老張的哲學》

《兒歌》

《北京小事記》

王瑩:《寶姑》

新鳳霞:《新鳳霞回憶錄》

汪曾祺:《安樂居》

張國風:《儒林外史的人間——浮世畫廊》

《中國現代短篇傑作選》

郭沫若:《歧路》

葉聖陶:《潘先生在難中》

冰心:《分》

許地山:《舂桃》

郁達夫:《春風沉醉的晚上》

茅盾:《林家鋪子》

柔石:《為奴隸的母親》

張天翼:《華威先生》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

艾蕪:《石青嫂子》

葉紫:《豐收》

巴金:《月夜》

老舍:《月牙兒》

沈從文:《丈夫》

蕭紅:《手》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

《居京瑣記》

蕭乾:《泡》

馮至:《樂趣與沒趣》

臧克家:《我和孩子》

卞之琳:《漏室鳴》

葉君健:《醫生》

陽翰笙:《(草莽英雄)四十年》

常書鴻:《耄耋之年話北京》

馮亦代:《不速之客與電話鈴》

董樂山:《問路》

謝添:《忽然發現了新玩具》

吳冠中:《投宿》

駱賓基:《談談出租汽車》

吳祖光:《洗衣記》

林斤瀾:《收信》

周汝昌:《救救胡同》

李澤厚:《地壇》

邵燕祥:《仲夏夜無夢》

附錄:

景宋:序丁聰《阿Q正傳插畫》

吳祖光:序丁聰為《阿Q正傳》西插圖

黃苗子:《阿Q正傳插哥》跋

丁聰:《阿Q正傳》插圖重印小記

丁聰:我為老舍吉畫插圖

作品欣賞

——文人肖像

丁聰所畫文人肖像,配以像主及親友風趣隽永、别出心裁的自述和白描,精短的話語中流溢的友情、心聲,與诙諧的畫像相得益彰,可讀可想。——編者

基本信息

作  者: 丁聰 繪,宗文 編

出 版 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丁聰自畫像 丁聰 : 漫畫家,上海人。

自述 : 我好像是個老也長不大的老小孩,屢跌泥坑,仍然不谙世事。

郁風 : 眼看快八十的人了,還是小丁,體格現狀證明:蔬菜、水果、陽光、晨運、迪斯科、太極拳、人參、中華鼈精......全都不需要。最管用的是畫他喜歡的畫,吃他喜歡的肉,有他喜歡的朋友, 津津樂道地受他喜歡的妻子管制。

巴金:作家。四川成都人。

自述:我寫作一不是為了謀生,二不是為了出名,雖然我也要吃飯,但是我到四十歲才結婚,一個人花不了多少錢。我寫作是為了同敵人戰鬥。

冰心:巴金有點憂郁時,就是他最自然的時候。

曹禺:你是光,你是熱,你是二十世紀的良心。

蕭乾:他并不光号召人們講真話,他自己掏心窩說了真話。

冰心:作家,翻譯家。福建閩侯人。

自述:我是一無所有,從我身上無權可奪,無官可罷。

巴金:思想不老的人永遠年輕,冰心大姐就是這樣的人。

蕭乾:二十年代她春風般吹來大海、童心和母愛,九十年代她洪鐘般地譴責鬼樓。

邵燕祥:苦辣酸甜已備嘗,即思即寫好文章。冰心冷眼看天下,無愧人間壽而康。

從維熙:作家河北玉田人.。

自我畫像:集癡 、呆、執、愚于一身,即從維熙也.

艾青:你是一個真正的作家。

張賢亮:維熙是個釘是釘,鉚是鉚,十分認真的人。

曹辛之:詩人,書籍裝幀藝術家。江蘇宜興人。

自述:小丁給我畫了這張像,有人說畫得太醜了,鼻子哪裡這樣長。我說且不管醜不醜,隻問你瞧着像不像?你說像倒像,隻是太誇張。我說:畫像、畫像,像了就好,我原來就是這幅模樣。

張守義:曹辛之是我國三十年代著名書籍裝幀藝術家,杭約赫是我國三十年代著名詩人,其實,曹、杭二氏一人也。故“曹杭二家”的裝幀設計作品: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吳壽松:德仰曹公 詩畫精工 著藝書裝 門庭春風

山海居

丁宅是四室無廳。一進大門,走道裡就堆着書。要說“堆”,絕對恰如其分。因為這些書,不是放在書櫃裡或書架上,而是打着捆堆在地上,就好像準備搬家或剛剛搬來。其實這些書既不是剛搬來也不準備搬走,而是堆了很多年。

丁聰好讀書和好買書是有名的。進了書店如果不買本書,他就會感覺有點對不起書店,或者對不起自己──白來一趟嘛。總而言之,丁聰絕不肯空手走出書店,結果就是把書從書店往家裡搬。身為漫畫家,丁聰固然買書比較雜,但他說:最喜歡買的還是畫冊。書買回家來,過去當然是往書櫃和書架裡放,放不下了隻好往地上堆。隻是畫冊肯定被永遠放置在書櫃和書架裡。不過丁聰說,現在買書回到家,最頭痛的是給書找不到安身的地方,不要說書櫃和書架上連個縫隙都沒有,就連地闆上也沒有空地了。

丁聰的書房──也許更準确的叫法是畫室,隻有12平方米。書桌──或者叫畫案,是一塊畫闆搭在幾個書箱上,畫闆的下面堆滿了書,畫闆上四周也堆滿了書和各種資料,像一座座小山,隻剩下中間一小塊盆地。丁聰說,自己既不畫油畫也不畫國畫,畫的漫畫都是16開的,所以畫案上有塊16開大小的地方就可以了。當然,有時候小山太高,不僅随時有倒塌的危險,就是依靠盆地工作的丁聰也常常被小山擋住,讓别人無法看見他是否在裡面。丁聰的書房不僅地上面積緊張,牆上面積同樣緊張。書櫃和書架,再加上各種各樣的工藝品、照片、畫等等,把牆面遮得密不透風。人家送了一張丁聰夫婦合影的大照片,非常好,可就是找不到挂起來的牆面。環顧丁聰的書房,惟一還有空白的隻剩下天花闆了,但是無法利用。

丁聰的書房稱為“山海居”,是黃苗子題寫的。“山海居”聽起來風光很好。但丁聰解釋,山指的是書房裡亂,書堆得像山一樣,而他找東西都像海裡撈針一般難。原來如此!

丁聰自稱是老年小家庭。兒孫在國外定居,家裡隻有夫婦二人,自己八十多歲,夫人七十多歲。但是他們沒有請保姆,因為沒有地方給保姆住,隻好請了一個小時工。不要說沒有地方給保姆住,就是兒孫從國外回來探親,同樣也沒有地方住。他們隻好花高價租房讓兒孫去住。從走道裡都堆着書,就不難想象丁聰的四個房間裡有多少書。丁聰夫人的房間是夫人的工作室,也是他們夫婦的餐廳。可是飯桌上堆滿了稿子和信件,隻剩下四分之一的地方供吃飯使用。丁聰說,他們從不在家裡請客,因為沒有地方為客人擺碗。

丁聰的書房很另類,因為不裝修——十幾年前搬進來時還不興裝修呢,現在就是想裝修也無法讓丁聰歇工三個月,因為淩亂不堪。丁聰的書房又很主流,因為書房是給自己用的,不是給别人看的,而且别人看似淩亂其實自己使用時卻是井然有序。況且書房的功能是讀書和工作,又有誰能不承認,這十幾年是丁聰先生的創作高産時期呢。因此,也應該為這間書房記上一筆。

漫畫陳列館

丁聰漫畫陳列館建造于2003年6月,辟成7個廳兩個室,分别為“前言廳”、“生平介紹廳”、“諷刺幽默廳”、“古今趣集廳”、“名著插圖廳”、“人物肖像廳”和其父親“丁悚作品廳”以及“錄象資料室”和“紀念品售賣室”。容納了丁聰先生各個時期代表作品一百二十多幅。

地址:上海市金山區楓泾鎮北大街415号

美譽

上世紀30年代初,丁悚還創辦了中國的第一個漫畫家協會,故有“中國現代漫畫先驅者之一”的美譽。

評價

“以簡約筆觸勾勒複雜人生”、“機智風趣,令人開懷感慨”……人們這樣評價這位中國漫畫家的創作。

“丁聰的漫畫是‘中國式幽默’,這種幽默是當下漫畫中特别缺少的。他的幽默所表現出的特質,十分貼近人們的内心情感。而且,丁聰對人物的形神兼備的刻畫很值得當今漫畫人學習。”中國美協動漫藝委會副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吳冠英表示。

範迪安認為,丁聰何以一直受到讀者歡迎,除了人格特質和藝術風格外,還有更深層的原因:“丁聰晚年仍敏于思考,勤于創作,體現了文化人對于社會現實的關懷。他在諷刺與幽默的語言筆調中傾注了深刻的文化思考。這是一位典型的文化型漫畫家。”

丁聰的一生,始終不曾放下手中的畫筆。無論身處什麼年代,他的漫畫幾乎從不歌功頌德,而是執着于對社會負面現象的揭露。作為一個有着獨立風骨的知識分子,他不黨、不派、不媚,對任何一個時期,他都懷有同樣的警惕,都持有平民的立場和批判的眼光。如同一隻牛虻狠狠叮在時代龐大軀體的病竈上,他的勇敢和正直令人欽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