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競渡

龍舟競渡

端午節的習俗之一
賽龍舟,或稱龍舟競賽、龍舟競渡、龍舟競漕、爬龍船(閩粵地區慣稱),是中國、越南、日本及琉球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一些東亞地區的地方民俗活動,現時龍舟競賽已發展為一項水上體育運動,在中國以及世界各地一些沿海、沿河地方亦有定期舉行。[1]它除了是中國全國運動會的項目之一外,也于廣州主辦的2010年亞洲運動會,首次成為亞運會中的正式比賽項目。
  • 中文名:龍舟競渡
  • 外文名:
  • 别名:賽龍舟
  • 地區:中國
  • 節日:端午節
  • 分類:民俗活動

風俗

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于1984年5月16日作出決定,将龍舟競渡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當年10月,在廣東佛山舉行了全國首屆屈原杯龍舟賽。1985年6月6日,中國龍舟協會在湖北省宜昌市宣告成立。1985年7月,第二屆屈原杯龍舟賽在葛洲壩三江航道舉行,觀衆多達十餘萬。這樣的龍舟競渡至今已舉行了幾十屆。龍舟競渡,賽制趨于完善,規模也越來越大,并向國際性賽事進展。龍舟競渡需要寬而深的江海湖泊,水域淺小浮不起船的地方就競渡不成了。于是,淺水地的人們就做成“旱龍舟”,在街市、高台、場地上遊走,俗稱“迎鬼船”。江西一帶有這樣的風俗,時間亦在端午節。

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如在屈原投水的汨羅江畔,每年龍舟競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廟。來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擡着龍頭,一批一批地彙聚在屈原像下,叩拜、吊唁、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然後由主祭人将一條紅綢系到“頭龍”的頭上,由“頭桡”将龍頭扛到江邊洗澡,洗完後将龍頭安于船首,這才開始賽龍舟。地域不同,講究不同。有的地方出龍前數日,要祀神演試一番,名曰“下水”。上岸送神,稱作“撥龍頭”。競渡的組織者,年前率衆位遊手,将一根帶葉竿豎立橋頭,以便來年“出龍認色”,其名曰“鑽五”;月朔互相往來,名曰“拜客”,等等。

江浙地區紀念伍子胥、曹娥,廣西紀念馬援,福州、廈門紀念閻王王審知等的儀式也各有特色。有的地方還流行“做勝會”——即由看船上的遊客買土罐或鴨子,擲入水中,由參與競渡的龍舟,入水争奪以為娛樂。

各地習俗

屈原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的象征,吊屈原在全國各地舉行,都以紀念相去千年的偉大愛國主義詩人為主題。在這其中,尤以秭歸的端午文化最為正宗。屈原出生于秭歸樂平裡是不争的事實,而在各種紀念活動中,最重大的活動之一遊江招魂儀式,實為秭歸獨有的龍舟文化特色。文人作古最終也要落葉歸根,讓屈大夫魂歸故裡也是屈子後人最大的心願。魂歸何方?自然是自己的故鄉。

龍舟節已經在世界很多的國家和地區舉行,屈鄉人是非常榮幸的。但将端午節注冊到外國或者外地,這是對屈魂的不敬,魂歸故裡的心願也不能實現。

而吳地(江浙一帶)競渡,是源于紀念伍子胥。伍子胥(公元前559 —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名員,字子胥,本楚國椒邑(今安徽省阜南縣焦陂鎮)人。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阖闾重臣,是姑蘇城(蘇州城)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胥江。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

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伍子胥曾多次勸谏吳王夫差殺勾踐,遭拒。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東門之上,我要看着吳國滅亡。”在伍子胥死後9年,吳國為越國偷襲所滅。吳地人,主要念伍子胥建城之功,包裹粽子、劃龍舟以紀念,并插艾葉與菖蒲于門上、戴香囊于身上以避邪。

浙江部分地區,是以龍舟競渡紀念投江尋找父屍死去的曹娥。

另外還有廣西的紀念馬援,福州、廈門的紀念閻王王審知等儀式。

漢族、傣族、苗族等族端午節娛樂活動。流行于中國部分地區。相傳是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舉行。南朝梁時已有此俗。古代競渡場面很大,州内官員、百姓都到潇灑邊觀看,連深居簡出的富家婦女也前往。宋代還有夜龍舟之戲,龍舟四面各垂小燈競渡。今仍盛行,稱為“賽龍舟”。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龍舟競渡也傳到了日本及東南亞諸國。比如,日本的九州、沖繩等沿海地區,就流行一種賽船活動。不過他們不叫龍舟競渡,而叫“爬龍”。新加坡常在端午節這天,舉行全國性的龍舟比賽。他們的龍舟披紅挂彩,扮作“獅子”、“狗熊”的司鼓手站在龍舟最前面,擂動大鼓,指揮和協調劃手動作。整個比賽,一般從下午兩三點開始,直到夕陽西下才告結束。

介紹

唐、宋、元、明、情各代帝皇,均有臨水邊觀看龍舟的娛樂,也屬于遊戲之類。《舊唐書》中記穆宗、敬宗,均有“觀競渡”之事。《東京夢華錄》卷七,記北宋皇帝于臨水殿看金明池内龍舟競渡之俗。其中有彩船、樂船、小船、畫艙、小龍船,虎頭船等供觀賞、奏樂,還有長之四十丈的大龍船。除大龍船外,其他船列隊布陣,争标競渡,作為娛樂。宋張擇端《金明池奪标圖》即描繪此景。又明代帝皇,在中南海紫光閣觀龍舟,看禦射監勇士跑馬射箭。清代則在圓明園的福海舉行競渡,乾隆、嘉慶帝等均往觀看。

又有夜龍舟。在浙江武進,過去有夜龍舟,在四面挂起小燈以競渡。四川五通橋從1982年起出現了夜龍舟,在舟上裝電燈,配焰火,漂浮河燈,輝煌奪目。浙江少數地方還于水上設堆堆浮焰,讓張燈結彩的龍舟從焰中穿過。

又有旱龍舟,是在陸地上進行的模拟龍船比賽的活動。如《南昌府志》載:“五月五日為旱龍舟,令數下人異(y6,共同拾東西)之,傳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錢祈福,競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義縣,過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認為可除邪祟。另廣東的佛山、東莞、信宜都有旱地劃龍舟之俗,實際上是一種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時的旱地龍舟最為壯觀。又如《徽州府志》載:“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為之,襲畫狀似鳅,以十二人為神,載而遊緒市。”另有把小型旱龍船給小兒做玩具的。

在劃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般歌流傳。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号子融彙而成,唱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東南雄縣的龍船歌,是在四月龍船下水後唱到端午時止,表現内容十分廣泛。流傳于廣西北部桂林、臨桂等地的龍船歌,在競渡時由衆桡手合唱,有人領呼,表現内容也多與龍舟、端午節俗有關,歌聲宏遠動人。《廣西民間音樂選集》中收有臨桂縣(4龍船歌》組曲,如号子般的節奏鮮明、熱烈,唱起來必定十分動人。

另外,還應說一下女龍船。在過去,許多地方的龍舟競渡均不許婦女參加,認為婦女接觸龍舟很不吉利。如今各地都出現了女子龍舟隊,英姿諷爽的女人們奮勇争光,争奪第一,絲毫不弱于須眉男兒。

與春節有舞龍也有舞鳳一樣,端午有龍舟也有風舟。風舟的來源如上述,是源于遠古的烏舟、鹢舟。古代宮廷中有鳳阿(如《天府廣記》中記明代宮廷便有),民間有風船競渡。《粵囊》載:“龍舟以吊大夫,風船以奉天後,皆與五日為勝會。庚午之夏,番禺石橋村入聚萬金,制風船,長十丈,闊丈三,首尾高舉,兩舷重翼為舒斂,背負殿宇,以奉天後,遊各水鄉。”1964年後香港又出現了風艇賽。這種風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隊員,飾有風頭、鳳尾,由女隊員競渡。的确是一種很好的比賽形式,合龍鳳呈樣之意。

有的地方還有龍鳳船。《順德縣志》載:“大良之龍風船妙極華麗。”但今已不見了。湖南汨羅縣的龍舟,前裝龍頭,後置鳳尾,鳳尾是用包有紅紙的竹篾成扇形插于船尾,如矩尾一般,也可稱為龍鳳船。龍鳳船,似乎是龍船與鳥船相融合後留下的痕迹。

主要地區

在中國,觀賞龍舟競渡的主要地區有湖南汨羅、武漢漢江、廈門集美、湖北秭歸、浙江杭州、四川萬縣、貴州黔東南、雲南洱海、雲南德宏、安徽蕪湖、安徽無為、江蘇蘇州等地。除國際龍舟錦标賽和龍舟國際拉力賽外,較為著名的地區性龍舟賽事還有湖南汨羅江龍舟賽、四川萬縣龍舟賽、雲南瀾滄江龍舟賽、貴州黔東南苗族龍舟賽、雲南大理白族龍舟賽、廣東龍舟賽、廈門集美龍舟賽(嘉庚杯、敬賢杯)、廣西龍舟賽、陝西安康龍舟賽、四川樂山地區龍舟賽和台灣龍舟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