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縣

彭山縣

一般指彭山區,屬眉山市下轄區
彭山,北臨成都,古稱武陽,建制于秦,已有2300多年曆史。全區幅員面積465平方公裡,轄5街道3鎮(其中青龍街道、錦江鎮由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代管),總人口32.8236萬。是國家級生态示範區、全國知識産權強縣試點區、全國新型城鎮化推進試點區、國家海峽兩岸産業合作區、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1]境内有省級曆史文化名鎮江口鎮,省級風景名勝區天然太極彭祖仙山,世界第一的中國長壽城牌坊,國内絕無僅有的唐代齊山雙佛,國家保存完整、規模最大、考古價值最高的搖錢樹、宋代石龍等文物,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5000多座漢崖墓群,世界最早的茶肆市場和茶葉産地等風景名勝、文物古迹。
  • 中文名:彭山
  • 外文名:Pengshan County
  • 别名:武陽
  • 行政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四川省眉山市
  •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中部
  • 面積:465
  • 下轄地區:5個街道辦事處(鳳鳴街道、觀音街道、謝家街道、江口街道、青龍街道),3個鎮(黃豐鎮、公義鎮、錦江鎮)
  • 政府駐地:鳳鳴街道西街98号
  • 電話區号:028
  • 郵政區碼:6208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32.8236
  • 著名景點:彭祖山、李密故裡、江口崖墓、香山溶洞等
  • 機場:觀音機場
  • 火車站:彭山站、彭山北站、青龍場站
  • 車牌代碼:川Z
  • 地區生産總值:

建置沿革n

彭山因彭祖山而得名。

戰國時期,為蜀國之地。

秦滅蜀後,設置郡縣,置武陽縣(治所武陽城在今武陽鎮五一社區),屬蜀郡。

揚雄《蜀紀》:“秦惠王遣張儀、司馬錯伐蜀,蜀王開明拒戰不利,退走武陽,獲之,”即此。

西漢孝武建元六年置犍為郡,時治鄨(今遵義市)。王莽于公元9年建立“新”朝,犍為郡改稱西順郡并遷治武陽(彭山區江口鎮),武陽縣成為犍為郡治直到南齊武帝時(483~493年)。

南朝梁武帝天監四年(505年),分武陽縣地置靈石縣。大同十年(544年),改靈石縣為犍為縣,屬江陽郡。n

西魏廢帝元欽二年(553年),撤犍為縣置隆山縣(約今彭山、新津兩地),縣治地由岷江東岸遷到岷江西岸(今鳳鳴街道),屬江州。n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改名彭山縣,屬眉州。眉州屬劍南道西川節度使。n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定天下為15路,彭山屬眉州下轄縣,眉山屬西川路。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改西川路為成都府路。n元代,彭山縣仍屬眉州,眉州屬成都路。n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彭山縣并入眉縣。洪武十三年(1380年),眉縣升為眉州,十一月複置彭山縣,屬眉州,直隸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n

清康熙元年(1662年),彭山縣并入眉州。雍正六年(1728年),複設彭山縣,仍隸屬眉州直隸州。n

中華民國時期(1912年至1949年),彭山縣先後隸屬上川南道、建昌道、第四行政督察區。n

1950年,彭山屬川西區眉山專區管轄。n

1953年,撤銷眉山專區,彭山縣劃歸樂山專區。n

1959年,彭山縣并入眉山縣。n

1962年,眉山縣析出彭山縣。n

1997年,彭山縣劃歸眉山地區管轄。n

2000年,眉山撤地設市,彭山縣仍隸屬之。n

2014年,彭山撤縣設區,隸屬于四川省眉山市。n

區劃沿革

1950年9月,仁壽縣屬的府河鄉(毛家渡、廣積場)、華陽縣屬的順河鄉(半邊街)劃給彭山縣管轄,彭山縣黃豐鄉的七、八兩保劃歸仁壽。

1951年7月,眉山縣的黃豐鄉劃入彭山縣,置新豐鄉。n

1953年,彭山青龍鄉屬董河壩至葉店子部分地區調整給新津縣。n

1996年,彭山縣面積466.5平方千米,人口約31.4萬人。轄9個鎮、9個鄉:鳳鳴鎮、靈石鎮、公義鎮、黃豐鎮、青龍鎮、觀音鎮、謝家鎮、彭溪鎮、江口鎮、義和鄉、岐山鄉、永豐鄉、鄧廟鄉、江渎鄉、淨皇鄉、保勝鄉、府河鄉、牧馬鄉。n

2005年4月30日,永豐鄉并入江口鎮;江渎鄉并入淨皇鄉,淨皇鄉更名為皇陵鄉;牧馬鄉并入府河鄉,府河鄉更名為武陽鄉;鄧廟鄉并入謝家鎮;歧山鄉并入義和鄉。n

2007年,撤銷靈石鎮,并入鳳鳴鎮;新建牧馬鎮,轄原武陽鄉的蓮花、天宮、武陽、白鶴、官廳5個村和毛家渡社區所屬行政區域;将皇陵鄉的泥灣、茯苓、江渎3個村,江口鎮的順江、五一2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武陽鄉管轄。調整後,武陽鄉轄大塘、泉水、泥灣、茯苓、順江、五一7個村所屬行政區域;皇陵鄉轄天庫、永泉、象耳、聯絡、正華、武陵6個村和半邊街社區所屬行政區域,同時皇陵鄉更名為錦江鄉;江口鎮轄凱旋、遠景、茶場、土橋、石龍、永利、雙合、白蠟、雙江9個村和将台社區所屬行政區域。n

2014年,彭山縣轄鳳鳴、彭溪、江口、青龍、觀音、謝家、公義、黃豐、牧馬、武陽10個鎮和保勝、義和、錦江3個鄉。n

2014年10月2日,國務院同意設立四川天府新區。青龍鎮位于四川天府新區規劃内。n

2014年10月20日,撤銷彭山縣,設立眉山市彭山區,彭山區人民政府駐鳳鳴鎮西街98号。n

2015年11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四川天府新區總體規劃(2010—2030)(2015版)》,觀音鎮、武陽鎮、牧馬鎮、錦江鄉納入天府新區協調管控區。n

2016年10月31日,撤銷鳳鳴鎮,設立鳳鳴街道辦事處,鳳鳴街道辦事處駐彭祖大道三段288号;撤銷彭溪鎮,設立彭溪街道辦事處,彭溪街道辦事處駐前程路36号。n

2017年11月,眉山提出高起點、高标準規劃建設“環天府新區經濟帶”(四川天府新區眉山片區)。根據《眉山環天府新區經濟帶規劃》,劃定範圍包含青龍鎮、牧馬鎮、錦江鄉。n

2019年12月10日,撤銷觀音鎮和彭溪街道,設立觀音街道;撤銷義和鄉和謝家鎮,設立謝家街道;撤銷武陽鎮和江口鎮,設立江口街道;撤銷錦江鄉和牧馬鎮,設立錦江鎮;撤銷青龍鎮,設立青龍街道;撤銷保勝鄉,并入公義鎮。n

彭山區區劃現狀

截至2019年12月,彭山區下轄5個街道辦事處(鳳鳴街道、觀音街道、謝家街道、江口街道、青龍街道),3個鎮(黃豐鎮、公義鎮、錦江鎮)。其中,委托天府新區眉山片區管理委員會管理青龍街道、錦江鎮。

自然環境

彭山縣位于東經103度40分至103度59分,北緯30度07分至30度21分。地處四川盆地川西平原南緣,東臨仁壽縣,南接東坡區,西界邛崃市、蒲江縣,北連新津、雙流縣。縣境東依龍泉山,西靠總崗山。東西兩山屬多圓淺丘地帶,兩山之間斷裂為古隆中新陷雁行褶皺帶,南北敞開。牧馬山台地由北向南展入縣境,台地東為府河,台地西為南河,府、南二河在江口彙合後入岷江。岷江由北向南縱貫縣境,構成中部沖積平原。縣境東西長28.7公裡,南北寬25.9公裡。幅員面積465.32平方公裡。海拔410—711.6米,西北高,東南低。

人文曆史

彭祖山

彭祖山,原名仙女山,是國家AA級風景名勝區,位于彭山縣江口鎮,距縣城6公裡。古稱彭蒙山、彭亡山、彭女山,因八百壽星商賢大夫彭祖和其女兒在此生息而得名。

彭祖山綠樹成蔭,修滴翠,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海拔高度608米,相對高度158米,綠化面積超過90%,自然生态環境極佳。四周群山環抱,中心孤峰聳立,山與山之間構成了奇特的天然立體太極地貌,彭祖墓就處在太極地的陽魚魚眼上,氣場特強,中外氣功愛好者慕名而來,采氣者不計其數,真可謂“山得彭則山靈”。

彭祖山是中華養生文化發祥地,景區内至今仍完好保存有彭祖祠、彭祖墓、彭祖煉丹洞、玉女洞、拜谒石等曆史遺迹;有展示彭祖長壽三大秘訣(導引術、膳食術、房中術)的養身殿,殿中各種栩栩如生的雕刻、彩畫充分體現了長壽醫翁彭祖在三千年前研究、提煉、總結的養生長壽之道;有深受中外氣功愛好者喜愛的采氣場,是遊人采納仙氣、強健身體、養顔美容的好地方;有高度居世界第八位的齊山雙佛,是樂山大佛的藍本,比樂山大佛早建近百年;有險峻奇特的“天下第一洞”玉女洞,是九天攬勝最具刺激的探險通道;有專門展示彭祖膳食養生術的養膳齋,遊客在領會彭祖膳食文化的同時,還可品味特級廚師烹制的美味佳肴;還有香火旺盛的慧光寺、璧山寺等20餘處景點。

景區内還有中國文字記載最早的茶葉市場—漢代“武陽茶肆”遺址、5000餘座東漢崖墓群、唐代詩人李白讀書台和将軍湖、仙女湖等。景區以其獨具特色的彭祖養生長壽文化和飄雅秀色的風光而聞名遐迩,是休閑、度假、健身養生、遊覽觀光的理想勝地。

李密故裡

李密故裡地處彭山縣城西北的保勝鄉龍安村,距縣城25公裡,與本縣岐山鄉、鄧廟鄉、眉山縣鄭軍鄉、成都市邛崃回龍鎮、蒲江縣五星鎮等四縣五鄉鎮毗鄰。李密故裡四面環山,是晉朝漢中太守李密故居,有龍洞奇觀、唐代摩岸造像、龍門寺廟、龍譚春雨等風景秀麗的人文自然景觀,素有“風水寶地”之稱。

李密故裡興建于唐朝貞觀年間,明朝成化二年(1866年)重建龍門寺摩岸造像共10龛,其中第二龛被選入《中國石窟藝術》(海外版)、《中國美術全集》。最大的彌勒座像,通高5.85米。1984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大佛”左側,有一石洞,洞口隻有30公分大,但其洞幽深,自難以觀測,洞内四壁呈鱗甲狀,十分奇特。龍安場有桢楠樹三株,黃桷樹兩株,皆為“百年參天大樹”,其形成的生态景觀美麗動人,秀麗多姿。典型的明代華拱、鬥拱建築風格,使李密故裡山門别具特色。1988年6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當你站在龍門寺後龍眼睛山上,便有九座山峰映入你的眼簾······

江口漢崖墓博物館

江口漢崖墓,簡稱江口崖墓。江口漢崖墓博物館位于彭祖山下的江口古鎮下江口,是眉山市唯一一處被命名為國家級文物保護的單位。這一帶分布的漢代崖墓,是漢崖墓最集中的地區,共發現了5003座,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内容之豐富,實屬國内罕見。

岩墓大多鑿于府河與岷江岸邊的石崖上,結構分單室、雙室、三室等多種類型,它不僅是古代建築藝術、古代雕塑藝術文物寶庫,也是研究古代政治、文化、經濟、軍事、民俗等方面的寶貴實物資料。崖墓中的浮雕“秘戲圖”、“伏羲女娲”,畫像磚“搖錢樹”“西王母”畫像磚、“西王母神獸”畫像磚、“博戲圖”畫像磚、“祥瑞”畫像磚、“釀酒”畫像磚、“庖出單人”畫像磚、佛祖畫像磚等文物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在《中國100件國寶》一書中,從彭山江口崖墓出土的文物就有6件,分别是搖錢樹、秘戲圖、庖廚單人畫像石棺等。搖錢樹俗稱富壽樹,道家稱神樹。如今這棵搖錢樹保存在四川省博物館内。

皇墓

2010年1月15日,彭山縣牧馬鄉蓮花村村長與幾十位村民聯名向四川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申請發掘“劉備墓”,根據彭山縣文管所提供的資料,這座皇墳垂直高21米,封土周長100餘米。1995年4月,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測局605勘測隊的紅外檢測結果顯示,皇墓的頂部位于封土頂部下方50米,堆土下方建築物面積約為30×35平方米,極有可能是巨大古墓。村長唐思甜說:“皇墳北邊是黃龍山,南邊是青龍山,東邊是黃龍溪,西邊則是金陵埂,周圍還有其它7座山峰,加起來就像9朵蓮花花瓣,皇墳正好處于蓮心的位置。”但是縣文管所隻能認定這是一座皇墓,不能确定其為劉備墓。

1月17日起,縣文管所向社會有償征集蓮花壩皇墳資料,但是至今隻搜集到村民種流傳的故事,并未收集到證明其為劉備墓的文物。盡管如此,《劉備墓旅遊景點建設項目建議書》讓這座皇墳成為了彭山一個新的景點,已有多家機構或組織與旅遊局聯系開發事宜。

象耳寺

象耳寺,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縣錦江鄉(原來叫江渎鄉)象耳村,在距縣城以北十五公裡象耳山中。象耳山層岩峭壁,神工鬼斧,奇态萬狀。"象耳"旁有一岩約十丈餘寬,上刻"象耳"二字,字徑約二尺餘。象耳風光迷人。寺周有象鼻山、象耳山、檫耳岩環抱,松柏茂密,斑竹萬竿 ,青翠欲滴。寺前太白湖,主叉道總計長達10華裡以上,曲折回環,山水一色,蕩舟其間,靜得出奇。

天下名山僧占多。象耳山氣勢靈秀,地靈人傑。八百壽星彭祖家宅于此。象耳寺坐落在象耳根上。象為靈物,是佛教的吉祥物。相傳世尊釋伽牟尼的母親曾夢六牙白象入懷生釋伽牟尼,故佛教又名象教,佛法又名象法,這是初建于南北朝的大聖寺(今象耳寺)選址于此的主要依據之一。她不但位居川西南岷江水陸要津,而且在一千多年前就成為蜀中有名佛教勝地,吸引曆代名人留題吟詩。象耳山題刻很多,還有石窟、壁浮雕、壁刻等,“象耳摩崖”為舊時彭山十景之一。

北宋文同《題象耳山》一詩雲:“轉谷萦岩路始窮,隔林遙望一門通。溪山俱在見聞外,台殿盡藏懷抱中。像閣罘(fú)崽明海日,輕幢璎玲撼天風。”唐道量大師的《續高僧傳》和明如惺大師的《大明高僧傳》又記載說,在隋、唐、宋三代,樂山、眉山共出了四位高僧,其中三位就在象耳寺,他們是隋朝的法泰,唐代的道會和南宋的袁(圓)覺大師,皆德行高超,學問文章過人。

象耳寺的主要建築有象耳寺(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兩殿中間,塑觀音立像。寺前是水庫,名太白湖,出寺沿湖前行,草叢之中有李白讀書台。 據《四川通志》、《蜀中名勝記》載,李白少時,遊學象耳,數載未果,欲棄學而去。行至寺下小溪,見一老妪正磨鐵杵,甚奇,問:“磨杵何用?”曰:“磨針以使。”李白震撼,大悟,遂返。後常登此石勤學不辍,終成大器。“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即典出于此,此石也得名“李白讀書台”。《太白全集》有詩為證:“象耳讀書處,頭白好歸來。”據《彭山縣志》載,台前石壁上,原有晚唐詩人杜光庭的題詩:“山中猶有讀書台,風掃晴岚畫幛開。華月冰壺依舊在,青蓮居士幾時來?” 據說,老媪自言姓武,所以後來李白将溪旁一岩取名“武氏岩”,并将磨針處取名“磨針溪”。

酒類

四川八百壽酒業有限公司位于我國著名的長壽之鄉——四川省彭山縣。彭山是中國第一壽星彭祖的故鄉,相傳彭祖活了八百多歲,故我公司因此而命名“八百壽”。公司現主要有“八百壽”和“彭祖”兩大系列品牌。“八百壽”黃金酒是公司在中國西部地區第一個開發、研制的38°内含24K純金箔的低度優質香型大曲酒。金箔是國際公認的純天然添加劑,配以老窖曲酒飲用,具有祛風、安神、抑菌、養顔、增壽之功效。

随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黃金酒也必将成為人們的日常飲品。“彭祖”牌系列有大曲酒、小曲酒、液态串香酒三種類型,品種有彭祖老窖特曲、頭曲、大曲、二曲等近70個規格,酒精度38-45,容量從125ml至720ml,所有産品皆以優質高粱為原料,小麥制曲,用傳統工藝加現代技術精制而成,酒質醇厚,各味協調,窖香濃郁,餘味悠長。“八百壽”和“彭祖”系列酒暢銷全國二十餘個省、市、自治區及中亞、俄羅斯等國,公司一貫以誠信為本,信守合同,赢得了海内外朋友的信任和顧客的一緻好評。

民優小吃

彭山甜皮鴨又稱“貢鴨”,沿用的是清朝禦膳工藝。由民間發掘、改進,其鹵水别具特色。鹵鴨色澤紅亮、人口鹹甜、回味悠長、深受成都市民和縣内外市民的喜愛、自創的“鐘鴨子”、“潘鴨子”、“王福華甜皮鴨”等聲名鵲起,鹵品供不應求。

狗肉在商朝就作為禦席“八珍之一”,俗有“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之說。相傳蘇東坡青年時期到中岩書院求學時,常與學友相邀到彭山謝家鎮煮狗賦詩,開創了狗肉湯鍋最早的吃法。

謝家狗肉的食用方法經曆代名師改良創新,形成了砂鍋原湯狗肉、紅湯狗肉、狗肉香腸、回鍋狗肉、民間狗肉養身湯等一系列狗肉美食。

原湯砂鍋狗肉選用農家圈養的仔狗,經防疫、衛生部門檢疫後當場宰殺,經滾水燙去毛後分料加工,經秘方烹煮後作為湯鍋的主要原料。原湯狗肉均切成極薄的肉片,厚薄均勻,無一粘連,其湯清白猶如泉水,其味濃香無腥燥之氣,煮12小時其湯依然清可見底。由于采用特制砂鍋,狗肉久煮不爛,更增湯的鮮美。

食法也頗講究。把燙好的狗肉片放入用切碎的青紅海椒、豆腐乳、香菜、香蔥、香油等配成的味碟中蘸食,入口肉質細嫩化渣,鮮香爽口。狗肉湯鍋使用多種藥材和特制香料秘法烹制,既保留了狗肉的營養價值又發揮其藥用功能,具有保健強身、養顔美容、祛病益壽等作用。

還有鮮花餅、蔥卷、糖畫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