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

中國傳統節日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曆史悠久的漢族傳統節日之一。因漢族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燕京歲時記》中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新婚女子亦于當日歸甯,而諸商亦漸次開張貿易矣。《清裨類鈔》也載:“正月初五日為破五,婦女不得出門。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破五節 節日時間: 節日類型: 流行地區: 節日起源: 節日活動:送窮,吃餃子 節日飲食: 節日意義: 設定地點: 設立機構: 設定時間: 中文名稱:正月初五 地區:中國 民族:漢族 宗教:漢族民俗文化

介紹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曆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因中國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隻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此,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不宜出門,但也要吃餃子放鞭炮。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甯。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财神,開市貿易。根據不同地區的風俗不同很多習慣都變掉了。喜新厭舊,尋求吉利,皆是人們之所愛,可是這煙花一放,就要難為在此時熟睡中年人和老人或兒童了,還有每年此時也因此要排放太多的有害健康的氣體。在有南方有些地方每逢這天,隻燒香敬茶,不放煙花。不過時過境遷,習俗也變了。

來曆

說法一

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圓年”,意思是說年過完了,到這一天要做一個總結,劃句号了。其實,這是“破五”的變種,是由于不知“破五”的由來,慢慢的演變出來的

據《封神榜》所說,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有令她“逢破即歸”。神話傳說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讓人讨厭的背夫之婦,封了窮神以後,就更讓人讨厭了,還沒聽說有誰是喜歡窮神的是不是?所以人們就在初五這一天“破”她,讓她“即歸”----馬上滾回去吧!

說法二

還有一說,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寓意就是迎接财神的到來。

說法三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請回來過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挂祖宗牌位,燒香上供,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過年過完了,所以,這一天要燒香,燒紙錢,恭送祖宗。

由于初五日肩負着送窮神、接财神等多重重任,所以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這許多的講究綜合起來,就形成風俗----要擺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寶”的餃子。

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間傳說,财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财。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牲醴畢陳,以争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上海舊曆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并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傳是财神誕辰,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财神”。五祀即祭戶神、竈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隻要能夠得到财神顯靈,便可發财緻富。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财神表示歡迎。接過财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财的希望,但願财神爺能把金銀财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路頭神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初五日是為他的生日,祭曬迎,頗為壯觀。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禦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财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聖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财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财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财神。路神變為财神,是因商業的發展,财貨流通的加劇。财貨往來于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貨。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至于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并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财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進。

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将屋内穢土掃到袋内,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将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财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飽,俗稱“填窮坑”。窮鬼,又稱“窮子”,究竟為何人?無從考證,民間流傳的說法很多。但不管怎麼說,都認為窮神是家門貧困的禍根。所以,很多地方都興起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五窮”也叫“五鬼”,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5種窮鬼。唐代開始盛行送“窮鬼”。明清之後,“窮鬼”才被尊為“窮神”。

正月初五這天,人們黎明即起,家家戶戶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将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出去,越遠越好。打掃衛生即掃垃圾、燒垃圾、倒垃圾、送垃圾,視垃圾為窮鬼的象征。從每間房屋裡把垃圾掃出門外。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雖然可以掃地,但也隻能在屋裡掃,垃圾隻能先放在屋裡的拐角處。特别是大年初一,那是一掃帚也不能動的,說是動了就将好運氣弄掉了。可到初五這一天,一定要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

“送窮出門”,就要把它送得遠遠的。尤其放“二踢腳”,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人們從初一至初四已經四天沒幹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窮後,要努力幹一天活,稱“恨窮”。人們甚至還用草或紙紮車、船,作為送窮鬼的“交通工具”。初五這天家家戶戶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财運。吃飯的時候,正月初五這天要吃得特别飽,俗稱“填窮坑”。民俗專家表示,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老百姓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貧困苦難、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開市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财神聖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将招财進寶。

“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複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态了。天津市民俗專家張東升介紹說,“破五”意為“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一般說來,從除夕至初五期間,有許多節規和禁忌,如不能做新飯、不能出門稱忌門、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掃地灑水、商店不能開門等。但到了初五,所有的禁忌都打破了。初五這天,我國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但餃子不叫餃子,稱煮角。“破五”吃餃子寄托了老百姓對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的期盼。民俗專家表示,正月初五是春節的尾聲,也是年假之後新生活的開始。所有為過年而關門休息的大小商店,“破五”過後一般都要選擇吉日開張營業,通常是選擇大年初六。

相關諺語

初一不出門,破五不回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